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当时的人又是如何取暖的?
那个时代冷,我们这零下三十几度,记忆中的冬天就是冷。冷到啥程度?看到一群麻雀落树上,不急,过十几分钟,拿个二踢脚点燃,能掉下来好几个,都是冻麻了,鞭炮一响吓的翅膀没张开就下来了。咋取暖?冬季,从穿的上来说,那个时代的农村,要扎腿带子,和部队绑腿一样,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卖棉裤的,都是自己买棉花做,虽然暖和但裤腿肥大,漏风。
第二裤子腰围大,系的时候可以重叠,护住前面不冷,俗称抿裆裤。那个时代没有保暖内衣,都是买毛线自己织毛衣,好看但不暖和。那个时代农村也没有地热,只有火炕。没有塑钢或者铝合金门窗,只能钉塑料保暖,那也漏风。炕烧的特别热,但脑袋冷,所以睡觉戴帽子。实在冷的,屋里生个炉子,在上面烧水,或者烤个土豆或者地瓜啥的。
那个时代最怕冬季来客人,而且那个时代人爱串门,一聊就是半夜十一二点。为啥怕?因为冬季你把炕烧热,早早把褥子铺好,被子盖好,能最大程度把热量留住。但来了客人总不能上被窝吧?所以不能铺褥子,半夜下来,炕就凉了。都说农村不缺柴,其实也缺。国有林不让砍,自己家树也少。谁家也不能24小时烧大木头。记得那时候的冬季,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晚上。
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村有多冷?那时候的农民是怎么御寒的?
六七十年代的东北农村在冬天有多冷,现在的人可能无法想象,下面我就给朋友们说下我小时候的经历,坐标吉林。东北农村在严冬如冰窟一般的冷,记得有一年,隔壁村有一家的儿子结婚,晚上放露天电影,我和小伙伴跑去看电影。站在冰天雪地里,脚冻得很疼,就像刀扎一样,为了能继续看下去,我原地踏步走了一个多小时。屋外很冷就算了,其实屋里和屋外也差不了多少,倒一杯热茶不到一小时就能冻成冰疙瘩,屋里除了那个满是油灰的煤油灯勉强算是一个热源,其它物体全都像铁一样冰凉,包括自己身上穿的棉袄棉裤。
东北虽然家家都有火炕,但那时候物资匮乏,既没有余钱买煤也没有多余的木柴,因为有限的柴草还要用来烧水煮饭。只有在临睡时,家里才点上一会火炕,待炕稍微暖和些,赶紧脱掉棉袄棉裤钻进被窝。六七十年代还没有秋衣秋裤,更不用提保暖内衣了,那时候的人在冬天下半身只穿着大裤衩,一条线裤(毛线打的),外面再穿一个棉裤。
大冬天脱掉棉衣棉裤,全身上下仅穿一个大裤衩和一个背心躺在冰凉的被窝,那滋味真不好受。比这更难受的就是起床了,我是家中的老大,冬季父母都需要去“上河工”,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就落我身上了。咬着牙忍受寒冷穿上衣服,带上手套,拿上一把菜刀用刀背“咔嚓、咔嚓”的砍水缸里的冰,因为要把水缸里结的冰砍出一个窟窿才能取水烧水煮饭。
文章TAG:帕岩 最早 年代 最早的茶是什么茶 帕岩冷什么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