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唐代「茶、荼」二字,才各有所专,不得相混。更详细的可参:万献初先生博客文章《“茶、荼”的音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4f2be0102wqaq.html所以,说「茶」字始见于唐代比较靠谱一点。如果是唐明皇改「荼」为「茶」,是不是以此会意「草木中人在采茶」?「茶(荼)」字发音在全世界的传播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方和东亚、南亚等很多国家语言中从「茶」的发音,都来自汉语。

从这些发音可以窥见茶的传播路径:引自:郭孟良. (2003). 中国茶史. 山西古籍出版社.页5-6可见荷兰、英国、法国语言中的「tea」的发音,其实来自福建方言,接近「茶」的上古音「荼」。前面说过,福建方言保留一些上古音发音。日本、葡萄牙、印度、俄罗斯等国「cha」的卷舌发音。来自广东话的发音,上文说过,zhi、ch、sh这样的「卷舌音」是中古音才有的。

“茶”字的起源是什么?最早见于中国的哪一本书?

欢迎关注【懂茶帝】茶的称谓唐代以前的古书中,茶的称谓有很多。比如“荼”、“木荼”(懂茶帝注:单字为“木”字旁加“荼”,现已无此字,多写为“槚”;下同)、 “荈”、“槚”、“蔎”、“诧”、“茗”、“葭”等,其中以“荼”字用的最多,但当时“荼”是一个多义字,“荼”有时候是指茶,有时候又指苦菜。大概是为了区分茶和苦菜,将指茶的“荼”加了一个“木”字旁,因此就有了“木荼”字,并在唐代以前都是茶的常用文字称呼,读音一般仍读作茶(chá)音。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湖南有个茶陵县,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在古长沙国置的县,称为“荼陵县”,其中“荼”字在汉朝时就读作茶(chá)。▲《广韵》中收录的“茶”字茶文字的规范茶文字的规范,从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质的书——《广韵》开始,它同时收录了“荼”、“木荼”和“茶”字,并说明“茶”是“荼”和“木荼”的俗称,因此唐代开元年间官方修订的《开元文字音义》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专门指茶树茶叶,再到陆羽写《茶经》时,就只用“茶”字,而不再用“荼”和“木荼”了。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系统,那它是从哪里发展演变而来的呢?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比如:水文,陶文等。甲骨文是3500年的文字,已经具有汉字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思维形态。这里说甲骨文是成熟文字系统,是有一定根据的。它是在人们漫长的生活中的积累演变而来。而已经发现的仰韶文化则是新时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为5000到3000年的文化,就有一定数量的彩陶,有的彩陶上有天文星象的描绘,有三角、六角形万字等符号,这就是早期的文字。

比如我家乡出土的遗址中被国家认可的汤家岗文化,距今7000年的历史,是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就有八芒星的标志等文字符号。再比如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考古就发现了16例刻画符号,专家们考证很可能就是最早的文字。这些符号和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遗址发现的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是甲骨文的源头,包含最近河南出土5300年的“河洛古国”。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汉字  茶字  双胞胎  演变  茶字有哪个汉字演变的  这些双胞胎汉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