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家里常有多人一起分享咖啡,那还是可以配一个,反正也不贵。手冲的几个关键点要说咖啡好不好喝,其实口感是非常主观的一个事情,除了练习好技术之外,豆子的选择以及找寻适合自己的口味的咖啡,也是相当重要的方面。下面我先来谈谈手冲的技术方面的一些小技巧,至于说豆子和口感,留给大家自己去找寻~1、磨粉的粗细咖啡粉粗细也是直接关系到咖啡口感的一个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还是要选择一款能过得去的磨豆机的原因,至少得保证磨出的咖啡粉粗细比较均匀、细粉较少。

粉太粗容易萃取不足,酸涩味增大、清淡而不够醇厚,粉太细则容易萃取过度,苦味增大。比较合适的粗细程度应该是中细粉,也就是差不多等于细砂糖的粗细程度。见下图:2、水温水温大约控制在88度-92度之间,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烘焙程度来进行调整。理论上来说,烘焙程度越深,需要的水温越低,烘焙程度越浅,相应的需要的水温越高。

3、粉水比很简单的一个概念,但是很重要,也就是咖啡粉的重量:注入水的重量。一般是在一个区间范围内变动,多在1:12-1:18之间,根据自己的口感、喜欢的浓淡程度、想要表现的风味等等来进行调整。我个人习惯是较深烘的豆子想要冲出更醇厚的口感,或者是一些坚果香、巧克力香突出的用较少的水量,比如说1:12-1:15之间,浅烘豆,或甜感强、果酸、花香味突出的,用较多的水量,比如1:17或1:18.4、用什么水?有的朋友喜欢用矿泉水,有的朋友用自来水,我个人实践发现,矿物质过高或者过低的水冲出来都不尽人意,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在水的包装上都有标明的)大约在50-18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有些高矿物质水比如依云苦感较强,太低比如怡宝酸感太强且较为寡淡。我自己比较爱用农夫山泉,仅供参考~冲煮步骤1、烧开水,同时折好滤纸放入滤杯中,并且准备好电子秤、磨好咖啡粉备用。2、水开后倒入手冲壶中,可以先进行温杯和打湿滤纸的操作。打湿滤纸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让滤纸更服帖,二是去除滤纸上的味道。3、将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滤纸中,并抖抖平整。

以15g咖啡粉为例。基本做完准备工作,水温也就达到了要求,可以正式开始进行萃取。4、从中心开始以画圈的方式注水,用大约30g左右的水进行闷蒸。闷蒸时间大约30秒。ps:闷蒸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了让咖啡粉充分与水接触。5、闷蒸结束后,将分享壶中的残液倒掉不用,电子秤归零,继续从中心点开始以画圈的方式,匀速的进行萃取。

注意水流浇到最外侧时,不要浇到滤纸上。然后再从最外围往里面画圈,回到中心点,重复这个过程。注水可以分2-3次进行。注意,新手不要去追求冲法,只要求一点:稳定、均匀的水流。6、注入合适的水量以后停止,拿掉滤杯,轻轻晃动分享壶,让咖啡液整体浓淡趋于均匀一致。倒入咖啡杯中就可以享受啦~最后的一些小建议其实一杯咖啡口感的呈现,如何冲是一方面,更基本的是取决于咖啡豆本身的风味。

所以说选择一支自己喜欢的口感是最重要的,如果豆子本身就不合你意,技术再高这杯咖啡你也不会喜欢。我的建议是,去当地的一些精品咖啡馆,去多品尝、多试探,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豆子,或者某一种风味。咖啡馆一般豆子都比较新鲜,而且可以尝试不同的风味,对于味觉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手冲怎么冲只是为了更好地呈现这支豆子的风味而已,而豆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我是Tian甜品研究所,一枚爱吃会做不藏私的美食博主。

为什么很多人要喝手冲咖啡?

我从业咖啡进口七年,手冲咖啡一直都是首选。我从几个部分来讲讲:1,历史:咖啡的流行趋势,从第一波咖啡速溶时代,到第二波意式精品时代,再到第三波必是手冲咖啡的浪潮,代表人物苏大强;2,味道:速溶现在依然是很多人的最爱,勾兑的肯定好喝啊。意式咖啡,加奶加糖也好喝啊,美式?嗯?那你能形容出出了酸和苦其他的风味吗?单一产区? 是不是只有什么坚果,奶油,可可。

巧克力,杏,桃之类呢。手冲,百花齐放言简意赅吧。3,品质:速溶直接跳过;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瑕疵豆做的没什么品质。意式,拼配的豆,拼一起没几家商业咖啡馆给你用好豆,很多人也喝不出来。手冲,必须精挑细选,什么竞标批次,COE,微批次,里面有瑕疵豆保证喝的出来。4,健康:速溶和某些加了奶精的奶咖,反式脂肪酸大家了解一下。

各类茶的最佳冲泡方法是什么?

中国六大茶类,每一种茶的冲泡方式都不一样,都是根据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各种茶的冲泡方法,都是这三个要素在起着主要作用,即:投茶量、冲泡水温、冲泡时间。现在给出六大茶类冲泡三大要素一览表,供茶友参考、收藏、借鉴。表中茶具按:盖碗、紫砂壶、玻璃杯分类,一一对应。清晰明了、简单实用,是茶友日常冲泡的好工具。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单丛  冲茶  入门  凤凰  手冲茶怎么冲  凤凰单丛怎么入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