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中国古代贫穷人家是不烧水的,因为烧水费柴。我为古人的智慧折服之余,又专门探讨了古人为食物保温而进行的发明和创造。首先,不论是国内是国外,即使不知道细菌的存在,古人喝水都不是毫无顾忌的。另外,古人把瓷质或紫砂茶壶放在茶壶箩内,塞上棉花或鹅毛等保温材料。
古代的炊具鬲怎么用?
古代鬲就相当于现在的“锅”,加入定量的水和食物,架在火上烧,等到一定时候食物熟了就灭火,食物冷却下来就可以食用了。类似于现在家庭用锅烧饭,要掌握一定的火候,不能把饭菜烧糊了,但也不能不熟。陶鬲的技术设计也是逐渐结合哪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它三个足是中空的,比较稳定,火接触鬲的面积比较大,食物大都会沉落在这三个空足之中,这样用柴火较少就可以煮熟食物了。
陶鬲在最初的形态是高足,放置到地上就可以烧柴火了;后来才演变为低足,三足都是中空的,需要用石块架起来烤。通过实践证明,火的外炎是温度最高的,也容易使食物熟的快,这种变化也是实践的结果。“鬲”的器形大多是口略小于陶腹,腹最宽大,三足中空。初期的陶鬲外表打磨的很光滑,这是陶鬲非常厚,结构不结实,导热也太慢;后来才在陶器之上用草绳做绳印,导热相对要快,而结构比较结实。
古代有陶鬲和青铜鬲之分,青铜鬲较少,陶鬲占据了绝大大多数,而且古代早期遗址中多有发现,属于新石器晚期之后部落通用的做饭的“锅”。新时期晚期是指距今约5000年-2000年历史阶段。到春秋战国时期,鬲逐渐被釜和鼎取代,逐渐消失。陶鬲最早使用的地区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这里是文化的发源地。随着部落迁徙、文化交流、部落战争等,陶鬲的使用开始向四周地区辐射,遍及华北、华中、东北等诸多地区,成为当时部落流行的烧饭通用器物。
古代人没有热水壶,热水怎么保温?
早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能工巧匠们就已发明出一种既能保温又能储冰的器物,被现代人形象地称之为“古代的冰箱”。 在聊城新华园古玩市场,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件不知做何用的鲁绣制品。绣花图纹美丽,周身使用红色布做底子,上面用各色丝线绣着花鸟,底部用蓝布做衬、用黑线缝制成了一个古钱形状,内里有厚厚的棉花和蒲草,做工非常精美。
我掂量来掂量去,心想是一件绣花棉帽吗?不像;是一件绣花枕头吗?也不像。这究竟是什么?当持宝人将一把锡壶放进这个绣花棉套里,又用另外一件绣花棉垫将壶盖一盖,将壶的提手往上一提,壶嘴便从绣花棉套里露出来。我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一件做工精美的保温壶套。 我为古人的智慧折服之余,又专门探讨了古人为食物保温而进行的发明和创造。
文章TAG:古人 咂舌 烧水 喝茶 讲究 古人怎么烧水 但古人喝茶讲究到令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