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唐代诗人中有“郊寒岛瘦”之称的是指“孟郊和贾岛”。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下的篇章至今流传,被后世尊称为“诗仙”。◆巧的是,白居易是中国诗人中少有的重视整理文集之人。
潮汕的粿是什么?
第一次知道“粿”这种神一般的东西是在广州读大学的时候。那时最喜欢寒假之后的开学,四面八方过来的同学们都会带回各地的美食,宿舍里潮州的同学必定会带回一堆花花绿绿的点心。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从不会想减肥这种事,嘴都馋。潮汕室友那一大袋糕点,顷刻之间就被一扫而光,吃完才知道,囫囵吞枣下去的糯糯甜甜的东西叫原来叫“粿”。
从此对“粿”的印象就是漂亮的、五颜六色的糯米糕点。后来接触潮汕美食多了,才知道,“粿”的定义有多宽广,并不限于糕点甜品,还有意想不到的粉条、粉皮等主食,个人觉得似乎但凡用米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在潮汕都称之为“粿”。大学室友带回来的妈妈的“粿”是过年的甜粿、红桃粿、发粿、菜头粿、鼠壳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等,除了这些新年的传统粿品,还有清明时节才制作的供品朴籽粿,五月端午节的粽“栀粿”,中秋节的粿月饼,平时还有粿汁、粿条、发粿、草粿等各种甜的咸的粿品。
这么多专业术语听起来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广东早茶里的萝卜糕,就是潮汕的“菜头粿”;“粿条”就是大街小巷都有的河粉,像片儿汤一样的米皮汤就是“粿汁”。潮汕人终年做粿,用秫米、粳米磨成粉后制作而成,经常有多余出来的粿皮,节省的潮汕人将卤肚肠、五花肉、豆腐泡等切碎,和粿皮煮在一起,浇上卤汁,出锅的的粿汁就像一碗浓香爽滑的面皮汤,晶莹的粿片原本是边角碎料,有了大肉的搭配,变身潮汕人丰富的早餐主食。
在曰本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是白乐天吗?
白居易是一代文豪,不过在唐代文学史上,他的地位还是不能超过李白与杜甫。然而在日本,白居易的地位却是首屈一指,远非李、杜所能比拟。在平安朝,“文集”一词,甚至可以作为《白氏文集》的专有名词来使用;现今已普遍对古人直呼其名,而日本人却还称白居易为“白乐天”,称字不称名,在洛阳白居易墓,日文的献碑甚至比中文的都多,碑文竟将白居易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白居易白居易为什么在日本有这么高的地位?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白居易的诗语言简单,日本人容易读懂。然而这样的回答,却显得有些太瞧不起日本人的汉文水平了:日本人能将典故繁多的《文选》用得得心应手,怎么可能只因简单易懂就尊白居易为第一?①日本人“选”中白居易的几个巧合。◆白居易的文集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838年,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当时的日本太宰少贰藤原岳守“捡校大唐人货物,适得元白诗笔奏上。
帝甚耽悦。授从五位上”。这一年是唐文宗开成三年,白居易时年67岁,住在洛阳。◆白居易生前,其文集能够流行于日本,这在印刷术尚未普及、文学传播十分不便的中唐,非同寻常。相较之下,早他六七十年的李、杜,其文集传入日本却比白居易的晚了一百多年。当时被引入日本的,为什么会是白居易的文集?▲洛阳白居易墓日本人所立纪念碑◆日本处于平安时代,致力于引进唐朝文化,他们派遣唐使,到大唐搜集中国第一流的著作,又利用商船夹带吸收中国典籍,遣唐使和商人遂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遣唐使虽然是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但到了大唐,要面临因为“外国人”身份而带来的诸多不便,对中国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他们很难通过细致阅读文本来给出判断,而只能依其流行程度而定;商人更不会关心深层的文学价值,唯以流行度为进货准则。◆就流行度而言,九世纪中国的流行文坛,是属于白居易的。◆对日本人来说,誉满天下的白居易,自然代表了大唐第一流的文化,故而引进他的诗作迫在眉睫,且不满足于那些零星的单篇作品和单行小集,而是追求全集。
838年所派遣唐使,肩负的重任之一就是搜集白居易的全集。◆巧的是,白居易是中国诗人中少有的重视整理文集之人。更巧的是,由于894年平安朝的“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建议废除遣唐使,838年的遣唐使遂成了最后一届,此后日本不像以前那么大规模成系统地吸收中国文化,白居易的作品好似踏上了一座文化孤岛,避免了中国文坛思想变迁带来的冲击,一直保留着9世纪上半期的鼎盛地位。
②李、杜诗经典化迟滞,不够流行。◆作为白居易的前辈,中国诗坛并伫的双峰——李、杜为什么没有在日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文集的流传。◆李、杜不像白居易那样注重结集,且晚年偏偏赶上安史之乱,战乱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巨大,文集传播受阻,大为延迟了李、杜诗的经典化。◆所以,李、杜在唐人心中的地位,恐怕也难与白居易相敌。
杜甫生前名声不显,而生前名声显赫的李白,其作品被经典化也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今人选唐诗,李白的诗几乎必选。而在唐人那儿却没这么高的待遇。如收盛唐诗人作品的《国秀集》(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箧中集》(乾元三年,公元760年),都没有李白的诗。 ◆直至白居易时代,李、杜都还未被经典化。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正是白居易书判拔萃科登第的后一年),日僧空海随遣唐使入唐,遍搜唐人文集,归国撰有《文镜秘府论》,这部反映了9世纪初唐人文学观的著作,竟仍没给李、杜留有特别的位置。
◆李、杜诗的经典化,肇始于元稹、白居易的大力提倡,直到北宋才宣告完成。在白居易时代,李、杜还需借白居易扩大影响,其影响力显然不能与后者同日而语,甚至到晚唐五代,《旧唐书》关于李、杜、白的传记里,李、杜只是《文苑传》中的匆匆过客,白居易才被视为诗人中的翘楚。◆所以,日本人未在白居易时代之前就把李、杜当做第一流的诗人引入,并非其眼光独特,而是受限于文集之流传。
况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即便中国也还没开始以李、杜为尊,日本人更不可能领先中国人的理解,提前赋予李、杜崇高地位。③白居易帮日本人建立了审美好尚。◆有人认为,崇尚“物哀”、情感细腻的日本人和白居易闲适伤感诗极为贴合,所以日本人特别喜爱白居易。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不然,论者颠倒了二者发生影响的时间逻辑。
◆譬如,表现“物哀”的代表作当首推《源氏物语》,而该书作者紫式部却是白居易的忠实读者,其中随处可见白居易诗的化用。◆再往前,“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倡导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然而“国风”又是怎样的风格呢?其诗“谓似乐天,自书为荣”。◆到了近代,作家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中,曾用“雪月花”来概括日本文学的传统美。
而这浓缩了日本人独特审美情调的“雪月花”,也正是出自白居易的《寄殷协律》:“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于是,与其说日本人独特的审美好尚令其更容易接受白居易的诗歌,不如说他们的审美好尚正是在白居易的帮助之下建立起来的。◆日本人为何会与白居易有着如此高的契合度?◆白居易集传入日本,正值平安朝中期。
天皇权势衰微,外戚藤原家掌权。律令制度渐渐失效,贵族们地位的升降完全取决于与藤原家的亲疏。对贵族来说,政治理想不复存在,进取心大为减弱,宴饮行乐成为日常。加之当时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频发,正契合了佛教所宣扬的“末法降临”,贵族们厌世情绪高涨,焦躁不安。◆这一时期的日本贵族社会,简直是白居易生活的中晚唐时代的一面镜子。
◆白居易晚年,朝中牛李党争愈演愈烈;又历甘露事变,宦官权势通天;更不用说朝堂之外的藩镇林立,大唐渐渐病入膏肓,士人们却无可奈何。面对这种棘手的社会形势,传统的儒家思想无用武之地。优游于儒佛之间的白居易选择“中隐”。◆这种思想,虽无益于民、无补于世,但能够慰藉焦躁的贵族们的内心,与白居易面临着类似困局的贵族们,在中国第一流诗人的感召之下,得到了一条可走之路,自然望风而靡。
诗仙李白被称为“谪仙人”的由来是什么?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下的篇章至今流传,被后世尊称为“诗仙”。李白的诗大气磅礴,狂傲不羁,比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能让高力士脱靴,贵妃研墨,表现了他孤傲不羁的一面。同时,李白的闺怨诗写的也很好,如《长相思》,《怨情》等。
唐朝诗人“郊寒岛瘦”分别指的哪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出名吗?
谢谢邀请,唐代诗人中有“郊寒岛瘦”之称的是指“孟郊和贾岛”。寒和瘦是古人用来形容两位诗人的诗词风格,郊寒岛瘦语出苏轼的《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嘹然一吟,众作卑陋。孟郊的诗大多显寒,有一句我们常读起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可以从中领略到诗人心底的一丝寒意。而贾岛的诗却多些清瘦,“鸟宿池边树,佛敲月下门”的诗中,读起来我们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文章TAG:皮日休 诗人 唐代 古诗 什么是唐代诗人皮日休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