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时候普洱茶比较乱,有福建普洱茶、广东普洱茶、广西普洱茶、及云南普洱茶等,但云南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均上佳,而港台炒家要操作的也是云南普洱茶,因此在标准上需要给普洱茶赋予特有的定义,以更好的炒作普洱茶。第一,关于炒作,什么人在炒作,什么普洱茶在炒作?以最为有名的老班章普洱茶为例,真正老班章的普洱茶,无论是新茶,陈茶,入口极其迅猛,强烈的苦味涩味香味,会迅速侵入味蕾,而后迅速消散,转而使人齿缝生津,一种甘甜感随之而来,而且久久不退,多泡以后渐渐转为甘甜滋润的味道,保持很久,这种强烈的生津感和独特的体验,会让饮茶人有深刻的印象,加之真正的老班章茶产量也就区区百吨左右的规模,十多年前价格也就100,200元,现在已经到达了几万的水平,十年间翻了100倍,这样的利润,如何不会让资本蠢蠢欲动?早年的玩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溢,后进的玩家也希望能分得一杯羹,加之经济的不断发展,只要有利益,有升值的预期,那么炒作肯定会继续。

普洱茶越来越卖不动了,到底什么原因?

炒作的泡沫总有一天要破灭的。历史上,普洱茶一直是一种最劣质最低档最廉价的边销茶,尤其贩卖到藏区的,消费对象是牧民甚至是农奴,只要是茶树叶子就行?[捂脸]。二十年前云南人自己都很少喝普洱,而是以滇红滇绿为主——云南人自己都看不上普洱。顺便提一句,滇红真的不错。台湾骗子是炒作普洱茶的始作俑者,一步一步推出越陈越香名山古树这些概念,其历史不过二十来年,以前云南人是把陈年普洱茶直接倒掉的。

上万一饼的普洱茶和几十一饼的功效差别大吗?

功效几乎是一样,行内人都知道,茶叶真正的价值大部分取决于口感和名气。普洱茶很多是炒出来的,炒作的主要是其保健价值和商家给它附加的文化价值,俗称“讲故事”。手法和炒股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以前做过几年茶叶生意(批发凤凰单丛茶),茶友间经常会聊一些关于他们所买的茶叶的来历和茶叶知识,什么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说法都有,(喝茶买茶就是为了享受,商家编故事为多赚点钱,但弄出那一套洗脑的说辞本身也是能让顾客开心的,顾客爱听,所以平时我都不好点破,只有某些价钱太离谱、或者是危害到健康的茶叶才会委婉告之。

)有些故事听起来还是挺让人神往的。我就挑个故事给大家讲讲,文笔不好,请见谅:1个茶友告诉我,他喝的野茶来自于云南一个叫野象谷(因当地常有野象出没而得名)的地方,据茶老板所讲,是当地一个猎人追踪猎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的一处山谷底,发现了几棵两百多年树龄的野茶树,猎人谁也没告诉,摘了些茶芽回家试喝(有些野生茶并不适合人喝),发现味道很好。

于是偷偷全部摘了回来晒干出售,制了一百三十多斤成品茶,碰巧被朋友买茶的那一家茶店老板碰见,经过协商,双方约定由那店老板代销。之后老板以每公斤以1600元的售价出手,据说茶叶一回到店当天里就被顾客挣抢购一空,连着以后几年的这几棵茶树茶叶也全被顾客预订了。茶友一脸自豪和炫耀的告诉我,他苦求了很久,茶店老板说看在多年老主顾的份上,硬是从其他顾客手中抠下来五斤九两留给他。

当时出于好奇,我也仔细观察了那道茶叶,发现茶叶老嫩不一,叶片肥厚,多数带有胞衣,口感清新,味道醇淡略带幽香,确实符合通常的野茶生长和采摘的特点。之后偶然机会与茶友所说的那家茶店老板认识,由于生意上的互补我们成了合作伙伴,一次喝酒,茶店老板说了实话,所谓野生茶,是当地茶农采摘当年生产队时期遗留的,抛荒在附近山上的茶树茶叶制成,茶树长期无人照料,具有一定野化特征,再由于荒山茶林无主,先到先得,茶农为了多赚钱,都是掠夺式采摘(会导致迅速减产),所以很多人会判断失误(包括我)。

普洱茶资本市场炒得高吗?真的是有价无市吗?

感谢头条邀请。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个人看法,我认为目前普洱茶的资本市场整体是在合理水平的,而且还在一个稳健增长的环境中。第一,关于炒作,什么人在炒作,什么普洱茶在炒作?以最为有名的老班章普洱茶为例,真正老班章的普洱茶,无论是新茶,陈茶,入口极其迅猛,强烈的苦味涩味香味,会迅速侵入味蕾,而后迅速消散,转而使人齿缝生津,一种甘甜感随之而来,而且久久不退,多泡以后渐渐转为甘甜滋润的味道,保持很久,这种强烈的生津感和独特的体验,会让饮茶人有深刻的印象,加之真正的老班章茶产量也就区区百吨左右的规模,十多年前价格也就100,200元,现在已经到达了几万的水平,十年间翻了100倍,这样的利润,如何不会让资本蠢蠢欲动?早年的玩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溢,后进的玩家也希望能分得一杯羹,加之经济的不断发展,只要还有利益,还有升值的预期,那么炒作肯定还会继续。

第二,为什么说整体合理,相较于普洱茶整体一二十万吨的年产量,多数的普洱茶是普通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国家政府依然在进行扶植,然而整体的平均价格也就不到100元,意味着多数的茶农可能并没有挣到多少钱,这样的市场,并不是几个炒作新闻就能说是价格见顶了,过高了,相反正是有了炒作才带动整体的普洱茶市场向前,让广大的茶农劳有所获。

第三,无论多贵多便宜的普洱茶,都是农产品,都会有相应的消费群体来支持需求,如果真没有市场,大不了让茶叶继续长在树上,休养生息,既然做出来了,那么一定有人要,退一万步,白送你可以吗?算个人情。正常的生意,只是待价而沽,不卖是觉得价格不到,卖了是觉得合理,或是为了变现。第四,关于有价无市,无论是每年的新茶,或者是拍卖会里面的古董茶,真正的好东西一定是有人追捧的,问题是有没有这个眼光,能力和财力来购买他,收藏级的普洱茶的拍卖价不是一直在走高么?在房市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理财收益走低不保本的趋势下,收藏一定会继续成为资本投资避险的地方,那么高端的普洱茶一定还有有拥趸。

当然,另一方面,整体的普洱茶产量,肯定是供过于求的,去看看大小茶商经销商厂家的仓库就可见一斑。库存高,周转率低,持有成本高是普洱茶行业的硬伤,为了利润和生存,成本必然转嫁到最终消费者,也会有低价断臂求生的出现。但是这和有价无市没什么关系,只是一边有没有钱,一边愿不愿意卖的问题。普洱茶市场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变幻中势必也有周期的影响,经过了08年开始的复苏,已经十年了,有没有泡沫?我觉得这是一定存在的,价格不能完全背离价值,而且盲目的炒作,最后只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什么“境外”的茶制作的茶饼都不能叫“普洱茶”?

普洱茶因自古以来在普洱府集散而得名,进入21世纪在港台大炒家的操纵下,普洱茶迅速被炒热起来。但那时候普洱茶比较乱,有福建普洱茶、广东普洱茶、广西普洱茶、及云南普洱茶等,但云南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均上佳,而港台炒家要操作的也是云南普洱茶,因此在标准上需要给普洱茶赋予特有的定义,以更好的炒作普洱茶。2003年第一个普洱茶的云南地方标准诞生,首次赋予普洱茶定义:以云南一定区域內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2006年普洱云南地方标准进行升级,并首次以标准形式将普洱茶分熟茶和生茶两种。赋予普洱茶的定义为: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2008年首个普洱茶国家标准诞生——《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 》(GB/T22111—2008),赋予普洱茶定义为: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因此,自2008年5月13日普洱茶国家标准生效,普洱茶就是云南普洱茶,在云南地理标志范围之外加工的茶都不是普洱茶,从而也有效的保证了普洱茶的质量,有效保护了云南普洱茶产业,也保证云南600多万茶农的利益,使得普洱茶公共区域价值不断的得到提升,2017年和2018年排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之首。

中华普洱茶闻名中外,鲜叶茶价那么低,成品茶叶价也不高,茶农生产生活如何有所提高呢?

你坐在家里提出了这个问题,就像青蛙坐在井里看着天才那么大一样。鲜叶多少钱一斤你了解过吗?毛茶的价格你懂吗?茶农的生活你见过吗?云南省今年最普通的鲜叶价格三四块钱一斤,但这是大规模化的生产加工,以量取胜。最贵的鲜叶五千块钱一公斤。四公斤鲜叶可以加工一公斤干茶。各茶区的茶叶品质不同价格不同,相应的生活水平也不同。


文章TAG:普洱茶  炒起来  普洱茶什么时候炒起来的  生普洱茶什么时候喝最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