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质审评内质审评的重点虽然在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但其他项目的审评仍需要兼顾。谢谢邀请!茶叶审评中的香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于绿茶红茶来说。制作方法也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关键所在。内质滋味鲜醇;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肥嫩匀整。

如何按照制作方法和品质辨别茶叶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茶叶的类别的话,目前有绿红黄白乌黑六大基本茶类。制作方法也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辨别呢?第一:绿茶绿茶是经高温杀青(或蒸青)后再经揉捻和干燥的一种茶叶,属于不发酵茶。绿茶品质色泽绿润、清香宜人。绿茶初制是招鲜时加工成产品的过程。主要工艺有:鲜叶摊放一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绿茶品质由茶叶的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叶底5个方面构成。

各因子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形成与鲜叶原料(如品种、栽培条件、采摘标准等)、制作方式、加工环境以及贮藏条件等相关。绿茶审评的操作流程如下。取样一评外形一称样一冲泡一沥茶汤→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一看叶底。1.外形审外形审评的内容包括嫩度、形态、色泽、整碎、净杂等。一般嫩度好的产品具有细嫩多毫、紧结重实、芽叶完整、色泽调和及油润的特点,而嫩度差的低次茶呈现粗松、轻飘、弯曲、扁条、老嫩不匀、色泽花杂、枯暗欠亮的特征。

劣变茶的色泽更差,而陈茶一般都是枯暗的。2.内质审评内质审评的重点虽然在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但其他项目的审评仍需要兼顾。质量好的初制绿茶汤色清澈明亮,而低档茶汤色欠明亮,酸馊劣变茶的汤色浑浊不清,陈茶的汤色发暗变深,杂质多的茶审评杯底会出现远淀。第二:乌龙茶乌龙茶具有天然花果香香气和特殊的香韵,与其当地的茶树品种、加工工艺、生态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

从工艺角度看,制工精细,尤其是特有的做青技术,有效控制青叶的酶性氧化,而后通过炒青适时制止了酶性氧化,促使青叶以非酶性氧化状态进入了造型和干燥,是形成其独特的品质风格的重要因素。各地乌龙茶加工方法不同,如摇青、浪青、室内搅拌、揉捻、包揉、干燥等技法存在差异。但归结起来乌龙茶初制的基本工艺流程大体上是一样的,即为鲜叶一晒青或萎凋→做青→炒青→造型与干燥。

乌龙茶对品质要求着重香气和滋味,且重视耐泡次数。由于乌龙茶品质类别多,又重视品种特征,审评比较复杂,只有勤学多练、经常审评,才能提高鉴别能力,提高审评技术。第三:红茶红茶是加工过程理化变化最大的茶类,有全发酵茶之称。红汤红叶是红茶品质的基本特征。红茶虽有条茶和碎茶之分,但其加工工序基本相同:即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

红茶外形包括:形态、色泽、整碎、肥瘦、大小、净度、粗细、长短、嫩度(级别)以及茶叶的产区品种、茶别(生产日期)等内容;对包装茶和某些再加工茶而言,还包括用材、文字、色彩、代码、重量等。这些方面的综合,表现了外形品质,不能硬性加以分开,其中任一项之不足,即为“病态”。各种茶叶对外形有特殊的要求。对干茶颜色而言工夫红茶很重要,但对红碎茶只要不是枯灰、花杂,对“乌”和“棕”的颜色不讲究。

第四:黑茶黑茶由于销区不同有着各不相同的加工技术和不同的规格。黑茶加工技术主要包括1.采摘。2.杀青。3.揉捻。4.渥堆。5.复揉。6.干燥。分里茶面茶的如青砖、康砖、紧茶、圆茶、饼茶、溶茶等,要评整块外形的匀整度、松紧度和洒面3个因子。匀整度看形态是否端正,楼角是否分明,压模纹理是否清晰;松紧度看砖的厚薄是否均匀,有无斧头砖、凹凸砖,大小是否一致,松紧是否适度;洒面看是否包心(里茶)外露,有无起层脱面,洒面洒底是否均匀。

不分里茶面茶的黑砖、花砖、茯砖、金尖等,外形要审评匀整、松紧、嫩度、色泽、净度等项因子;压制成篓、成包的湘尖、六堡茶,外形审评梗叶老嫩及色泽。匀整审评:要求形态端正,棱角整齐,模纹清晰,有无起层脱面,松紧厚度大小一致;嫩度审评:看梗叶老嫩;色泽审评:油黑光润程度;净度审评:看老梗筋杂含量,梗长超过3厘米的不能多于5%,是否有茶籽、果壳,有无非茶类夹杂物。

条索审评:看松紧、卷折,嫩度高的散茶看条索紧卷程度、粗茶亦呈折叠条,不能有单张无卷折的老叶。茯砖要加评发花情况,要求金花(冠突散囊菌)量多、粒大,普遍茂盛。第五:白茶白茶是我国特有茶类,虽然工序简单,但制好白茶也不容易。白茶原产于福建。传统白茶制法特异,不炒不揉,成茶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

白茶性清凉,退热降火、祛暑,有治病之功效。白茶为中国6大基本茶类之一。传统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新工艺白茶为外销新制产品。(一)白毫银针白毫银针外形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色泽银亮。内质香气清鲜,毫味鲜甜,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清澈晶亮,呈浅杏黄色。白毫银针富含氨基酸,尤以茶氨酸最为突出。(二)白牡丹外形自然舒展,二叶抱芯,色泽灰绿,毫香显。

内质滋味鲜醇;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肥嫩匀整。(三)贡眉贡眉,以菜茶为原料,采1芽2~3叶,品质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瘦小,要求原料必须符合产品的规格,含有嫩芽、壮芽。鲜叶原料不能带有对夹叶。第六:黄茶黄茶是指初加工时经过一道“闷黄”工序所制的茶类。它具有“黄叶黄汤”的基本品质特征,既不似绿茶的清醇甘爽,又不似红茶的甜和浓强。

黄茶是以醇和厚味、火功旺重给消费者一种朴实无华的感受。黄茶包容性强,老嫩相差甚大。嫩者,单芽名贵;老者,叶大梗粗,亦是部分消费者杯中之宝。黄茶内质审评与其他茶内质审评一样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4项因子。(一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和清浊度3方面去区分。汤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黄茶的品质优次。1.色度看是否呈正常色。

黄茶要求微黄、黄亮的汤色,黄大茶要求深黄色。绿色、褐色、橙色和红色均不是正常的色泽。再看是否劣变。黄茶具橙色或红褐色都是劣变的汤色,茶汤带褐多系陈化质变之茶。2.亮度指亮与暗的程度。亮者质高,暗者质次。3.清浊度质地正常的黄茶汤色清澈。黄茶好的汤色应该是杏黄(黄芽茶)、黄亮(黄小茶)、深黄(黄大茶)明亮者为佳;汤色浑浊是闷黄过度产生劣变的茶。

(二)香气黄茶的香气不似绿茶的清鲜浓郁而带熟栗香(黄小茶)或甜兰香(黄芽茶),而是多带焦豆香(部分黄小茶、黄大茶)。一般黄茶香高浓带火旺香气,部分黄小茶亦带兰花香气。黄茶评审香气,同样要评3项:①是否纯正;②香气的高低;③香气的长短。部分黄小茶用烟熏,要求带松烟香(如沟山毛尖);多数黄茶要求高火,外形有鱼子泡,这种火香应视为正常的母质特征,香气要浓高持久。

若具绿苏的鲜香、红茶的甜香者,都不是正常的黄茶香。黄小茶的栗香火旺、黄大茶的焦粗香可视为正常。(三)滋味黄茶滋味的特点是醇而不苦、粗而不涩。正是由于这种滋味,迎合了大批消费者的口味。与其他茶一样,黄茶的滋味从纯异、浓淡、强弱、鲜滞等方面予以评定。黄茶滋味的醇是其基础滋味。这种醇和不似绿茶红茶的醇和,而是入口醇而无涩;不似绿茶呈现的极快的爽,不似红茶呈现的极快的强,而是吐出茶汤后回味甘甜润喉,别具一味。

君山银针有黄针也有绿针2种规格。黄针的滋味醇浓,绿针滋味鲜醇。从回味上评,前者快而甘;后者略慢而鲜爽,回味长。(四)叶底黄茶叶底从嫩度、色泽、匀度3方面来评定优次。1.嫌度从芽与叶的含量、硬软、厚薄、摊卷程度予以区分。其嫩芽多和厚、软、摊者为好茶,其硬、薄、卷而不散摊的叶底是低级茶的象征。2.色泽叶底色泽看色度和亮度。

茶叶底要黄亮,有绿有红都不是好黄茶的叶色。黄而亮,不能暗。黄茶叶底暗可能是闷黄时温度过高、时间太长造成的。3.匀度看叶底的匀齐度。看是否有“公孙茶”、“父子茶”,1芽1叶的黄小茶中亦可能夹杂1芽3叶的较老芽叶,或夹杂对夹叶、单片等。叶底要求老嫩一致,色泽匀齐。经过外形、内质的审评,依据黄茶品质标准,正确判断黄茶的品质等级或优次。

茶叶审评里各种香味到底是什么味?有没有标准味供学习?

谢谢邀请!茶叶审评中的香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于绿茶红茶来说。对于普洱茶来说,香这个指标会相对弱化一点,我们将香这个指标分二个层次来说一下。1.香应该从干茶香、开汤后茶直接散发出的香、挂杯香、茶汤香四个指标来判定。如果这四个指标都不错,那就是上品,可现实中这四个指标都很好的茶并不太多,大部分都会有某种的缺憾,不会让人特别满意。

2.茶香的类型,以云南普洱茶来举例,有蜂蜜香、花蜜香、花香、水果香、木香、干果香等等。花香又分为兰花香、玫瑰香、桂花香等等,太多种了。水果香有梅子香、橙子香之类,不胜枚举。绝大多数茶都有上述这些香味当中的几种混合,并不是单一的香,说某种茶有什么香一般指的就是其中的那种香比较突出一点。普洱茶香的层次感是比较富的,同一泡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体验到不太一样的香。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普洱茶的香还有一个特别之处,茶香有的比较飘、有的比较沉,有一种重量感,茶汤入口后那种香是往喉部沉的,比如老班章之类。普洱茶的香味是没有标准来提供学习的,这是因为普洱茶是一直处于变化中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不同的感觉,并且存储地不同也会有不同。因此只能通过多品尝,多接触才能掌握住不同品种普洱茶的香。


文章TAG:审评  要点  茶叶  操作  茶叶内质审评要点是什么  内质审评的操作和要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