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茶具上面放的那些小摆设叫什么名字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就茶宠

茶具上面放的那些小摆设叫什么名字

2,古代打水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辘轳:lù lu (1) 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井别作桔橰、辘轳。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 (2) 机械上的绞盘。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3)辘轳是古代的一种东西。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大型超市有卖

古代打水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3,古代生活用具名称

1、古代的“箸”就是现代的“筷子”。用途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2、古代的“倚”就是现代的“椅子”。宋朝时期有“交椅”专供有身份的人坐的。 3、古代的“瓯”泛指瓷制食具。主要指现代的“碗”后逐渐改指“茶杯”、“酒杯”、器皿。如:酒瓯`茶瓯等。 4、古代的“镫”通“登”是现代的“灯”出自《楚辞·招魂》。 5、古代的“燋”指没有点燃的火把(西周时期); 6、古代的“烛”指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 7、古代的“燎”指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置于门内的则称“庭燎” 备注:灯大概是在战国时期出现```

古代生活用具名称

4,古代称重工具有哪些

1、秤秤亦作“称”。衡器。或将不等臂的衡量轻重的器具皆称为秤,或指以看秤星计被称物重量的提系杠秤,或单指秤杠。战国时已有不等臂衡器。国内杆秤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出土的楚国王铜衡杆,上有十等分的刻度,推测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很可能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东汉以后演变为从秤星看重量的秤。2、戥子戥子学名戥秤,是一种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3、衡器衡器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器具,在中国统称为“度量衡”。中国古代衡器扎根于历史文化之中,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幅浓缩的古代社会的生活画卷。

5,谁知道这古代的器皿叫做什么名字

我对古代器皿也不是很了解,不过这个有点像“罍”,是不是还得请楼主请专人鉴定! 罍 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87.htm
感觉像放酒的.
瓮。“请君入瓮”就是说的它
你好!圈足此物为觯觯(读作“志”) 是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形状像觚。商朝时,圆腹,觯为小瓶形状,春秋时演变成长身。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大多有盖子,侈口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6,请教一下那个古代的那种物件名称是根据什么起的

大概就是用途,有的时候还会根据器物上的纹饰或文字。要说为什么会是这个字,应为象形而已,比如“鼎”,和鼎的造型就很像。我们现代人说的名字,可能与古代的名字并不相同,我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考证定名,还有就是器物的造型,纹饰,文字,时代等等。
象形字····根据物体样子例如:中文的“陶”字,据甲骨文中的形象,是表示一个人蹲坐在地上,使用一根木棍之类的工具给黏土造型。
璚、玥、珰、药金、青铜、仙兽、龙床、梨花枪......
个人认为;最初时候没有文字记载 也就没有名字﹝即使有名字也无从查考﹞ 后来发明了文字 就可以取名字了 如 现在的象形字 就是根据当初所生产 制作 或者自然界的东西摸样创作的 从此某种东西可以叫这个名字了 如;日 月 炙 人 门 水 家 象 鸟 龟 马 鱼 门 草 大 鸟 鹿 羊 尖 个 火 田 山 上 下 木 木 森 从 众 ,,,,

7,古代的器具的名字

中国古代盛水的器具大全:http://wenku.baidu.com/view/9df88f4e767f5acfa1c7cdea.html古代书案用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924/22/1111011_56105956.shtml大杂烩:http://wenwen.sogou.com/z/q901671318.htm?fr=ala0
在小的时候过年时常常看到大人把粳米蒸好了放到一个石捣臼里用舂头进行舂捣,然后做到手工年糕。这些做手工年糕的工具平时没人会去用,到快过年时才会拿出来。应该是杵臼。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酒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酒。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酒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 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克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酒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克制演变为九十六克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 此外,我国古代还使用独特的夜间计时方法,这就是“更”。“更”是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时间长短依夜的长短而定。

文章TAG:古代  煮茶  工具  什么  古代煮茶工具叫什么名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