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茶友们常说茶无止境,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茶到底是什么茶。至于什么茶最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吃茶的鲜叶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如果想要一年四季都吃上茶,只有把茶像其他菜一样晒成干。这就是茶的来历。所谓类类有好茶、处处有好茶,哪个最好真的无从比较。
中国六大茶类是什么?
六大茶类,如题。也有提到花茶的,常见的有在绿茶或青茶里搭入茉莉、桂花之类的,归于六大有些牵强。六大茶,皆来自一片神奇的绿叶子,而不是网上流传的疑问“红茶是红茶树上长的么”。茶闹笑话,娱乐一下也无妨,像钱钟书作品里写的,据说茶刚到外国,外国人用壶煮个一二斤,然后把水倒掉,专吃叶子。当然,茶叶真可吃,电视上见过云南的阿姨,身体矫健,赤脚上树,采叶调制,吃得津津有味。
中国讲文化传承,茶文化不例外。不过,书面文化的传承,难能普及到预期,需要一直努力,再努力。普通老百姓,只知道喝茶,记得好不好喝,至于再深入的了解是不大上心和费心。这与个人有无文化,关系不太大,倒是件奇怪的事。也许,不需要,也是一种固有的文化。树种,区域,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和意愿,再加上需求,大致决定了茶的种类。
绿茶,可谓是独占鳌头。北国与南疆,东海至西域,大传统与小作坊,都可种植和出产绿茶,观色、品滋与回味,喜爱者乐此不疲。对绿茶不感冒的,偶尔也会来上一杯,自呷或待客都可。红茶,据说是储运绿茶过了期的偶然发现,跟豆腐乳有着相似的遭遇。有研究说红茶的有益物质不输绿茶,甚至能暖胃,许多地方于是研制和丰富了红茶种类,连龙井、碧螺春的产地都有了。
青茶,来自闽粤台,铁观音,大红袍,洞顶乌龙,各有特色,喝过不忘。台湾的乌龙茶,大体上按产地高度分等分价,味道都是不错,等祖国统一了,咱百姓多去实地观赏品尝。白茶和黄茶,不知是产量还是啥原因,普及度尚不算高。其味道,也可能惹争议,爱者深爱,不爱者有嫌。想来多是因为他们未去细品罢,有偏见实为正常,就像看人,一眼定论的太多了。
喜欢黑茶的,大约有两种人,一种有工夫的,一种用于刷油脂的。喝黑茶的工夫,不简单,有条件的要选好茶,再起码要备个煮器,配个实木的桌几,不然好像对不住自己的品位。想刷油脂的,也要有个好身板,不然扛不住常喝。不管常不常喝,爱茶者,家里存个黑茶饼是必须的,装饰一下门面,也是应该的。好茶,不在种类之别,而在自然,品质清纯即够。
茶的来源和来历是什么?什么茶最好?
一般而言,如果想要探寻一个事物的来源,最好从记录该事物物名的古文字入手。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侧重于以形表意。因此,我们就有可能从记录物名的古文字字体去探寻该事物的由来。在唐代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献里并没有“茶”这个字。但是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晒青制茶法,也就是说至少在三国以前中国就有了现代意义的茶。
只不过唐代以前的文献里都把茶写作了“荼”。中国古典文献中最早记录荼的是《诗经·邶风·谷风》,诗曰:“谁谓荼苦?”汉代毛亨解释说:“荼,苦菜也。” 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物》解释“荼”说:荼,苦菜也。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也把荼解释为苦菜。所以荼的本义为苦菜。中国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些苦菜吃了可以提神,也可以强身健体,所以慢慢地就有了把这种苦菜拿来食用的习惯。
这种用来提神健体的苦菜就是现代意义茶的祖先。两汉以前,中国的茶叶都是将鲜叶直接放进汤里做羹或者做粥的。所以中国古代只有吃茶而无喝茶之说。但是,吃茶的鲜叶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如果想要一年四季都吃上茶,只有把茶像其他菜一样晒成干。因为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发现失去大部分水分的菜干可以长时间保存。所以,两汉至三国期间,茶就以晒青的方式出现了。
隋唐开始,人们创造了蒸青制茶法。明代人们创造了炒青制茶法。炒青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常见的制茶法。晒青被白茶继承下来了,蒸青被恩施玉露等茶继承下来了。这就是茶的来历。至于什么茶最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中国可以产茶的地方太多了,不同的地方做茶的手法不一样。中国光茶的大类就有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绿茶、黑茶、黄茶六大类。
每一类的产区都很大,每一个小产区因为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做出茶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所谓类类有好茶、处处有好茶,哪个最好真的无从比较。所以茶友们常说茶无止境,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茶到底是什么茶。再加上每个人的喝茶经历、对茶的期望值不一样,口感偏好也不一样,对茶品质的判断也会因人而异,评判有很大的主观性,就算有了结果,也不会客观。
文章TAG: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什么茶 什么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