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抹茶的是用什么茶叶什么品种的茶叶磨成的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
同问。。。

抹茶的是用什么茶叶什么品种的茶叶磨成的

2,日本抹茶文化的由来

宋代点茶与日本抹茶的渊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兴盛的一个朝代,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抹茶是南宋时期日本禅师荣西传到日本,从而衍生出日本的茶道文化。 00:00 / 01:52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日本抹茶文化的由来

3,抹茶是属于茶系吗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茶叶成为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抹茶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蛋白质、芳香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钠、锌、硒、氟等近30余种。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

抹茶是属于茶系吗

4,你知道日本抹茶是从我们唐宋时的点茶发展来的吗

现在一提到抹茶,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本抹茶,很多国人都可能误以为抹茶是日本独创的,更别提在国外,Matcha这一罗马音的拼写,外国人都只知道日本抹茶。 众所周知,茶艺最早起源我国,我国的饮茶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唐朝流行煎茶,宋朝流行点茶,到明清流行冲泡散茶。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饮茶和制茶的技法和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实,日本的抹茶,是从我国唐宋时期的茶艺发展来的,中国传统上称为末茶,因为在宋朝流行将茶饼磨成粉末,故称作末茶。因为宋朝皇室对点茶的喜爱,末茶在北宋发展到巅峰。南宋灭亡,元朝统治者,对精致繁复的点茶工艺缺乏认知和欣赏,更习惯饮用游牧民族传统的粗简散茶。末茶开始式微。到明朝建立,据传朱元璋因体恤民情,认为制作进贡宋朝皇室的“龙团凤饼”(一种极为精致的茶饼)奢费过多,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只要求进贡散茶。因此,散茶逐渐取代了末茶。而日本,从中国宋朝习来的末茶技艺,得以保留,不断发展,成了今日的抹茶,甚至反客为主,如今大家都知道日本抹茶,却少有人知我们自己的末茶了。 好在这几年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现在不少人按点茶巅峰时期,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中记载的七汤法,结合日本现有的抹茶技艺,来复原我们曾经的点茶。就如同汉服的复兴一样,当我们国力日强,国人开始重拾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信心,那么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指日可待了! 如果有对我们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闲暇时间,找相关视频学习,来制作一碗我们中国的,古色古香的点茶!

5,抹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

6,为什么说日本茶道源自宋朝点茶

九世纪末点茶传入日本,点茶被日本人民所接受并推崇,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然而从明朝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传统点茶也随之绝迹。为日本茶的抹茶最大的特征之一是粉状。把茶叶的新芽摘除后蒸着,然后就那样晾干,把它碾成粉。粉泡到热水里,能够成为茶道里的抹茶;和食材混在一起,能够成为抹茶味的食物。这和泡在热水里喝的煎茶不一样,抹茶喝的就是粉本身的味道。 而这种把茶叶磨成粉的工艺,实际上源自宋朝点茶。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宋代的点茶形式是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也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可以说,日本茶道的鼻祖其实就是宋代的点茶。 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院院长——陆金喜 ,历时二十多年,探寻无数遗址,走访无数专家学者,终于收集到了 全球唯一一套完整的宋朝建窑点茶茶器文物 。为让更多人能够品味宋朝点茶文化,体验茶文化的巅峰美学。 陆金喜以柴烧工艺,对照宋朝点茶文物,一比一研究复原出全套26件独立器具的“陆金喜·仿宋点茶茶器” ,还原天然古朴的神韵,再现哲理追求的和谐 。陆金喜·仿宋点茶茶器 ,质似、神似宋朝点茶文物,吻合文会图等宋代名画场景中的茶器。陆续登上了 CCTV《一槌定音》栏目、工艺福建国家大师传承展闭幕式、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 等演示展出,获得了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宝杰,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中国人民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宋平生,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 等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赞赏和认同。 为了让更多人品味宋朝点茶文化,积极参与首届斗茶大赛, 限量发售200套陆金喜·仿宋建窑点茶茶器 ,并配有详细的茶器使用教学视频。目前只采取预订形式,请联系官方客服或各大代理商处详询。

7,抹茶是干嘛的

抹茶(Matcha)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http://baike.baidu.com/view/26309.html?wtp=tt
干茶磨成粉,就叫茶粉,不能叫抹茶粉抹茶粉是有前题的,要求原料有一定的遮阳处理。细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8,为什么日本人都喝抹茶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蒸青绿茶.  抹茶(Matcha)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日本的茶碗通常会有两面,一面是反面、一面是正面。所以端起来以后,会把正面端给你。你拿到以后不能马上喝,要转一圈,转回正面对着主人,表示你感谢他泡茶给你,给主人一个敬意。然后接到茶碗以后,就不能再放下来;不能喝到一半放下来,这样子不恭敬。端起来要一口气喝完,喝完了以后主人会给你一个很小的甜点。这个甜点通常只有一颗,不会有两颗。吃完,这个仪式就结束了。你就要站起来,然后鞠躬、互相鞠躬离开这个茶堂。

9,抹茶怎么做

材料: a 蛋黄 4个 b 糖 2大匙 c 中筋面粉 1/2杯 d 泡打粉baking powder 1小匙 e 抹茶粉(烘焙用) 2小匙 . (若用一般抹茶或绿茶粉. 份量请自行斟酌) f 温牛奶 1.5大匙 g 蛋白 4个 h 糖 1/4杯 (馅) i 鲜奶油 1/4杯 j 芋泥 1/2杯 做法: (烤箱预热 160度c. 10*14~15.5*10.5吋长方型平盘模放入烤盘纸或白报纸, 可防止边缘及底部焦黑) 1. 取一缸盆放入a+b 用打蛋器打数分钟至浅浅的乳黄色. 2. 将抹茶粉与温牛奶混合调匀备用. 3. 将c中筋面粉及d泡打粉混合. 过筛两次备用. 4. 取一乾净缸盆将蛋白打至起粗泡, 糖分两三次加入, 将蛋白打成不流动固体. (将缸盆反转蛋白不会掉落). 5. 将(2)加入(1)用力搅拌均匀. 将蛋白泡分三次加入混合均匀. 最后才加入粉类搅拌均匀.(粉类若与蛋黄液直接混合会结块) 6. 将面糊倒入平盘模. 抹平表面. 放入烤箱烤约15分钟至表面乾用竹牙签插入不沾黏即可取出放网架上.(千万别烤太乾). 稍凉两三分钟将底纸剥离. 再将蛋糕放回纸上或乾毛巾上, 趁蛋糕热的时候连同纸或毛巾卷成松松的蛋糕卷状并固定. (放毛巾可保湿. 蛋糕才不会乾掉. 这是毛巾蛋糕的由来). 等待凉后再松开. 7. 将冰冷的鲜奶油打至湿性发泡. 加入芋泥混合均匀. 抹在蛋糕焦面上(正面). 卷起. 用纸包裹外围并黏紧. 放冰箱冷藏至定型即可切片食用.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抹茶与普通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抹茶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优质新鲜绿茶→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抹茶生产采用了传统的碾磨技术和现代的超微粉碎技术,整个加工过程始终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能很好地保存茶叶中的活性成分。 2. 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一、日式抹茶:先将碗或玻璃杯洗净,再将一平匙抹茶倒入,冲进150毫升左右温水(60度即可),用抹茶刷将抹茶捣开后(如图示),即可品味一下原味的日本抹茶道。(图1)二、蜂语抹茶:先将一平匙抹茶倒入碗或玻璃杯,冲入150ml温水,用茶筅将抹茶刷开后,再根据自己的甜度倒入少许蜂蜜,搅拌一下,即成一杯茗香加蜂蜜味的“蜂语抹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冰块,制成冷饮的冰“蜂语抹茶”!三、抹茶冰果:先将一平匙抹茶倒入碗,冲入鲜榨的苹果汁(超市购买代替亦可),用茶筅将抹茶刷开后,倒入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即成一杯天然翠绿色、茗香加果香、带着日本风味的“抹茶冰果”!四、冰抹茶:先将一平匙抹茶倒入碗或玻璃杯,再倒入白糖,冲入少许(约20ml)热水,用抹茶刷将抹茶捣开后,加入150ml左右冷水,加入冰块,搅拌一下,即成一杯婉约甜蜜,冰含茗香的“抹茶冰水”!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制抹茶咖啡、抹茶豆浆、抹茶芝麻糊----DIY制作美食篇:一 抹茶奶冻:本品色泽粉绿,有较浓的奶油得茶味,含较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用料:抹茶4克,琼脂粉4克,牛奶150毫升,鲜奶油60克,白砂糖60克。制法:1、将抹茶放入碗中,加入少许热水,用茶筅将抹茶刷开。2、琼脂放入碗中加30毫升水混合,进微波炉加热30秒。3、牛奶和糖放入碗中,进微波炉加热2分钟。4、将上述三者混合,冷却至糊状,加入鲜奶油并搅拌起泡,倒入方形盘中,进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切成长方块,置盘食用。二 抹茶甜糕:用料:抹茶4克,糥米粉100克,白砂糖100克,精制油少许。制法:1、将方形容器内涂抹色拉油。2、将抹茶放入碗中,加入白砂糖和少许热水,用茶筅将抹茶刷开。3、将糯米粉倒入碗内混合均匀用,用筷了搅拌成稀糊状,倒入定形容器内,蒙上保鲜膜,放微波炉5分钟左右,出炉冷却。4、将抹茶糕脱膜置砧板上切成长方块,即可食用。三 抹茶慕司:用料:抹茶适量,大小蛋糕均可(带奶油更佳)。制法:将抹茶粉均匀撒在蛋糕表面即可(用网刷更佳)。

文章TAG:日本  抹茶  源于  宋朝  日本抹茶源于宋朝点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