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工序名称是什么意思,传统茶叶的生产工艺是什么包括绿茶红茶白茶等等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2025-04-23 18:10:40
本文目录一览
1,传统茶叶的生产工艺是什么包括绿茶红茶白茶等等
可以看下 手工绿茶的做法http://hi.baidu.com/xiaoj_nx/blog/item/97aac93a4afbc916baa167d6.html
2,制作茶叶的7道工序
1.一、晒茶晒茶是采摘铁观音后的第一步。晒茶的主要目的是蒸发茶叶中的水分,水分过多不利于发酵。晒茶就是把茶叶均匀地摊开,让夕阳中的太阳把茶叶顶起来。...2.二:站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站着主要是把盛开的茶叶放在室内的竹帽上,蒸发苦水。通常,站立是在有空调的房间里进行的。3.3.摇青摇青是将静置一段时间后的茶叶放入摇青机中进行翻动搅拌,根据每次的揉捻次数计算摇青时间长度。一般摇三次,具体时间长短还是要随茶叶而定。第四步:煎茶。炒茶指的是发酵茶,发酵时间根据制茶人的决定来考虑,会做成绿茶、滋味茶、酸茶哪一种。炒茶是将茶叶放入高温滚筒中炒,停止持续发酵,使茶叶品质更加柔和。随时观看被炒作的茶叶色泽和香气。第五步:搓茶。步骤6:干燥7.排查

3,杀青最初是什么意思
杀青最初是制竹筒的一道工序。“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古人在竹简上写字,但是竹简表面是油质的,不易刻字,而且易被虫蛀,所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把竹简先放到火上烤,这道工序就叫“杀青”或“汗青”。纸没发明之前,古人在青皮竹片上刻字,为了使竹片干燥、易于修改,就在火上烤,竹片里的水分渗出来后就像出汗一样,因此把这样的竹片叫“汗青”。整部书刻完定稿后,就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现代人推而广之,用以形容影视作品的拍摄完毕。电影中的杀青,原意指拍好的底片,已经放在片盒中,准备送去冲洗。 现在大多是指电影拍摄部分已经完成。杀青也是绿茶加工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把摘下的嫩叶加高温,抑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同时减少叶中水分,使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杀青是绿茶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辐射杀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目前日本、俄罗斯、印度应用较多。我国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目前世界各产茶国普遍使用。杀青一词现在多用于影视作品的制作上,经常会看到"某某片于今日杀青"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一部影视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摄工作,开始步入到后期制作阶段的说法,和"杀青"一词是茶叶的初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非常有关联的。
4,茶叶从采摘到成品需要经过哪些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步骤
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为5道: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包装,其中杀青是绿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茶树采摘的对象是新梢,它是茶树的主要营养器官,是茶树制造营养物质的 "工厂"。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要进行合理采摘。合理采摘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正确解决茶树采叶与留叶的关系。通过采摘,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结合,与当年增产季节和延长茶叶经济年龄相结合。什么时候是采摘茶叶的最佳时机?那就是在茶叶充分滋润和鲜嫩的时候。在中国,茶叶多种植在南方,因为南方有充足的阳光和雨量,使茶叶能有更好的营养,三四月份是中国的一种采摘时间,这个时候茶叶生长比较适宜。要做好茶叶,首先要经过采摘的过程,采摘一般是用一片叶子,或者用两片叶子,也有心三叶的,根据不同的层次区分,可以看到不同的采摘位置,现在一般都是用机器采摘,采完茶后,有两种方式进行萎凋。日光萎凋,摊在竹筛上,有利于茶叶的萎凋,蒸发茶叶中的水分,蒸腾萎凋,后者也更有利于茶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保存,而且用蒸腾的形式来处理茶叶,一天后还是晚风,能真正达到萎凋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茶园管理中还是要适当注意科学。森林太密,阳光无法照射到茶树上,所以茶树只在树冠的上部发芽。如果我们适当修剪,新芽会更肥大。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5,是用来招待客人用的请问茶艺表演的工序是什么
茶艺表演十道工序 第一道恭请上座:请客人到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 第二道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第三道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第四道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第五道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 第六道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 第七道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第八道玉液回壶:把冲泡出的茶汤再倒回壶中,以均匀茶汤。 第九道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第十道请品岩茶:请尊贵的客人品尝岩茶、领悟岩韵应该有茶艺工具吧。先把茶壶用开水浇让它预热,加入茶叶,用少量开水冲,盖上盖子,震荡,洗茶,第二次加开水,倒入小茶杯即可。这是基本步骤,不过,茶艺中用很多花哨的工具不知道你有没有,有的话应该还是能看出来是干什么的吧。另外呢,还有很多花哨的动作吸引人注意的那种,上网看看视频就明白了。因为讲茶吧需要图片或者视频,所以光是这样提问还真说不太清楚,不好意思了
6,制作茶叶的7道工序
茶叶的制作工艺流程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1)杀青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2)揉捻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3)干燥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二、红茶的制作工艺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其制法大同小异,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1)萎凋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2)揉捻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3)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4)干燥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三、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乌龙茶的制造,其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1)萎凋萎凋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2)做青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3)炒青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4)揉捻其作用同于绿茶。(5)干燥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四、白茶的制作工艺白茶是我国特产,六大茶类之一,主产于福建省。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1)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2)干燥干燥可以采用晾晒(自然干燥)、烘干两种工艺。五、黄茶制作工艺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1)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3)干燥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六、黑茶的制作工艺黑茶的制造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1)杀青由于黑茶采摘的叶子粗老,含水量低,需高温快炒,翻动快匀,呈暗绿色即可。(2)揉捻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趁热揉捻,易于塑造良好外形。揉捻方法与一般红、绿茶相同。(3)渥堆揉捻后的叶子,堆方在篾垫上,厚15~25厘米,上盖湿布,并加盖物,以保湿保温,进行渥堆过程。渥堆进行中,应根据堆温变化,适时翻动1~2次。关于渥堆的化学变化实质,目前尚未有定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与黄茶的闷黄过程类似。(4)干燥有烘焙法、晒干法,以固定品质,防止变质。
7,简单的写一下碧螺春的制作工序
1、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2、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3、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4、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5、炒制特点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6: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8,送茶叶代表什么意思
送茶叶主要代表两层含义,一是,茶叶作为地方特产以及茶文化的载体,备受关注,送茶叶则代表将自我感知的美好东西分享他人,共同享受茶文化带来的愉悦之感,二是,茶叶作为礼品具有传递情感的价值,送茶叶承载着人情世故。中国的茶文化自古以来就深受大众喜爱,不仅有深厚的文化气息,而且对人的健康有莫大的好处。所以送礼送茶叶渐渐成为了人们送礼的不错的选择,并且送茶叶也随着时代变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含义。送茶叶的古今含义:1、敬茶;献茶。《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杭州佛日禅师》:“来日普请,维那令师送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送茶让坐已毕,老爷就问起这句话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那人见我説广东话,以为是乡亲,便让坐送茶。”2、旧时婚俗,男方向女家送聘礼,叫“送茶”。后亦以“送茶”泛指送礼。3、喝茶时以食物助饮。叶灵凤《能不忆江南·采芝斋的熏青豆》:“这是一种滋味很淡泊的小吃,可以用来送茶,也可以用来吃粥。”4、送礼。把茶叶当成礼品送给长辈、上司、友人等。送茶的一些其他含义:茶叶是一种特殊商品,首先它与柴米油盐不一样,它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送茶就有了其他的寓意,在香港的一些电影中,“送茶”与“送查”是谐音,所以它的寓意很不好,香港有廉政公署,当他们需要调查某位公职人员时,就会对他们进行传唤。在电影里,这些人属于被请去喝茶,所以在香港电影中,无论是送茶还是请喝茶,都是人们很忌讳的词。
9,绿茶的品尝工序
绿茶是中国内销最大宗茶类,其花色品种非常丰富,以春茶品质最佳。泡饮名优绿茶应重点欣赏其色绿、形美、汤鲜及新茶香。最早记载壶泡绿茶法的是明代张源《茶录》一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用茶壶冲泡绿茶的方法。明代陈师著《茶考》一书记载了最早的杯泡绿茶法:“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这撮泡。”现在,常用无盖的茶杯、茶碗冲泡,有盖以免将茶叶闷黄,也便于闻香。透明玻璃杯可以充分欣赏嫩芽浮沉舒展的情景,精致的青瓷茶碗能衬托汤色,是很不错的选择。现介绍的“浸润冲泡法”,在沸汤冲泡前增加了浸润泡过程,使茶叶充分舒展,让品茗者在头泡时便能深切体味新茶真味。这一冲泡法适用于各种名优绿茶的冲泡。
1、浸润冲泡法
(1)茶具配置(以透明玻璃杯具为例)
茶盘、玻璃杯、杯托、茶匙、茶荷、茶样罐、水壶、茶巾、茶巾盘、泡茶巾
茶具的选用,无盖瓷杯、瓷碗、盖碗(泡时不用盖)均可,宜选白瓷、青瓷或青花及素色花纹瓷具,图案过分华丽夺目者不宜。茶样罐、水壶也应与主茶具保持同样风格。
(2)冲泡技艺
⒈备具 将三只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托内,成直线状摆在茶盘斜对角线位置(左低右高);茶盘左上方摆放茶样罐;中下方置茶巾盘(内置茶巾),上叠放茶荷及茶匙;右下角放水壶。摆放完毕后覆以大块的泡茶巾(防灰,美观),置桌面备用。
⒉备水。尽可能选用清洁的天然水。有条件的茶艺馆应安装水过滤设施,家庭自用可自汲泉水或购买瓶装泉水。习茶是一种不注重结局而追求过程美的享受,喜欢就不会觉得麻烦。(如果觉得麻烦,只是尚未乐在其中耳)急火煮水至沸腾,冲入热水瓶备用。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壶,再倒入煮开的水贮存。这一点在气温较低时十分重要,温热后的水壶贮水可避免水温下降过快(开水壶中水温应控制在85度左右)
⒊布具 分宾主落座后,冲泡者揭去泡茶巾叠放在茶盘右侧桌面上;双手(在泡茶过程中强调用双手做动作,一则显得稳重,二则表示敬意)将水壶移到茶盘右侧桌面;将茶荷、茶匙摆放在茶盘后方左侧,茶巾盘放在茶盘后方右侧;将茶样罐放到茶盘左侧上方桌面上;用双手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将茶杯翻正。
⒋置茶 用前文介绍的茶荷、茶匙置茶手法,用茶匙将茶叶从茶样罐中拨入茶荷中,再分放各杯中。一般的茶水比例为1克:50毫升,每杯用茶叶2—3克。盖好茶样罐并复位。
⒌赏茶 双手将玻璃杯奉给来宾,敬请欣赏干茶外形、色泽及嗅闻干茶香。赏毕按原顺序双手收回茶杯。
⒍浸润泡 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入少量开水(水量为杯子容量的1/4左右),目的是使茶叶充分浸润,促使可溶物质析出。浸润泡时间约20——60秒,可视茶叶的紧结程度而定。
⒎摇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轻握杯身基部,运用右手手腕逆时针转达茶杯,左手轻搭杯底作相应运动。此时杯中茶叶吸水,开始散发出香气。摇毕可依次交茶杯奉给来宾,敬请品评茶之初香。随后依次收回茶杯。
⒏冲泡 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执水壶,左手以茶巾部位托在壶底,双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高冲低斟将开水冲入茶杯,应使茶叶上下翻动。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执水壶单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冲泡。这一手法除具有礼仪内涵外,还有利用水的冲力来均匀茶汤浓度的功效。冲泡水量控制在总容量的七成即可(图42),一则避免奉茶时有如覆薄冰、战战兢兢的窘态,二则向来有“浅茶满酒”之说,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⒐奉茶 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来宾。这是一个宾主融洽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掌礼请用茶,接茶者点头微笑表示谢意,或答以伸掌礼。
⒑品饮 接过一杯春茗,观其汤色碧绿清亮,闻其香气清如幽兰;浅啜一口,温香软玉如含婴儿舌,深深吸一口气,茶汤由舌尖温至舌根,轻轻的苦、微微的涩,然而细品却似甘露。
⒒续水 奉茶者应该留意,当品饮者茶杯中只余1/3左右茶汤时,就该续水了。续水前应将水壶中未用尽的温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温度高一些的水才能使续水后茶汤的温度仍保持在80度左右,同时保证第二泡的浓度。一般每杯茶可续水两次(或应来宾的要求而定),续水仍用凤凰三点头手法。
⒓复品 名优绿茶的第二、三泡,如果冲泡者能将茶汤浓度与第一泡保持相近,则品者可进一步体会甘甜回味,当然鲜味与香味略逊一筹。第三道茶淡若微风,静心体会,这个淡绝非寡淡,而是冲淡之气的淡。
⒔净具 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这一点对于营业性茶艺馆而言更为重要。净具毕盖上泡茶巾以备下次使用。
2、传统壶泡法
(1)茶具配置
茶盘、茶壶、茶杯、杯托、茶匙、茶荷、茶样罐、水盂、开水壶、盖置、茶巾、泡茶巾。
茶具除选用成套青瓷茶具外,另可用青花瓷、白瓷或素色花瓷,注意茶杯内壁以白色为佳,便于欣赏茶汤真色。茶壶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于散温”,“独自斟酌,愈小愈佳。”
(2)冲泡技艺
⒈备具 泡茶台上居中摆放茶盘。茶盘内分为左中右三列:左列纵向摆三只反扣在杯托中的品茗杯;茶盘中列前方是茶样罐,中列中间是茶壶,茶壶左后放盖置,最后面放茶巾盘(盘内放茶巾,茶巾上叠放茶荷与茶匙);茶盘后列前方摆开水壶,后方是水盂。摆放整齐后上覆泡茶巾备用。
⒉备水 尽可能选用清洁的天然水。有条件的茶艺馆应安装水过滤设施,家庭自用可自汲泉水或购买瓶装泉水。将水放入容器急火煮至沸腾,冲入热水瓶备用。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壶(这一点在气温较低时十分重要),温壶后将开水倒入贮备。壶内水温应控制在85度左右。
⒊布具 分宾主入座后,泡茶者揭去泡茶巾,折叠放于泡茶台右侧桌面。双手将开水壶移至茶盘右侧前方桌面(与茶盘相距约10CM左右),水盂端放到水壶后方(紧贴茶盘);将茶样罐移放到茶盘左侧前方桌面;取下茶荷、茶匙放在茶盘后方左侧桌面;茶巾盘移放到茶盘后方右侧桌面。将茶壶移至茶盘内右侧居中位置,茶壶左后方放盖置。双手按由前至后顺序将三只茶杯翻正,边翻边调整成侧右三角形的摆法。
⒋温壶 左手以兰花指手法轻轻掀起壶盖放盖置上,同时右手提开水壶向茶壶内注入少许热水;左手盖好壶盖右手放下开水壶;右手执壶把左手托茶壶底,按逆时针方向运用手腕旋转茶壶,令茶壶周身受热均匀。祛荡冷气后,将水注入水盂,茶壶放回原处。这一系列动作要点是:双手同时协调完成不同的动作,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需要多加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⒌投茶 下投法冲泡:左手揭茶壶盖放盖置上,用茶荷茶匙法投茶入壶。茶水比1克:50毫升。
投茶法按茶叶与开水入茶壶的先后分为上投法(水先茶后)、中投法(水半入茶)及下投法(茶先水后)。各投茶法实质上是根据气温变化,人为调控泡茶水温。此外还需视茶叶品质而定——凡干茶表面满披白毫或茶条呈扁平状者,因其浮力较大不易吸水下沉,故可采用下投法;若茶叶卷曲重实易下沉,则用上投法或中投法。现在我们有85度左右的水温嫌高,则可用中投法:即先往茶壶内注入一半量的开水,投茶后再注满,可避免烫熟嫩芽。如果仍用下投法,可将开水倒入茶杯内,稍加冷却后再用来冲泡。
⒍冲泡 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提开水壶,左手用茶巾托茶壶底,右手用逆时针的回旋手法向茶壶内注入开水,约为总用水量的1/4左右,水壶复位时左手放下茶巾并盖好茶壶盖;右手握茶壶把左手托茶壶底,逆时针转动茶壶,进行浸润泡,约20——60秒后茶壶复位;左手揭盖右手提开水壶用回转手法向茶壶内高冲注入开水,小半壶足矣。盖上壶盖,静置片刻,同时进行温杯。约15秒后提壶向倒掉热水的茶杯中先斟出一杯,仍倒回茶壶中以均匀茶汤;再等待15秒,依前法倒出一杯,仍倒回茶壶内以决定何时酾茶,仍倒回茶壶中。
⒎温杯 在冲泡等待间隙时进行温杯。第一次等待时,右手提开水壶按翻杯顺序向每只杯内注入一半容量的热水,约10秒后将一只杯内的热水倒入水盂,用来注入第一道用于均匀茶汤浓度的茶;第二次观察浓度后将茶汤倒回茶壶;接着将另二只杯子拿起,双手逆时针转动,令杯体均匀受热后将水倒入水盂。
⒏酾茶 判断茶壶内茶汤浓度适宜后,即可酾茶。为保证每杯茶的浓度一致,按翻杯顺序向前右杯内倒1/6杯、中杯内倒1/3杯、后杯内倒五分满,接着反向顺序将前二杯都倒至五分满。为避免叶底闷黄,酾茶完毕后茶壶复位,左手将茶壶盖揭开放盖置上。头一道茶汤量较少,不仅可保证品饮者更好地领略茶叶鲜味,而且不致因为溶出过量氨基酸而影响下一道茶的风味。
⒐奉茶 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来宾。这是一个宾主融洽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掌礼请用茶,接茶者宜点头微笑表示谢意,或答以伸掌礼。
⒑品饮 绿茶的新茶香与鲜味在第一泡时格外迷人。作为泡茶者,应摒除杂念,细心观察叶底舒展程度及控制水温,稍低的水温令茶叶中的鲜味物质如氨基酸等尽快溶出,同时控制带苦涩的茶多酚类物的溶出量。作为品茶者,应怀着感谢之心接过茶杯,观其色,嗅其香、尝其鲜。
⒒二道茶冲泡 当双方进行茶事讨论时,泡茶者便应准备泡二道茶。将开水壶中余下的温水倒入水盂,另注入开水备用。泡第二道茶的重点是保证茶汤的浓度,令品饮者领会茶之真味。冲泡手法如前,但是水温宜略高,水量也略多,应冲至茶壶口下沿约5毫米处,茶杯内注约七分满的茶汤后奉茶。如是好茶,还可以泡第三道。三道茶汤仍有回甜,称之为醇和,是优质茶的标志之一。
⒓净具 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净具毕盖上泡茶巾以备下次使用。
10,铁观音制茶的十八道工序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旷神怡,也单元您的行贿伴随着这支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敏捷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天的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海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它所制作的紫砂湖北历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把子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和提高壶温。武夷岩茶属乌龙茶类,把武夷岩茶放入紫砂壶内称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茶艺小姐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冲水时要沿着壶的边沿冲,以免冲破“茶胆”。“春风拂面”是指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五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寓为第二次冲泡。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这道程序完成后,一般要根据茶的品种和当日的气温闷茶1—1.5分钟。闷茶的时间太短,茶色浅味薄,岩韵不明显。闷茶的时间若太长,则“熟汤失味”,且茶味苦涩。
第六道:玉液移壶,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要具备两把壶,一把子砂壶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专门用于储存茶泡好的茶汤,称为“海壶”或子壶。把母壶中冲泡好的茶汤倒入子壶,称为玉液移壶。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热再冲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江海壶中的茶汤快速均匀第依次注入闻香杯中,称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是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香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饮这样说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
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瞄有龙图案的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为鲤鱼翻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越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捧杯敬茶是由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左侧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而应当也恭恭敬敬第香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位置为止。然后再从左侧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大家心贴的更近,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当每位客人手中都得到一杯茶后,茶艺表演进入新的阶段。武夷功夫茶艺分为两个阶段,前九道程序是由茶艺小姐操作,为客人烧水、冲茶、斟茶、敬茶。从第十道程序开始,客人更直接参与茶事活动,宾主共同品茗赏艺。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客人用左手将描有龙凤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提起来,这是闻香杯中的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中,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有热敏陶瓷烧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成五彩色。这时要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中的头一闻,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势来端杯品茶。这样拿杯即稳当有美观。三根手指寓为三龙。初品奇茗使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应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让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客人斟第二道茶。《全唐诗·题武夷》中写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瑟鼓几时回”。流霞原是寓酒,但在斟武夷岩茶时,茶汤清亮艳丽恰似流霞在杯中晃动,所以我们借用流霞来赞美武夷岩茶的汤色。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十第二次闻香。客人可细细地对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来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表示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用鼻子闻,而是用口大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后像抽香烟一样,从鼻腔呼出,这样可以全身心地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食品第三道茶。通过品饮了头两道茶,茶的生涩感已消失,从第三道开始回甘。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就好像嘴里含着小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回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喝了头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那样慢慢玩味。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你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看一看壶中的茶还能泡到第几道。游龙戏水是把泡后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经多次冲泡后充分舒展的茶叶叶片,行话讲:“看叶底”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称为“绿叶镶红边”。在茶艺表演中,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水中玩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并把杯底朝天放回茶船。大家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希望可以帮到你
铁观音的制作过程:
1、采摘 在晴天的正午----下午3时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而且茶叶的鲜嫩度要适中,如果要制作高档的铁观音,有严格的采摘标准。一般选三叶一芽,鲜嫩度适中。枝梗宜短,细小,这样枝梗的含水量才会少,制作出来才会形成高档气质。
2、晒青
茶青采摘回来后,要将其薄薄的摊凉晒青。晒青的目的是先使箐叶蒸发部分水分,促进鲜叶内含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为摇青作准备。
3、静置
青叶经过晒青后,将青叶归筛,放入做青室静置,青叶经过晒青时,会蒸发部分水分,青叶成遢软样,在青间静置时,叶梗、叶脉的水分这时会往叶面补充,这时,叶面又会挺直起来。
4、摇青
当青叶静置后,根据青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就可以决定是否摇青了。将水筛中的青叶倒入竹制“摇青机”中准备摇青。 鲜叶在摇青筒中进行碰撞、散落、磨擦运动,大部分叶缘细胞破碎和损裂,水分发生扩散和渗透,细胞间隙充水,叶硬挺,青草味挥发。
作用:使叶缘细胞组织受摇青机的磨擦作用以及叶与叶之间的碰撞作用而被破坏,使茶多酚等化合物与酶接触,促进物质的转化;同时,水分也缓慢地蒸发而减少。
摇青与静置是反复多次交替进行的。其是形成茶叶品质最关键的环节。
摇青与静置合称做青。
5、杀青也称炒青
其目的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巩固已形成的品质。
6、整形包揉
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
7、揉捻
将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做形 。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
8、焙火
将茶揉捻好后就要将其焙火,把茶团解块后摊铺在竹筛上放在铁架上,至于炉中焙烤 。
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直到外形满意为止。最好才焙火烤干成品。
文章TAG:
茶叶 工序 名称 是什么 茶叶工序名称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看
-
送茶叶给客户怎么说,送客户茶叶的祝福语
2022-05-03
-
熬砖茶加牛奶有什么功能,牛奶加茶叶冲会有什么功效
2023-09-12
-
喝完普洱茶后口干为什么,为什么喝完普洱茶会口干
2022-07-12
-
熟普一般可以存放多久,普洱熟茶存放多久才好喝
2022-04-28
-
中国喝茶文化多少年历史,带你踏遍5000年历史
2022-04-30
-
各种茶叶营养成分表,茶叶有什么营养成分
2022-05-09
-
紫砂红紫泥是什么泥料,红皮龙到底属于什么泥料呢
2022-07-09
-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金花菌什么人都能喝吗
2022-05-11
-
为什么有些茶需要上投法,茶之上投法和下投法
2022-06-05
-
为什么有的绿茶有豆香味,绿茶为什么会有豆香味
2022-12-05
-
怎么待客泡茶,以茶待客六句话
2022-04-21
-
北方适合什么材质的茶盘,什么材质的茶盘最耐用
2022-07-15
-
长长尖尖的茶叶是什么,尖尖长长的茶叶是什么茶
2022-07-12
-
凤凰鸭屎香是什么茶,鸭屎香是什么香
2022-08-29
-
绽金花是什么茶,贫寒之家绽金花
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