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洱茶的唛号

唛”为英语“mark”音译。“唛号”亦称“唛头”,广东方言,原意是“商标”、“牌子”。在茶叶贸易中特指用数字或数字辅以文字表示的茶叶名称。也有俗称“茶叶编码”的。普洱茶的“唛号”,即以数字方式表示的普洱茶的名称。 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用4位数,前两位为该款茶的生产年份,第3位为毛茶原料的等级,第4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如7542、7562、7572、8542等。 普洱散茶用5位数表示。前两位为该款茶的生产年份,第3、4位为毛茶原料的等级,末尾一位为生产茶厂的编号,同样是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如:78071、79562、76563等。 新老普洱茶出厂均有唛号。
社会上说法较为混乱。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是普洱茶集散地。根据经济规律推演,普洱茶的原产地也必是普洱府无疑。因为按照自然经济时期市场形成的规律,某种物品形成规模的集散,首先是这个地方要具有一定的物品产量,其产量在满足自身消费后,还有大部分变为商品可进行交换,然后商贾纷纷慕名云集,买进卖出,形成贸易,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才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据史料记载,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在普洱府建立了流官体制,加强对所属三厅一县一司的管理,其核心是促进茶叶种植的科研和发展,形成大宗商品,为朝廷增加税收并承担向朝廷进贡的责任,因此,普洱府的设立对普洱地区的茶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围绕茶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普洱府为中心的大规模的加工和贸易,普洱成了茶马古道的源头。 本篇文章来源于黎明茶厂官方网站 原文链接: http://www.lmpuer.com/news/newsdetail.aspx?id=143
越久的卖的越贵。
正规厂家出产的普洱茶都会有唛号。唛号始于1960~1970年,当时正是七子饼茶的繁盛时期,这使得普洱茶的生产走上了标准话生产的道路。第一批带有唛号的普洱由勐海茶厂生产,唛号分别为7432.、7452。 不知这个回答对你有没有帮助

普洱茶的唛号

2,普洱茶年份怎么看

茶,是国际公认的健康饮料,喝茶是一种享受,藏茶是一种生活态度,卖茶更是一种正确的消费理念。近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好,也越有价值,那呢? 普洱茶、七子饼茶,均为绿茶,普洱茶为历代贡品,茶味醇厚爽口,香气浓郁。在过去人们惯以普洱茶作为云南茶叶的通称,即云南所产茶叶都称为“普洱茶”。我们这里所讲的普洱茶,是以特殊制茶工艺制成的一类茶叶。如果保存得当,普洱茶是会越陈越香的,购买时你会发现在普洱茶的外包装上有保质期限的,这是食品生产不可缺少的标志,事实上在品饮普洱茶时,是不必在意的。如果发现茶叶有霉味,通常是保存不当所致,不宜饮用。 不同年份普洱茶在市场上的价格差距很大,所以商家会大做文章,采取包装纸做旧、内飞造假、渥堆发酵等方法人工加速茶叶的陈化进度,于是就吹嘘自己的茶是多少年的老茶,甚至是古董茶,便可以漫天要价,他们正是抓住了人们对普洱茶年份不易界定这一事实,坑蒙消费者。那么呢?下面教大家几种方法: 1、看茶叶外观:新普洱茶外观颜色新鲜,有白毫,味道浓烈;老普洱茶是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变成黄褐色。 2、看包装纸颜色:通常压制过的陈年普洱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因而纸质略黄,你可以从纸质、颜色的老化程度去判断,这只能参考,不是依据,有些黑心商人会利用你的这种心理,以做旧的包装纸和内飞蒙蔽你的判断力。 3、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推断茶品的年份:通常把1949年以前这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称为古董茶,如宋聘号、同兴贡品、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等,在茶饼内可见有一张糯米所做的、印有如上名称的内飞。1949-1967年中国茶业生产的印级是以不同颜色标示的,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1968年以后生产的茶饼包装上改印各茶厂自己的名称,不再印上中国茶业公司字号,内飞为纸质的,这种包装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应该对有所了解了吧!其实以上的鉴定方法也不是绝对的,希望大家还是要对普洱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提醒初次喝茶的朋友要注意喝茶时间与喝茶的浓度。更多特别声明: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3、本站转载文章及论坛发帖,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普洱茶年份怎么看

3,普洱的起源谁知道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即是指普洱茶;“银生”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表明这些地区在唐代已驯化和利用、开发茶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的市场。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散收、无采造法”指当时茶叶主要是散收,没有采用内地“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的制茶法;“蒙舍蛮”指当时南诏的统治民族;“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指当时饮茶的方法是将茶叶、花椒、姜、桂片等物一起放在锅内烹煮后饮用。(由于未经加工的茶叶或杀青温度不够的晒青茶叶有一种青草似的生涩味,因此,古南诏的少数民族用“ 椒、姜、桂 ”等重味佐料和茶叶一起烹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饮茶方法,同时,“椒、姜、桂 ”的散风去寒、温热助阳作用对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也具有药理作用。)《蛮书》所载内容,明确记述了茶叶产地及创建姜饮方式的种茶人“蒙舍蛮”。从所记载产茶的区域、种茶民族推断,与后来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相吻合的。这也是普洱茶区产茶的最详细最可靠的记载。据此考证,普洱产茶栽培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茶出银生诸山”。其范围包括银生辖区的哀牢、无量两大山脉及其余脉。思茅在唐代已盛产茶叶,今思茅市及周边地区是最早驯化和规模种植、开发茶叶的地区,有野生古茶树的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澜沧等地在唐代以前就采摘利用茶叶,进行茶树的栽培、并在唐代形大宗商品,从唐以后到明清,思茅成为中国茶叶及世界茶叶的重要产区。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称:“金齿百夷,交易五日—集,以毡布盐茶相互贸易”。表明普洱茶在当时已成为边疆各民族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 明谢肇制在《滇略》中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明代,“普茶”—名正式载入史书。清檀萃所撰《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端、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六茶山均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普洱府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思茅厅所属六大茶山的茶叶大部分集中到普洱府,经加工精制后,运销国内外。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拾遗》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的记载。明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也有:“普洱茶蒸而成团,西番市之”。说明在明代普洱茶正式被载入史书,并印证了内地先进的采造、制茶法已经引入普洱茶的加工技术之中,普洱茶已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消费,普洱已成为茶叶集散中心,普洱茶开始名扬中华? 前人对普洱府地区茶叶方面叙述较多,从栽培管理、采制加工、花色品种、产品流向等,都较为详尽、表明茶叶生产在当时当地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山区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清代曾任云南总督的伯麟著有《进云南种人图说》谈到“黑窝泥”(即今哈伲、爱尼人):“采茶卖茶其业也,女子勤绩缕,虽行路不释手,普洱府属思茅有之”。文中肯定一些山区的哈尼族以采茶卖茶为生。 关于普洱茶的文史记载,除唐《蛮书》、宋《续博物志》、明《滇略》、《本草纲目》、清《普洱茶记》、《滇海虞衡志》、《普洱府志》外,民国时期有《新篡云南通志》、《云南通志长编》等书籍。
普洱茶死于云南的西双版纳 普洱茶还分两种:一种是生普、还有一种是熟普、生普是属于黄茶 熟普是属于黑茶 茶性是温 是有刮油减肥功效的…

普洱的起源谁知道


文章TAG:记号  普洱  普洱茶  创始  信记号普洱茶创始哪一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