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茶道最早起源是中国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茶树的发现与种植也起源与中国。
当然呢,后来通过和尚才传入小日本 的。

茶道最早起源是中国吗

2,我国最早的茶专著源于哪个朝代何人所著

《茶经》是目前中国古代第一部茶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对后世茶艺影响巨大。作者是唐代陆羽(公元733-804年),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我国最早的茶专著源于哪个朝代何人所著

3,中国最早的茶叶专著是什么

《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茶叶的科学专著,为唐朝陆羽所著。全书七千多字,共有3卷,分为10篇。论述了我国种茶的历史,介绍了茶树的产地、品种、生产工具和种植、采制加工、烹饮方法等,并附有各种茶具的图解。   《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经》一问世,就成为人所至爱,被盛赞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它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自唐代后,历代茶商皆奉其作者陆羽为“茶神”、“茶祖”。

中国最早的茶叶专著是什么

4,我国最早的茶专著源于哪个朝代何人所著

传说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5,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什么

《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此外陆羽还留心于民间茶具和茶器的制作,且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一套茶具。陆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大茶区。《茶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茶经》在当时就已竞相传抄,《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像置于灶上,奉为茶神。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叶专著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茶谱》、张源的《茶录》,清代刘源长《茶史》等。

6,中国第一部茶叶学专著的名称作者及其朝代分别是什么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中国种茶的经验,阐述了作者对此的切身体会,论述了茶的起源、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名茶产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用茶的药方等。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之前,茶虽然也有人饮用,但与一般的青菜萝卜一样,只以一种农作物被认知。陆羽通过著《茶经》,列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等章节,将茶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聪明地以周公等历史名人都爱饮茶为背书,将茶推上了大雅之堂。从此,上至帝王,下到诗人,都争相研究茶,著茶书,写茶诗。宋徽宗爱茶,居然还写了一本传扬后世的茶专著《大观茶论》,而各代的白居易、苏东坡等一大批诗人更是争相写茶诗,使茶在中国的传播、流行达到一个高潮。

7,哪个古代最早开始做茶壶

代意义的茶壶,应该是始于唐代。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看看中国茶具的变迁,就知道了。茶具是和人们饮茶的方法分不开的!茶具是发展的是变化的。 1、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具是2070年前: 西汉 (公元前63年)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已而盖藏”的文字,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说明当时饮茶已经有茶具了。 2、中国人明确记载使用茶具是在1700年前: 西晋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里的“鼎”当属茶具无疑。 3、明确有茶壶,应该是在唐代(包括五代)时: 到了唐朝(含五代),茶已成为日常饮料,开始讲究喝茶的情趣,出现了茶艺(这是日本茶道的来源)。此时的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开始注重茶具如何对茶的色、香、味进行保留和提高,开始欣赏茶具本身的艺术性。现代意义上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快速发展。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现在有些地方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的。 4、到了宋代(含金、辽) ,饮茶方法出现变化,由过去的煎茶改为点茶(把茶叶碾成粉末状,用沸水冲泡调制)。但基本延续了唐代的茶具形式,致使出现了点茶的瓶。瓶的功能大致等同于现在的壶。 5、元代的茶具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 6、明代茶具,因为茶饼变成了茶叶,所以发生巨变: 明代开始,人们不再饮用茶饼,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等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 7、清代,茶的种类开始大发展: 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所以清代的茶具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8、当代现代名目繁多,做工更精,质量上乘: 饮茶的方法没有变化,但是开始追求茶具的品质,材料、样式、做工等等,开始追求茶具的形式,贵的有如金银茶具,廉的如竹木茶具,此外还有用玛瑙、水晶、玉石、大理石、陶瓷、玻璃、漆器、搪瓷等制作的茶具,数不胜数。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茶壶,应该是始于唐代!

8,陆羽的茶经是哪个朝代问世的

陆羽的《茶经》是唐朝问世的。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民间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陆羽的《茶经》是唐朝问世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民间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陆羽(783年--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於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9,谁知道历史上最早的茶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10,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茶艺的著作是

唐代陆羽的《茶经》 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和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有了《茶经》,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 其实,陆羽这个人原来是没有姓也没有名的,他到底应该姓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竟陵有个龙盖寺,寺中有位智积禅师。有一天早晨,寺里的和尚听到外面有大雁的叫声,智积就跑出去看。一看河堤那边,有三只大雁正围着一个婴儿叫,并将羽毛覆盖在孩子身上。智积禅师怕孩子冻死,忙将他抱了回来。可是智积是个出家人,不能收养孩子,就把这孩子送到了一个叫李儒公的家里。李儒公家里原来只有一个女儿,看到又来了个男孩很是高兴,就收下了。因为不知道这孩子姓名,自己原来的女儿叫“季兰”,就根据孩子脸上的毛病,依行字取名“季疵”,“疵”就是毛病的意思。 陆羽七八岁时,李儒公一家要迁回原籍,陆羽不能同行,就到寺院里当了智积和尚的杂工。智积禅师看季疵这孩子聪明、好学,就想让他皈依佛门,成为自己的弟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季疵却一心在儒家经典上。就这样季疵一直在寺中作杂役苦工。到了十一二岁时,为了生活,季疵离开了山寺,投奔了一个江湖杂耍班子。到了这里就是进入了社会,再用那个难听的“季疵”也不行了,他就自己为自己取了个正式的名。儒家的经典《易经》中有句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这句话的意思是:鸿雁落到陆地上,其羽毛可以用来作舞蹈的道具。他就取了这句,自名陆羽,字鸿渐。这个名正好与他婴儿时被大雁的羽毛覆盖的传说相合,又与他的戏班生活相符。 智积是唐代名僧,据《纪异求》载,唐代宗时曾召智积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智积好茶,陆羽随智积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从那时起,幼小的陆羽已经对茶学发生浓厚兴趣。龙盖寺的杂役生活,就是陆羽成为茶事大家的第一步。 天宝五年(746年)陆羽作戏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所赏识,李齐物帮助陆羽离了戏班,一心从师研习儒学。从此陆羽结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天宝十四年,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难民离开竟陵,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相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又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艺术的熏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而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陆羽28岁这年,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十几年的增补、润色,最后才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著作《茶经》。 让陆羽遗恨的是,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自己到底是姓什么。一般认为陆羽生于公元733年,其实这只是他被智积和尚救下的那年,并不真是他的出生年。一般认为陆羽是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人,其实这只是捡拾到他的地方,他到底家在哪里也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连自己的姓氏也没有的陆羽,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不懈的努力,刻苦地追求,最后成为一代茶学大师,写下了不朽的《茶经》,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文章TAG:最早  版本  中国  中国茶艺  最早版本的中国茶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