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茶叶出口标准为何越来越严格茶媒网

严格点好啊无缝钢管天津大无缝钢管厂

茶叶出口标准为何越来越严格茶媒网

2,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茶叶出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 国家对红茶出口(对利比亚、突尼斯的红茶出口除外)不再实行统一联合经营,由经外经贸部批准的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及获得红茶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按国家下达的计划配额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自行成交出口。第二条 绿茶和特种茶出口仍由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简称“土畜产总公司”)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茶叶(土畜)进出口公司[简称地方茶叶(土畜)进出口公司]及获得绿茶或特种茶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统一联合经营。第三条 对摩洛哥、利比亚、突尼斯、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的绿茶出口,对利比亚、突尼斯的红茶出口,对日本、香港地区的乌龙茶出口以及政府间贸易,由土畜产总公司组织统一对外成交,成交后交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与有关出口企业商定出口合同分配方案,报外经贸部批准后执行。第四条 茶叶出口的协调工作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简称“食土商会”)负责,茶叶出口价格、客户及市场的协调办法由食土商会负责制定。第五条 食土商会要做好茶叶出口协调工作,并及时向外经贸部报告茶叶出口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第六条 对出口的茶叶,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统一茶号,按统一茶号和茶叶出口标准样进行商检后出口。绿茶指定由上海、浙江、宁波、安徽、江西商检局统一商检,其中珠茶指定浙江、宁波商检局商检,其它口岸不再办理绿茶商检业务。第七条 茶叶出口许可证、商检报验单必须列明具体茶类及H.S编码,不允许笼统使用“茶叶”或“中国茶叶”等名称。如有违的,各商检机构应拒绝接受报验,许可证发证机关不予发证。第八条 外经贸部授权的各发证机关应严格按照国家下这的茶叶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有关规定,核发茶叶出口许可证。出口企业在申领绿茶出口许可证时,其出口合同须先经食土商会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向外经贸部授权的发证机关申领出口许可证。第九条 为稳定茶叶出口渠道,开拓新市场,国家鼓励茶叶出口企业提高出口茶叶质量,开发新茶种,创名牌。对有商标侵权行为的茶叶出口企业,将视情节给予扣减直至取消茶叶出口配额等处罚。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茶叶出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请问带茶叶出境要发票吗

需要带发票,因为海关等部门会检查所携带物品是否纳税并来源于合法渠道,确定非盗窃或偷税所得。

请问带茶叶出境要发票吗

4,有关茶叶的外贸政策

贸易新关口:欧日大幅提高“农残”标准 从今年.8月1日起,欧盟又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 调整为0.01mg/kg ,硫丹是一种具有杀螨作用的有机氯类广谱杀虫剂,属于高毒农药,广泛应用于茶叶、棉花等作物上。欧盟这一新壁垒相当于“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有可能使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全面受阻。 除了欧盟之外,日本也将于明年5月起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对茶叶农残限制将有如下变化: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144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 ;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设限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日本对设限外农药采用“一律标准”将极大增加中国出口茶叶农药被检出的几率,因违禁被追究的可能性极大,这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的茶叶出口。 茶叶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去年出口28.02万吨,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今年以来有大量没有经营过茶叶出口业务的内贸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相在海外“低价抢市”,明显侵犯了海外当地茶叶企业的商业利益,加快了欧盟、日本等地对中国茶叶的“设限”速度。 近年来,中国在茶叶出口,特别是出口欧盟国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开始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残标准后,又陆续出台新的茶叶农残标准, 2003年的茶叶农残新标准更是达到了193项。我国茶叶出口欧盟一度受阻,出口量逐年下滑,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2年出口欧盟的茶叶为5.85万吨,而2004年的出口量降低为3.77万吨。 我国茶叶“农残”留量明显改善--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1999年7月到今年8月,欧盟颁布和实施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对中国茶叶出口无疑是一种压力。但从1999年底起,在中国茶叶生产中采取若干对应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到2004年,中国茶叶中的农药超标率由1999年的超过80%,下降到18%以下。 茶是一种饮用植物。由于有如下几个特性,因而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比其他植物更为敏感。首先,茶梢是茶树的收获部位,也是农药的喷施部位。第二,茶树的树梢纤薄柔嫩,叶片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比其他作物要大。因此在同样施药剂量情况下,茶树上的农药沉积量要比其他作物高。第三,茶树一年要收获多次。在喷施药液与采摘间的间隔期最多为7-10天。这比其他作物要短。第四,茶树鲜叶采下后,一般不经洗涤就直接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后的干茶用沸水进行浸泡并饮用其茶汤。所以在茶汤中的农药残留水平是计算人体对农药摄入量的关键点。 目前,在中国茶叶生产中已实行“无公害生产”;大力推广和普及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技术,大大减少了茶叶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在茶叶生产中禁止使用一些稳定性和内吸性农药(如六六六等);提倡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水溶解度低和易于降解的农药和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建立农药在茶叶生产中的安全间隔期制度。 肯尼亚茶农是这样发展起来的---N icholas N ganga (肯尼亚茶叶局主席) 在肯尼亚独立时,没有出口茶叶的小农户,到了2004年,小农户出口的茶叶占全国茶叶总出口量的60%以上;余下的部分为早已建立的大型茶叶生产者出口。小农户种茶的发展,使茶叶成为肯尼亚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并且使高利润的园艺和旅游业部门分别退居到第二和第三位。 肯尼亚的小农户种植茶叶,对于小农户的农村发展和公营企业而言是一种突破。“肯尼亚茶叶发展局有限公司”作为管理近50万种茶小农户的惟一机构,成功地将资源融入小农户茶叶生产渠道,在全国建立了54家茶厂。 虽然KTDA(肯尼亚茶叶局)只是负责茶叶这一个作物,但是涉及生产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诸如信贷、提供服务、苗圃、运输、加工和小农户产品的营销等。 为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和茶农们为同一目标协力工作,管理层和现场工作人员都必须对工作结果负责。过去小农户的管理机构,即当今的KTDA ,确保国内外的力量都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增加茶农们的收益上。现场人员的表现受茶农们和他们总部上司们的监督。茶厂的整体表现决定茶农们的收益,而茶农们的收益反过来又反映出世界茶叶的价格。过去,政府和出资机构要KTDA 的管理阶层对其负责;而私有化之后, KTDA就对小农户们选举出的总部和工厂一级的主人们负责。 茶叶行业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是小农户茶叶企业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是肯尼亚政府所采取的旨在发展茶叶行业的步骤,这已经实行多年了。现时的 KTDALTD成立于2000年5月,当时政府通过与财产保管人协商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据此对茶叶行业进行了大的改组。 在这一机构改革中,原来在KTDA 和政府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小农户茶叶工厂管理层,现在正式移交给小户茶农们自己选举出来的工厂和公司董事会。过去属于政府的监察机构也移交给茶农们的公司,变成了茶农们及其工厂公司提供服务的机构。 关税调整改变了茶叶供货国的地理分布——R am az C hanturiya (俄罗斯茶咖啡生产商协会主席) 早在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饮茶的传统在俄罗斯的形成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俄罗斯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会地带。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发展一直深受欧亚各国的影响,尤其是东方邻邦,也是茶叶的故乡——中国的影响。 从1997年开始,俄罗斯茶叶的年消费总量一直稳定在15万—16万吨之间。而俄罗斯茶叶人均消费量为每年1公斤。1997年,得益于俄罗斯联邦政府将茶叶进口关税细化等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措施,俄罗斯茶叶分包装业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恢复。 俄罗斯茶叶市场上的主要运营商均在俄建立了现代化的茶叶分包企业。与此同时,茶产业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了1.5亿美元,到2004年底,俄罗斯茶叶市场总量达到16.6万吨,总金额约为10亿美元。俄罗斯消费者对茶消费习惯仍未有太多变化: 93%消费的是红茶,7%是绿茶。俄罗斯进口的茶叶中,有77%,是原茶,这些原茶均在俄境内进行分包装。一次性冲泡的袋茶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促进了俄罗斯茶叶市场总值的增长。目前,一次性冲泡袋茶的市场值占整个市场总值的24%。 俄罗斯关税的调整改变了俄罗斯茶叶供货国的地理分布及进口品种的结构。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茶叶的主要供货国只有两个,即印度和斯里兰卡,而且当时进口的主要是小包装袋茶的话,那么现阶段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俄罗斯茶叶供货国的名单也在不断扩大,而印度在这个名单中已经不能再保持领先地位。俄罗斯又开始以进口原茶为主。 截止到2004年,俄罗斯完成茶叶进出口的关税政策改革。目前,俄罗斯在茶叶进出口方面实行如下:5%———原茶;20%,但不少于0.4欧元———盒装茶;20%,但不少于0.8欧元———袋装茶。俄罗斯茶叶市场主要由几大公司控制:“阿瓦龙”、“阿赫玛特吉”、“TD格兰特”、“五月”、“奥里米特莱特”、“龙尼列维尔”。上述公司的营业额均占俄罗斯市场总额的80%。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曹绪岷(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 1、企业科技创新实力较差,经营模式较为落后,面对国际上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的冲击,处于竞争劣势。 2、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许多出口茶叶属原料性的散装初级产品;自有出口品牌、名牌少;竞争局限于以价格竞争为主。 3、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增加中国茶叶生产成本,低成本优势将逐渐减弱。 4、对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拓、发掘不多,对有中国特色的各茶类产品广告促销宣传力度不够。 5、近年来,个别国外媒体对我国个别茶叶的质量问题广为渲染,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对我国茶叶的声誉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2001年7月欧盟新的农残检验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了我国茶叶扩大出口;此外,对茶叶中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已将其列为检验项目。欧盟、美国、日本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茶叶检测标准。这些都向我国出口茶叶生产和贸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茶叶进出口需要什么权限

需要有进出口权公司,需要有进出口单证,如果是保健茶类,进出口一般需要批文
你的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是一致的吗?必须是一致才行的,因为海关那边是需要看场地核查比较严的

6,与茶叶的相关产业政策是什么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北京老字号吴裕泰茶叶公司2005年组建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东发起设立,总资产达到1亿元。改制前由于公司资金不足,无法快速向外扩张,新股东注资给公司扩张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资金一方面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开店速度。拥有国内最大茶叶基地的云南龙生集团目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引进5500万元的风险资金,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正在积极准备争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闻投资集团以1.3亿元收购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而在引资时,博闻投资集团的目的就很明确——要让云南勐海茶厂尽快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新组建的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计划也是上市。  4、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小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乌龙茶通过采用空调做青,在夏季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乌龙茶。此外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也有了很好的开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各企业都加大了对厂房和设备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业大多数已经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认证。乌龙茶出口企业精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茶叶企业实行QS认证,进一步促进了茶叶初精制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工作的开展。  5、市场的发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继绿茶、乌龙茶之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2003年以来,普洱茶发展迅猛,云南龙生集团过去是以生产绿茶为主企业,三年时间,普洱茶生产从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销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1/3,并且其利润率超越了其他品种。2006年计划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6、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十分不开的。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与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比,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三、几点建议  不断变法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因此,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根据当前茶叶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增加,市场热点不断,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主要特征。2004年非典时期引发的绿茶消费热,2005年铁观音消费热,2006年普洱茶消费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饮用价值外,还具有收藏价值。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普洱茶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生产。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都可以作为原料。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其他茶叶品质最主要取决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将不同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同风格的口感,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有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是对茶叶品质特征准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成功创造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每个茶类都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个性化十分明显,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形成市场卖点,促进需求的增加,使各个茶类都能够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观音热形成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份,绿茶热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个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靠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年1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增长了73.6%。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 %。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是名优茶今后能否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这几年,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改变对茶叶品质的判别标准,从外型转向内质,而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标准。普洱茶市场兴起,可以说是对传统茶叶品质判断标准的颠覆,并且创造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应该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  另外,企业过分重视名优茶生产和经营,不愿意生产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中低档茶叶,这也是制约当前茶叶企业规模扩张的问题。其实,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茶叶市场需要象“猴王”“京华”等质量稳定“老百姓”品牌的茶叶。今后,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这也急需发展中低档品牌的包装茶叶。  (三)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位代表。从这几年情况看,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他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但是,成长数度也十分惊人。北京市场上知名品牌吴裕泰已有122家店,张一元也有85家店。从市场发展看,茶叶销售今后必须走复合通路,除了传统营销模式外,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产基地。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优质资源有限,而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这些资源今后会成为稀缺资源,更具有价值。  (四)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在我国,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只是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五) 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现在,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应该说,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但是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7,出国带茶叶有规定吗去新加坡

没有问题,必定他们也知道茶叶是用来做什么的,但别一下子带个十几斤的就行。
带个一两盒茶叶无所谓的…毕竟现在老外也都知道中国人的茶叶是用来干嘛的了
茶叶出国是没问题的。 随身带,应该也不会带很多, 肯定是可以的。还有就是用物流运,也可以,就是太多了可能按照贸易货来处理的,就不是私人物品了。

8,我国茶叶出口需要的资料是什么

资料嘛,根据在WTO检验检疫信息网查阅的资料,茶叶商检资料、茶园(茶叶生产商)备案、茶叶出口质量检测、茶叶出口配额许可证目前,国家对茶叶出口仍实行计划配额和出口许可证管理,同时需出口合同。正常出口手续繁琐,费用高昂,时间周期长。如果是个人少量的茶叶出口可以选择邮寄快递方式。当然如果是长期从事茶叶加工生产的企业出口一般贸易,可以选择经验丰富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茶叶出口代理公司负责代理出口,服务更加专业、操作更加高效。

9,中国茶叶出口程序标准如何

我知道。根据之前在WTO检验检疫信息网上进行的资料查阅,程序如下:商业洽谈→准备货物→申请许可证→报检→报关→定舱→提单确认→货物投保→货物出运→装船电通知→交单结算→收回报关单、核销单→出口退税
问对人了!有很多的,根据在wto检验检疫信息网查阅的资料,一、商业洽谈、二、准备货物、三、申请许可证、四、报检、五、报关、六、定舱、七、提单确认、八、货物投保、九、货物出运、十、装船电通知、十一、交单结算、十二、收尾工作

10,茶叶出口到英国有是要求么

茶叶出口到欧盟国家,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1)suitcase 就是客户从中国回去的时候随身带 2)express 使用EMS,但是根据我客户的说法,基本上要一个月才能到。 烟酒茶,属于国家控制的商品,茶叶属于食品,所以要求比较严格,在北京地区出口比较严格,在其他地区会简单一点,目前我也在给客户寻找出口茶叶的途径 1)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办商检,只要你办得了商检,货代就能帮你报关出口,空运海运皆可,有一点特别注意的是,注意茶叶的包装,必须用真空包装,因为飞机里面会定时“刷漆”,如果用纸质包装会出现串味,这个货代和航空公司是不赔的 2)与有实力的茶叶出口商合作,我找到一个渠道,上海的一家同样使用DHL,可以很快出货的

文章TAG:2017年  茶叶  出口  政策  2017年茶叶出口政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