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潮汕人为什么喜欢和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潮汕人为什么喜欢和功夫茶

2,潮州功夫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茶文化一绝

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市,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潮语中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潮州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州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潮州功夫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茶文化一绝

3,冲泡潮汕工夫茶的技巧

还讲什么技巧。平时就是那样喝咯。记得喝前叫在坐的人喝,不要一个人在那里猛干。杯子里的茶水满了,可以倒掉一点,就算在别人家喝被看看了也没事。一般客人了,1冲是不喝的,洗杯,2冲喝。
冲泡流程: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六、熏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冲泡程式: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冲泡潮汕工夫茶的技巧

4,潮汕功夫茶来源和典故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6
在潮州很多工夫茶具,象茶船(盘)、茶壶、茶杯中,除了会画或刻着山水、花鸟等画,一般还会写上“寒夜客来茶当酒” 这句话。 相传很久以前,乡下的穷秀才冬夜里来了位在京城做官的同窗好友。四壁潇然的穷秀才虽然没酒菜可请这远方的好友,但为了能冲出最好的工夫茶,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好友好好品尝,穷秀才不惜冒着冬夜里冷凛的寒风,光着脚徒步几里路,来到韩江边打着冬天里清澈的韩江水,回家冲工夫茶款待这位好友。 他们品茶当歌,京城的好友被穷秀才的真诚感动了!天亮时急着赶路的好友给他留下了“寒夜客来茶当酒” 的绝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绝句世代相传下来。“寒夜客来茶当酒” 说明了潮州人好客和对客人的真诚,也说明了潮州人自古以来对工夫茶的讲究。

5,潮州功夫茶有什么文化历史

潮汕功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潮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潮人把茶叶叫”茶米”, 可见"嗜茶若命"者的形象。由此可见潮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为著称。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功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功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诗人丘逢甲从日本回国后,潮州生活时作《潮州春思》诗六首,其中一首记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觜,来试潮山处女泉。”
广州冼玉清教授曾写诗赞道:“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功夫茶与汤。”而今,潮汕美食更是 形成一股潮菜美食浪潮,令众多食客、美食家趋之若鹜
【功夫茶介绍】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功夫茶茶艺】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6,求关于潮州茶文化的发展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距今6000年以前,在潮汕大地上便已有人类行走的脚印了。潮汕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它的存在和影响,早已超越本土,跨越重洋。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品茶一是讲究茶的精美,二是不求解渴,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范仲淹在斗茶歌中有这样的句子;“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独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古人对品茶是一往情深的。我对茶称不上多么痴情,但我从懂事以来,品尝了不少茶,唯独嗜工夫茶。 今年暑假,举家赴潮州去拜访亲戚。叔叔以上等的工夫茶敬我们。 潮汕人品工夫茶是很讲究的。一套小巧的宜兴紫砂茶具,精美之极,但见“紫玉金砂迎客至”几字绘于如满月似的紫红色茶具上,分外雅致;那蜜橘般大小的紫砂壶,胡桃大的茶杯,玲珑小巧,精致之极。未曾品茶,先被这如古玩般的茶具醉了。 叔叔将沸水注入茶壶内,而后迅速倒在杯子里,一是洗茶,二是暖杯。之后,再将水壶悬高而冲,先快后慢,徐徐遍淋茶壶之外,此时随着水雾的升起,顿时茶香四溢。好茶!妈妈禁不住叫声好,此茶不愧是茶之上品。这时叔叔将三个小杯紧挨着放在一起,端壶缓缓斟茶,挨次数匝于杯内。叔叔把这工夫茶操练得如此娴熟,真是一种由技术到艺术,再由艺术臻至一种境界的奇妙历程。 我们端起茶杯,先闻上一闻,一股清香直入肺腑,再小啜一口细细品味,甘甜与茶香令我“饮罢清风生两肢”,一杯入肚,齿颊弥香,如入仙境。 潮汕工夫茶的习俗早已闻名遐迩。然而,这一地区的妇女从前爱喝“女子茶”的风尚,却鲜为人知。 曾听妈妈讲,“女子茶”可与“工夫茶”相媲美。“女子茶”是以“油麻茶”为主,配以“潮汕米方”的饮茶方式,称她为“女子茶”。 这种“女子茶”,选用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潮汕凤凰山的“凤凰茶”,放入带齿的缶钵内,用番石榴树削制的“擂茶槌”,将茶叶擂成粉末,然后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黄豆香菜蒜子和少量的盐,将其拌合在一起,冲上开水。饮用时,再加上炒米,便成了香甜咸甘涩诸味俱全,独具一格的“潮州油麻茶”。喝着“油麻茶”,再配上一快“潮州米方”,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汕茶文化,很有特色。随着时间的流逝,潮汕茶文化会一代代地发扬光大。 有潮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一壶工夫茶,成为他们对故土亲朋眷念的唯一方式。所谓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一带的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佳。泡制工夫茶,一般是乌龙茶叶,潮人独钟乌龙茶,尤其是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最受青睐。潮人煮茶,多用绞只炭。绞只炭的优点是木脂尽脱,烟臭无存,敲之有声,一经点燃,室中还隐隐可闻“炭香”。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即:“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工夫就莫饮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饮茶不仅可以解渴,更是一种艺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发生悄然变化。传统茶艺的发展越来越精深;饮茶的方式在变,品茶的地点也在变,这一切给潮汕的茶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也给传统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有人说茶文化属于农耕文明,与现代化格格不入,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步伐不协调,我认为此论大谬。茶无论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乏的。现代社会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和谐”的引领。作为饮食文化、礼仪文化、休闲文化相交汇的潮汕茶文化,在“引领”中越来越成为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动力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在重视家庭传统、礼貌亲情的潮汕地区,茶文化的内涵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中庸》说:“尽人之性而后可以尽物之性”。潮汕茶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人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的。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进行潮汕茶文化建设,都必须“以人为本”,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的关系引入到潮汕茶文化的发展中来。一切有悖于茶文化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克服,使潮汕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7,工夫茶的泡茶工艺是怎样的

工夫茶是一种饮茶方式,也是饮茶民俗。属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潮汕工夫茶烹治的方法,以陆羽的《茶经》为典范,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用细白泥制造。壶以宜兴出产的为佳,圆体扁腹,弩嘴曲柄,大的可容半升多水。杯各1个,但杯的数量则视客人多少而定。此外尚有瓦铛(小砂锅)、棕垫、纸扇、竹夹。茶具:完整的有12件:宜兴产紫砂陶壶(或本地产瓷盖瓯)、白瓷杯、锡罐(或陶罐、装茶叶用)、小砂锅(当代多用钢精)小茶锅)、茶洗(上有孔盘,有人称为茶筛,有塑料制者)、茶碟。(放茶壶或盖瓯用)、泥炉(当代多用酒精炉、煤油炉或电炉)、羽毛扇(或竹扇、煽火炉用)、龙缸(贮清水用)、水壶、风炉柜、茶橱。一般用的主要茶具如:茶壶、瓷杯、茶筛、水壶和小水锅。使用几件茶具,依各人的条件而定。 用茶:功夫茶所用茶叶,只限于半发酵的福建茗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青茶。其他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砖茶等,若用工夫茶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均不适合,习惯上多数人喜欢饮用福建武夷山的岩茶、乌龙茶和闽南的溪茶安县的凤凰山草丛茶和饶平县岭头的百叶草丛。 用水:功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但在城镇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体取澄清的自来水。 冲泡:工夫茶出名的最重要操作。有好茶、好水和珍贵茶具,如不喜冲泡,就会全功尽废。潮汕人总结出一套“高冲低筛,刮沫、淋盖、烫杯、洗杯、筛点。每一步都有讲究。第一步,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第二步,纳茶,打开茶叶,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把细末放在中层,再将粗叶放在最上层。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行。 第三步,候汤。 第四步,冲茶讲究“高冲低洒”。 第五步,刮沫。 第六步,淋罐。 第七步,烫杯。 第八步,洒茶,讲究“低,快,匀,尽。” 品尝: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闲暇时两三位良朋闲谈,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多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其所著《饮茶纵横谈》中说:“据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工夫茶的饮法。”他未作出论证,但至少说明日本茶道和潮汕工夫茶是世界上最讲究的饮茶法。
如果说潮州八景是代表潮州这个城市的话,那么,工夫茶就是代表着潮州的人民。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其他地方的人的眼理,潮州人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做生意另外技术工夫茶了。 潮州工夫茶不止只是一种饮料,它还是一门艺术,一门可以修身养性的艺术。工夫茶还是潮州人热情和好客的一种表现。 在工夫茶的茶盘上和茶池的壁上见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寒夜客来茶当酒” 在北方,人们待客是用酒,在潮州,人们待客用的是茶,最有本土特色的工夫茶。 在潮州,每家每户都有工夫茶,不管到哪都有工夫茶喝。 潮州人,不管是对什么人,挂在嘴边的话永远是,有闲哩来恩内食茶。(潮州话,意思是:有空的话到我家喝茶。) 潮州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客人来,就一定会泡上一泡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州人生活中一件不可少的东西;平时没事三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也是一泡工夫茶;做生意的有客户来还是它,工夫茶。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 一盖碗、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 盖碗,是用来冲泡茶叶的;三个小茶杯,是用来喝茶用的;茶盘和茶池,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 壶,是用来存放泡茶所用的水;炉和锅,是烧水用的。 工夫茶,说它是一门艺术并不为过,因为它的名字是用工夫,没有好的工夫就泡不出一泡好茶。而且,在泡茶的过程还可以看出泡茶和喝茶的人性格是稳重还是急燥。 潮州的工夫茶是一门易学难懂的艺术,工夫茶的泡法一看就会,它冲泡的步骤就只有那几下很容易学的;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没有人指点说清楚的话,那就只有会而不懂了。 懂工夫茶的人,他能把茶叶的精华慢慢地泡出来,一泡茶喝到完的时候,茶叶中的精华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潮州的工夫茶所用的茶叶首选是本地的凤凰茶,次之才是其他的茶叶。 凤凰茶在其他地方并不是很出名,但是它在本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用它。 烽火茶是工夫茶的首选用茶是因为它耐冲泡,一泡能泡很久。 凤凰茶也跟其他的茶一样,分很多种;清香类是以黄枝香和白叶为主,浓香型是以蜜香的为主。茶也有新老之分,不过,这个新老并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茶在制作的过程。 新茶是属于清香型的,冲泡出来满屋的茶香,入口纷香,喝过之后口里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老茶是浓香型的,冲泡时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透出,这香味并没有新茶那么香,但却另有一翻迷人之味。一杯入口,那浓郁的香味在口里久久不散。 凤凰茶中,黄枝香是以春茶为好,茶叶细小有光泽,令人一见便起喜爱之心;白叶却是雪片见著,雪片 茶叶并没有黄枝香那么好看,叶大枝粗,色泽干涩。不过,它冲泡去来并不笔黄枝香差。 在冲泡工夫茶时,也只有凤凰茶能够仍泡茶的人将其泡茶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潮州工夫茶冲泡时也很讲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放茶叶,因为这是冲泡工夫茶的第一个环节。放入盖碗的茶叶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在放茶期间,茶叶也不能弄断,不然泡出来的茶就会有点苦涩。 放茶的量也必须在注水之后,它胀起来时碗盖放下去茶叶不会露出来,而又刚刚和盖碗的容量一样,胀起来的茶也刚好顶的了碗盖的最顶端。 在冲泡时应该注意的是注水,放好茶的第一次注水是决定一泡茶是否会变味的一个环节。 很多人都喜欢在第一次注少直接往中间注入,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冲泡出来的茶就带有苦涩的味道,茶也会不耐泡了。 正确的注水方法是应该从碗边注下去,第一次著水可以把水注得满一点,这样那些泡泡就会浮起来,在刮掉的时候也方便一些。刮完沫后,冲泡出来的这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因为那些茶沫是在这一杯茶里面。而这些茶沫含有苦涩的味道,所以一般在冲怕工夫茶第一杯茶通常都是倒掉的。 工夫茶真正的开始是从第二杯开始,这也是可以真正显示出泡茶技巧的时候了。 工夫茶的泡法各有不同,茶在冲泡时也各有花样。 第二次注水也是工夫茶中的第一种泡法。 第一种泡法的名字是:关公巡城 泡法:将水从碗边注入,大概注有八成满的时候便把碗盖盖上,再将水沿碗盖和盖碗相接的边缘巡一圈。 第二种的名字是:韩信点兵 泡法:第一步和上一种是一样的,先注入八成的水,然后一点一点的把水滴在碗中的茶叶上,最后是把碗盖盖上。 第三种的名字叫:八宝追夫 泡法:注水时沿着碗边注入,分八次注,每一次都必须在不同的点上注入,而这八次刚好是沿盖碗一周。 第四到第九的泡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过每一次注水的点不能在同一个点上,这样九次下来刚好是转了盖碗的一圈。而每一次在将水冲出时,必须是在注水点的相对的点上冲出。而且每一次都必须将碗中的水冲尽,不然的话留下的水在盖碗中浸泡会影响茶的味道,甚至会让茶变得苦涩。 第十种泡法是:秦琼倒铜旗 泡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将水直接用中间注入便可。 第十一至十三的泡法是水由里到外一圈一圈地往外旋出,这泡法的意思是表示团园的意思。 (注:真正能将这十三种泡法运用得好人,十三次冲泡下来,每一次的茶色可以说都是一样的,而且茶叶倒转过来再泡十次,色泽虽然略淡,但茶味并没有什么影响。另外,这十三种泡法每一种都有一个名字。本人只将自己所知的名字写出来,其他九种的名字或许其他人知道。)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一直就只有两种,一样是陶瓷所做的,另一样是紫砂。 陶瓷做的是盖碗和小茶壶,紫砂就只有小茶壶一样。 炉和锅现在一般在用的是一种只有一个小蕊心的煤气炉,锅就是玻璃所做的一种小水锅。最原始在用的小碳炉和砂锅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反而是最近几年才出来的电子水壶比较受欢迎,不过这种水壶煮水泡茶比其他的差。 水在工夫茶之中也是很重要的,而工夫在用的水以露水为最,必须没被阳光招射过的露水,而且在植物的叶上采的最好。 其次是三泉水,第三是雨水,排在第四的是井水,最后就是我们现在离不开的自来水。 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的口味都不一样,入口的口感和茶的香味都有所不同。 而矿泉水,蒸馏水和纯净水这些科技的产品泡出来的茶也可以与山愿水相媲美。 在品工夫茶时,应当注意的是风,泡出来的茶最好是不要吹到风,不然被吹了风的茶喝起来就会略带苦涩。 所以,品工夫茶最好是在没有风的地方,家里当然是最好的。一边放着古典音乐,一边品茶却另有一翻情景。
<p>&nbsp;&nbsp;&nbsp; 工夫茶的冲泡流程:</p> <p><br>17个步骤教你泡茶工夫茶</p> <p>&nbsp;&nbsp;&nbsp; 01鉴赏香茗 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p> <p>&nbsp;&nbsp;&nbsp; 02白鹤沐浴 用热水洗茶杯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p> <p>&nbsp;&nbsp;&nbsp; 03观音入宫 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梗。</p> <p>&nbsp;&nbsp;&nbsp; 04悬壶高冲 向孟臣罐中冲水,水满湖口为止。</p> <p>&nbsp;&nbsp;&nbsp; 05春风拂面 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p> <p>&nbsp;&nbsp;&nbsp; 06熏洗仙颜 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p> <p>&nbsp;&nbsp;&nbsp; 07若琛出浴 用第一泡茶水烫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p> <p>&nbsp;&nbsp;&nbsp; 08玉液回壶 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p> <p>&nbsp;&nbsp;&nbsp; 09游山玩水 执壶沿茶船运行一周,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p> <p>&nbsp;&nbsp;&nbsp; 10关公巡城 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p> <p>&nbsp;&nbsp;&nbsp; 11韩信点兵 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p> <p>&nbsp;&nbsp;&nbsp; 12敬奉香茗 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回味无穷。</p> <p>&nbsp;&nbsp;&nbsp; 13高冲低筛 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9、10、11步动作。</p> <p>&nbsp;&nbsp;&nbsp; 14若琛复浴 手法同若琛出浴。</p> <p>&nbsp;&nbsp;&nbsp; 15重斟妙香 重复第9、10、11步。</p> <p>&nbsp;&nbsp;&nbsp; 16再识醇韵 重复第13步动作。</p> <p>&nbsp;&nbsp;&nbsp; 17三斟流霞 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br>嵘麒茗茶(<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www.94069.com" target="_blank">www.94069.com</a>)</p>
工夫茶是一种饮茶方式,也是饮茶民俗。属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潮汕工夫茶烹治的方法,以陆羽的《茶经》为典范,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用细白泥制造。壶以宜兴出产的为佳,圆体扁腹,弩嘴曲柄,大的可容半升多水。杯各1个,但杯的数量则视客人多少而定。此外尚有瓦铛(小砂锅)、棕垫、纸扇、竹夹。 茶具:完整的有12件:宜兴产紫砂陶壶(或本地产瓷盖瓯)、白瓷杯、锡罐(或陶罐、装茶叶用)、小砂锅(当代多用钢精)小茶锅)、茶洗(上有孔盘,有人称为茶筛,有塑料制者)、茶碟。(放茶壶或盖瓯用)、泥炉(当代多用酒精炉、煤油炉或电炉)、羽毛扇(或竹扇、煽火炉用)、龙缸(贮清水用)、水壶、风炉柜、茶橱。一般用的主要茶具如:茶壶、瓷杯、茶筛、水壶和小水锅。使用几件茶具,依各人的条件而定。 用茶:功夫茶所用茶叶,只限于半发酵的福建茗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青茶。其他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砖茶等,若用工夫茶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均不适合,习惯上多数人喜欢饮用福建武夷山的岩茶、乌龙茶和闽南的溪茶安县的凤凰山草丛茶和饶平县岭头的百叶草丛。 用水:功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但在城镇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体取澄清的自来水。 冲泡:工夫茶出名的最重要操作。有好茶、好水和珍贵茶具,如不喜冲泡,就会全功尽废。潮汕人总结出一套“高冲低筛,刮沫、淋盖、烫杯、洗杯、筛点。每一步都有讲究。 第一步,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第二步,纳茶,打开茶叶,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把细末放在中层,再将粗叶放在最上层。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行。 第三步,候汤。 第四步,冲茶讲究“高冲低洒”。 第五步,刮沫。 第六步,淋罐。 第七步,烫杯。 第八步,洒茶,讲究“低,快,匀,尽。” 品尝: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闲暇时两三位良朋闲谈,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多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其所著《饮茶纵横谈》中说:“据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工夫茶的饮法。”他未作出论证,但至少说明日本茶道和潮汕工夫茶是世界上最讲究的饮茶法。
回答者: 无水寒 - 举人 四级 佩服!

文章TAG:潮汕  工夫  工夫茶  茶艺  潮汕工夫茶艺的品茗环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