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是奇珍,名字也怪异。正因如此,引来了众多红学专家和红迷的好奇和关注,并且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与解读。但是,所有的观点与解读,在明知这些品茶用杯子其实是酒具的情况下,还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酒具茶占”所暗藏的深意。试想,妙玉既然拥有价值连城的酒具,还会缺少品茶的茶具吗?拿奇珍般的酒具当茶杯用,是不是太奇怪了?因此,体现不出“酒具茶占”含义的观点与解读,其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妙玉请宝黛钗品茶的这段描写,无疑是“假语村言”,而“酒具茶占”则是“真事隐去”。那么,被隐去的真事是什么呢?只有在明末清初这个大背景中才能获得合情合理的答案:(影视剧中的“(分瓜ban)瓟斝”)妙玉给宝钗斟茶的“颁瓟斝”,是用在模具中生长出来葫芦制成的酒杯,“葫芦”隐“胡虏”之意,亦在影射宝钗代表满清的身份。

“(分瓜)瓟斝”实际是隐喻满清瓜分(占领)南明的土地。那究竟是怎样瓜分的呢?在杯子后边: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杯子上这五个字,与王恺究竟有没有珍玩过,以及他与石崇如何斗富无关,有关的是,1644年五月,随着李自成大顺军的退却,满清与南明在争夺中,占领了王恺的家乡山东。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元丰五年的苏轼因乌台诗案,正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他带领家人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种田来帮补生计,因而自号“东坡”。于这样的低谷之际,是绝无可能到宫廷藏图书秘籍的秘府去观赏什么酒具的。那么作者撰出此一行小字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在元丰五年的三月,在黄州发生了一件很小却被载入历史的故事:当时在湖南长沙任职的米芾,北上近千里到黄州来访苏轼。

因此,所谓"秘府”实为米芾,四月借指三月。那么,这行小字就应该是“宋元丰五年三月眉山苏轼见于米芾”。问题是苏轼从远道来访的米芾那里见到的是什么呢?当然不会是“颁(分瓜)瓟斝”,依原文中“秘府”二字看来,应该是书画一类。原来,米芾正是在那一年得到了一幅王献之的《中秋贴》,欲让苏轼作鉴赏,应该是米芾到黄州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宋徽宗时期,《中秋贴》的确被内府所收藏。明朝时有收藏者将其称为《十二月贴》。王献之,生于东晋会稽(绍兴),祖籍在山东琅玡临沂。另外,作者在此处用谐音法暗写米芾,还有一个用意是,为了引导读者去关注和联想到前一回(第四十回)对米芾的明写。即探春房中:“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4/10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茶具  薛宝钗  妙玉  拿给  拿给薛宝钗的茶具  妙玉的茶具叫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