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注意的是,得要区分小青柑的白霜还是发霉!霉变特点:干果表面白色物质有黏感;因为柑皮内囊水分高过表皮,一般遇潮会先从内囊开始霉变;闻起来不舒适,有异味、霉味甚至腐败味;冲泡后的柑皮显软,手触湿软黏手;由于霉菌的腐蚀作用甚至会波及到熟茶,使茶色深黑,茶叶长出绿毛、大片白色霉点。白霜特点:表皮的白色物质为干燥粉末状,闻起来香气纯正,不会蔓延到柑皮内部及熟茶

陈皮柑普茶是能喝的古董,陈化8年又是如何呢?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柑普茶虽然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小青柑的兴起才有的茶饮品,但柑普茶的历史却有上百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的江门进士罗天池。罗进士辞官后衣锦还乡,爱好普洱茶的他也给乡里乡亲们带来一些外地的普洱茶。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的主要饮用茶,在广东地区并不流行。因此当时普洱还没有熟普洱的制作工艺,而生茶的口感并不受到老广们的喜欢。

于是,罗天池就想到了把生普洱放到陈皮里面一起陈化的点子。把普洱茶结合到陈皮柑的陈化中,既可以缓解生普洱的生味,也可以让跟陈皮与普洱一同陈化发酵,何不妙哉?于是罗天池便开始了柑皮加普洱一起陈化的试验。他把普洱茶碾碎,再塞到新会柑里面,一起晒干之后如仓陈化,放置1年以后品尝,其味道特别好!于是,柑普茶做法就在江门棠下地区流行起来。

但陈皮普洱与柑普茶,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陈皮加上普洱一起冲泡,流行于90年代的港澳地区,而柑普茶则是2014年后才被大量制作和推广的茶品。柑普茶不能称之为“能喝古董”柑普茶可以说是陈皮爱好者的一种尝试,但对于“陈皮”的概念还是相差甚远。首先柑普茶的不具备陈皮的陈化属性。陈皮从柑皮制作而来,是需要很多道工序以及时间成本的,按照传统柑皮需要翻晒陈化三年以上才能转化为陈皮,而柑普茶的制作周期一般是一年。

其次就是柑普茶需要整个陈皮柑的外壳作为载体,那么在长时间的陈化中,柑普茶的柑壳是会自然开裂的,所以保存到3年以上的柑普茶可以说是非常稀少。最后一点目前柑普主要制作茶叶普洱熟茶,其原理已经跟传统工艺有所偏离,作者的原因是希望陈皮的陈化味道可以弱化生茶的“烈性”,而非熟茶相互吸味而成。柑普茶不具备“长时间”陈化基础目前市面上柑普茶多数都是虚标出生日期,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衬托"陈皮"陈久者良的特性,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抬高价格。

毕竟市场上,当茶品扯上新会陈皮的名气,必然身价高涨。而新会陈皮的造假造旧对于不是行家来说,都是非常困难去识别的,因此绝大多数商家都喜欢标榜自己的柑普茶是XX年的老茶。而实际上,根据陈皮陈化的需要反复的翻晒、陈化等,在经过3-5年的陈化期后才有陈皮的效果,而普洱茶则不能“晒”;同时新会柑壳在陈化3年以后都会“脆化”,因此当你买的柑普茶宣称是8年10年而外形又保存得很好的,就要十分注意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柑普茶  保存  柑普茶中的老茶  如何保存柑普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