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不需要了啊,到处都是店铺,高速路上也有服务区啊!即使是普通人烟稀少得县道、省道上,那也要汽车加水的地方。别说是茶水,饭食都有,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事实上,古代的茶摊那种喝茶,和我们现在印象里的喝茶不太一样,古代那种路边摊完全就是为了解渴;喝所谓的“品”茶是不一样的。所以茶水摊是被淘汰的,时代发展道现在,并不需要其存在了。

不过像茶馆儿这些还是比较常见的,毕竟其功能又不一样了,带有休闲和娱乐的性质。同样被淘汰的还有那些走街串巷的茶叶贩子,古代不比现在,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茶叶这种东西在农村不常见,大都是一些茶叶贩子从城里贩来卖的。其中模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地区依然很常见。但现在也没有了,交通方便了,想喝茶赶集的时候去买点就行了,而且网上也可以买渠道很多,如此一来茶叶小贩们也就被淘汰了。

茶叶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文藏来答】从一组图片中来具体回答这个问题~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12件,逼真写实地展现了广州外销茶从栽培、加工到装运、销售的全过程,为西方世界提供了直观准确的图像资料,因此制茶图一经出现就成为广州外销画的热门题材之一。

下面作逐一介绍。图1锄地(图1):画面中,三五茶农正在开垦荒地,平整土壤,扩建茶圃。这幅画面印证了茶树的生长与土壤、地势的关系密切,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的砾质、砂质土壤中生长。山边有阳、树木蔽荫,阴阳调剂的茶圃更适合茶树的生长。图2播种(图2):茶树需播种繁殖,“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

”画面中的茶圃正是栽种在平地之上的,每隔一定的间距,都开挖出一条沟垄以排水。几位茶农站在沟垄处,有的撒种,有的施肥,甚至每个茶坑撒播的茶籽数量都与文献记载高度吻合。图3施肥(图3):及时除草施肥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晴天锄过后,用米泔水等肥料浇地会更好。画面中一位茶农正在从屋舍庭院的瓦缸内舀出泔水,两位茶农已经将装满泔水的木桶从屋舍挑到了茶园,另外两位则正手握长柄木勺逐株施肥。

图4采茶(图4):采茶女头戴斗笠采摘新茶的画面,可以从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大妇提籯,少妇持筐,于阳崖阴林之间,凌露细摘”的描述中得到最佳诠释,此外,各地采摘茶叶的时间因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故采茶时间也有不同。广州采茶以早春为宜,武夷茶则以清明后谷雨前采摘为佳,这段时间采摘的茶叶称头春茶,“立春后为二春,夏至后为三春。

 8/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茶棚  茶器  古代  卖茶  失传  古代茶棚怎么卖茶  远窥那些失传的古代茶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