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发生类似情形,可将鲜叶至于摊晾槽上,保持适当温湿度。摊晾时间与方式依采摘时间、季节、天候、鲜叶嫩度、厂方设施来决定。 4、杀青 普洱茶的杀青是抑制、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去除鲜叶青味,增加其柔软度以利揉捻,普洱茶主要杀青方式为锅炒杀青,锅内温度不高(锅内壁约180℃左右,鲜叶温度在60~80℃之间),这就使得茶叶中的活性酶被钝化而不是如绿茶高温杀青一样被彻底灭活,保留下来的活性酶在茶品的后期转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茶品中的儿茶素在转化过程中发生酶促氧化,随时光流逝生成各种氧化产物,使得普洱茶具有了越陈越醇厚的特质。

同时高温制程还会对茶叶中其它活性物质,如茶氨酸、果胶等加以破坏,造成茶品品饮时茶汤薄,茶质不足,后期转化预期黯淡。因此高温制程可以说是造成普洱茶品质不佳的一大主因。 5、摊晾 茶叶鲜叶在刚刚结束杀青工序之后,叶片温度较高,同时茶叶不同位置(叶片中心与边缘)的水分分布不均,此时若立刻揉捻,会导致茶叶细胞壁破裂过度,产生汤色浑浊、口腔刺激性过高等缺点,在这种不当制程的影响下,即便原料是古树茶鲜叶,最终成品也会呈现台地茶的口感。

6、揉捻 揉捻,是普洱茶鲜叶杀青之后的制作工序,由外力使茶叶表面与内部细胞组织产生变化,组织液体附着于茶菁表面,利于冲泡时增加香气口感,以及让内含物质均匀释出。揉捻不足的茶叶,条索成片、口感清淡;揉捻过度,茶品会无光泽、汤色混浊、苦涩度高,干燥储存后易有杂味 7、解块 茶叶揉捻完成后,应尽快将纠结的茶叶分开,以降低温度,避免因干燥不足和闷堆而产生闷酸味。

同时解块后茶叶水分逸散加快,可以使干燥后的茶叶保持翠绿有光泽。 8、干燥 完成揉捻解块工序的茶叶,通过干燥工序,即制成普洱茶之生毛茶。普洱茶制作的杀青、低温干燥反而使得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如生物酶等得以留存,参与到茶品的后期转化之中,由此造就了普洱茶”越陈越醇厚“的独特品质。通过晒棚的隔离即可屏蔽部分紫外线,又可对红外线的提温作用进行增益,同时又可避免茶叶被突如其来的降雨淋湿,可谓一举多得。

完成干燥工序后即可得普洱晒青毛茶(生散茶),它既是可以饮用的成品茶,又可经拼配后制成普洱紧压茶品 9、拣剔 普洱茶为了更好的外形和品级,仍需要拣剔工序,拣出黄片、粗老叶、梗等,以使品级更高,且口感更优质均衡,既美观,又易于口感品质。 10、蒸压成型 根据不同的重量标准要求,先是秤重、蒸汽蒸软、布包揉形、石模压制、再干燥、包绵纸、包笋壳等工序,完整的紧压普洱生茶就算最终完成了。

普洱古树茶是用传统手工制炒茶好还是机器炒茶好

感恩提问者,普文是原产地茶山经营者,对你的问题,做个人解答。普洱古树茶是用传统手工炒茶还是机器炒茶好?这是一个概念问题,这个问你题的根源在于古树的原料有限,不符合机制产量化。古树的资源分配决定制作工艺所谓古树,符合古树的标准,茶树龄需要在百年以上,普文在原产地这么些年,没见过那个茶农同一片茶园有成上万株的古树,毕竟资源有限。

普洱茶产量来说,古树茶的产量占比不超过5%,分布的地域那么广泛与那么多茶农之间。2006年之前,普洱茶茶市没有古树之概念区分,不管古树与台地都是一起混采摘与制作。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行业危机,茶叶大跌,为重新规划与营造行业,提出茶品分化与升级,这才有了古树茶的市场概念形成,直至2010年后,古树单珠茶的出现。

云南产茶大区内,拥有很大一部分树龄偏大的茶树在2010之前一直存在大面积矮化现象,主要为采摘与管理的便利。而矮化这部分茶树,确一直都不认为是古树。遗漏下来的古树基本生长情况以海拔较高、道路崎岖,人烟稀少之地,由于之前采摘不便利,荒弃而留存。古树茶最合适传统手工制作为什么说古树茶最合适传统手工制作呢。采摘得特殊性,海拔高低不同,环境不同,生长周期不一,成片面积少,无法统一制作时间,这是主要问题。

采用机器杀青主要是以大量生产的前提来提高产量的,没量不符合机器运作的规律,开一次杀青10公斤,运作成本远超人工成本,叶杀不好青。手工杀青的特点1.可以量少操作。2.无量前提成本低。3.操作简单。手工杀青好还是机器杀青好。这个很难定论,普文只能在以上基础说,相对来说机器能够恒定品质。人工特殊性较强,灵性较足。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普洱茶  润元昌  手工  制作  润元昌普洱茶网  如何手工制作普洱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