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于奉宸中得龙涎香二,琉璃缶、玻璃母二大篚。…香则多分赐大臣、近侍。其模制甚大而质古,外视不大佳。每以一豆大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于是太上大奇之,命籍被赐者,随数多寡,复收取以归中禁,因号曰“古龙涎”,为贵也。诸大珰争取一饼,可直百缗,金玉穴而以青丝贯之,佩于颈,时于衣领间摩挲以相示。

坐此遂作佩香焉。今佩香,盖因古龙涎始也。这段典故记载虽长,但简单来说,正是:宋徽宗偶然得到一块龙涎香,结果摸不着头脑,既不知是何物,也不知如何使用,干脆就赏赐给了身边的大臣与近侍,结果回到宫里,宋徽宗突发奇想,掰下来一小块,用香炉焚烧,结果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点燃这小块香料后,当即“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于是大为震惊的宋徽宗,不顾皇帝面子,当即派人去找之前的大臣近侍,把赏赐出去的龙涎香悉数讨回,随后经过一番查证,得知此物为“古龙涎”,徽宗大悦,将其视为香中贵品。

从“可直百缗”,便可大致推测出文中所述龙涎香的价格,在宋朝,一緡相当于一两白银,而百緡虽然并未说是具体多少緡,但古人叙述某种数量时,通常会用“三,百,千”此类较为模糊的方法,所以姑且认为此处的“百緡”应最少在“五百緡”之上,即五百两白银,而在宋朝时,二百两白银,足以买一座江南地区的豪华园林,可想而知香料价格之不菲。

另在宋代名书《香谱》中,作者洪芻(chú)更是直言:每两与金等,舟人得知则巨富矣。而比较次等的香料,如“白笃耨香”这类产自于东南亚(柬埔寨)的名贵香料,更是“每两值钱二十万”。(笃耨)《高斋漫录》宋·曾慥 :薛昂,言:白笃耨初行於都下,每两值钱二十万。 蔡京一日宴执政,以盒盛二三两许,令侍妪捧炉巡执政坐,取焚之。

顶级香料之昂贵天价,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以上所述是顶级香料中的“龙涎香”,除此之外,宋人焚香的常用香料,还是集中在“甘松,苏合、安息、丁香、沉香、檀香、麝香”等,依据产地,品级等客观因素,价格自然也是从高至低,大相径庭。但总的来说,当时的士大夫群体,尤其是读书人经过科举步入仕途以后,经济实力也随之提高,所以还是有能力消费,因此在宋朝的社会活动中,文人士大夫追逐名贵香品俨然成风,为求一香而不惜散尽千金者,更比比皆是,也为坊间百姓所津津乐道。

(因所涉及种类繁多,形式繁多,科目繁多,均达百种,在此便不再赘述,对香料种类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明代学者周嘉冑所著香料百科《香乘》,一阅便知。)三、焚香志趣活动,在宋朝时所代表的精神意义。我在上文中提到,焚香与儒家所提倡“养德静心”的思想密不可分,这属于一种“将思想化作实际形式”的追求。因为宋朝文人热衷于静谧的创作环境,所以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逐渐思考出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6/11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茶文化  巅峰  时代  时期  巅峰时代的茶文化  为什么说宋茶文化是巅峰时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