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按品质高低,可分为白毫银针、牡丹、贡眉和寿眉四个等级,其中牡丹又可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牡丹等(或叫特牡、一牡、二牡)。按采摘季节可分明前茶或明后茶(清明节)、雨前或雨后茶等(谷雨节),以明前茶为上品。福鼎白茶也是挺耐泡的,或抓几克白茶入大杯加开水冲泡、或按闽粤的功夫茶泡法、或用茶壶蒸、煮着喝(一般适合老白茶)均可。

喝了几十年茶的人,真的或多或少都会懂茶吗?

喝茶经年,经常进出各种茶叶论坛、贴吧,有一年在某茶贴吧里,一位资深茶友因为一款茶和一位茶农争执了起来,一怒之下说了一句:“我喝了几十年的茶,难道还不懂茶吗?”这句话一下子惹怒了这位年轻气盛的茶农三代,在茶吧里开了一个贴来反驳这个观点,贴的大意是就算喝了几十年茶,很多人还是会不懂茶。这位茶农三代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是茶农,有个表舅舅是一个资深茶农,好像还是一个小专家,经常给某山茶叶技术学院的学生讲课,他把他表舅舅也请来了。

他表舅舅第一是他请来的,第二好像也不大看得起自学出身的茶客,自然站他那一派啦。于是一些茶农、茶商一派,一些茶友一派,争了几天几夜,争了个天昏地暗,谁也不能说服谁。后来甚至出现了扒底、谩骂的极端行为,这场争端最终被吧主以封号、删帖的武力镇压而告终。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茶商、茶农、茶友们都想搞清楚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来回答。其一,做茶角度,从这角度而言,很多茶友即便是喝了几十年的茶,对做茶中的采青、炒青(晒、蒸、烘)、揉捻、烘干等程序想必了解的少,乌龙茶程序更麻烦,还多了摇青、发酵、烘焙(温度、时间长度)等程序。茶友们因为接触得少,对采青、做青,以及茶树的田间管理,什么地方的茶树茶好喝,什么地方的茶树茶不好喝等等,我想应该是不太了解的,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喜欢,也没必要了解。

从这个角度而言,绝大多数茶友是不懂茶的。茶农相对茶友,就好比是一个厨子,一个是食客,而茶商则是饭店的老板。最懂做菜的,是茶农,最懂卖菜的是茶商,最懂吃菜的是茶友。好了,先不要反驳我。我了解,有些人即便是吃一辈子菜,他也可能会不懂菜,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有。也不尽然。如果一位喝了几十年茶的茶友并不是很在意自己喝的是什么茶,只要是茶就可以,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喝一辈子,应该也是不懂茶的。

这种情况有吗?有哇。郭靖吃黄蓉炒的菜吃一辈子肯定也是最终不会懂吃的。志不在此耳。虽说茶理是相通的,如果一位茶友一辈子就只喝一个产地的茶,而且品质大多近似,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相对懂茶来说,他也只是在做重复的工作,所知也应该有限。如果说一位茶友几十年只喝一类茶,且不爱钻研,只是凭直觉喝,那么可以说他或多或少懂一点茶。

如果他很爱钻研,那么懂的会更多,即便是刚刚接触另一类新茶,也会触类旁通,很快上手。如果一位茶友六大茶类都有所浸淫,爱钻研,这类人恐怕在喝茶方面要超过做茶和卖茶的。因为茶友、茶农、茶商对茶的期望值不一样。茶农、茶商、茶友是一个互相寄生的共同体,本应该相互依仗,喝茶与懂茶之争全无必要。茶友与茶友之间也无必要做此争论,茶龄并不能用来作为判断一个人懂茶与否的标准,所谓先达者为师,很多志趣在茶的人喝三五年可能抵得过有些对茶兴趣一般的人喝几十年。

师胜杰、臧天朔两大名人相继离世,他们是爱茶还是爱酒?你怎么看?

“酒是穿肠的毒药”。是过度饮酒,使他们身患绝症,过早的离开了亲人,撒手而去。他们两个人都好喝酒,且酒量大,喝酒好爽,在行内有“酒仙”“酒缸”的戏称。结果,二人皆饮酒二早逝。他们二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论多么地有才华,你也是一个血肉之躯,不良的饮食习惯,特别是烟酒对人体有损害的东西,它们不会因为你是名人而减轻对你的危害。

你是如何理解茶的价值和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意义的,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感悟茶和茶文化的?

一,从生理层次说,茶和茶文化真实有效地有利于健康;二,从心理层次说,它是几亿中国人的心理需求;三,从社会政治层次说,它是维系美好社会关系的“茶话会”;四,从历史文化层次说,它是发展中华和人类文明的不可低估的重要载体;五,从对真善美的价值探求上,它是极好的精神寄托和依托;六,最高的层面就是以“禅茶一味”为标的的修身养性,明心見性的重要大事因缘和形上形下一如之绝妙载体。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名人名言  名人  哪些名人说过茶  关于茶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