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斗茶”是怎么个斗法?

要说清楚宋代的斗茶,需要先说宋朝的点茶。而要说清楚点茶,则需要先说宋人所用的茶叶。我们现在所饮用的茶叶,叫做散茶,是一片一片的,由新鲜的茶叶经过炒青而成。烹茶时用开水直接冲泡。这一烹茶方式是元朝以来才流行开来的;而宋朝人所喝的茶叶,叫做团茶或者末茶:茶叶采摘下来之后,不是直接焙干待用,而是经过洗涤、蒸芽、压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成茶饼,这就是“团茶”了;在制茶过程中,茶叶如果研而不拍,则是“末茶”。

宋朝烹茶的时候,过程很复杂:先用茶槌将茶饼捣成小块,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还要用罗合筛过,以确保茶末都是均匀的粉末状。茶末研好之后,便可以冲茶了。先用茶釜将净水烧开;随后马上调茶膏,每只茶盏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膏状。然后,一边冲入开水,一边用茶笕击拂,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

这个烹茶的过程,就是“点茶”。斗茶就是比赛谁点出来的茶汤更好。宋人斗茶,主要是“斗色斗浮”,色是指点出来的茶汤色泽,“以纯白为上,青白次之,灰白次之,黄金又次之”;浮则是指茶沫,要求点出来的茶沫乳白如瑞雪,并且咬盏。所谓“咬盏”,即茶沫如“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以咬盏最久者胜。当然,要做到茶汤纯白、茶末咬盏,对茶叶、水、火候的要求都很高。

古代喝茶要“斗茶”,这“斗茶”如何斗法?

中国是茶的故乡,传说神农尝百草时即用茶叶来解毒。茶作为一种产业,西周时,开始萌芽;西汉时,逐渐起步;三国魏时,张揖撰有《广雅》,是记载制茶、饮茶方法的最古老典籍;晋至南北朝时,茶发展较快并得到很大普及;隋唐时,制茶业、茶叶研究、茶文化等均获得极大发展,茶真正成为举国皆嗜饮的重要消费品,陆羽《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宋时,茶业又有新的发展,饮茶之风更盛,名茶产区出现了“斗茶”这种品茶方式,有些寺院也常举行“斗茶”,游人香客均可品尝。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牙(宋本作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斗茶  宋朝  宋代  宋朝斗茶是什么茶  宋代的斗茶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