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玑《新凉》35、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36、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戴复古《初夏游张园》37、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38、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39、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40、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41、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42、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4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44、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李白《赠从弟冽》45、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辛弃疾《清平乐》46、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4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4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茶”字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演化的?

简版结论:(注意这个回答涉及一些音韵学知识,因为不讲的话,就讲不清楚「茶」字怎么来的)1、「茶」和「荼」本一字分化,就是形声字,从「艸」,「余」声。这个「余」声是指古音,也即汉语音韵学中的所谓的「喻四归定」。如:「涂」从「余」得声,是古音谐声。2、「cha2」在魏晋以前跟「荼」的读音一样,类似福建闽南语的发音,福建闽南语也就是英文「tea」之词源。

这也就是汉语音韵学中所谓的「古无舌上音」。如:「姚、逃、兆」,都从「兆」得声。「逃」从「兆」的上古音,也即舌头音得声,「姚」的声母喻三,是从「兆」的中古音得声。『兆』是舌上音,也是中古音。『茶』是舌上音,『荼』是舌头音,今之舌上音古读舌头音。简单的讲一下这个音变关系: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分为「喻三」和「喻四」在上古汉语中没有,「喻四」来源于舌头音「端、透、定」三纽,「喻三」来源于「匣母」。

这是民国音韵学家曾运乾首先提出来的,。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三母在上古汉语中没有,是从舌头音「端、透、定」三纽中分化而来的。这是乾嘉学者钱大昕的发现。 南方方言闽南语、潮州话等,是最能体现「古无舌上音」的方言:福建话是最能体现「古无舌上音」现象的汉语方言,「茶」字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3、从古人的的经文注解看,「荼(tu2)」的本义指「苦味植物」。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补苴罅漏  成语  薪樗是什么意思  成语补苴罅漏里的苴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