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方言》:蜀南人谓荼曰蔎唐代《茶经》:一曰槚,一曰蔎,一曰茗,一曰荈从文献来看,普遍认为「茶」字的形、音,是中唐以后确定下来的。唐代陆羽《茶经》开篇即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又言「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此书已经散佚):「从草,当作『茶』 ,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

草木并,作『荼』 ,其字出《尔雅》」。唐人白居易〈香爐峰下新置草堂詠懷題石〉:「架岩結茅宇,斫壑開茶園。」,又据清代学者顾炎武的音韵学考证:「茶」字之音、之形。始于中唐:《唐韵正》卷四:荼,宅加切,古音塗。按:荼荈之荼与苦荼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汉魏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犹在歌戈韵,梁以下始有今音。

又妄减一画为茶字……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日知录·茶》: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陆羽所说的「茶」字所出的《开元文字音义》,是唐玄宗李隆基编纂的,是唐代的标准字体字书。《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但此书已经散佚。唐兰先生先生称《开元文字音义》的起到的「书同文」作用,堪比秦始皇。故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认为是李隆基将「荼」字去掉一笔变为「茶」字,姑备一说吧!另外,有些文献也记载「茶」字始见于汉代,也即唐人颜师古注《汉书》中的「茶陵」「荼陵」,在汉代「茶、荼」二字似乎可以通用。

但是,到唐代「茶、荼」二字,才各有所专,不得相混。更详细的可参:万献初先生博客文章《“茶、荼”的音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4f2be0102wqaq.html所以,说「茶」字始见于唐代比较靠谱一点。如果是唐明皇改「荼」为「茶」,是不是以此会意「草木中人在采茶」?「茶(荼)」字发音在全世界的传播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方和东亚、南亚等很多国家语言中从「茶」的发音,都来自汉语。

从这些发音可以窥见茶的传播路径:引自:郭孟良. (2003). 中国茶史. 山西古籍出版社.页5-6可见荷兰、英国、法国语言中的「tea」的发音,其实来自福建方言,接近「茶」的上古音「荼」。前面说过,福建方言保留一些上古音发音。日本、葡萄牙、印度、俄罗斯等国「cha」的卷舌发音。来自广东话的发音,上文说过,zhi、ch、sh这样的「卷舌音」是中古音才有的。

范雎,怎么读,为什么大秦帝国崛起念(fansui),而百度查是(fanju)?

很简单,大秦帝国的编导人员读错了呗。雎和睢,绝大多数人分不清。第一个字读:ju,第一声。第二个字读:sui,第一声。其区别在于:雎:是且字旁。睢:是目字旁。雎,多用于人名:如:范雎,唐雎等。睢,则用于地名,如:睢水,是河南的一条河流。有些影视作品,比如:大秦帝国,就张冠李戴,把范雎(ju)读成:范睢(sui)。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补苴罅漏  成语  薪樗是什么意思  成语补苴罅漏里的苴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