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不胜酒量什么意思

就是指一般饮酒饮的量少,就容易醉。也通常是一种在酒桌上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或者是推辞不愿意饮酒的说辞。
喝不下去了
喝不了太多酒,酒量太小
意思是酒喝得不多。喝多就会醉倒。
【不胜酒量】不胜:经不起。指酒量有限,不能再饮。

不胜酒量什么意思

2,关于茶艺的诗句李白

1. 关于茶艺的诗句 关于茶艺的诗句 1.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6.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8.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译: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3. 关于茶道的诗句 1、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2、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白居易 3、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韦应物 4、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 5、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郑愚 6、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薛能 7、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8、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9、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10、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11、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 12、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13、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14、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15、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 16、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17、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顾况 18、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李嘉祐 19、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白居易 20、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白居易 2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 22、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 4. 关于茶道诗词 茶诗经典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与禅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入诗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赵朴初诗茶禅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雪煎茶》〖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5. 形容茶道的诗句 一七令,茶 胡秉言 茗 碧嫩,神凝 着圣水,味香盈 芳馨淡爽,厚重清明 古今呈异客,闲雅品人生 感悟浮沉岁月,荡涤尘缘凡情 半盏淳茶方寸润,修德养性净心灵 一七令,茶 胡秉言 祥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侯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6. 关于茶道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茶道的诗词有: 1. 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2. 唐元稹《一七令·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3.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4. 唐白居易《琴茶》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5. 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注释: 1. ⑴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⑵草满花堤(dī):此处倒装,即花草满堤。⑶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柳阴: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2. 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⑶铫:煎茶器具。 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3.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2)泠泠:清凉。 (3)瑟瑟:碧色。尘:研磨后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4. ⑴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 ⑵陶陶(yǎoyǎo):和乐貌,《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5. (1)诮(qiào):原意是嘲讽。这里的“诮”字不是贬义,而是带有诙谐调侃之意,是调侃崔石使君饮酒不胜茶的意思。崔石约在贞元初任湖州刺史,僧皎然在湖州妙喜寺隐居。 (2)越:古代绍兴。 (3)遗(wèi):赠送。 (4)剡溪:水名,“剡(shàn)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李白有诗句“送我至剡溪”;杜甫有诗句“剡溪蕴秀异”。在剡溪区域曾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故“剡溪”也被誉为“唐诗之路”。而剡溪茶因皎然此诗得以扬名。但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 (5)金芽:鹅黄色的嫩芽。 (6)爨(cuàn):炊也,“取其进火谓之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7)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8)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 (9)缥(piāo)沫香:青色的饽沫。 (10)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11)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 (12)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14)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7.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有哪些 1.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3.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5.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1. 全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2. 全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译文: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3. 全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4. 全诗: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5. 全诗: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译文: 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一道饮紫笋茶,并一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饮过之后,已浑然忘我,自我感觉脱离尘世,红尘杂念全无,一心清静了无痕。俗念虽全消,茶兴却更浓,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散。 8. 描写茶道的诗句 1、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关于茶艺的诗句李白

3,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是什么意思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意思是虽然滚滚红尘中有很多烦扰,但大多是能用几杯酒忘记的小事;无论你完成了多少丰功伟绩,到头来也还是归于平淡。这句话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因为成功了就沾沾自喜同时也不要失败了就懊悔不已,平淡真切这种状态值得向往。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出自:翟鸿燊《大智慧之沟通技巧》,意思是虽然滚滚红尘中有很多烦扰,但大多是能用几杯酒忘记的小事;无论你完成了多少丰功伟绩,到头来也还是归于平淡。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枕秋风梦初回,三世春梦九转生。翟鸿燊(Zhái Hóngshēn) 是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1943年4月21日出生于吉林,汉族人,主要作品有《高品质沟通》、《领导的力量》、《说在恰到好处》等。国学大师翟鸿羹的《大智慧之沟通》技巧经典句子∶1、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口乃心之门户。2、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3、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谚语大全。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是什么意思

4,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什么意思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所以酒满些敬人;而茶是热的,茶满了客人接手时茶杯很热,就会让客人的手被烫,有时还会因手烫而致使茶杯摔破,给客人造成难堪。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都是中国自古的待客方式。中国人重礼,倒茶之时讲究不可倒满欺客,敬酒之时又必须斟满以示诚意。这个浅显的规矩我们许多人都听长辈提起过,只是其中含义许多人都不曾细究。倒茶倒满,在茶道之中是十分忌讳的行为。但凡懂茶的人都明白,品茶需得一遍遍品味,一壶茶要冲泡数次,倒好几杯,不可能一杯倒上太多。而且客人品茶之时,还需观汤色闻香气,倒茶留有三分,杯沿以下还有一段空间,香气不易流散,品鉴更为方便。最重要的,茶水要趁热去饮,如果倒得太满,客人去端难免会溢出来,容易烫伤客人或者撒在桌上及客人的衣服上,让客人无端狼狈。而如果客人为免溢出急忙用嘴去饮,又失去了喝茶的情趣,更有了怠慢客人的嫌疑。另外,客人来访,还未请人人吃饭,先不停让客人喝茶,喝得七八分饱,实在有失礼仪。品茶是风雅之事,中国风雅之人行文作画都讲究留白,饮茶亦如此。留三份余地,是一种行事的分寸,是对客人的体贴。与客人饮茶之时,依旧保持一颗虚心谨慎之心,时时告诫自己当言行慎当,留有余地。满招损,谦受益,这便是饮茶的大智慧。

5,关于饮酒的诗词

1、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全诗:莫隐深山去,君应到自嫌。齿伤朝水冷,貌苦夜霜严。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2、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全诗: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3、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唐·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全诗:微才空觉滞京师,末学曾为叔父知。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游客尽伤春色老,贫居还惜暮阴移。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4、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唐·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全诗: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5、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唐·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全诗: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6、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唐·韦应物《答僴奴、重阳二甥》全诗:弃职曾守拙,玩幽遂忘喧。山涧依硗瘠,竹树荫清源。贫居烟火湿,岁熟梨枣繁。风雨飘茅屋,蒿草没瓜园。群属相欢悦,不觉过朝昏。有时看禾黍,落日上秋原。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一朝忝兰省,三载居远藩。复与诸弟子,篇翰每相敦。西园休习射,南池对芳樽。山药经雨碧,海榴凌霜翻。念尔不同此,怅然复一论。重阳守故家,僴子旅湘沅。俱有缄中藻,恻恻动离魂。不知何日见,衣上泪空存。7、古来贤达士,饮酒不复疑。——唐·戴叔伦《感怀》全诗:主人饮君酒,劝君弗相违。但当尽弘量,觞至无复辞。人生百年中,会合能几时。不见枝上花,昨满今渐稀。花落还再开,人老无少期。古来贤达士,饮酒不复疑。8、读书无定课,饮酒不成酲。——宋·陆游《闲思》全诗: 睡美精神足,心空忿欲轻。读书无定课,饮酒不成酲。日日东轩坐,时时北渚行。最奇乌桕下,侧帽听秋莺。9、但愿身强健,朝暮常饮酒。——宋·陆游《闲思》全诗: 不用塞黄河,不用出周鼎,但愿酒满家,日夜醉不醒;不用冠如箕,不用印如斗,但愿身强健,朝暮常饮酒。造物不少恕,虐戏逐段新,坐令古铜榼,经月常生尘。平生得酒狂无敌,百幅淋漓风雨疾。造物欲以醒困之,此老醒狂君未知。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6,唐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提出了哪一观点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皎然所做的五、七言古体茶歌。该诗约作于公元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题中虽冠以“诮”字,微含讥嘲之意,乃为诙谐之言。其意在倡导以茶代酒,探讨茗饮艺术境界。皎然在茶诗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鲜明艺术风格,对唐代中后期中国茶文学——咏茶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饮茶歌诮崔石使君1越2人遗3我剡溪4茗,采得金芽5爨6金鼎7。素瓷雪色8缥沫香9,何似诸仙琼蕊10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11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12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13。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14《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9] 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第一次提出了“茶道”的概念。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1.诮(qiào):原意是嘲讽。这里的“诮”字不是贬义,而是带有诙谐调侃之意,是调侃崔石使君饮酒不胜茶的意思。崔石约在贞元初任湖州刺史,僧皎然在湖州妙喜寺隐居。  2.越:古代绍兴。  3.遗(wèi):赠送。  4.剡溪:水名,“剡(shàn)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 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李白有诗句“送我至剡溪” ;杜甫有诗句“剡溪蕴秀异”。在剡溪区域曾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故“剡溪”也被誉为“唐诗之路”。而剡溪茶因皎然此诗得以扬名。但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  5.金芽:鹅黄色的嫩芽。  6.爨(cuàn):炊也,“取其进火谓之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7.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8.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  9.缥(piāo)沫香:青色的饽沫。  10.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11.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  12.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14.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 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文章TAG:饮酒  不胜  意思  是什么  饮酒不胜茶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