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 杭州茶文化旅游有哪些特色 浙江

清河坊——虎跑泉——龙井问茶——中国茶叶博物馆——曙光路 【1】

 杭州茶文化旅游有哪些特色 浙江

2,杭州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00:00 / 00:32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杭州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3,好茶行天下揭盖畅赢

这个淘宝抵用券呢,只能用来购卖淘宝网上指定的商品,不是什么都可以买的,一般情况下,这些指定商品不会低于10元的!

好茶行天下揭盖畅赢

4,有谁知道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比较好写的题目

1. 浙江省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探讨 2. 浙江经济型酒店深化发展对策探讨 3. 章安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4. 杭州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程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初探 5.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上海世博会即将迎来的挑战与机遇 6. 我国影视类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策略探讨 7. 我国饭店康乐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8.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9. 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仓前掏羊锅为例 10. 杭州高星级饭店清洁保养的现状和对策的分析 11.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以衢州柯城区黄土岭七里乡农家乐为.. 12. 我国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策略探讨 13. 中国足浴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14. 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 15. 中国湿地保护区的设置及其旅游开发模式 16. 上海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 17. 杭州入境旅游市场深化发展策略探讨 18.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9. 移民文化及其寻根旅游初探 20. 现代航空旅行安全事故分析 21. 民国时期杭州的旅游与休闲 22. 中国女性休闲旅游服务现状思考与对策 23. 论中国康乐业的法治化建设 24. 论民俗的旅游资源学价值及其产品开发策略 25. 杭城高端餐饮发展现状浅析 26. 杭州茶文化旅游深化开发问题探讨 27. 经济发达区城郊休闲度假村SWOT分析及其开发策略 28. 杭州城市生态旅游浅析 29. 杭州茶馆文化与城市休闲文化的初探 30. 关于如何提升我国旅游购物水平的探讨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的探析 32. 饭店农民工的管理与培训——以杭州高星级饭店为例 33. 对旅行社“十一”黄金周报刊旅游广告之调查和分析——以2008年杭州市都.. 34. 新媒体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携程网为例 35. 借鉴日本茶道打造杭州梅家坞茶文化品牌 36. 关于“杭邦”酒吧发展的初探 37. 浅析影视旅游中以影视作品为媒介的旅游目的地营销 38. 浅析中国自助行现状与解决方案 39. 试论杭州星级酒店基层知识型员工管理 40.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调研 41. 饭店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和权利保护 42. 酒店员工满意度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 43. 趋优消费模式下高星级旅游饭店的联合营销

5,关于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需要几个小标题您多给点建议可以吗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开发1、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背景(旅游业现实发展出现的问题、瓶颈。比如:旅游产品同质化,所以要多元化、创新→旅游开发→可能的方法:旅游开发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茶文化旅游开发成为可能)(简写)2、为什么茶文化开发可行?优势、历史、内涵。。。。(简写)3、总体来看,目前茶文化旅游开发措施:可每个做法举个案例说明(什么措施、实行的怎么样、出现的问题的具体表现。。。)4、根据3段介绍归纳下开发总体形势、特点5、根据3段案例的问题归纳有哪些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6、由前论述可知,展望一下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前景虽不是小标题,但是知道每块写什么就知道起什么标题了。每块写什么自己调整。不管列的如何,总之思路是很重要的。仅供参考。

6,求助现成的旅游路线设计有创意一点

  杭州龙井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设计  信息作者:周琼 发布日期:2005-10-14  【摘要】本文立足于杭州龙井茶文化,通过设计龙井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把茶旅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娱乐休闲等联系起来,开发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龙井茶旅游消费,并在此基础上对开发杭州龙井茶文化特色旅游资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杭州 茶文化 西湖龙井 旅游 价值  引言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历来被奉为“国饮”;浙江,古属吴越,从古至今就是我国的产茶胜地;而集名茶、名山、名水为一地的杭州不仅有产茶的自然条件,而且有品茶的艺术环境。因此杭州可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不可多得的自然环境,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树立其中国茶文化的品牌城市形象。  一、在杭州开发茶文化特色旅游的可行性  人们提到杭州,除了西湖,往往还会想到杭州的龙井茶,龙井茶文化已经成为天堂杭州又一张别致的“名片”。而要进一步提高杭州龙井的知名度,增强竞争优势,必须在历史渊源的茶文化和龙井特色上做文章,而杭州有明显的资源、客源、商业优势作为其坚强的后盾。  (一) 资源条件: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并综合开发的新项目,是以得到茶业物质享受和茶文化精神享受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化旅游。对于都市旅游来说,开发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杭州对于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现代的都市文化,而且在于历史沉淀后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旅游者寻求多样化的综合性满足,对特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强,对"自然"和"本色"尤其偏爱,因此杭州可依托具有休闲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的西湖龙井茶文化,开拓全新的旅游方式,使消费者得到养生保健、反璞归真、具有文化品味的旅游享受。  七山二水一分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自中唐以来长期积累的茶叶生产经验,使杭州在徽宗崇宁元年就成为浙江有名的茶场。西湖龙井色泽翠绿,香郁若兰,味醇甘甜,形似雀舌,成为杭州名茶约始于明代嘉靖年间,五百年来盛名不衰。而今茶事颇为兴盛,从杭州百年茶文化“江南茶忆”展,到“西湖之春”春茶会;从集茶肆、茶会、茶学研究为一体的“茶人之家”,到中国唯一的茶专业生态型自然博物馆;从即将举办的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到2006年的世界休闲博览会,无一不预示着在杭州发展龙井茶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客源条件:  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香港港丽酒店举行的浙江省旅游推介会致辞时指出,2004年在全省旅游界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共接待国内游客达1.1亿人次,较上一年增加两成,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9.5%。而接待入境游客则达26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四成三,旅游创汇达12亿美元,较2003年增加42%。2004年香港人到浙江旅游达38.3万人次,较2003年上升63.9%。经过去年的香港·浙江周大型交流活动,浙江越来越受到港人的喜爱。根据资料显示,每年浙江接待的入境旅客中香港游客位于前列,过去一年到访的旅客数目达38.3万人次,较2003年增长63.9%。非典过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2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国庆增长了20.6%与24.6%。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杭州客源条件的优势。  (三)商业条件:  随着休闲产业的兴起,茶的休闲意义已成为经济促进的推动力,同样在茶品购物、茶食餐饮方面也有着不少商业契机。地处西湖周边黄金地段的商业区,具有大型商场和超市,人流量大,一些茶品冰饮在夏季有着很好的销量,例如“哈根达斯”的抹茶冰淇淋、佑康的“茶工房”冰淇淋、光明的抹茶酸奶就十分热销。据了解,茶叶具有通便、清脂的功效,茶叶中的儿茶素是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细胞中的致癌物质,因此与茶有关的食品很受消费者欢迎,茶瓜子、茶果冻、抹茶蛋糕,以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抹茶巧克力、抹茶月饼、抹茶面条、抹茶含片、抹茶面膜、绿茶洗发露以及伊莉莎伯雅顿的一款经典“绿茶”香水,这些都可激发游客的购买欲。  茶膳以清淡、滑爽、微咸、微酣为特色,十分适合旅途饮食。而杭城各大宾馆、酒店、茶楼、饭店都有做茶肴的条件和优势,像龙井虾仁、碧螺虾斗、龙井鱼片等一直是菜单上的特色茶菜,近年来又推出了清水茶鲫鱼、茶汁脆皮鸡、茶香老鸭煲等迎合大众口味的菜肴。饮食界讲究的是推陈出新,杭州的知味观新推出一款“龙井问茶”的菜肴,此菜以西湖龙井茶叶命名,制作精细,选料讲究,配以高档海鲜等原料,口感鲜美,造型美观,欣赏与食用浑然一体。因此,旅游商业运作模式要求新、求异、求特色,不断有新的突破,促进旅游资源的可开发性和吸引力。  二、杭州龙井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设计  由于杭州相关龙井茶文化景点较分散,所以可建议游客乘一趟茶旅游专线车,既可使旅游时间安排紧凑,旅游线路目标明确,又可品一回正宗龙井,学一点茶叶历史,观一回茶乡风貌,经历一次休闲之旅。而杭州市政府可在龙井上市的旺季组织相关部门建立龙井茶旅游专线,同时向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开放。  清河坊——虎跑泉——龙井问茶——中国茶叶博物馆——曙光路 【1】  (一)古街清河坊  清河坊是新开辟的旅游观光一条街,古街上各式仿古店面林立,民族气息和本地味浓郁,游客从中可对杭城的历史略见一斑。而到此街,太极茶道苑不可不去,它位于河坊街最繁华的地段,是郑氏茶人家族后代所开,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该茶馆粉墙黛瓦,素面朝天,一座手提茶壶的铜像立于门前,算是“迎宾”。走进去一楼板凳板桌,二楼古式藤椅,评弹声声传来,一副晚清时期江南小茶馆的风格。“茶博士”一律是男性,身穿长衫,大声吆喝,而且个个有绝活,能手持特制长嘴铜壶,隔着很远将滚烫的开水一滴不漏地冲入你的盖碗中。观看茶博士们娴熟自如的沏茶技艺,亲临其境体会这一有惊无险的表演,让人有受宠若惊之感,此外还有佛茶礼、道家茶、文士茶、乌龙茶等茶道绝活表演,令人眼花缭乱。杭州市贸易局曾颁发“茶艺名师”称号给小占师傅,而香港的大公报还登出大幅照片专题报道小刘师傅的双手长流壶艺,而此番功夫可非一日之寒。  太极茶道倡导“丰俭由人”,一楼有五元、十元的大碗茶,二楼有每位几百元的各种好茶。游客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人都能进去找到落座的地方,从国务院总理到省长、市长,从柯受良到姜育恒,从霍金到世界休闲博览会官员,都把太极茶道作为保留节目之一。到这里的游客当然不能错过他们的独家招牌茶,如冷迎霜、水丹清、阴韵乌龙、真金八宝茶等,据说还有种珍藏极品茶,号称“不见皇帝不开封”。许多七八年的老茶客只到这里喝茶,可见太极茶道苑的好名声。  在河坊街上你不仅可以喝到好茶还可吃到各种精美的茶食。置身于古色古香的茶馆,点上一份绿茶蜜酥或绿茶蒸糕,或叫上一份“茶香煎饼”,以茶叶末和葱末煎成,喷香扑鼻;甜而不腻的“八宝茶粥”,不知不觉一碗就见了底。要是你够细心会发现河坊街上茶具店颇多,俗话说“水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好茶具能保持茶的浓香醇味,而茶壶一旦与诗画、书法、文学、篆刻有机结合,便超出了品茗器具的范围,如此典雅精致的工艺品,如有兴味买一两壶回去,既可自赏又可赠友。  (二)虎跑梦泉  “龙井茶叶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古往今来,凡是来杭州游历的人,无不把能品尝一下虎跑之水泡西湖龙井作为人生一大快事。号称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梦泉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唐元和四年,高僧寰中来此,因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但附近没有水源,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南岳有一童子泉,会遣二虎将其搬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挖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虎跑泉。  虎跑泉位于杭州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寺院内,一路从山下拾阶而上,古木参天,溪水淙淙,间或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鸟鸣,别有一番洞天。在主池泉边石龛内的石床上,寰中正头枕右手小臂,侧身卧睡,神态安静慈善,那静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颇如一副联语所云:梦熟五更天几许钟声敲不破,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栩栩如生的两只老虎正从石龛右侧向入睡的高僧走来,形象生动逼真,这组“梦虎图”浮雕虽已绿苔斑斑,但依然可见雕刻之精妙。再往上,便来到虎跑寺,檀联“虎移泉眼至南岳童子,历百千万劫留此真源”给虎跑泉蒙上一层宗教神秘色彩。  好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唐代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曰:选水以山水为佳,次江水,次井水。静坐于虎跑寺内茶室一角,品饮龙井实乃一件快事。清澈明亮的杯子里翠叶碧水,雾气袅袅,将杯送入鼻端,深嗅一下茶的嫩香,整个人便舒展开了;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此情此景,正如清人陆次云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得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三)龙井问茶  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杭州,大多来龙井游尝,并吟诗歌颂龙井山清水秀及龙井之茶;至今杭州还流传着乾隆于狮峰胡公庙亲自栽种18株龙井御茶的佳话。到晚清明国,龙井茶遍布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等地,又分狮、龙、云、虎几个品类,统称“西湖龙井茶”,成为杭州茶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  在龙井山园,游客可以享受到碧顷茶海的感官刺激,也可以体验亲手采茶、制茶、泡茶的欢欣。龙井讲究取“雨前细芽,一旗一枪”,即谷雨前采摘嫩茶芽,采摘时只采一叶一芽,经烘干炒制,冲泡后,茶叶舒张,展示一旗一枪的形状。明代文人彭孙贻曾在采茶歌中写道:龙井新茶品价高,杯中瓣瓣立周遭,不逢请客休轻试,辛苦担泉下虎跑。从中可见龙井茶在当时的身价之高。若季节合宜,游客可当一回茶农,戴上斗笠,围上布兜,背上茶篓,在春雨滋润下的茶园漫步穿梭,闻着淡淡的茶香,是何等的赏心悦目,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心仿佛和自然贴近了,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不失为一次好的休闲体验。  (四)中国茶叶博物馆  在游客对龙井茶文化有了些许感性认识后,要想一探茶文化的本源可引领游客去中国茶叶博物馆。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依山取势,自1991年4月正式开放,馆内花木扶疏,假山流水,青石小路穿行其间;馆外茶园青翠馥郁,环境秀丽,是集茶史、茶事、茶具、茶俗展览、学术交流、茶艺游览为一体的茶专题博物馆,如今已免费向游人开放。据说今后还将挣脱围墙的束缚,把五老峰和馆前大片茶园借进来,变成一座茶专业生态型自然博物馆。  馆内四座建筑,风格优雅,错落有致。一楼茶展厅系统介绍了几千年的茶叶发展史及历代茶具珍品,从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到明代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再到清代的茶馆文化,直到民国后期茶深入市井,走向世俗,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茶萃厅汇集了形态各异的茶叶实样,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等。茶事厅则向游人详细展现了抄、烘、焙等各种制茶步骤及自古至今制茶藏茶的工具。茶缘厅则记载了国家领导人对茶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我国同日、韩两国真挚热诚的茶礼交往,无不反映出自古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以茶敬客、以茶会友的传统习俗和美德。位于二楼的茶俗厅则像是一个小型浓缩的社会图景,展厅内搭建着即可乱真的竹楼、茶馆或土炕,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朴实多样的茶饮习俗。  茶叶博物馆既向海内外旅游者宣传、宏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利用茶文化,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动静相结合,让更多的游人在观赏美景时对茶文化略有所闻,增加了游人的感性知识,促进了中外茶文化交流。据说,改建后的茶叶博物馆还将建一个全透明玻璃棚,内种大茶树,能将双峰茶园尽收眼底,到那时再去游览可能又别有一番情趣了吧。  (五)曙光路茶艺馆一条街  杭州历来是一个典型的休闲城市,生活节奏缓慢,人文气息浓厚,造就了茶馆生根的良机。其实茶文化和茶馆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孕育了休闲适意的茶馆文化,而反过来平民化的茶馆文化又不断充实着茶文化。茶艺馆是传统茶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产物,也是茶馆迎合现代人需求而自觉发展的产物,既能茗茶赏景,又能饮食,是休闲消费者集聚的场所,可以说它是以演绎品牌文化来促进消费的一个重要载体。杭州的各色茶馆数不胜数,这不仅是杭州人自娱自乐的好去处,也为大量的外地游客所津津乐道。经历了一天的接近大自然的特色茶旅,游客必然有回归都市的渴望,曙光路上一间间清雅精致的门面或大或小,或庄或谐,给杭州这个现代都市增添了不少古朴典雅的气氛,成为西子湖畔一道独特风景。  据观察,茶馆的主人多为一些婉约清妙的女子,经营一个自己小小的空间,毫不招摇地在灯红酒绿中给人以温柔与美感。在那里既可看到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古董、木门、窗根及明清家具收藏,同时可看到西式射灯、玻璃吊顶等现代元素的精致细节,可以说杭州的茶馆将古典文化和时尚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主人们大都非常注重环境布置,营造出浓郁的饮茶氛围,可谓万丈红尘之中的一方净土,不失为游客夜晚一个好的休闲去处。  三、关于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建议  如今杭州正努力打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大力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在如此有利的背景条件下,可着力挖掘其特有的龙井茶文化潜力,将茶文化融合在旅游过程中,以龙井茶为主线索,结合其他各项活动,开发有特色的龙井茶文化专项旅游,把杭州打造成今日的“中国茶都”。  (一)在商业街黄金地段设立西湖龙井茶专卖店,推行品牌化经营,刺激茶叶消费,打通茶业中的呆滞环节,激活茶市,促进茶产业的良性循环。茶叶生产与销售保持原有的高品质和特色的同时,还应加强有关西湖龙井茶叶的销售包装及设计的创意与构思,全方位体现中华民族悠久迷人的历史文化,吸引世人争相品饮,更多接触了解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古国,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品饮西湖龙井的行列中来。  (二)在西湖景区打造精品茶馆,营造自信而含蓄、开放而宽容的文化空间。一家好茶馆,讲究的是品位,追求的是自己的个性化;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名贵的茶具和古董,也不必装饰过多以致斧凿之痕迹过多。茶馆的灵魂在于它的空间感,茶馆可有不同风格,或典雅或精致或纯朴,但须恰倒好处,以衬托出空间的宁静从容及流畅自在。  (三)作为旅游者消费的物质与精神要素总和,旅游产品可谓旅游业的核心。因此,可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内涵品位较高的相关茶文化旅游产品,提升茶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玲珑小巧的茶具、隽永典雅的茶诗茶画、浑然流畅的茶书法、古老奇妙的茶史传说、印刷精致的茶明信片,打造“西湖龙井”品牌。选择以“西湖龙井”为杭州旅游品牌有足够的理由:(1) 龙井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 杭州以西湖龙井闻名于海内外。(3) 茶文化旅游所倡导的绿色环保旅游概念契合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四)可大力开发茶园生态游、茶都风情游,组织各地学生进行龙井茶乡夏令营,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了解西湖龙井。以龙井茶旅游为龙头,可带动旅游沿线景点、商品购物、茶旅住宿的兴旺,对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使茶浴成为休闲度假村的一大特色。如今用茶叶泡澡已成为一种时尚,绿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能达到提神醒脑、轻身利尿、解毒疗疮的功效,茶叶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夏季沐浴可防暑降温,治疗晒伤,增白皮肤,提倡茶浴可令游客的旅程更舒畅。  尾声  茶自人类发现以来早已淡化了最初的饮食意义,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种茶、采茶、制茶、饮茶及相关的习俗、理念已成为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杭州龙井素来美名远播,设计龙井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使茶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融于沿途的旅游景点,让游客在品尝茶叶、茶点,观赏茶具茶景、观看茶俗茶艺中产生一种美的享受。笔者认为设计龙井茶文化旅游路线,推动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龙井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张家界自助游路线  行程-张家界-猛洞河五日游  行程安排  行程天数:5 天    第 1 天    上午08:00左右从张家界市出发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需1个小时,市区内有中巴前往,票价一般为10元。进山后(门票160元,两天之内可以自由出入,含人身意外保险10万元)可先观赏金鞭溪秀色,看金鞭岩、夫妻岩等佳景(时间约需2小时左右)。随后可在老黑湾处午餐,之后攀黄石寨(步行登顶需2小时左右,亦可乘缆车上行48元,下行38元,联票76元),峰顶有张家界景区中最大的凌空天台,登上此台极目远眺,武陵源千山万水尽收眼中(时间约需1小时左右)。沿下山道回行可观看定海神针、南天一柱、天书宝匣、金龟探海等景观。随后可去砂刀沟观赏“天下第一桥”(时间约需1个半小时左右),然后可步行或滑竿下山(滑竿费用另议)。最后到金鞭溪边的水绕四门处住宿(那里有三龙、五龙宾馆,属二星级,标房价格在100元左右)顺便可在此处游览张良墓。    第 2 天    上午早餐后从水绕石门出发到十里画廊(路程5公里左右,时间约15分钟,有中巴和小巴前往,费用一般为1—2元。),此沟位于索溪峪景区,长达10余里,两侧自然景观异常丰富,有“劈山救母、采药老人”等天然石景(现有小火车开通,坐在车上观览各种景致,时间需20分钟,费用29元),步行游览时间需1个半小时。随后可在景区内乘小巴前往天子山(穿梭于景区内有旅游环保车,随时可乘,费用在门票中已收取,到天子山约3公里左右,时间约10分钟)。天子峰海拔1260多米,雾气迷漫,犹如海上仙山。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有黄龙泉景区、老屋场景区、茶盘场景区,游览时间约需2个半小时,已开通索道,上行为54元,下行为44元,联票98元。游览完天子山,可在贺龙公园处午餐,午餐后游览贺龙公园(无需门票)。此为天子山西海最佳观景点,可凭栏俯览山下数百米深的巨大山谷(时间约需1小时左右)。此后沿山道下行游览点将台和神堂湾等景观;随后可乘车回索溪峪住宿(此地有云海、兰苑等宾馆,标间价格为100元左右)。晚餐后在当地茶楼观看土家族民族风情表演晚会(价格50元左右)。    第 3 天    上午08:00左右从索溪峪出发到达黄龙洞。黄龙洞总长12公里左右,洞分4层,洞内石笋、石柱、石瀑诸多,被誉为全国十大溶洞之一(门票67元,游览时间需3个小时左右)。然后可去游览百丈峡,此地山势险要,相传为古代战场(游览时间需半小时左右),随后乘小巴回张家界市区(路程为30公里左右,时间为45分钟)。到市区后可先用午餐,随后可去秀华山庄观看土家私人收藏博物馆(门票10元)以及市内著名的三教合一的明代寺院——普光禅寺(门票10元)。乘16:55张家界-湛江的2011次列车,18:12抵达猛洞河站,火车站就在芙蓉镇附近。到芙蓉镇后可游览该镇,顺便尝尝当地著名的刘晓庆米豆腐。    第 4 天    从芙蓉镇乘车去猛洞河漂流(门票机动82元/人,人工78元/人)的班车,约1小时到达漂流处。从哈尼宫开始漂流全程,到猴儿跳后乘船回芙蓉镇,可以从猛洞河火车站乘当天下午18:12的2011次列车,19:01到达湘西民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市。在当地住一晚。    第 5 天    早上去汽车站搭乘吉首至凤凰县的中巴,票价约10元,约1.5小时后即可到达凤凰城。这里是典型的湘西古镇,也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  途经景点: 张家界武陵源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金鞭溪风景区 黄狮寨风景区 天台 砂刀沟风景区 西海-十里画廊风景区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 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黄龙泉风景区 老屋场风景区 茶盘塔风景区 黄龙洞-观音洞 猛洞河 王村芙蓉镇 凤凰古城

7,谁能给我一些关于杭州茶文化的资料

这个是关于杭州茶文化的旅游线路 (可能对你写这个论文有点帮助) http://www.zeeu.cn/news/2625.html 这个是中国期刊关于杭州茶文化旅游的论文数据库(很多也挺全的,页面打开可能有点慢)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filename=CAYA200504012&dbname=CJFD2005&filetitle=%E5%8F%91%E5%B1%95%E6%9D%AD%E5%B7%9E%E8%8C%B6%E6%96%87%E5%8C%96%E6%97%85%E6%B8%B8 关于论文的网站有很多,但我只推荐“论文天下”http://www.lunwentianxia.com/

8,求旅游路线方案茶文化方面的

7天的,时间,我觉得,只能去一两个地方。如果去很多地方,走马观花,没实际意义。1、杭州、宜兴二地,,,杭州感受龙井绿茶的文化,还有茶叶博物馆可以逛。宜兴可以选茶具,时间可以按自己需求分配。2、黄山、景德镇,,目的同第一条。我认为这两个选择,应该算首选了,,其它的,龙泉、安溪、这样的地方,可以看自己需要适当选择。
茶树 茶花 茶圣 茶的故事 穿带有茶风格的衣服 品茶,观看采茶 茶艺表演 听茶的故事传说 茶的纪念品(茶壶 茶杯 茶书 画册……)
去福建吧,福建可以去福鼎,看白茶,然后去武夷山,看红茶,和岩茶, 然后在去安溪,看铁观音,而且现在是铁观音采摘制作季节,还能看现场加工,然后可以去漳州,看看漳平水仙,然后出省去江西景德镇,看茶具,在去杭州看龙井,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9,有关杭州茶文化旅游的问题

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把中原的儒学文化也带到杭州。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巷陌街坊,自有提壶拎水者沿门点茶。或朔月望日者,如遇凶吉一事,点杯邻里茶水。”宋《咸淳临安志》中记有“岁贡茶叶”,可见当时杭州的茶叶已列为贡品。其实最早关於杭州茶叶的记载见诸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钱塘天竺、灵隐两寺产茶”。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梦梁录》裏这样描述:“茶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夜市于大街有车担浮铺者,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茶起之时,需奏乐鸣鼓,非同寻常。”明《西湖游览志》称:“老龙井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未若龙井茶之清馥隽永也。”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到龙井胡公庙。品茶后,赞不绝口,遂封胡公庙前18棵龙井茶树为御茶。龙井茶叶由此声名大振,盛誉久享。 杭州余杭区的径山寺,处於山峦重叠,林木葱笼\的西天目山中。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号称“江南禅林之冠”。清康熙书寺名“香云禅寺”。径山环境幽静,树林密布,流水潺潺。径山寺建于唐代,是读佛、论道、参禅、品茗的好地方。青山绿水品香茗。佛教中的参禅悟道,实际是“闭目静思,修心养性”。坐禅允许饮茶。唐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谈,以茶助经,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茶与佛,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於僧客。僧客接茶后,不能立刻饮下,而是闻香、观色、再品茶,而后方可评论茶品;再谈经论道。到了明清时期,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影响甚至远播海外。日本禅师亲自到径山寺拜师取经,他们将径山的茶宴形式带回本国。据考,日本的茶道就是源自径山。

10,求中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与思路 急谢谢

  谈及中国的茶文化,就不能不涉及到佛教和佛茶文化,因为它是中国茶文化中的奇葩之一,其中蕴藏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内容。  这里首先要谈一谈佛茶文化与中国传统茶道的重要区别。中国茶文化的主调可以说是以儒家茶道为主的。茶道中充满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也有对其他人际的热情。饮茶,自己养浩然之气,对人又博施众济,大家分享快乐。清醒、达观、热情、亲和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的欢快格局。既承认苦,又争取乐,比较的“中庸”,易于为一般人接受。而佛教茶道则没有这种欢快的格调,它更为强调“苦寂”,强调“苦寂”中的“顿悟”。那么既然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这两种东西怎么会如此紧密地连诀相伴,而调和成另一种茶文化——佛茶文化呢?  对于中国佛茶文化的形成,不能不提及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光辉时期——唐王朝。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逐渐发展,但其发展总摆脱不了“依附”二字,只是到了隋唐,尤其是唐代,由于朝廷的提倡而得到了特殊发展,使僧居佛刹遍于全国各地。许多寺院不仅成为传播佛学思想的地方,而且也是经济单位,许多高级僧人都是大地主,和尚中的上层人士不仅享受世俗地主高堂锦衣的优裕生活,而且比世俗地主更加闲适,饮茶需要耐心和功夫,把茶变为艺术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寺院常建于名山名水之间,气候常宜植茶,而僧人们是专门进行精神修养的,所以把茶与精神结合,佛之弟子是最好的人选之一。由于僧人清闲,有时间品茶,僧人修炼也需要饮茶,加上唐王朝大力发展,弘扬佛教,僧人行遍天下,从而推动了饮茶之风在全国的流行。可以说这是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不朽功德。  但是使佛理与茶理真正结合,形成佛茶文化,是禅宗的贡献。至今在中日等国还流行的“茶禅一味”的说法即是明证。禅宗,只是佛学诸派中的一派,但其对奠定佛茶文化的精神基础,是功不可泯的。  禅宗主张以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德,不立文字”。就是说,心理清净,无有烦恼,此心即佛。其次还主张逢苦不忧,得乐不喜,无求即乐。因为它的出现,使佛茶文化有了自己独立的意境。  禅宗的有无观,是十分有意思的。从哲学观点看,禅宗强调自身领悟,即所谓“明心见性”,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不过是劝人心胸豁达些,真靠坐禅把世上的东西和烦恼都变的没有了,那是不可能的。从这点说,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规戒相适应。禅宗在茶中熔进“清静”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是修道的一种“创新”,若按印度佛教的原义,今生不得解脱,天堂才是出路,当然饮茶也无济于事,只有干坐着等死罢了。但禅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顿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觉大悟”了。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所以说“茶禅一味”,茶道精神与禅学是相通的。正是由于禅师们在追求静悟方面的执着,使佛茶文化的意境得以确立,将饮茶从技艺提高到了精神的高度,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茶道”二字。1)体现佛茶文化特点,突出恢复佛家“茶仪”。  佛教戒律太严不适合中国人的胃口,但完全去律去戒也就不称其为佛教了。禅宗主张圆通,但圆通过了分,到后来有的禅僧主张连坐禅也不必了,这对禅宗本身便构成了威胁。所以,到唐末禅宗自己开始整顿。和尚怀海采用大小乘戒律,别创“禅律”,因怀海居百仗山,故称《百仗清规》,《百仗清规》包括了僧人一切行为规范,而茶是禅僧良友,对饮茶的规矩自然也规范了进去。从此佛家茶仪正式出现。  茶仪中比较有名的是浙江余杭径山茶宴。在宋代,径山寺以佛与茶同时出名,号称江南禅林之冠。茶宴上,要坐谈佛经,也谈茶道,并赋诗。径山茶宴有一定程式,先由主持僧亲自“调茶”,以表对全体佛众的敬意。然后由寺僧——奉献给宾客,称为“献茶”。宾客接茶后,打开茶碗观茶色,闻茶香,再尝味,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  别外,禅门把日常饮茶和待客方法也加以了规范。所有这些,都是可供我们挖掘、整理的对象。  (2)开辟佛茶文化游对日本市场的重大意义。  日本茶道,无论从茶艺器具、点茶过程、思想精神,都与中国茶文化有着深切的渊源。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茶道更似于中国的佛茶文化。当然,日本茶道中还凝聚着日本人民自己的创造,而正是由于日本茶道和中国佛茶文化的某种程度上的相似,对我们设计佛教茶道旅游,吸引日本游客大有裨益。  熟悉茶文化发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个从中国学习饮茶,把茶种带到日本的是日本学僧最澄。但最澄所处是唐朝中期,中国茶文化也是刚刚发展的新事物。所以最澄等还不可能更多了解它的本质。真正在日本全面宣传中国茶文化,奠定日本茶文化基础的是日本名僧荣西和尚。由于其两度来华,在中国居住长达24年之久,所以他对中国的佛学理论和茶学道理,都是有一定见地的。这在他的自传中都有所体现,如“登天台山见青龙于石板,拜罗汉于中峰,供茶汤而感现异花于于篮中”。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出现于中国寺庙中,证明自印度传来的佛教已完全中国化了,而所谓向罗汉供茶,感觉由茶朵从杯中显现,据说只有在一定功态下才有这种感觉,从中可见荣西当时修炼的功底。荣西归国后所写的《吃茶养生记》重点吸收了陆羽《茶经》中适于以茶保健和烹调器具、技艺方面的内容。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本程序与用具。  随着交流的增进,南宋端平年间,日僧圆尔辨圆在径山寺求法,回国时带去了茶籽,播种于安倍川一带,并播传了径山茶研制法,随后日僧南浦诏明在径山修学五年,归国时由将“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回了日本崇福寺,这就是至今日本佛教界仍认为日本“茶道”的故乡在浙江,在径山寺的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浙江开发佛茶文化旅游,对于中日文化交流,将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内容。  (3)开展佛茶文化旅游,要重视茶具开发恢复与茶屋的布置。  我们现在的茶室,对于茶具的重视明显不够。茶具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而且在茶艺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至今日本茶道还保留着陆羽“二十四器”中的二十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洗器、调茶的过程中使人逐渐安静下来,经历一个有条不紊的过程,体现“省定”、“内敛”的特征。而在洗器、点茶过程中,设计出每次茶会的主题和对话,主客对答,以便通过茶艺回忆典籍、铭文,把人们引入一个古老肃穆的气氛中去……同时,日本的茶室布置亦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特点与精神。由于日本是个岛国,大和民族随时有着“危机感”,所以其在古茶道室的入口处,大多设计得很低,大约要伏身而行,从中体现出日本人的隐忍精神,而以树干为柱,以竹木、茅草为顶,也随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从此之中,我们亦应注意,在开发佛茶文化时应认真总结、吸收各方优点,从而发掘、设计出一套独具民族特色的东西。  总之,佛茶文化,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中国人是最精神的,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以及整个饮茶过程中的美学艺境,是我们开发旅游产品的一个宝贵财富。

文章TAG:杭州  茶文化  文化  文化旅游  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  杭州茶文化旅游有哪些特色  浙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