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 遇七十二毒,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2025-01-12 08:30:40
本文目录一览
1,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民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 按照这个记载的话,肠筏斑禾职鼓办态暴卡应该是还没有制作过的茶树的原叶了。
2,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出自哪
00:00 / 03:58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3,绿茶有什么作用
绿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这些成分大部分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1.降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饮茶与减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书早在二千多年前己提及茶有减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2.防癌,绿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碱,两者所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养神之效,更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的攻效。 3.抗毒灭菌。把茶用作排毒的良药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4.长寿,绿茶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主要体现在若干有效的化学成分和多种维生素的协调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强人体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增强免疫力,从而抗衰老,使人获得长寿。多饮绿茶,因为绿茶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能对抗电脑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

4,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的故事原文是什么
一、译文神农为了替民众治病,亲自了解各类草药的特性,在一日之内遇到七十二种(应该是夸大了的,虚指)毒物,后来无意间得到了茶叶,神农吃了之后,解除了身上的毒性。二、原文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出处《神农本草经》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二、作品赏析《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三、作者简介《神农本草经》一名只是托名神农而已,决非秦以前之作。蒲陶、胡麻都是在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以后,才得以传入中国,故《本经》肯定为汉人的作品,而决非先秦古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农本草经
5,道通天下茯茶的故事
茶叶的溯源·茯茶的故事 天下之茶,源自中国。 国人饮茶,始于四千七百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此处省略。。。。。许多字,因为打不下了!) 老子认为,道者,兼收并蓄,济世利生,无所不在。茯茶,诞生于先辈对茶与道的智慧探索,取道家兼收并蓄、彼此互补之理,以菌类与茶叶共存,得奇特之功效,能明目、消胀、提神、清心。传至今日,蕴涵大道。 茶之路,道之路,茶道相生。千年茶史,千年道史。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济世的绿叶传遍世间。以茯茶为代表的茶叶,带来了贸易,沟通了世界。或可曰:天下以茶相识,以道相知,茶道,通天下。求采纳西安道通天下茯茶有限公司,简称“道通天下茯茶”是一家集“富硒”茶园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及品牌运营为一体的专业化茯茶企业。公司秉承了前人宝贵的制茶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狠抓茶叶质量 ;以诚信服务为宗旨,以茶会友,广结善缘;以弘扬中国茯茶文化为己任,以茶载道,道通四海。以打造中国一流茯茶品牌为目标,传承国饮,和赢天下。
6,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神农为了替民众治病,亲自了解各类草药的特性,在一日之内遇到七十二种(应该是夸大了的,虚指)毒物,后来无意间得到了茶叶,神农吃了之后,解除了身上的毒性。原文的“荼”就是指“茶”。意思就是能够以茶解毒。《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此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此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序录部分,相当于全书总论,虽然文字并不长,只有十三条,但已经涵盖了药物学的各个方面。以药物配伍为例,《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君臣佐使,本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在药物配伍中,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药物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两药相遇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有的药可以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如果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不能同用等。《神农本草经》中共总结了七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这无疑是早期临床药学宝贵经验的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都证明《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载药物的功效认识大部分是正确的,其中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比如人参补益、黄连止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而且各种药物主治疾病的种类也非常广泛,约有170余种,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此外,《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与采制、炮制方法,乃至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等都有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药物学的知识体系。
7,神农死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你自己觉得当时会有史料吗?而且神农只是传说而已,估计死前的话就是:"这草....有..有..有毒^"
8,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说的是:神农为了替民众治病,亲自了解各类草药的特性,在一日之内遇到七十二种(应该是夸大了的,虚指)毒物,后来无意间得到了茶叶,神农吃了之后,解除了身上的毒性。原文的“荼”就是指“茶”。意思就是能够以茶解毒。 出自《神农本草经》这个具体是什么恐怕只有神农自己知道了。不过,茶都有解毒的功效。平时说的不能用茶水送服药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会解药,使其无效。一、译文神农为了替民众治病,亲自了解各类草药的特性,在一日之内遇到七十二种(应该是夸大了的,虚指)毒物,后来无意间得到了茶叶,神农吃了之后,解除了身上的毒性。二、原文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出处《神农本草经》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二、作品赏析《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三、作者简介《神农本草经》一名只是托名神农而已,决非秦以前之作。蒲陶、胡麻都是在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以后,才得以传入中国,故《本经》肯定为汉人的作品,而决非先秦古书。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神农本草经
9,茶叶最早发现是哪个朝代
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茶越来越让人们喜欢,成为了现今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可见茶叶的发展多么的好。那么茶叶最早发现的时代是哪个,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一、神农时代:(炎帝时代)1、《世本帝系编》说:“炎帝即神农氏”,东汉宋衷注:“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据《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华阳”是古地区名,因在华山之阳而得名,大概范围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之南一带;“常阳”指今宝鸡市南3—5公里神农乡境内的常羊山。2、《炎黄二帝历史考略》说:“因炎帝相貌丑陋奇异(牛头人身),不为少典国君所喜,就将女登和炎帝留在姜水(今宝鸡市天台山下清姜河)之滨,自己同次妃附宝(黄帝之母)居于姬水(今陕西延安黄陵县沮水河)之滨”。从这些史料中可以得知:神农氏和炎帝为同一个人,也是炎帝氏族的第一人,出生于宝鸡,成长于宝鸡。3、炎帝与黄帝同为华夏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4、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5、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但是一直没有弃用华夏族称谓。6、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母为有娇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的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7、炎帝与黄帝、蚩尤同时代,且均带有传说色彩。从古到今,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象征的炎帝就是与黄帝齐名的炎帝神农氏,据传生于陕西宝鸡姜水(现宝鸡市清姜河流域)。二、神农时代的茶文化:1、传说在三皇五帝时代,神农(其所当的时间大约在伏羲与黄帝之间)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2、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神农氏为茶祖的人,是茶圣陆羽的《茶经》,文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神农氏既是饮茶之祖,理所当然就是“中华茶祖”。发现茶叶并不难想象,比如说人类的祖先猿猴,他们在野外渴了的时候会到河边去喝水,有时遇见积水的也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当积水旁边有植物的叶子落在了水里侵泡后就成了“茶叶水”当然不是所有的叶子侵泡后都好喝,唯有一种后来叫“茶的树叶”逐渐被猿猴所认可,就这样历经了现代人,把这种植物的叶子叫“茶叶”,人们只是感觉给白水增加了一些颜色和味道要比白水好一些,其实它也并非那么神奇,也许长时间喝会产生副作用,什么事情都是传奇、传奇越传越奇。
10,断肠草的故事
●典故:断肠草由来 神农氏从小就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一些难题。相传神农有着一副透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自己吃到腹中的东西,当他看到百姓因疾病而无药医治的时候,他的心里非常着急。为了寻找能解除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常年奔走在山林原野间,遍尝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 神农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说法也因此而广为流传,那一天神农看到一些翠绿的叶子而且有淡淡的飘香,于是摘下一片服下。可是意想不到的是,这片叶子通过他的腹内竟然将胃肠搽洗得特别清爽,于是神农就将这种叶子常常带在身边以便解毒之用。 自那以后只要毒草在腹中作怪,神农就立即吞些这种叶子,神农尝试了很多有毒的植物,都能化险为夷。直到有一次,神农在一个向阳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这种藤上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于是神农就摘了片叶子放进嘴里咽下。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很快发作,出现了一些不适之感。神农刚要吞下那种解毒的叶子,却看见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不多久,这位尝近无数草药的神农,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因此这种植物也人们被称为断肠草。 值得一提的是,断肠草的另一可能解释是秋海棠。陆游迫于其母的压力与唐琬离婚时,唐琬就以秋海棠相赠,寓意“肝肠寸断”及“相思之苦”。《采兰杂志》载:古进有一妇女怀念自己心上人,但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的小草,秋天开花,名曰:“断肠草”。金大侠创造相生相克的情花和断肠草时,恐怕亦有此意。
================================================
如果你说的是神雕侠侣里的那种~那我告诉你,就是情花毒的解药,生长在情花边上的不起眼的小草,杨过吃下去后痛苦了一阵毒就解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最初的来源。至于后续,我也不知道。(下附故事详细)
摘自中国茶叶博物馆:
神农氏,上古时传说中的炎帝,农业、医药发明人。神话中说他是牛头人身。
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民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受,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话说一天,神农氏遇到一棵植物,这棵植物的叶子会一动一动的,神农就犯了老毛病想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用,能不能治病啊。就吃了一片叶子,结果这会动的叶子把他的肠子剪成了九节,神农就这样死去,连他发现的能解百毒的神奇草药(其实就是茶叶)也没救了他,因为他疼的张不开嘴,没法吃下神奇的药。而这棵植物就叫断肠草了。
呵呵,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那一篇断肠草的故事。
文章TAG:
神农 百草 七十 七十二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大家都在看
-
来自光绪年间的熟普,什么是全叶冲泡
2022-04-02
-
星巴克中杯含多少咖啡,每杯咖啡含多少咖啡因
2022-04-18
-
明治时期龙文堂大龙壶,龙文堂铁壶如何鉴别
2022-04-18
-
老班章普洱茶为什么便宜,普洱之王老班章怎么了
2022-05-02
-
峨眉雪芽什么档次,喝峨眉雪芽有什么好处
2022-07-04
-
寄生螃蟹脚的功效与作用,螃蟹脚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2022-05-31
-
什么是茶叶杀青,茶叶杀青杀到什么样子
2022-04-12
-
福建漳州有什么茶叶,漳州这六种茗茶
2022-08-06
-
茶叶上的绒毛是什么,茶毛是什么
2022-08-30
-
喝莓茶为什么会拉肚子,为什么喝茶会拉肚子
2022-05-06
-
喝浓茶对身体有哪些危害,浓茶有什么危害
2022-04-19
-
菊花枸杞茶苦吗,为什么菊花枸杞茶会苦
2022-04-03
-
如何在淘宝买茶叶,不懂茶该怎么买茶叶
2022-04-25
-
玫瑰花茶如何加工,制作玫瑰花茶的工艺流程
2022-05-02
-
生普属于什么茶类,老生普属于什么茶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