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1999年农历4月初6晚1030是什么时辰

1999年农历4月初6晚10:30是己卯年, 己巳月,壬申 日,辛亥时。农历1999年四月初六日"查询信息如下:公历:1999年5月20日星期四金牛座 农历:兔年 四月 初六日 四柱:己卯 己巳 壬申 辛亥 节气: 生诞: 二十八宿:壁 甲子纳音:剑锋金 距今:已过去6525天

1999年农历4月初6晚1030是什么时辰

2,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的品种目录

1994年 首批大益普洱茶砖大益普洱沱茶 甲级1996年96紫大益青饼96玫瑰大益青饼大益普洱茶砖1997年97红大益青饼97红大益普饼大益云南七子饼茶礼盒1998年勐海大益野生乔木饼云南普洱散茶(甲级)大益普洱沱茶(甲级)大益普洱沱茶(甲级)1999年大益恭喜发财青饼大益恭喜发财普饼云南野生饼茶(红带)2000年无R红大益红带青饼无R红大益 7542无R红大益 7262[第一批7262--抄者]无R红大益 7042(金丝带)大益勐海甲级沱茶(傣文)彩大益大叶班章青饼2001年易武正山野生茶特级品易武正山野生茶特级品[原文如此-抄者]易武正山野生茶特级品红带紫大益号饼[原图不清--抄者]红大益简体云 7572勐海茶厂建厂60周年特制纪念饼销台六号七子饼茶云南女儿饼茶勐海普洱沱茶(大益春尖)紫大益普洱小沱(甲级)大益宫廷普洱散茶云南普洱散茶(甲级)2002年红大益繁体云7572易武正山野生茶红大益易武正山野生茶 典藏品(金丝带)易武正山野生茶 典藏品勐海老树园茶班章野生茶大益象山青饼云南七子饼茶 生态9号饼茶云南七子饼茶 茶王青饼大益普洱生茶砖2003年紫大益青饼紫大益青饼[原文如此--抄者]云南七子饼茶 大大益咖啡大益7572 大大益玫瑰大益7572 大大益云南七子饼茶 早春饼紫大益7572紫大益红带普饼云南野生大叶青饼 大中字云南七子饼茶 五级普饼云南七子饼茶 五级青饼云南普洱散茶(甲级)云南七子饼茶 甲级紫大益甲级红带青饼紫大益甲级红带青饼[原文如此--抄者]红大益甲级红带青饼巴达山野生茶巴达山野生茶[原文如此--抄者]巴达高山特级青饼红大益简体云青饼南糯野生饼茶(珍藏版)南糯正山野生饼茶蓝大益7542青饼蓝大益7572普洱紫大益绿色有机普饼紫大益绿色有机普饼[原文如此--抄者]红大益绿色生态青饼红大益早春乔木绿色生态青饼紫大益早春乔木生态普饼红大益绿色生态青饼红大益勐海早春乔木贡饼云南乔木生态青饼云南乔木生态普饼金大益青饼 301银大益青饼 301南糯白毫青饼大益白针银毫青饼易武乔木老树饼易武乔木老树饼[原文如此--抄者]易武正山野生茶 特级品2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纪念饼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饼勐海沱茶(红贴)勐海沱茶(白贴红带)大益紫云号园茶紫大益普洱茶砖大益三七参袋泡普洱茶400g孔雀普饼大益五级普洱散茶[俗称黑盒--抄者]大益竹筒茶大益象山青饼大益2003极品大益2003精品2004年紫大益7212(一片装)紫大益7572(一片装)500g红大益青饼红大益7032青饼红大益三级普饼大益普洱沱茶红大益7262普饼彩大益500g青饼彩大益8852青饼大益一公斤乔木园茶大益一公斤乔木园茶[原文如此--抄者]孔雀之乡乔木生态青饼孔雀之乡乔木生态青饼[原文如此--抄者]乔木生态女儿贡饼乔木生态女儿贡沱易武正山野生茶特级品易武正山野生沱特级品紫大益金丝带青饼紫大益7542青饼银大益青饼蓝大益8582青饼黄大益青饼黄大益熟饼大益越陈越香普饼首届中国茶业博览会纪念饼勐海老班章生态沱茶大益普洱贡沱绿色有机方茶绿色有机方茶[原文如此--抄者]大益普洱一公斤茶砖大大益大益普洱二公斤茶砖 大大益玫瑰大益7562熟砖绿大益0742青砖紫大益普洱茶砖 大益云南砖茶紫大益普洱茶砖玫瑰大益普洱茶砖 特级云南乔木精品普洱茶博字大益7542青饼博字大益7572熟饼博字大益7592熟饼博字大益7752熟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青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普饼海字大益7542青饼红大益7642熟饼勐海茶厂职工纪念青饼勐海茶厂职工纪念熟饼开张纪念典藏普洱-首批7542开张纪念典藏普洱-首批7572开张纪念典藏普洱-特制陈香普洱园茶开张纪念典藏普洱-云南乔木古树园茶开张纪念典藏普洱-云南勐海布朗山女儿贡茶开张纪念典藏普洱-白针金莲极品普洱茶开张纪念典藏普洱-典藏精品普洱园茶开张纪念典藏普洱-云南勐海南糯山园茶勐海茶厂开张纪念普洱贡茶大益普洱沱茶 大碗口大益特制金瓜贡茶大益特制金瓜贡茶[原文如此--抄者]2005年云南七子饼茶 7542云南七子饼茶 7542大益七子饼茶 7572云南七子饼茶 7632典藏品云南七子饼茶 7692云南七子饼茶 7692云南大叶普洱饼茶 8592A云南七子饼茶 8592云南七子饼茶 原生态乔木茶大益七子饼茶 0562大益七子饼茶 0532大益七子饼茶 7532大益七子饼茶 7592大益七子饼茶 7672大益七子饼茶 8542大益七子饼茶 8562大益七子饼茶 8582大益七子饼茶 八级普饼大益七子饼茶 易武正山乔木古树茶越陈越香 7742勐海之星饼茶 珍品勐海之星饼茶 珍品勐海之春饼茶甲级勐海早春茶勐海早春沱茶早春勐海沱茶勐海女儿贡饼茶白针贡饼 勐海女儿茶象山普洱饼茶 极品陈年象山饼茶 极品南糯贡饼 极品宫廷普洱饼茶乌金号园茶金色韵象饼茶金色韵象 陈韵青饼金色韵象 陈韵青饼勐海孔雀饼茶勐宋古茶山孔雀饼茶勐海布朗山孔雀饼茶勐海巴达山孔雀饼茶勐海南糯山贡饼茶大益方茶 普洱 青茶大益砖茶 金孔雀大益砖茶银孔雀大益砖茶 普洱 青茶大益砖茶 普洱熟茶金针白莲 荷香普洱茶金针白莲散茶大益牌 紧砖茶小金毫普洱沱茶普洱沱茶 V93普洱沱茶 V93普洱沱茶 V93普洱沱茶 V93勐海沱茶勐海沱茶春尖大益佛缘茶青饼大益佛缘茶普饼马帮西藏行纪念品生饼马帮西藏行纪念品 熟饼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的品种目录

3,1999台湾921地震简介20字

台湾9·21大地震,发生时间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2秒6,是20世纪末台湾最大的地震,震中在北纬23.87度、东经120.78度、即在日月潭西偏南方9.2公里处,也就是位于台湾南投县集集镇,车笼埔断层上面。地震震级为里氏7.6级,震源深度8公里。此次地震是因车笼埔断层的错动,并在地表造成长达105公里的断裂带。全岛均有明显震感,全过程持续102秒。

1999台湾921地震简介20字

4,那有关于神州六号的全方面介绍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解析: 飞行中如何逃生?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低空逃逸是指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即火箭抛逃逸塔前,包括在发射台上的逃逸。低空逃逸是通过逃逸塔来实现的,故称“有塔逃逸”。逃逸塔安置在火箭最顶端,长约8米,形状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当发射阶段火箭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它可携带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飞离火箭,飞行至安全区域,然后抛掉逃逸塔和轨道舱,返回舱乘降落伞自行返回着陆。此次火箭成功升空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抛掉逃逸塔,这是为了避免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 火箭抛逃逸塔(起飞后120秒)到整流罩分离前(起飞后200秒),可实施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两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带飞船离开箭体。整流罩分离后到船箭分离前(起飞后约584秒)如发生故障,可实施船箭应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降落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约800公里的范围内。 专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中若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起死回生。1970年4月11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航天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新华社) 学会开门、关门 ———攸关航天员生死的大问题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出轨道舱,是神六区别于神五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打开和关好返回舱舱门就成了成功飞行、甚至保障航天员生命的关键。神舟六号飞船舱门设计了多道“门槛”,以拒意外于“门”外。 第一道坎———防误开锁。门会不会因振动被振开?航天员会不会把关好的舱门误打开?防误开锁解决了这些问题。航天员须把拉手转到一个固定位置,门才能被打开。 第二道坎———多道密封措施。太空中没有空气,如果舱门密封性能不好,导致舱内气体泄漏,压力变异,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设计师在舱门上采取了多道密封圈措施,密封性百分百达到要求。 第三道坎———助力点。处于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能使出的力气是很有限的,舱门稍微重一点,都可能影响其开关,于是设计人员在舱门附近为航天员设计了助力点。 第四道坎———快速检漏。设计师研制了快速检漏设备,可以在关闭舱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确认舱门是否关好。 第五道坎———舱门清洁布。设计师们花了三个月时间研制成功一块“太空抹布”,以防舱门密封面上一个微小多余物———头发、皮屑、小纤维影响其密封性能。 举头望太阳 低头是故乡 长征火箭首装两只“千里眼” 据新华社电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而通过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更加准确地判断火箭状态。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摄像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既可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也可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是真正的“现场直播”。 舱内航天服 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员舱内航天服。航天服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由于搭乘神舟六号的两名航天员没有出舱活动的任务,因此他们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及配套装置。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专门负责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在选训和飞行试验中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务保障,研制航天服、太空食品和其他个人装备,以便为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载人飞行提供航天员的人力支撑保证。(新华社) 数字神舟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 8:飞船总长8米多。 9:飞船轨道舱航天员有效空间约为9立方米,可以较为自如地转身,做各种操作。 13:飞船系统共有13个分系统组成,按照功能分别被命名为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照明、应急救生。 21摄氏度: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轨道舱有16台。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90分钟: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万多公里,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300公斤:飞船共有电缆线300余公斤,总长度约30公里。 343公里:飞船飞行时距地面的距离。 600台:全船共有设备600余台。 10万:飞船共有10余万个元器件,来自数千家工厂。 数字“神箭”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用通俗的语言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有关数字作了一番详解。 0.97、0.997: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7.5公里: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 发射时为何掉碎片?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吸引着众多关注的目光。然而,如果稍加留心,人们也许不难从电视画面或是摄影图像中发现,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身上在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那么,飞船发射时为什么会掉落碎片呢?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进入10月份以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开始频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夜间气温已达到零度以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理论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但是,低温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出现低温效应,如密封件失效、电缆插头接触不良、输送管路堵塞等故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发射时的致命“杀手”。 为了尽可能减小低温对火箭发射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在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吹热风、套防寒服、电灯泡照射及贴泡沫塑料等。其中,在火箭箭体上贴泡沫塑料是最常用也最简便的一种办法。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箭体上剥离下来,这就成了人们看到的从火箭身上掉下的碎片。 神六两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据新华社电 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位乘客,神舟六号为什么要上两位航天员?他们如何分工?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应该具有将多位航天员和少量货物送往空间站的功能。因此,工程为神舟飞行设计的基本状态就是多位航天员、多天飞行,但考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而这次的神舟六号飞行,就到了考核多人多天的时候了:作为工程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试验,这次飞行要证明多人是否能在空间进行多天的工作和生活。 飞船操作技术训练子系统的主管设计师胡银燕说,两位航天员一起上天执行任务,需要在操作上分工配合。正常飞行状态下,航天员需要进行110多项手动操作,01号航天员费俊龙负责大部分指令的发送,与地面的通话,以及左侧手控面板和手柄的操作,02号航天员聂海胜负责右侧手控面板的操作。此外,两位航天员的工作和休息也都有分工:一人在轨道舱内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时,另一个必须在返回舱值班;一人休息时另一人则值班。 胡银燕说,两名航天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他们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 神六会有防热瓦问题吗? 据新华社电 3个多月前,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生了防热瓦失效的险情,“防热瓦”一度成为国际航天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指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次性烧蚀材料防热,而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是重复使用,我们不会出现类似故障。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5月14日,事故调查委员会称,哥伦比亚号起飞时遭到外力撞击,结果导致防热瓦出现裂缝,超高温气流乘虚而入,造成飞机解体。2005年7月2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几经推迟后终于发射升空,却不幸又在防热瓦上出了问题。一块防热瓦被撞失效,全世界都为之担忧,好在发现及时,宇航员通过太空行走对其进行了修复。 范含林介绍,防热瓦是疏松、轻质呈脆性的陶瓷材料,耐高温、质量轻,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故可重复使用。然而它在连接和受力等方面却存在着天生的弱点。整个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达数万块,一块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航天飞机在重复使用过程中,防热瓦的气动外形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隐患就越大。 飞船防热层乃至整个飞船都是一次性使用,从这一点上说,飞船的功能虽然不及航天飞机,但可靠性却远远超出航天飞机。神舟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也会与大气产生磨擦,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这个过程要比航天飞机剧烈。不过,飞船上使用的是成分和工艺都极为复杂的烧蚀材料,通过它的燃烧把热量带走。烧蚀材料都留有较大的余量,不会出现烧光的情况。据了解,这种材料,我国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在很多技术指标上也领先于俄罗斯。 河北“太空药材”今如何? 本报记者 刘丽普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之际,“中国药都”安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的中药材种子曾经搭乘神舟一号、三号和四号飞船遨游太空。实验也证明,这些种子的试种已初步获得了成功。 12日上午,安国药都公园、安国市科葳种子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孙忠进经理告诉记者,这里栽培的板蓝根、荆芥等中药材不同于普通的中药材,都是“太空药材”,用搭载神舟飞船的药材种子繁殖、培育出来的。“与普通药材相比,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药材在枝叶和产量等方面都占优势。”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这里栽培的豆角、黄豆、樱桃西红柿等与常见的也有很大差别:豆角的大小竟可以与黄瓜相媲美,如果不是被提醒,还看不出来那就是豆角。“樱桃西红柿的苗可以长到小树那么高,结出来的果实也特别多,口感与一般的也有所不同。”具体联系和努力实现安国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的李小月说。 回忆安国的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畅游太空一事,李小月说:“那时候,我还是安国市的副市长,正好一位战友在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主持中药栽培方面的工作,了解到如果提升中药的药品质量,主要通过组培和搭载来实现。既然是市里的相关领导,提升药都药品的质量也是自己的责任,便与战友说了搭载的想法,后又结识了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航天育种试验基地的有关人员,没想到通过努力,还真实现了。” 李小月介绍说,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到2002年底神舟四号发射,安国先后三次、共有152克中药材种子和粮食、蔬菜种子遨游太空,其中绝大部分是中药材,蔬菜和粮食只占极小比例。目前,太空药材板蓝根、荆芥等已经育出千万颗种子,收获板蓝根、藿香、草决明、荆芥籽种各数十公斤。 据专家介绍,目前,这些“太空药材”正处于试验、观察阶段,还不能明确何时能推向市场。 ■背景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神六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保持个人清洁?航天员首席医监医保医生李勇枝博士介绍说,由于太空中不能刷牙,科技人员为航天员准备了一种类似口香糖的清洁剂,餐后使用,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效果。用来“刷牙”的还有用无菌纱布做成的纸套和一种能吃的牙膏,既除味又增白。“俄罗斯航天员用生理盐水浸泡的纱布擦拭牙齿,我们的航天员比他们舒服。” 太空中无法沐浴,神六航天员携带了一种专用的纸巾,出汗后可以用来清洁身体,还有特制的擦脸油用于护肤。据悉,在飞行期间,两位航天员还要换一次内衣。 据新华社电 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吃什么?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神舟六号航天员的太空食谱。陈斌说,航天员在太空中做一顿饭,大约需要30分钟的时间。为了防止食物残渣散落,航天员就餐时使用叉子和汤匙,而不使用筷子。 据陈斌介绍,中国航天员中心的食品专家们给每位航天员都建立了“口味档案”,根据“不喜欢、一般、喜欢、很喜欢”四个档次,请航天员给上百种航天食品打分。在神舟六号上天两个月之前,陈斌和同事们根据营养均衡的原则,参考航天员的“口味档案”,精心挑选了50多种、总重达40多公斤的航天食品搭载到飞船上,确保其中没有航天员“不喜欢”的食品。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每日进餐3次,每餐可享用5至6种食品。 这些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主食以米饭为主,每份140克,装在真空包装袋中,食用时需要使用加热器加热。副食包括肉类、蔬菜、罐头三大类,其中肉类包括陈皮牛肉、牛肉丸子、墨鱼丸子等,蔬菜类都是各种复水蔬菜,包括香菇菜心、素什锦等,罐头类以肉类罐头为主,有牛肉罐头、猪肉罐头等。陈斌说,通过对这些食品的科学搭配,可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主食2天不重样、副食4天不重样。 航天员在太空吃的冻干水果是用草莓、苹果、香蕉、水蜜桃、哈密瓜等鲜果加工成的,口感、色泽依旧,味道也相当好。航天员还可以喝上咖啡、茶、果汁和奶油浓汤。这些都是复水饮料。 陈斌说,航天员就餐时可以通过加热器对需要加热的食品进行加热,而复水蔬菜只需要加入一定的水。菜叶一旦变湿,就会“还原”成餐桌上的熟菜,色、香、味俱全。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有好胃口,食品专家还为他们搭配了辣、甜、酸三种口味的调味酱。“总的看来,航天员喜欢吃辣的调味酱更多一些。”陈斌说。 “航天员食用的食品在前3天和后几天有一些区别。”陈斌说,“后几天的食品中,粗纤维的含量明显减少,这样是为了减少航天员的排便次数,因为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后,返回舱内没有航天员的排便设施。” 除了食谱食品,我国的航天食品还包括储备食品和救生食品。储备食品是在发生无法预见的情况、需要延长飞行时间使用的应急食品,按照每人1天的量储备。救生食品放置在航天员的个人救生包内,在返回舱降落在陆地或海上等待救援时应急食用,包含2天消耗必需的最低热量,主要是各种压缩饼干,每人每天0.5公斤。 相关新闻 分类航天食品 对航天食品,科学家们将其大体分为7类:一是即食食品,是不需要加工、拿过来就吃的食品;二是复水食品,属冷冻干燥食品,加水使食品恢复原状后食用;三是热稳定食品,是经过加热灭菌自理的软包装和硬包装罐头类食品;四是冷冻冷藏食品,是在地面上冻好带进太空的,融化后可食用;五是辐射食品,经过放射线杀菌后的食品;六是自然型食品,地面上没经过处理,如新鲜水果、蔬菜、面包、果酱等;七是复水饮料,冲剂或软固体饮料。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食品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如果是在国际空间站,还有冷藏食品、冷冻食品、调味品等。同时,还可根据航天员各自的饮食习惯制定食谱。

5,阳历1999年1月6号是什么星座

公元1999年01月06日 农历11月(小)19日 星期三 山羊座
阳历1999年1月6号的星座是魔羯座,(魔羯座12月22日--01月19日)。
1月6日摩羯座
摩羯座
摩羯座(12.22~1.19)
是摩羯座。

6,神舟六号简介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被屏蔽广告]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六号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缘何选择秋季发射? 晨报讯综合新华社电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今年神六的发射,又逢金秋时节,难道是巧合吗?不是。这是因为秋季的气象条件,最适合我国发射载人飞船。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从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号的两人多天外太空飞行,中国航天员专用奶蒙牛牛奶,陪伴着航天员们从撒满汗水的训练场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艰苦与辉煌。航天员食品的选择有着怎样的特殊要求、蒙牛牛奶又是如何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伴随着神州六号的成功归来,笼罩在航天员食谱上的神秘面纱也被营养专家轻轻地揭开。 在中国,一名空军飞行员要从1000名军人中选出,而100名空军飞行员中,只有一个人有机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航天员则是从这些战斗机飞行员中千里挑一,经过各方面综合考察比较后最终选拔出来的。为了确保这些肩负祖国重任的“国宝”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早在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之前,一个由各方专家组成的营养小组就开始了苛刻的航天员专用食品遴选工作。为了确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绿色和营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关航天员食品的规定长达8页之多!对“全营养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选定工作首当其冲。 奶源是决定牛奶品质的第一关键,因而也成为专家们考核的首要因素。考虑到以内蒙古大草原为核心的中国西部大草原地处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是整个中国无可匹敌、世界上也具有领先意义的优质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处于这一地带的蒙牛乳业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而在蒙牛的生产基地,他们又看到了全球领先的“样板工厂”,在这里,每一滴原生奶经过一道道全自动工序成为香浓合格的牛奶产品,全过程都在封闭无菌的状态中进行。从市场到工厂、从工厂到牧场,蒙牛牛奶的表现说服了每一位专家。 国家航天部门经过严格检测后,认为蒙牛牛奶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标准。凭借着纯天然、高质量、丰富的营养和好的口味,蒙牛牛奶最终成为太空营养学专家唯一指定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从此,“每天三杯奶”成为了航天员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乐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时,航天员都要喝一杯蒙牛牛奶来有效保证全天的热能和营养”。而在午餐之后,训练基地的营养师又会及时为每一个航天员送上一杯蒙牛酸奶。原来,酸奶中含有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不仅赋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还能帮助牛奶形成细嫩的凝乳,从而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让航天员们一个下午都精神抖擞。“蒙牛已经将其酸奶产品中的益生菌由两种变成了四种,这样不仅营养价值比同类产品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强,很受航天员们的欢迎。”基地的营养师这样评价道。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训练之后,航天员们还将在晚饭时喝上一杯牛奶。营养专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饮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进了航天员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体处于睡眠状态下,也更易于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这个科学的食谱既保证了营养补给,又不至于引起脂肪堆积,不仅适用于宇航员,用样也适用于普通人”!营养专家认为,航天员膳食中牛奶的科学搭配,值得在全社会进行大力推广。 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对于蒙牛,既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期待和责任。在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鼓舞中国心”的同时,每一个蒙牛人也在致力于“强健中国人”的伟大使命。2003年,当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零的突破时,蒙牛牛奶也迅速成为了中国液体奶市场的领跑者,并于2004年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训练专用牛奶,为中国健儿扬威世界赛场奉献了自己的力量。随后,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澳亚国际牧场”,在国内第一个引进机器人挤奶设施,种植世界十二国优质牧草,养殖全球优质奶牛,开启了中国乳业奶源升级之路。2005年,当神州六号用完美的姿态围绕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一圈圈旋转的时候,蒙牛已经以日销液体奶7000吨的成绩,超越众多百年历史的跨国乳业巨头,成为了全球液体牛奶领域的领先者。作为首位“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蒙牛不仅将“为中国喝彩”,还将用洁白醇厚的牛奶,为每一个航天员、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加油,为“强健神州梦想”而不懈追求。 神舟五号与神舟六号的比较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两者的大小、重量、设备等基本不变;采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作为动力载体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 2005年10月中旬 活动范围 仅限返回舱 打开返回舱舱门,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宇航服 杨利伟的宇航服始终未能离身 有机会脱下重达10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 太空时长 21小时 119小时 航天员人数 1人 2人 食品 即时食品,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 50种左右:包括四种主食,“鲍鱼”、“咸水大虾”等菜肴以及水果 如厕问题 尿不湿 专用马桶 神舟六号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神舟”六号发射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承担“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各系统的生产制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发射火箭的各项生产均按计划稳步进行。 据刘竹生介绍,今年年底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将“齐套”,明年年初将先后进行各系统的综合实验与匹配实验,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将在明年6、7月份出厂。 “神六”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细解火箭系统 继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后,“神舟”六号航天工程已在紧张进行中。为把国人的“飞天梦想”推向又一全新的高度,“神舟”六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作为飞船的“助力神”,“长征2号F”运载火箭将再担重任,送“神舟”六号上天入轨。“神五”和“神六”飞船的动力载体虽是同一型号火箭,但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却“另有文章”。昨天,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细解“神舟”六号火箭焦点。 焦点1 火箭交工时间 年底设备配置齐全 承担“神舟”六号发射的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向记者透露了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准备工作的时间表。根据刘竹生的介绍,2004年年底,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都要“按期交工”,各套仪器均要求配置齐全,为随后在明年年初进行的火箭系统综合实验做准备。刘竹生讲,综合实验阶段,火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要进各自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目的是确保火箭整体达标,检测合格后各系统将“会师”,进行匹配实验。 焦点2 火箭应急能力 正在进行极限计算 运载火箭的“极限分析”是专门针对“神舟”六号飞船内一系列重大变化而进行的。刘竹生说:“首先,由于神舟六号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人员和天数的增加带来食物、生存设备等其他质量的增加,这就要求火箭的运载能力必须提高,比如原神舟五号的七八吨质量就有可能要变成8吨多。其次,如果航天员不止一个的话,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逃逸能力,对火箭在遭遇突发情况时的应急能力提出了挑战。”刘竹生讲,针对以上两点,目前正在与飞船系统方面协调合作,进行相关的火箭极限计算。据了解,目前,这样的“极限分析”已经做了几轮。 焦点3 火箭动力特性 将随载荷改变而调整 火箭配上飞船组成一个“大弹簧”系统,刘竹生说:“从动力学分析,飞船与火箭连接后是会相互作用影响的,由于神舟六号轨道舱上的有效载荷将由原来神舟五号上的多个设备变成一两个设备,飞船质量块儿的变化必然影响整个火箭的动力学特性,目前的工作就涉及到火箭与飞船动力特性相应的问题。” 焦点4 发射安全性 地面发射系统将“体检” 为了确保“神舟”六号发射万无一失,发射基地地面设备检修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据刘竹生介绍,和以前发射场承担发射任务时进行检修工作相比,由于两次发射间隔加长,这次将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次地面发射系统的“体检”。刘竹生强调说,检修工作将做到任何一个细微处,每个插头都要求必须检查,每根线路都要“从头摸到底”,看是否存在可能断线的问题。另外,刘竹生讲,目前已完成了对“神舟五号”遥测数据的分析工作,对“神五”整个发射过程中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某些设备使用不方便等问题都将在“神舟”六号发射前做改进。 焦点5 运载安全性 载人可靠性高达97% “神舟”六号发射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承担“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各系统的生产制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发射火箭的各项生产均按计划稳步进行。 据刘竹生介绍,今年年底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将“齐套”,明年年初将先后进行各系统的综合实验与匹配实验,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将在明年6、7月份出厂。 “神六”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细解火箭系统 继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后,“神舟”六号航天工程已在紧张进行中。为把国人的“飞天梦想”推向又一全新的高度,“神舟”六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作为飞船的“助力神”,“长征2号F”运载火箭将再担重任,送“神舟”六号上天入轨。“神五”和“神六”飞船的动力载体虽是同一型号火箭,但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却“另有文章”。昨天,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细解“神舟”六号火箭焦点。 焦点1 火箭交工时间 年底设备配置齐全 承担“神舟”六号发射的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向记者透露了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准备工作的时间表。根据刘竹生的介绍,2004年年底,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都要“按期交工”,各套仪器均要求配置齐全,为随后在明年年初进行的火箭系统综合实验做准备。刘竹生讲,综合实验阶段,火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要进各自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目的是确保火箭整体达标,检测合格后各系统将“会师”,进行匹配实验。 焦点2 火箭应急能力 正在进行极限计算 运载火箭的“极限分析”是专门针对“神舟”六号飞船内一系列重大变化而进行的。刘竹生说:“首先,由于神舟六号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人员和天数的增加带来食物、生存设备等其他质量的增加,这就要求火箭的运载能力必须提高,比如原神舟五号的七八吨质量就有可能要变成8吨多。其次,如果航天员不止一个的话,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逃逸能力,对火箭在遭遇突发情况时的应急能力提出了挑战。”刘竹生讲,针对以上两点,目前正在与飞船系统方面协调合作,进行相关的火箭极限计算。据了解,目前,这样的“极限分析”已经做了几轮。 焦点3 火箭动力特性 将随载荷改变而调整 火箭配上飞船组成一个“大弹簧”系统,刘竹生说:“从动力学分析,飞船与火箭连接后是会相互作用影响的,由于神舟六号轨道舱上的有效载荷将由原来神舟五号上的多个设备变成一两个设备,飞船质量块儿的变化必然影响整个火箭的动力学特性,目前的工作就涉及到火箭与飞船动力特性相应的问题。” 焦点4 发射安全性 地面发射系统将“体检” 为了确保“神舟”六号发射万无一失,发射基地地面设备检修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据刘竹生介绍,和以前发射场承担发射任务时进行检修工作相比,由于两次发射间隔加长,这次将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次地面发射系统的“体检”。刘竹生强调说,检修工作将做到任何一个细微处,每个插头都要求必须检查,每根线路都要“从头摸到底”,看是否存在可能断线的问题。另外,刘竹生讲,目前已完成了对“神舟五号”遥测数据的分析工作,对“神五”整个发射过程中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某些设备使用不方便等问题都将在“神舟”六号发射前做改进。

7,六六 的简介

六六: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的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的代表者。小说集《王贵与安娜》备受赞誉,有评论称其为"从20岁到80岁都喜爱的作品"。
六六,安徽合肥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后从事多年外贸工作。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至今。从1999年起,以六六这个笔名开始在网上撰文。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海内外网坛,被看作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的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的代表。

8,1999年腊月廿六几月几号

农历1999年腊月廿六是,阳历2000年2月1日
公历:2000年1月24日星期一 水瓶座 农历:兔年 腊月 十八日 四柱:己卯 丁丑 辛巳 查看八字时辰(23-1点)戊子(1-3点)己丑(3-5点)庚寅(5-7点)辛卯(7-9点)壬辰(9-11点)癸巳(11-13点)甲午(13-15点)乙未(15-17点)丙申(17-19点)丁酉(19-21点)戊戌(21-23点)己亥 节气:四九第7天 距今:4688天

9,谁能介绍一下神舟一号至六号发射及回收时间及地点

神舟一号至六号发射及回收时间及地点: 神舟一号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六号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10,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天宫一号 的资料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无人)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无人)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无人)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载人)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1人:杨利伟   宇航员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   神舟六号(载人)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神舟七号(载人)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9月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搭载人数3人:执行任务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文章TAG:1999年  六号  介绍  农历  1999年销台六号介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