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宾客意少舒在那篇古文

《口技》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宾客意少舒 “少”是通假字,“少”通“稍”,是稍微的意思。

宾客意少舒在那篇古文

2,求老字号高级宾馆菜谱内的宣传诗句

1.紫驼文峰山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著厌饮久未下,弯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革空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杜甫)2.扬州好,佳宴有三头,蟹脂膏丰斩肉美,镬中清炖鲢鱼头,天味人间有。扬州好,佳宴有三头,盘中荷点双双玉,夹食鲜醇烂猪头,隽味朵颐留。(郑璧)3.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文天祥)4.爨无欲倩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座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虾亦应诀。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受,知我非轻啜。(苏东坡)5.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柁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苏东坡)一些菜肴的诗句: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蟹(皮日休)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弹跳墙来——佛跳墙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鱼头菜(郑板桥)扬州好,法海寺间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扒烧整猪头(黄鼎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末?——清蒸鲈鱼(辛弃疾)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饼(苏东坡)身心颠倒不自如,更知人间有真味——无锡贡米粥(苏东坡)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火锅(严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米棕(李隆基)山暖已无梅可折,独有蟹堪持——蟹(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苏东坡)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猪蹄(陆游)日喝鱼汤三大碗,此生愿做黄河故道人——鱼汤(苏东坡)越蟹丹螯美,吴莼紫蟹肥——蟹(宋景文)
雨韭盘烹蛤,霜葵釜割鳝。
雨韭盘烹蛤,霜葵釜割鳝。生憎黄鲞贱,溺后白虾鲜。

求老字号高级宾馆菜谱内的宣传诗句

3,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译文

【注释】一、夫:发语诘。 逆旅:客舍。 逆:迎。 旅:客。 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二、秉烛夜游:版间持著灯烛游玩,比喻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三、阳春:温暖的春天。加:加唤,引申为吸引。烟景:艳丽的景色。春景艳丽,而且常有烟雾朦胧,故有此说。四、大块:大自然。假:借,引申为提供、显示。文章:指大自然的绚烂色彩。五、序:通「叙」。天伦:这里指兄弟。六、群季:群弟。古人以伯仲叔季为兄弟间的排行。惠连:谢惠连,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幼聪敏,十岁能文,深为族兄谢谢灵运所赞赏。七、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谢灵运是著名的山文诗人,这里作者自谦没有谢灵运一样的才华。八、幽赏:情雅地赏玩。九、琼筵:华贵的筵席。羽觞:缴形酒器,这里指酒杯。十、金谷酒数:金谷是晋代石崇家的花园名,在今河南洛阳西北。石崇【 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译文】大地像万物的客站,时当像百代的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持著蜡烛游玩,确实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吸引我,大自然把绚烂的色彩提供给我,大家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的天伦之乐!弟弟们人品俊秀,个个都有谢惠运那样的才情,而我当哥的吟咏诗歌,却很惭愧唯烛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高谈阔论又转向请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举怀痛饮以醉观月色,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赏析】这篇文章主要在说李白和其诸弟相聚一同歌唱一同饮酒的情景,深刻的表现出天伦之乐和兄弟之情,虽然文章篇幅不长,但却能令人有回味无穷之感,现时现况下,能拥有如些深厚的兄弟之情真的是不多见了,但却往往看到新闻报告:兄弟隙墙、反目成仇诸如些类的天伦悲剧,唉!这怎能叫人不心寒呢? 相形之下,我们的手足之情该算什麼呢?兄弟就是「手足」,为什麼叫「手足」呢? 就是因为手与脚是不能分开的,只要手脚合作那就没有不能完成的事,同样的,只要兄弟同心,其力是可以断金的,这就和一根筷折的断,但十根筷子要一次折断就不容易了哦!!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手足之情,将它扩大之朋友之情,如此一来,社会那有不进步、国家那有不强之理呢?
楼上打了不少字啊 强悍

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译文

4,文言文翻译一下急今天就要悬50分

海边有一座崂山,住着一位仙人,人们都叫他崂山道士。道士会许多凡人不会的法术。 距崂山几百里路外的县城里,有个人叫王七的人。王七从小就非常羡慕法术,听说崂山道士会许多法术,于是辞别家人,到崂山去寻仙。 王七来到崂山,见到道士,交谈中,王七觉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领,就恳求收他做徒弟。道士打量他一番说:“看你娇生惯养,恐怕吃不了苦。”王七再三请求,于是道士就答应收他为徒弟。 夜里,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学到道术了,心时有说不出的高兴。第二天清晨,王七跑到师父那里去,满以为师父会开始传授道术,哪知给了他一把斧头,叫他跟着师兄们一起上山砍柴。王七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得听从吩咐。山上到处是荆棘乱石,没到太阳下山,王七的手上、脚上都磨起了泡。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王七的手脚上渐渐磨出了老茧,他再也受不了整天砍柴割草的劳累,不由起了回家的念头。晚上,王七和师兄们一起回到道观,看见师父和两个客人正谈笑风生地饮酒。天已经黑了,屋子里还没有点灯。只见师父拿起一张白纸,剪成一个圆镜模样,往墙上一贴。一瞬间,那张纸竟像月亮一样放出光芒,照得满屋通明。 这时,一位客人说:“这么美妙的夜晚,如此欢乐的酒席,应该大家同乐一场。”道士拿起一壶酒递给徒弟们,叫他们尽情地喝。王七在一边暗暗思忖:我们这么多人,这一小壶酒,怎么够喝?大家将信将疑地拿起酒壶往碗里倒酒。真奇怪,倒来倒去,酒壶始终是满满的。王七心里很诧异。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客人对道士说:“虽有明月高照,可光喝酒也没意思,要是有人伴舞就好了。”道士笑着拿起一根筷子,对准白纸点了一下,忽见月光中走出一个一尺长短的女子。她一落地,就和普通人一样高大,苗条的腰身,洁白的肌肤,衣带飘扬,唱起歌来。一曲歌罢,女子凌空而起,竟跳上了桌子,正当大家惊慌失措时,她已还原成一根筷子。看到这一切,王七目瞪口呆。 这时一个客人说:“我真高兴,可是得回去了。”于是道士和两个客人移动酒席,挪进了月亮。月亮渐渐暗了下去,徒弟们点上蜡烛,只见师父独自坐着,客人已不知去向,只有桌子上留着剩酒剩菜。 又过了一个月,师父还是不传授一点法术,王七实在熬不住了,就去找师父。见到师父,王七说:“弟子远道而来,即使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您传给我一点别的小法术,也算是一个安慰。”王七见师父笑而不答,心中很着急,比划着说:“现在每天早出晚归,打柴割草,徒弟在家哪吃过这样的苦呀。”师父笑说:“我早就断定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一早你就回家去吧。”王七央求道:“还求师父传我一点小本领,也算我没白来一趟。”师父问:“你想学什么法术?”王七说:“徒弟常见师父走路,墙壁都挡不住,就学这个好了。” 师父笑着答应了,就叫王七随他来。他们来到一堵墙前,师父把过墙的咒语告诉王七,叫他自己念着。王七刚念完,师父用手一指,喊了一声“进墙去”。王七面对墙壁,两腿哆嗦,不敢上前。师父又喊:“试试看,走进去。”师父不高兴地说:“低下头,往前闯”。王七硬着头皮往前奔,不知不觉就到墙的另一面了,王七高兴极了。师父对他说:“回家后要勤恳做人。否则,法术是不会灵验的。” 王七回到家,对妻子夸口说:“我遇到了神仙,学会了法术,连墙壁都挡不住我。”妻子不信,说世上哪有这样的事。王七于是念起咒语,朝墙奔去。只听一声响,王七脑袋撞到墙上,跌倒在地。妻子赶紧把他扶起来,只见他额头上隆起了一个大疙瘩。王七耷拉着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妻子又好气又好笑:“世上就是有法术,像你这样两三个月也不能学会。”王七想起那天在晚上,自己明明穿过了墙壁,于是怀疑道士捉弄自己,不由大骂了崂山道士一阵。

5,端午节诗篇

端午  【唐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  【北宋 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  【明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竞渡诗  唐代 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竞渡曲  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端午日  唐 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千金铸镜百神愁,功与当年禹服侔。荆棘故宫魑魅走,空馀扬子水东流。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浣溪沙  宋代 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苏轼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苏轼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列女传母仪篇鲁季敬姜的白话译文

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
鲁季敬姜者,莒女也。号戴己。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养。 2 鲁季敬姜: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 3 鲁季敬姜: 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於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文伯乃谢罪。 4 鲁季敬姜: 於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鲁季敬姜者,莒女也。号戴己。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养。 2 鲁季敬姜: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 3 鲁季敬姜: 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於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文伯乃谢罪。 4 鲁季敬姜: 於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君子谓敬姜备於教化。《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5 鲁季敬姜: 文伯相鲁。敬姜谓之曰:“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故画可以为正。物者,所以治芜与莫也,故物可以为都大夫。持交而不失,出入不绝者,捆也。捆可以为大行人也。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内之师。主多少之数者,均也。均可以为内史。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轴可以为相。舒而无穷者,摘也。摘可以为三公。”文伯再拜受教。 6 鲁季敬姜: 文伯退朝,朝敬姜,敬姜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7 鲁季敬姜: 敬姜叹曰:“鲁其亡乎!使童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汝。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组织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使师尹维旅牧宣叙民事。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令,昼考其国,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而受业,昼而讲隶,夕而习复,夜而讨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自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则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否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辟!吾冀汝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也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8 鲁季敬姜: 仲尼闻之曰:“弟子记之,季氏之妇不淫矣!”《诗》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休之非礼也。 9 鲁季敬姜: 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堵父为客,羞鳖焉小,堵父怒,相延食鳖,堵父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 10 鲁季敬姜: 敬姜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於人何有,而使夫人怒!”遂逐文伯。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君子谓敬姜为慎微。《诗》曰:“我有旨酒,嘉宾式讌以乐。”言尊宾也。 11 鲁季敬姜: 文伯卒,敬姜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祀先祀者,请毋瘠色,毋挥涕,毋陷膺,毋忧容,有降服,毋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仲尼闻之曰:“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公父氏之妇知矣,欲明其子之令德。”《诗》曰:“君子有谷,贻厥孙子。”此之谓也。 12 鲁季敬姜: 敬姜之处丧也,朝哭穆伯,暮哭文伯。仲尼闻之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 13 鲁季敬姜: 敬姜尝如季氏。康子在朝,与之言,不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康子辞於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毋乃罪耶?”敬姜对曰:“子不闻耶?天子及诸侯合民事於内朝,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职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康子尝至敬姜,?门而与之言,皆不逾阈。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受,彻俎不讌,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饮则退。仲尼谓敬姜别於男女之礼矣。《诗》曰:“女也不爽。”此之谓也。 14 鲁季敬姜: 颂曰:文伯之母,号曰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匡子过失,教以法理,仲尼贤焉,列为慈母。 太多了,自己看吧,也并不难懂。

7,上谷郡君家传的翻译

一、《上谷郡君家传》的翻译:  先母姓侯,太原盂县人,排行第二。世代都是河东的大姓。祖父侯篙在五代乱世时,凭借威武勇猛闻名。父亲侯道济,开始凭借儒学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任润州丹徒县令,赠封尚书比部员外郎。夫人幼小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女工这类事情,没有不会的,喜欢读书,能广泛了解古今的事情。  十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服侍公婆以孝顺谨慎著称。和先父相敬如宾。品德、仪容非常美好,内外亲戚没有不敬爱她的。先父依赖夫人持家,对夫人特别敬重,但夫人谦逊温是非曲直,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即是小事,也从不专断,一定禀告父亲后才去做。堂叔很小时就成了孤儿,夫人抚养照顾他,常常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她治家有方,不严厉而上下做事有条理。她不喜欢鞭打奴婢,把小家奴看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儿子们有时呵斥他们,夫人总是告诫他们说:“贵贱虽然不同,但同样是人。”路上遇到有被遗弃的小孩,夫人多次收养他们。夫人喜欢制作药物,用来救济病人。  先父凡是生气的时候,夫人总是为他宽解。只是儿子们有过错,她却不加以掩饰。她常说:“儿子不成器的原因,是做母亲的掩盖他的过错,致使做父亲的不知道。”夫人有六个儿子,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对他们的慈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了。但在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上,却一点也不宽容。因此我们兄弟俩平生对衣食不加挑剔,不会用凶狠的话骂人,不是本性就这样,而是夫人的教育使我们这样的。  先父解除庐陵县尉职务,前去接受新任命,寄居在历阳。恰逢叔父也解除了毗陵属官的职务,居住在一起的人口很多,家中储备不足。夫人经营处置,辗转变换,使得衣食不致于缺乏。夫人安于贫穷简朴的生活,衣服器用节俭朴素。看到亲族之间竞相崇尚奢华,就像没看见一样。小女儿刚几岁的时候,忽然走失,乳母们悲痛哭泣,大呼小叫。夫人斥骂并阻止她们,说:“如果在(没立丢失),自然能找到,如果确实丢了,你们像这样,将有什么用呢?  我们兄弟幼小的时候,夫人鼓励我们读书,便在线贴上写道:“我爱勤奋读书的孩子。”又并排写了两行字,一行写“殿前及第程延寿”,(程延寿)是先兄小时候的名字。一行写“处士”。等到先兄考上进士,我自己因为没有才能放弃参加科举考试,这才知道夫人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们的才能了。(我们)珍藏夫人的手迹,让子孙知道夫人有着高明的识别力。  夫人从小多病,跟随先父在岭南做官时,偶然因为乘凉露天睡觉,于是染上了瘴疠。到返回北方的时候,在路上病情加重,叫来医生把脉,医生说可以治好。夫人对他的两个儿子说:“(这是)骗你们的。”临终前一天,吩咐我说:“今天是寒食节,你替我祭祀父母,我明年不能再祭他们了。”壬辰年二月二十八日在江宁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开始封为寿安县君,后来追封上谷郡君。  二、附原文:  上谷郡君家传  程颐  先妣夫人姓候氏,太原盂县人,行第二。世河东大姓。祖暠,当五代之乱,以武勇闻。父道济,始以儒学中科第,为润州丹徒县令,增尚书比部员外郎。  夫人幼而聪悟过人,女红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年十九,归于我公。事姑舅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德客之盛,内外亲戚无不敬爱。先公赖其内勘,礼敬尤至,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  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道路遗弃小儿,屡收养之。好为药饵,以济病者。  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主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曰:“予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夫人生子六人,所存惟二,其慈爱可谓至矣。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先公罢尉庐陵,赴调,寓居历阳。会叔父亦解椽,比陵,聚口甚众,储备不足。夫人经营转易,得不困乏。夫人安于贫约,服用俭素。观亲族间纷华相尚,如无所见。少女方数岁,忽失所在,乳姥辈悲泣叫号。夫人骂止之,曰:“在,当求得,苟亡失矣,汝如是,将何为?”  颐兄弟幼时,夫人勉之读书,因书线贴上,曰:“我惜勤读书儿。”又并书二行,曰:“殿前及第程延寿。”先兄幼时名也。次曰:“处士。”及先兄登第,颐以不才罢应举,方知夫人知之于童稚中矣。宝藏手泽.使后世子孙知夫人之精鉴。  夫人自少多病,从先公官岭外,偶迎凉露寝,遂中瘴厉。及北归,道中疾革。召医视脉,曰,可治。谓二子曰:“绐尔也。”未终前一日,命颐曰:“今日百五,为我祀父母,明年不复祀矣。”壬辰二月二十八日终于江宁,享年四十九。始封寿安县君,追封上谷郡君。  三、作者简介:  程颐(1033-1107),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小”,宣扬“气禀”说。  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周梅圃君家传》译文 梅圃长沙人姓周讳号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自己起的号凭借以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被任命授为陇西知县调往宁朔。他为人懂得事理敢作敢为做事情有魄力刻苦耐劳。宁朔属于宁夏府并河有三条水渠叫做汉来、堂延、大清都是皆引河水入渠用来以灌溉百姓的农田。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漫上岸边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的水流流向唐延渠行水得以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排泄河中的洪水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河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矣。梅圃大力监督修复旧的制度使两县都得到好处。大清渠在康熙年开始建造长三十里多余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坏了百姓用不上它梅圃修复了它而且用的天数少但是功效长远。梅圃在宁夏做了很多有益的政事而以治水的功绩最显著百姓把他建造的地方称为周公闸、周公桥。 不久寻梅圃被提拔擢为贵州都匀知府。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狱对于用法有不当的人据理力争毫不让步。被调往贵阳也因为性格强硬耿直对巡抚宫兆麟不服从忤因公事犯错误被解除职务。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清理清里积聚的案件狱修复了风峪山堤堰清除山中积水的障碍疏导水流进入汾河。 梅圃被多次提拔累擢做了江西吉南道因为犯了过错被降了官职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就在这时候当是时王 望为浙江巡抚官吏中有人征收粮食来谄媚上级官员习以为常了梅圃向来素听闻这件事对此深恶痛绝。来到浙江自己对自己发誓不取丝毫好处并向巡抚请求与他约定同此心愿。巡抚姑且答应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梅圃只是没有办法开除他。反而上奏赞誉梅圃有才华是优秀的人才粮食储备是平常的政事容易处理而当时海塘正处在危急中请将梅圃调往治理海塘。于是被调往杭嘉湖海防道。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得到大整治但梅圃因过度劳累死于任职时而王 望在官场中最终因为贪财而导致失败。世人说言如果苟王 望接受了梅圃的意见言难道岂只是徒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身家安全啊。梅圃死了后家中十分贫困天下人都说周梅圃是一名清廉的官吏。 姚鼐说梅圃是乾隆年间的一位奉公守法的官吏循吏。为奉公守法的官吏写传是史官的职责。他的法则应当严谨。我不居史官的职位为相知的朋友写家传容许有错漏的词语啊。我嘉许梅圃治理政事的能力为他作传。选取了几件简单的事情。我认为以后好的史官选取我的文章将它登在列传中我也应该不会感到惭愧了。
先母姓侯,太原盂县人,排行第二。世代都是河东的大姓。祖父侯篙在五代乱世时,凭借威武勇猛闻名。父亲侯道济,开始凭借儒学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任润州丹徒县令,赠封尚书比部员外郎。夫人幼小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女工这类事情,没有不会的,喜欢读书,能广泛了解古今的事情。十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服侍公婆以孝顺谨慎著称。和先父相敬如宾。品德、仪容非常美好,内外亲戚没有不敬爱她的。先父依赖夫人持家,对夫人特别敬重,但夫人谦逊温是非曲直,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即是小事,也从不专断,一定禀告父亲后才去做。堂叔很小时就成了孤儿,夫人抚养照顾他,常常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她治家有方,不严厉而上下做事有条理。她不喜欢鞭打奴婢,把小家奴看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儿子们有时呵斥他们,夫人总是告诫他们说:“贵贱虽然不同,但同样是人。”路上遇到有被遗弃的小孩,夫人多次收养他们。夫人喜欢制作药物,用来救济病人。 先父凡是生气的时候,夫人总是为他宽解。只是儿子们有过错,她却不加以掩饰。她常说:“儿子不成器的原因,是做母亲的掩盖他的过错,致使做父亲的不知道。”夫人有六个儿子,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对他们的慈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了。但在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上,却一点也不宽容。因此我们兄弟俩平生对衣食不加挑剔,不会用凶狠的话骂人,不是本性就这样,而是夫人的教育使我们这样的。 先父解除庐陵县尉职务,前去接受新任命,寄居在历阳。恰逢叔父也解除了毗陵属官的职务,居住在一起的人口很多,家中储备不足。夫人经营处置,辗转变换,使得衣食不致于缺乏。夫人安于贫穷简朴的生活,衣服器用节俭朴素。看到亲族之间竞相崇尚奢华,就像没看见一样。小女儿刚几岁的时候,忽然走失,乳母们悲痛哭泣,大呼小叫。夫人斥骂并阻止她们,说:“如果在(没立丢失),自然能找到,如果确实丢了,你们像这样,将有什么用呢?我们兄弟幼小的时候,夫人鼓励我们读书,便在线贴上写道:“我爱勤奋读书的孩子。”又并排写了两行字,一行写“殿前及第程延寿”,(程延寿)是先兄小时候的名字。一行写“处士”。等到先兄考上进士,我自己因为没有才能放弃参加科举考试,这才知道夫人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们的才能了。(我们)珍藏夫人的手迹,让子孙知道夫人有着高明的识别力。夫人从小多病,跟随先父在岭南做官时,偶然因为乘凉露天睡觉,于是染上了瘴疠。到返回北方的时候,在路上病情加重,叫来医生把脉,医生说可以治好。夫人对他的两个儿子说:“(这是)骗你们的。”临终前一天,吩咐我说:“今天是寒食节,你替我祭祀父母,我明年不能再祭他们了。”壬辰年二月二十八日在江宁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开始封为寿安县君,后来追封上谷郡君。

文章TAG:坐客  可人  鼎器  宾客  坐客皆可人  宾客意少舒在那篇古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