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又叫洞庭碧螺春,也许有人会误以为它的产地是洞庭湖。东山碧螺春是传统的核心产区,东山人更是一年四季喝要碧螺春。只要按照碧螺春的制作方法进行炒制的茶都可以叫碧螺春,目前很多省份地区都出产碧螺春,如江苏的溧阳、贵州、江西、四川、福建等省,有些品质叶很好,外形和洞庭碧螺春非常相似,只是品饮起来,其香气、滋味区别很大。

为什么说只有苏州洞庭碧螺春才是最正宗的碧螺春

只要按照碧螺春的制作方法进行炒制的茶都可以叫碧螺春,目前很多省份地区都出产碧螺春,如江苏的溧阳、贵州、江西、四川、福建等省,有些品质叶很好,外形和洞庭碧螺春非常相似,只是品饮起来,其香气、滋味区别很大。坦率地说,外地商家引进碧螺春茶种,并以碧螺春工艺仿制,只要商标上不标明“洞庭碧螺春”的“洞庭”二字,就很难去下定义是伪茶还是劣茶。

他们打的就是“擦边球”,这种状况在龙井等春茶上也有出现。但是,只有苏州洞庭的碧螺春才有那种“吓煞人香”,香气、味道是不能替代的。苏州人的春天,离不开一杯碧螺春。它来自苏州太湖的东、西洞庭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又叫洞庭碧螺春,也许有人会误以为它的产地是洞庭湖。其实,这个洞庭指的是苏州太湖的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

明前碧螺春,比较推崇的是东山。它位于苏州城外40多公里,是一座三面环水,狭长的半岛。这里水气升腾,氤氲湿润,极其适合茶树生长。东山碧螺春是传统的核心产区,东山人更是一年四季喝要碧螺春。当地人喝茶,并不讲究名贵,雨前茶也爱喝,外形大,滋味浓厚。碧螺春是东山人一年四季的饮品,融入了每一代东山人的血脉里。追溯碧螺春的历史,宋代时已为“吴人所贵”。

“吓煞人香”的故事,则被清朝的王应奎写进《柳南随笔》。茶叶丰收的康熙年间,当地采茶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到后来,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喝了当地产的茶,喜欢得不行,又因为它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就将碧螺春的名字赐予它。

此后地方官,年年需要采办碧螺春进贡。碧螺春的传奇,一直没有落幕。这种世代流传的风味,更承载着一座江南小镇和茶的亲密回忆,以及人们对江南生活的想象。采摘也是和大自然抢时间。特一级碧螺春,必须赶在清明前采摘第一波嫩芽,时间很短,不足一个月。四月中旬后,只能算作“炒青”。上山的采茶人,一般下午2点左右下山,摘回来的茶叶还需要一根根地挑拣,只留下优质的一芽一叶,稍微有所破损或者残缺的茶芽都需要舍弃。

当天采摘的茶叶,必须当天炒完。杀青、炒揉、搓团、培干,这些工序,都得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可以总结为:“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老道的师傅往往都是一边搁置在肘垫上,一手用力揉压,随着身体的节奏,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了那双手中的茶叶团上,大约要6-8万个鲜叶才能揉制出一整锅,仅仅一斤多的干茶。

每到春茶上市的日子,邱晓庭也会和老师傅们一起添柴生火、学习茶叶炒制的手工工艺,在他眼里,这些忙了半辈子的手艺,都是东山人的骄傲,他说,我们这一代选择坚守的人,已经愈来愈少了。炒制过程中,低沸点的青草气挥发掉了,锅中新的物质反应不断发生,带领着香气和滋味登上新一个台阶。炒茶用的柴火,正是当地的果木。柴火在锅灶里发出哔剥的声响,伴随着充满力量感的揉搓,火焰带着果木香缓缓渗透和茶香相互混合,营造出一种令人心醉的奇妙氛围。

你觉得碧螺春跟洞庭山的文化是相连的么?通过什么连接的?

前两天,一个有关于信阳毛尖的回答引起了一大群人的讨论,特别是一些为了维护信阳毛尖的质量盲目自信的,充分体现出了网络自由,尤其是像茶叶这样有生长期采摘等级的农产品,不讲等级盲目的信阳毛尖天下第一,是不是一种迷之自信?难道现在采摘的夏秋茶信阳毛尖真比头采的西湖龙井,头采的苏州碧螺春质量口味要好许多?回到正题,这是一个有关于碧螺春的问题,刚好能够聊聊碧螺春的前世今生。

一聊起苏州茶叶最不能绕开的是虎丘茶和松萝茶以及碧螺春的关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是押韵以外,也侧面见证了苏州的繁华,尤其是明代开始,苏州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上海行政很年轻)同时也活跃着一大批文人墨客,这些读书人也对茶叶茶文化的推广和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江南才子,吴四家等等。在诸多的文人笔记记录种的提到虎丘茶为第一是古代记录最多的,王士贞的《试虎丘茶》:“虎丘晚出谷雨后,百草斗品皆为轻”,屠隆和王士性直接把虎丘茶论为天下第一,赞不绝口。

虎丘茶的消亡是发生在明末天启四年(1624年)的那次索茶事件,京城来的大官索茶不成,将寺僧索拿拷打,身心疲惫的老方丈掘根毁茶,一个传奇名茶自此消失。几年后,一位在虎丘寺修行习茶十余年的大方和尚在徽州休宁的松萝山结庐制茶,松萝茶横空出世,在明末清初一段时间内成为名声最大的茶叶,其创造的松萝法更是各地名茶学习参照的技法,几十年内松萝法制茶不但在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传播学习,连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也争相使用,武夷松萝,武夷松萝等等也开创了名茶的取名办法,地名加工艺,和过去的单一地名茶不同,大家发现没有,在松萝茶出现之前,论茶的都是产地,如顾渚茶,虎丘茶,天池茶,北苑茶,蒙顶茶,六安茶等等,而清代开始就是以地名加工艺了,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等等了。

下面就和碧螺春有关了 ,碧螺春的原产地,一直认为是苏州吴中洞庭山缥缈峰中的水月寺做的水月茶,和西湖龙井一样有寺有茶,先有寺僧制茶,再由寺僧教村民制茶。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一节,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巡幸太湖,当时的江苏巡抚寻当地制茶高手朱元正制作的茶叶-香煞人茶,因为名字不雅,康熙赐名碧螺春,从此碧螺春茶作为贡品上供清宫,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和虎丘茶松萝茶有关的是,大方和尚用松萝法制作的松萝茶名声显赫以后,曾经让人去教虎丘寺和天池山寺(和虎丘茶同时有名,因为看到虎丘的经历以后,一样毁茶)的僧侣制茶,由于是虎丘制茶招灾的事情历历在目,怕事的虎丘和天池并没有学习松萝茶技法,以至于后代凋落都成为消失的历史名茶 ,水月寺和这次学习传播有没有直接关系不得而知,从当时一样是佛寺的杭州灵隐龙井径山这些寺庙学习交流茶技并非是不可能,而且从工艺来看,碧螺春的做法也是松萝法炒青工艺的旁支。


文章TAG:碧螺春  雨前  炒青  洞庭  碧螺春属于什么炒青  雨前的洞庭碧螺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