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假若,陆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荒原问道,又哪来什么茶圣?陆羽,和一切热爱生命的人一样,都是荒原问道者!陆羽的人生,绝非逆袭。而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的就是唐代“茶圣”陆羽。我认为,陆羽的成功或者成为茶圣,绝非偶然。让陆羽“封圣”的《茶经》,也完全不提“内心的净化”“境界的提升”云云,就是一本单纯的茶书。

陆羽是唐代茶圣么?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近年来探索茶文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中国的茶文化是在饮茶的活动过程中渐渐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国人喜欢将道放在嘴边,认为道蕴含世间万物,乃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而茶在这千百年来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程序将其与道家无为文化,儒家中庸文化,佛家禅机文化等思想糅合渗透其中形成茶道,意图通过茶来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

而一个人的精神素养离不开一个“礼”字,于是茶道又成为一种调剂品来协调人际关系,以此沟通彼此的情感交流,这便为什么会有以茶会友,以茶雅志等人际活动。长久以往,这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精神。而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的就是唐代“茶圣”陆羽。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喝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

这一说法出自于唐朝陆羽所著作的《茶经-六之饮》。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在唐代陆羽之前并没有“茶”字,而是以“荼”【tu】来称呼。可是因为“荼”字并不是单一的代表“茶”,还有别的意思。

于是陆羽为了一个专门单指茶叶的词语,便在“荼”字减掉了一横,创造了“茶”字。当然茶不仅仅只有茶这么一个单一的名字,在陆羽的《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这皆因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否则秦始皇也不会废弃六国文字,统一文字。到了唐代时,陆羽将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著作了《茶经》,将茶发扬光大,使茶的音、形、义趋于统一,令“茶”的字形得于确立,一直到今天。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世人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阐述茶文化的书。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文学方面说到《茶经》世人皆以为陆羽的标签名词就是“茶圣、茶仙、茶神”等称号。其实陆羽被尊为“茶圣”,基本是在他逝世以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对茶的贡献。陆羽在茶学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虽然他生前著作了《茶经》,或许大家会形成一种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以“茶学”而闻名。

但其实不是的,陆羽在当时更多的是以文人的身份为大众所得知。可以说陆羽是先以文人出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才著作了《茶经》一书。在陆羽自己写的自传中记载:天宝五年李齐物贬官竟陵时,陆羽还身在伶界,被李齐物发现后,才弃伶到"火门山邹夫子墅"读书。但至十一年崔国辅谪任竟陵司马时,陆羽便学成名遂,文冠一邑了。

据记载,崔国辅到竟陵以后,与陆羽"游处凡三年","谑谈永日",并把他们唱和的诗还汇刊成集。两人分别时,崔国辅特地将自己爱惜的白驴与乌犎牛各一头,以及一枚文槐书套赠送给陆羽作为坐骑与收藏。崔国辅其人据载,在贬竟陵前一年,杜甫献《三大礼赋》,唐玄宗奇其才,诏试文章,命崔国辅、于休烈为试文之官。崔国辅以诗词尤其是以古诗见长。

《河岳英灵集》载:崔国辅的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咏,乐府短章,古人不及也。"陆羽与崔国辅游处三年,不但名声由崔而更加显要,同时也从崔国辅身上,显然进一步学到了不少学问。陆羽为了创作《茶经》,曾跋山涉水,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遍游了江苏苏州、无锡、南京、丹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杭州和绍兴嵊县等地实地考察,以后又到江西上饶。

茶叶采制、饮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实践,因而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与资料充实对《茶经》的著作。唐肃宗至德初年,当时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吴兴皎然和尚,皎然俗姓谢,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二人相识之后,结为忘年之交,结谊凡四十余年,直至相继去世。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这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

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后又是在皎然的帮助下,"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陆羽能与名满天下的诗人崔国辅、诗僧皎然结交,可见在文坛上是有地位的。在文学上,陆羽编著过《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志》三卷和《湖州刺史记》一卷等一些史学著作。

在地理方面,陆羽在流寓浙西期间,为湖州、无锡、苏州和杭州,曾编写了《吴兴记》、《吴兴图经》、《慧山记》、《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多种地志和山志,这说明他对地方史志的学问也是极有研究的。在诗词方面,陆羽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只有两首。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会稽东小山: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在自传中,陆羽还提及他在安史之乱时,眼见国家陷入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感到悲伤写了一首《四悲诗》;之后刘展割江淮地区造反,陆羽又痛心疾首作了一首《天之未明赋》。陆羽不但在撰写《茶经》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经》风誉全国以后,以至在陆羽的后期或晚年,他还是以文人称著于世。

而且据权德舆所记,陆羽从信州(今江西上饶)移居洪州(今南昌)时,"凡所至之邦,必千骑郊劳,五浆先辣";后来由南昌赴湖南时,"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陆羽所到一处,每离一地,都得到群众和友朋的隆重迎送。社会上所以对陆羽有这样礼遇,也如权德舆所说,不是因为他茶学上的贡献,而是他"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在文学上的地位使然。

我们可以从以上陆羽的经历来看,陆羽生前与死后是两种不同的形象,在他生前,比起他的茶学成就,他更以文学而出彩。而在他去世后,他的文学方面反而被《茶经》的成就所掩盖。陆羽将茶道文化传播到各个阶层,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为什么陆羽被称为茶圣?

他是中国开启“茶时代”的第一人。顺便说一下,陆羽教了大家“茶道”。但中国的“茶道”和日本的“茶道”是有区别的。日本的“茶道”也好,“花道”也好,都是希望从某一种技艺中找到“天启”,进入“神圣的境界”。包括炸天妇罗和做寿司,也能“封神”。个人对于“XX道”的提法,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如果说,从茶中可以学禅,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禅寺学禅,非要绕这么大一个弯子?下图是日本茶道 但中国的“茶道”,其实并不是这样。

中国的茶道,只是“术”。想寻“道”的人,会去佛教、道教和儒家中找,不会跑到一杯茶里面找。让陆羽“封圣”的《茶经》,也完全不提“内心的净化”“境界的提升”云云,就是一本单纯的茶书。陆羽(733—804),唐代湖北天门人。现在,我们会叫他茶学家,但在当时,他不过是一个特别爱喝茶,也特别懂喝茶的人。顺便说一句,唐朝之前,茶不是“日常饮品”。

汉代,如果你想喝茶,还得去药铺抓“茗”和“荼”这味药草。煮出来,一般都是苦的。没有现在各种分型的香。到了唐朝,上流社会才开始渐渐习惯于喝茶——要不文成公主没法把茶叶带去西藏了。不过,你知道唐朝贵族们的茶怎么喝吗?——酥油茶,就是简版的唐朝茶。加奶,加油,加大料,加小茴,加盐,加核桃……这些都算好的,还有加牛羊肉的。

下图是酥油茶然后,陆羽这个天降奇才就出现了。他爱喝茶啊!而且会喝单纯的“茶”啊!不加奶不加糖不加盐不加肉!因为爱喝且懂,干脆就写了一本书,告诉别人怎么种茶(对,他还擅长自己种)、选水、选壶、煮茶。这本书,就是三卷本的《茶经》。《茶经》共十章,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顾名思义,《茶经》从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到茶叶的加工制作、煮茶饮茶的器皿、烹茶技艺、品鉴茶的方法……都系统地记述了。不光如此,生怕别人不懂,陆羽还主动配了插图,是现在流行的“图文本”。《茶经》一出来,中国的“茶时代”就开启了。因为这本书,陆羽声名远扬,朝廷有意留他在京为官,但他婉拒了。

谁能介绍一下“茶圣”陆羽?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聊聊陆羽,很多人说起陆羽感觉像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一样,茶叶是陆羽以后才有了茶叶,其实在陆羽之前茶叶早就在饮用了,可以说陆羽和《茶经》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中国有记载茶叶的使用最早在春秋战国,最早记载人工种植移栽培育是西汉吴理真在蒙山将野生的茶树移栽,因此吴理真被称为植茶始祖。其实茶叶最早是和佛教结缘的,吴理真是出家人,包括陆羽也是和佛教有缘的,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从小是个弃婴,被竟陵龙盖寺的僧人智积禅师收养在寺中长大。

早在陆羽四百年前东晋高僧支遁曾经驻龙盖寺讲经,支遁是最早讲饮茶与佛理合并,开茶禅一味的先河,被尊为佛茶之祖,龙盖寺有支遁主持开凿的水井,在那里煮水品茶讲经,所以陆羽从小在这样一个环境长大 ,先接触了茶,然后才能去总结发扬茶道。然后随着安史之乱,难民南迁,陆羽也随着难民到浙江定居,期间遇上他茶道的又一位僧侣朋友皎然,皎然俗家姓谢,是东晋谢灵运的八世孙,同时也精通茶道,皎然比陆羽大十几岁,是陆羽茶道中的师友,皎然对于茶道来说有几处贡献,一是著有《茶诀》三卷,二是最早的茶赛组织者,曾经主持过剡溪诗茶会和顾渚茶赛,其中陆羽就是在剡溪诗茶会上渐露头角,在顾渚茶赛上《茶经》问世而一鸣惊人。

陆羽唐宋时期其实就是知名茶人,并非茶道独一人,因为当时像皎然等人也都有茶书典籍,光唐代茶书就有《茶经》《茶记》《顾渚山记》《煎茶水记》《采茶录》《补茶事》《茶诀》等十余种,到明代其他的茶书都陆续失传,而《茶经》所记载的各方面都比较完善,陆羽在茶道的地位逐渐上升到最后被尊为茶圣。陆羽是茶圣,谁知道茶仙是谁?清代雍正年间的陆廷灿,花十年时间编撰的《续茶经》,《续茶经》综合收集了唐宋到明代的大量茶书典籍笔记,并结合了清代的制茶种茶记忆,用与《茶经》一样的分类方法,而内容超过《茶经》十倍,因此陆廷灿被茶界称为茶仙。

弃婴的逆袭,陆羽如何成为人人敬仰的茶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认识一下陆羽是谁?1.陆羽(733-804),今湖北天门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人称为“茶仙”、“茶圣”。陆羽一生嗜茶,著有世界上第一本有关茶叶的书《茶经》,陆羽为世界茶叶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看了陆羽的生平,你是不是觉得很赞?!我也觉得很赞。但当我得知陆羽是个不折不扣的弃婴时,我再次被这一事实给震惊了!3.据《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的记载,陆羽的确是一个弃婴!传说,仅仅是传说哈,公元733年的一个深秋,一个老和尚经过一座石桥时发现了一个弃婴,老和尚看他可怜,就把他带回了寺院。

据说,这个老和尚就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积公。4.后来,老和尚又把这个男孩送给了好友,一个姓李的儒士。后来,这个男孩又回到了寺院里,老和尚给他取了名字――陆羽。5.陆羽在寺院里跟着老和尚学习煮茶奉水。这算是陆羽对茶叶的启蒙之步了。6.陆羽一生喜欢游历,结识了不少江南名流,比如皇甫冉、皎然等人。这些人都在陆羽的茶事活动中给予了他巨大的帮助。

在整理众多的资料后,陆羽开始了《茶经》的写作。7.陆羽对茶事的研究可谓精通。无论是茶树的生长,茶叶的采摘,煮水的取用,茶具的选择,当地的人文地理都有系统完备的论述。并且,陆羽还将诗文结合到了茶事上来。寄情山水。8.陆羽被人称为茶圣、茶仙基本都是他死后的事了。可以说,陆羽对茶事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茶者,人在草木间。陆羽是真正懂茶的人。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弃婴,他是怎么一步步成长为一代茶圣的呢?!这里面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了。我认为,陆羽的成功或者成为茶圣,绝非偶然。而是他几十年的生命沉淀的必然结果。纵观陆羽的成长史,我们可以总结为生性刚强、贵人相助、向往自由。陆羽的人生之路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我觉得,人不管处在何种状态下,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谁?自己将要去哪儿?陆羽天生并非茶圣,陆羽天生绝非圣贤。

然而,正是他始终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态度,正是他有拥抱生命,拥抱大自然的强烈的自我觉悟,才成就了后来的陆羽。汪国真说,“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陆羽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假若,陆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荒原问道,又哪来什么茶圣?陆羽,和一切热爱生命的人一样,都是荒原问道者!陆羽的人生,绝非逆袭。


文章TAG:茶圣  陆羽  茶圣陆羽属什么  什么什么的茶圣陆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