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你们心目中的品牌普洱茶

纯料老班章,冰岛,昔归,茶王树头春茶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普洱茶。品牌茶商做得出来吗?
所谓普洱茶品牌、标杆,还不如说是包装炒作自己的炒家

你们心目中的品牌普洱茶

2,7252采用熟茶7572配方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没有7252这个茶,末尾是2的唛号的产品都是勐海茶厂(现在的大益公司)出品的,7572被誉为普洱茶熟茶经典标杆产品,很多熟茶都是参考7572的配方和工艺的,比较经典的7572、7262、7562、7592、8592等。

7252采用熟茶7572配方是什么意思

3,用心学泡茶怎么样

在单向街的书架上把这本书拿下时并无特别多的好感,简单翻了几页,只是觉得有技术有心法,层层深入而已。之所以想买下他是因为最后涉及到普洱生熟茶的选购和冲泡,我自视清高,自认为在普洱茶方面我已经步入了较高的层次和境界,简单的意识流类或者纯技术层面的指导已经很难将我固有的观念打破,但笔者的描述相对宽泛却又不失细腻,看得出是了解普洱茶而且用心喝茶很多年的老茶人。就凭这一点,我初步认定这本书是可以读的,而且我要用心的品读。 在澄心堂与堂主共享我的阅读时,堂主诧异我会买这种书来读,喝茶若干年,圈里的朋友包括我已经可以完全逾越过这种简单的技术层面,说的夸张一点,我们几个人都可以攒一本书来教大家如何学泡茶了,这种书的阅读无碍是闲来无事之笔而已。但我还是决定要用心的将这本书读完,并且一定要从中有所收获。 多年前,从我决定学喝茶开始,我就认定自己是和茶这种事物是有缘的,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的顿悟,再到阶段性突破,几进几出,如同修炼般经历着这个繁复的过程。我曾上下求索,不得其门而入,也曾茅塞顿开,为片刻口舌的欢愉而深醉其间。喝茶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相信每个和我有过一样经历的人都会深有感触。 喝茶的收获在于自身心性的提高。从选茶,烧水,投茶,洗茶,泡茶到品饮,再到最后分享,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书中也提到这要求茶人排除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复练习,在时间和数量上找到感觉。我自认为如果做不到身在茶外,心在茶间,即便只是掌握了套路,也只能称之为乏善可陈,糟蹋了一泡好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深入,在冲泡好茶的同时,拂去了浮燥之气,逐渐心平气和,在技术和心性上双方面得到突破,此乃是最佳的一种状态,我常形容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喝茶的收获在于身外的沉淀。从大学到工作,留京数于载,身边朋友林林总总,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和茶挂上勾的朋友总是会格外的亲切。茶人与茶人之间的交流朴素却又不失真挚,有时只是一句最近在喝什么茶,得闲一起喝茶就足以把彼此之间的距离拉的很近。我得闲时混迹过不少茶圈,天南海北的茶友虽各行各业,但以茶、瓷、紫砂等为主题的交流却异常丰富多彩。见的到面的朋友一起坐下来喝茶,见不到面的朋友也时常寄些茶相互品鉴,大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话说到这里,我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而且深得心法,似乎更没有品读这本初级泡茶书的必要了,但一番浏览下来,我着实有了很大的领悟和提高。 “最佳出茶点”的问题。在初学普洱茶时,师傅规定了严格的第一泡和第二泡的洗茶时间,我想在那个阶段这种说教式的出茶时间规范是非常有效的,而最终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将一泡茶泡得很好喝,所冲泡的生熟普也无非那几种标杆茶,反反复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已经完全贯彻到我日常泡茶的整个过程中。但随着喝茶的日渐广泛,我越发觉得我所泡的茶没有最先那么好喝了,那种品饮到好茶的愉悦和欣喜也在渐渐减退,很多时候我将其归结为茶不好,但我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最佳出茶点”。我曾经问过很多人关于最佳出茶点的问题,这差不多是我第一次手碰盖碗时的困惑,但最终没有一个人能给我完全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其实这真的很难讲清楚,就好像去评价一个人究竟好在哪里,倘若没有对此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经过几番较量和考验,只是一味的去讲些肤浅的表面终很难打动人心。茶也是如此,我用一套方法去适用所有的茶,或者说只凭一种感性的认识就将其设定为“最佳出茶点”,实在是有些差强人意。笔者将“最佳出茶点”定义为“茶香、茶味、茶韵”的完美组合,而且每一道茶只有一个最佳出茶点,很多时候我们所以为的那个出茶点其实只能称之为“类出茶点”,只有对一种茶的茶性深入把握,才能渐渐向最佳靠拢。精确的掌控来源于日积月累,来源于深入的揣摩和反复的试验,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我下的功夫非常不足,是我目前急待提高的。 “一道茶的完整记忆能力”。如果你问我,喝茶数年,你对哪款茶最为熟悉,我真的无言以对。如果问我喝到过哪几款最为记忆犹新的茶时我还能回答出一二,就比如说陈德华老先生做的大红炮,白针金莲,宋聘号,臻味茶苑的传统乌龙等等等等。我们似乎都不缺少对珍品上品的记忆,这就好像遇以了稀世之宝,得以一见已乃三生有幸。但太好的东西不可能生活化,否则就丧失了那份神秘色彩。我不能完全抹杀掉自己对一道茶的记忆能力这个问题,我生性敏感,对很多细微的差别具备天生的辨知,这也是我能经常出去忽悠人的杀手锏,在辨别一两道好茶的这个范畴我还是颇有自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一种感性的行为,它与“最佳出茶点”的问题一样,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充分的经验积累。笔者在文中提到了“茶性变化规律曲线”,一道茶冲泡下来会不自觉的在脑中显现出一个样本,通过反复的试验,将这些静态标准不断得以修正,最终会形成最接近客观事实的一幅蓝图,这便是“一道茶的完整记忆。”这种记忆是辨识同种类茶原料、产地、工艺、储存等等问题的标准。这是基础,既而以“对冲”等等方法反复加深对此茶类的记忆,最终形成一种全面掌握。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我深知自己半路出家,仅凭一点小聪明便想大显身手,实在是太过简单幼稚,扎实的基本功在任何领域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获缺的。 “茶韵的品荐”。我想我真的应该感谢笔者,能够用文字将我重新投入对茶韵的陶醉之中。最早喝岩茶时常听人说岩韵十足,但我品到的只是味蕾的变化,很难进一步理解韵为何物。继续喝了一段时间后,又有人提出了茶气十足就代表韵味,如果以这种评价为标准,非武夷岩茶与生普最为钢劲有力,时而生猛时而绵长,生猛时火力十足,绵长时又清静悠远。难道其它茶就无茶韵可言吗,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茶韵是个复杂的概念,并非单纯的茶气可以匆匆代过,我欣赏笔者用“清、纯、正、气”四个字加以诠释,当一泡茶能够充分体现出这四个字的精华时,韵便随之而来。但并非次次泡茶都可以有如此美好的体现,我自己在泡茶时就时常会觉得缺少了那么一点点力度,甚至连整个气场都无法调动起来。笔者所提到的不同性格、年龄阶段的人泡出的茶是不同的恰巧就呼应了这一点。我甚至可以联想到在不同的情绪促使下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我想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品鉴中,我会更加全方面多元化的去分析和思考一泡茶所带来的深刻感受。 寥寥几笔,恨自己才思疏浅,文笔拙劣,无法将笔者文中的精华一一展现,只能结合自身习茶数于载的困惑和提高来粗谈感受,文章最打动我的还在于“用心”二字,笔者用心著书,我得缘品读,定将汲取书中精华,在泡茶及品茶的道路上更加精进。 今日在豆瓣与笔者相识实为一大幸事,在此祝愿何老师在茶文化传播方面一帆风顺,也期待在习茶方面能够得到您更多的指点。
搜一下:用心学泡茶怎么样

用心学泡茶怎么样


文章TAG:普洱茶  标杆  什么  什么意思  普洱茶  什么意思  你们心目中的品牌普洱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