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在所有封建王朝时代,朱元璋是唯一一个不设丞相的君主。猜忌和诛杀有功之臣也是朱元璋其中的一大过错吧。沈万三花了大价钱,希望朱元璋给他点好处,可他从来就不明白朱元璋是个怎样的人,朱元璋听说此事后,不动声色,等城墙修好,就准备杀了他。

朱元璋最恨的是什么?

作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当然最怕自己多年征战,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被他人夺走。所以他自然非常痛恨那些对自己皇位构成威胁的人。这一点从洪武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能看出来,朱元璋借机对许多功臣大肆杀戮这其中不乏一些被陷害无辜被牵连的人,不过类似的行为在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开国君主也有过。除去这个属于政治斗争范畴的事件外,从他的成长经历和其上台后的治国手段来看,我认为表现的比较明显的还有三类人是朱元璋十分痛恨的。

下面我列举一下:一、支持陈友谅的人明朝刚开国时,由于经过二十余年的混战,中国大地上饿殍遍野,田地荒芜,开国皇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复生产,朱元璋在这一点上就做的相当好,他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在了农民兄弟身上。洪武三年(1370),他规定凡是开垦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税,而且为了鼓舞开荒,他制定法令,只要你开了荒地,这块地就是你的,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开荒的进行。

同时他还大大削减各地的租税,除了一个地方外。这个地方就是张士诚张士诚占据过的江浙地区,由于当地的人民支持张士诚,他对此不满,规定江浙地区赋税高于其他地方数倍。这一规定持续好多年直到后期才废除。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二、从商的人相对的,他十分痛恨从商的人,这极有可能与他在小时候被屯米的奸商害过有关,当时著名的富商沈万三就成了他重农抑商政策的牺牲品。

这位沈万三十分有钱,据说家里有个聚宝盆,所以钱财源源不断,这位同志也想学习吕不韦,想搞一把政治投机,他主动投靠朱元璋,并出钱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这些城墙十分坚固,都用上好的花岗石修建,并用糯米为浆,外面涂有石灰,堪称铁壁。沈万三花了大价钱,希望朱元璋给他点好处,可他从来就不明白朱元璋是个怎样的人,朱元璋听说此事后,不动声色,等城墙修好,就准备杀了他。

沈万三实在太蠢,像朱元璋这样的人怎么会容忍一个商人去修建首都的城墙!还是马皇后反复劝说,朱元璋才没有动手,但他还是没收了沈万三的财产,把他发配到云南。沈万三平生第一次做了亏本事生意,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倒霉商人,几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歧视和打压。三、贪污的官员在所有的恶行中,朱元璋朱元璋最憎恨贪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当他想起那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这些人个个该杀!他要创造一个纯净的王朝,一个官员们人人清廉、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王朝。

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绝不宽恕!”朱元璋是说到做到的,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即使在开国之初,60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这命令显示了朱元璋肃贪的决心。

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还设置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政策。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机构设置多有不同,但是县衙布局还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门、戒石、鼓楼、二门这些结构,但明朝却在大门口和二门之间多设置了一个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着时吓人。这个土地祠时用来干什么用的呢,不要吃惊,这个地方是剥皮用的,剥的就是人皮。

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什么?

那个曾经喝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底层布衣农民,自从25岁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后,幸运之神像开了挂一样,格外青睐这个叫朱元璋的农民,他一路高歌猛进,率领他的众多弟兄和数十万大军与元军展开拼杀,彻底赶跑了元朝的王公贵族,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一国之君。但是,朱元璋确实做到了。他开创了自己的千秋大业。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应天府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

同年秋天,攻占大都,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和其他新生封建朝代一样,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作为它的领头人朱元璋更是鞠躬尽瘁,尽心尽力治理国家。在所有封建王朝时代,朱元璋是唯一一个不设丞相的君主。虽然有防止丞相专权的部分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朱元璋的工作量。一个朝代的君主如果能够全心全意的治理朝政,那么也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一大幸事。

另外,在人才选拔上也是费尽心思,成功设立国子监培养人才。这也算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吧。朱元璋治理国家以廉洁,反贪腐最为著名,封建社会反贪第一人的称呼名副其实。在他治理期间,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开国元勋,在涉及反腐方面,朱元璋都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时任驸马欧阳伦纵容下属倒卖茶叶一事被朝中大臣查实之后,朱元璋一样秉公执法,忍痛处斩驸马。

处斩驸马一事,对朝野上下震动极大。因此,朱元璋时期,朝中廉洁自律风气十分浓厚,国家稳定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朱元璋既然有诸多功绩,那么错误和失误也是难免的。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矛盾的双方。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国家的发展不受外来因素影响。曾经提出了海禁的政策。虽然这一政策实施的初衷代表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明朝与外部先进事物的联系,没能做到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步发展。众多专家认为,朱元璋海禁政策的提出,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开始。朱元璋对自己后代的管理上,也没能很好的合理安排。造成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不过,历史证明朱棣还是一位相当不错的皇帝。这也多少给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些许心里安慰吧。

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进行反贪的同时,也实施了一些残酷的暴行。胡惟庸,蓝玉事件就有很多人受到牵连,致使很多无辜之人惨遭杀戮。猜忌和诛杀有功之臣也是朱元璋其中的一大过错吧。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他的正能量。虽然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统治出现过诸多过失和错误,但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推动封建社会向前发展应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

朱升跟朱元璋提的“九字方针”到底是什么意思?

“九字方针”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简单来说,意思是“猥琐发育,别浪”。1、高筑墙指的是要加强军事防御,不能让敌人轻易攻下自己的大本营。2、广积粮指的是要大力发展经济,让士兵有饭吃、有衣穿,军需物资得到满足,才能好好打仗。3、缓称王指的是要沉得住气,不能一开始就太高调,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前面的都是炮灰。


文章TAG:朱元璋  节俭  可知  秘密  三个  朱元璋是茶什么  可知朱元璋关于节俭的三个秘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