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讲,他们是独树一帜的,他们是独立一体的。什么是世袭呢?简单讲,老子当完儿子当,儿子当完孙子当,子子孙孙无穷尽。而五代十国分别指的是5代和10国,5代的延续时间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而十国的延续时间是公元902年到公元979年。

五代十国的根源是什么?

趣谈答案: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朱温则直接起到催化剂的功效。一、奇特的藩镇制度唐朝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代,特殊就特殊在:有很多地方与其他王朝都不一样。当然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不一样,构造了一个大唐盛世。可是如果大唐的盛世在大唐处于动荡之势的时候,之前的那些优势就荡然无存,转而变成对唐朝最大的威胁。

而唐朝有着对应的藩镇制度,藩镇制度下的军官享有独立的军权、独立的政权,类似于一个又一个的小诸侯,只不过又不同于诸侯,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被皇帝罢免。同样的,这个随时被皇帝罢免,以及朝廷能够时时刻刻控制的藩镇,有一个必然前提,这个必然前提是唐朝真的非常强盛,而且唐朝具有绝对意义压制震慑的作用。但这样的作用和功能属性灰飞烟灭的时候,也就是唐朝迎来最大危机的时候。

1.府兵制瓦解,募兵制登台唐朝末期,府兵制度和募兵制度两大制度出现了替换,而这两大制度替换的核心点便是府兵制度正式退出唐朝藩镇的历史舞台,而募兵制度则顺利上位。府兵制几乎可以称为古代的最老兵种之一,府兵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春秋战国时期,似乎随随便便一个小诸侯就能够统帅40万兵马。比如秦赵之战,即便坑杀了赵国40万勇士,赵国还是缓了过来,尽管缓过来的时间不长。

而我们从白起坑杀40万士兵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40万是否有夸大?是否有夸张嫌疑?明清时期的大军团作战很少有超过30万的。一旦超过30万,必须是举全国之力所进行的统一规划制度模式之下的大军团作战。即便朱元璋以及朱棣多次出师讨伐蒙元,也很少有30万士兵及以上的状态,而春秋战国时期动辄就是几十万的士兵,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兵农合一模式。

府兵制度用一句话来总结:平常的时候他们就是老百姓,而真正行军作战时,他们会放下锄头,放下篱笆,拿起刀枪剑戟刺向敌人。熟读史记不难发现,府兵制度正式取消,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而府兵制度的退出舞台,必然伴随着另一种兵种制度到达舞台,就是募兵制度。募兵制度有一个最好的优势:朝廷掌握着主动权,或者地方大军阀掌握着主动权。

这个时候不再是兵农合一了,也不是平时的时候拿起锄头工作,战时拿起刀枪冲向敌人。而是完完全全的绝对意义上的由当地的最高掌权者确定:你是否能够进入军团,你是否能够行军作战?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像之前的老农民、没有任何作战能力的人,再也没有办法进入军团,只准许年轻、健壮有力的人进入。除此之外,为了扩充兵权,以及在某些极其特殊情况下所做出来的必要妥协,犯有重大错误的人也会招募过来,为了短时间之内行军作战、完成重大突破。

2.募兵制登台带来的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募兵制度带来两大优势,第一大优势地方和朝廷掌握主动权,第二大优势能够挑选更加孔武有力的士兵。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好的事情,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说募兵制度有着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呢?地方享有绝对权力,朝廷权力被架空。如果大家记得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讲过:募兵制度,往往是当地的最高级长官或者朝廷的最高统帅进行募兵,而他人没有任何权利去参与的话,就不难理解:这样的募兵制度,短时间之内起到了一个军事化集权的作用。

而这个所谓的军事化集权,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并不是通通的归为朝廷,而是归为地方的藩镇、地方的大军阀和地方的大势力。一旦募兵制度顺水成章,一旦募兵制度彻底巩固下来形成一个系统,就意味着朝廷必须要足够的强势,如果朝廷不强势,那么权力会流向藩镇。3.世袭制度的再次诞生当藩镇掌握了军权之后,他们就会谋划两种东西,第一种叫做政权,第二种叫做世袭。

而在封建王朝有了军权就意味着有了政权,最主要也是所有藩镇最渴求的,那就是世袭。什么是世袭呢?简单讲,老子当完儿子当,儿子当完孙子当,子子孙孙无穷尽。一旦当藩镇拥有集权的军事制度能够顺延下去,能够按照一个血脉的关系传递下去的话,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诸侯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会发现,在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分封完毕之后,每一个诸侯的土地都比周天子少,而且少的多,周天子对他们具有绝对意义的控制自主权。

但是这个绝对意义的控制自主权并不是长久有效的,它有一个保质期。这个保质期就是周天子一直贤明,周天子一直把握自己的权利。一旦这两点有一点达不到,那些诸侯们就会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一旦成立或者有了成立的条件,就会发现:诸侯之间的吞并混战正式开启,也就是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而藩镇割据在唐朝末期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绝对意义的子嗣继承顺延,朝廷对于他们的权力传递不再插足,而他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权力分给自己所信任的子嗣,而不是让其他人来替代。

4.世袭效应带来的巨大后果在上文当中,我们通过春秋战国来做一个引申,发现一旦世袭并且朝廷不再横加干预的话,那么藩镇的发展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没有错,在唐朝末期的时候,这种藩镇的演变已经超出了唐朝的预料,而且藩镇已经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权利集合体。它们就如同一个又一个诸侯一样,不再听从皇帝的指令,也不再听从朝廷的指令,只是一心一意的在扩张地盘。

而针对于此,唐朝似乎并没有作出强制有效的解决措施,除了干瞪眼就是干瞪眼。二、黄巢起义的敏感时间点黄巢起义从公元878年一直到公元884年,前后延续时间为7年。这一次起义几乎成为了整个唐朝最后的一根稻草,而且黄巢走到了唐朝的面前,把这根稻草拔了起来。1.地方门阀大族的衍变我们先要讲一下什么叫门阀大族?简单讲在唐朝、宋朝那个年代有着一定的门阀大族,而且这些门阀大族有着超强的影响力。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用司马懿来做一个全面阐述,以便于大家能够更清晰的理解。司马懿最开始的时候是曹魏的一个小官儿,尽管曹操认识到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但是曹操的身份地位和司马懿的身份地位相差太大,所以曹操一直没有把他当回事儿。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曹丕执政的时候,他已经明显的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这个时候他完全可以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趁早的把司马懿扼杀住。

我们有能力也有理由相信,以曹丕当时的智慧和眼光来看,不难发现司马懿本身的狼子野心。但是曹丕并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司马懿就是世家大族。按照历史文献记载,司马懿的前世今生一直可以往上顺延到夏商周时期,而且司马懿的姓氏‘司马’这两个字是夏商周时期专门养马的,身份地位可见一斑。而这些地方民族,他们可能延续时间比一个王朝的延续时间还要长,每一次王朝更迭都能看到地方民族的掌权者来回折腾,而这个家族也在来回折腾当中延续了下来。

2.黄巢起义后的门阀大族但是黄巢起义却对世家大族进行了一个调换,简而言之,黄巢起义把一些世家大族踩到了水里,而另外一些世家大族却抬出了水面。黄巢起义之后有大批的军阀,他们在之前或者有着名望或者单纯的有着金钱,眨眼之间举起了旗帜,而这一大批的军阀他们所举的旗帜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赶跑黄巢。唐朝末期的时候,老百姓民不聊生,皇帝们也昏庸无能,而这些人突然之间的出兵勤王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暧昧呢?换句话来说,如果所有的军阀都想要出兵勤王的话,为什么从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表示,没有直接把黄巢遏制在摇篮里呢?原因很简单,这些军阀都可以称之为投机主义者,他们找准了时机,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能够借助黄巢实现自己家族的飞跃发展。

3.门阀大族更替的深层次危机在此次黄巢起义当中,一大批的新军阀新势力眨眼之间登上历史舞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样的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说门阀大族的更替有着更深层次的危机?原因更简单,因为这一批新的门阀大族,他们的势力完全是自己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一没有受到朝廷的恩泽,二与皇帝也没有任何联系,三与文武群臣更是没有联系。

简单讲,他们是独树一帜的,他们是独立一体的。因为没有受到过皇帝的恩惠,没有和朝廷有过牵连,所以要指望着唐朝末期出现诸多变化的时候,这些军阀能够像之前的老军阀一样揭起旗帜来维护唐朝纯属扯淡,而这些新军阀在日后将会演变成五代十国的重要力量。三、朱温的临门一脚终于讲到了重头戏,这个重头戏很简单,用一句话就可以解决。

唐朝已经走到了末期,并且最后一根稻草已经被黄巢拔了起来,朱温又给踹了一脚。1.朱温的反复无常唐朝历史上朱温投降过很多人,最开始的时候朱温和其他的世家大族一样,也想搞一个投机,而且投机的非常顺利,眨眼之间就已经有数万人归顺自己,但是黄巢来了。朱温权衡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以及自己的影响力,根本没有办法和黄巢做对抗、作斗争,一时之间非常无奈,只能放弃眼前的利益去寻求更长久的利益,这个时候朱温投降了黄巢。

而后来朱温又背叛黄巢投奔了唐朝,这中间的事情讲起来颇为复杂,但是能从这样的事件当中,我们看出了一点:朱温相比较而言更有远见,更能够明白短时利益与长久利益的较量。2.唐哀帝的最后谢幕就这样,在这乱世当中,朱温的权力越来越多,黄巢的权势也越来越大,朱温慢慢的能够影响到整个唐朝。朱温影响唐朝影响到什么地步呢?他把唐哀帝一脚踹了出去。

3.五代十国的雏形衍变唐哀帝死后,出现了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叫做梁。五代十国的雏形已经出现,而这个雏形就是一个小国家:梁。这个梁,开启了五代十国最后的一扇门。自此开始,各地军阀有能力去组建军队、有能力去构造小国家的,全都拼了命的去构造小国家。至于没有能力的也都瞅准了时机去投降自己认为值得效忠的人。四、五代十国的历史趣知识五代十国的开始与两个人物有着剪不断联系,第一个人物是黄巢,第二个人物是朱温。

但是除了这两个人物之外,还有一些东西需要给大家提点一下,那就是唐朝走向了末路,地方的藩镇势力突然大涨,而地方的军阀进行了一次大洗牌,这些都无形的制约着整个唐王朝,让唐王朝寸步难行。1.五代十国的起止年限五代十国起于公元907年,亡于公元960年。而五代十国分别指的是5代和10国,5代的延续时间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而十国的延续时间是公元902年到公元979年。

五代分别指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先后建立了5个政权,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和后汉。而十国则更加麻烦,因为它指的是割据政权的势力,这其中包括前蜀、后蜀、南唐等等十余个小的割据政权,我们不再一一阐述了。2.五代十国的经济形态五代十国的经济农业板块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关中和南方。而关中又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佃农制经济形态和庶族地主政治形态。

而南方则是佃农制经济形态和庶族地主政治形态。3.五代十国的本质五代十国的本质是唐朝灭亡之后,各地的藩镇进行了一次吞并大混战,这些藩镇要么投奔于自己认为值得效忠的领主,要么直接割地为王,组建了一个小朝廷。但是这些朝廷的不断更替,这些小朝廷不断的登上历史舞台,却始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能够控制整个华夏土地,他们也仅仅是藩镇型的一个小朝廷罢了。

历史启示录唐朝的军事制度和唐朝的政治制度没有太大的问题,甚至在后来的帝国当中也有延续,但唐朝依然灭亡了。主要原因一共有四点:第一点,藩镇的势力超过了唐朝最开始的初衷,他们的发展已经脱离了朝廷的掌控;第二点,先后有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把唐朝逼到了死角;第三点,府兵制度的撤换,募兵制度的衍变,抬高了藩镇的权力,让藩镇能够掌握自己的军权和政权,变得更加不受控制;第四点,朱温直接把唐哀帝一脚踹了出去。


文章TAG:茶入  五宝  五代  五代茶入是什么  五宝茶是什么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