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府的成立,是七子饼茶出世的起因。普通的一提普洱饼茶就是由七饼组成的;一般一箱普洱饼茶是6提,也就是30斤茶。应该说,普洱圆茶的出现是云南普洱茶的一个新纪元。级数较粗老一些的普洱(五至九级)一般压制成砖或饼,五级普洱较难见到芽头了,多是嫩叶及一些较嫩的茶梗,五级料是熟茶饼中较容易见到压饼料,口感价格适中,虽然滑度有所欠缺,不过随着时间的转换和甜度的显露是能弥补一些的。

普洱茶为何以7饼作为一提?

感谢邀请回答,普洱茶文化交流,让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茶文化杂谈,仅限于本号观点,不涉及历史文化。为何叫七子饼,不叫九子饼,也不叫五子饼,用七块作为计量单位?有几个特殊条件因素造就的七子饼名称,首先是以前的边关贸易都是易物贸易也就是货物交换,当时携带计量工具不方便也没有普及度量衡,只有提前把固定的商品按照固定的数量来计算,每一块普洱茶是357克,七块正好是5市斤,也就是云南的2.5公斤计算,这样交易就不用带秤,便于货物交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祖宗结合易经原理,七为大数,它是偶数与奇数结合的大余之数,拆解开就是三与四的结合。三表示,天地之数,一为天,二为地,一为阳,二为阴,表示天地结合,阴阳结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表示,二的倍数,就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偶数,代表四通八达四面八方。有以上综合原因才有七子饼生成的必然结果,因此只有叫做七子饼。

为什么普洱茶一饼是357克?

这是个纯技术性的好问题。我敢打赌全国有70%以上的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这里正好做一次基础科普。当然老茶客可以飘过,无视这个问题。一饼普洱茶装茶357克,这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产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作。简而言之,357克就是5斤(2499克无限接近2500克)的1/7。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一提普洱饼茶,实际上就是五斤茶。

普通的一提普洱饼茶就是由七饼组成的;一般一箱普洱饼茶是6提,也就是30斤茶。这样非常方便计量。当然也有大箱的,但都是5斤的整倍数。为什么装七饼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一提茶的外包装有关系。外包装是由笋壳做的,包七饼茶刚好比较合适。看看吧,劳动人民是最聪明的!好吧,为了答题,把我一提茶扒开了?。不敢用网络图片,怕。

普洱茶茶饼为何会有“凹槽”?

【欢迎关注懂茶帝】后面带一个窝的茶饼,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一种茶饼,也叫泡饼。它是传统的人工压制,先用布袋装茶,布袋打结的那个位置,就是窝成型的地方,然后再用石磨压制,压紧后,把布袋拿下,最后进行烘干等步骤,普洱茶泡饼就完成了。▲布袋打结后窝的位置(图片来源于网络)这种饼的特点:它的内部条硕空间较为松散,茶叶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多,更利于茶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都会对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产生影响,所以它的转化效果很好。并且非常好撬!铁饼在最早之前,茶饼还有一种形态是铁饼,铁饼属于机压,是用机压模具来生产饼茶,因未使用布袋,压出的饼茶底部没有坑窝,铁饼背面会有的突起的“钉印”,这是压制铁饼的时候,通过气钉口排出模具里面的压缩空气造成的。不然的话,模具里的空气被压入铁饼内,铁饼就压不实,容易产生空洞。

▲铁饼钉印(图片来源于网络)铁饼因在加工成饼时的模具外部压力较大,成形后较一般的茶饼更坚硬,以其坚如铁,状如饼而得名。压制成铁饼后,茶与茶之间的空间就会变得很紧凑,这时,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就非常的小,空气中的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因素对于茶饼的影响自然也就不会太大,后期的转化会很慢。茶中的微生物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茶叶的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地保存。

普洱散茶与茶饼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好?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刚下树的新茶草腥味(草青味)比较重,有部分人不太适应这个味道。此时立即压饼的话,茶的草腥味退得会比较慢,如果存放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地方,一年都未必能退尽。如果将新茶散放着存,接触空气比较充分,草腥味(草青味)退的会比较快。在相同的存放条件下,散存退的就比压制成型的要快。建议买到新茶后,应该至少存放着半年以后再压制成型要好一些。

存放小实验曾经做过实验,同一批新茶分成两份,一份立即压饼,一份散存一年以后再压饼。过两年,开汤,散放着的无论是香气,厚度等都会比立即压饼的稍好一些,但四五年后就没有差距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压制的时机。如果计划在四五年之后才开始喝,那新茶买到后可以立即压制。如果想从新茶就一路喝着下去,最好散着存放半年之后再进行压制。

另外,要将散茶压制成型,必须经过高温蒸汽将茶叶蒸软,才能压制。压制好的饼如果很快就喝,在香气上会稍弱一些,也会稍稍的挂水。但经过三个月以上的存放,不足的部分基本上就会恢复原状,甚至还会更好一些。因此,茶叶刚压好之后,别急着喝,等三个月到半年后再开汤,会更客观反映出茶叶本身的滋味。茶友趣事 曾经有一个茶友去厂家压制一批新收购的新茶。

茶叶压制好后去验货,一开汤,发现和他之前封存的样品相比,香气弱还稍稍的挂水。他非说厂家换了茶叶,让加工方赔偿,闹得是不可开交。没办法,最后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由厂家将茶叶总价的15%先给这个茶友,再把之前的样品当着大家面封存,过半年之后再让他来验货。如果成品茶比存封的样差,那产方全额赔偿。如果与封存的样品一样,甚至更好,那茶友来回的费用自理,并且赔偿厂家茶叶总价的10%,有一点对赌的意思。

半年之后,那个茶友来了,大家一起开汤见证。结果不用多说,肯定比封存的样品要好。按约定,这个茶友只能交了加工费,仓储费之外还要再多付一笔费用。上面那个例子说明三点:第一、散茶经过压饼之后,香气滋味会有所下降。大家一定要注意,绝大部分正规厂家是不可能会调包的,这个不用担心。如果还是不放心,就自己在旁边看着压,量不大的话也就是一会的功夫。

为什么普洱熟茶做成饼茶叫“七子饼”茶?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的形态。以往茶饼都是357克,现如今茶厂为了饼形更具丰满。制成380克400克的也叫七子饼。古时候为了运输方便、销售,把七饼茶束为一筒。茶系每七园为一筒。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也代表吉祥数字。七子相聚、多子多福、万事平安。七子饼逐渐在海外华人中被“合家团圆”的象征。随着现在普洱茶产品的包装多样化,也有不少于400g、800g这样的大饼以及100g、150g这样的小饼可供消费者选择。

云南买的普洱茶饼熟茶,为什么茶叶杆比较多?

首先我看你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在云南普洱茶熟饼,那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旅游时候买的,导游带着去茶店买了茶,中间成本很高,于是你买到了一块便宜茶却花了大价钱。一般普洱茶渥堆发酵后,会经过人工筛漏或是机器筛漏,从最初的料一级一级筛漏,级别大致分为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特级、宫廷。级数较嫩的普洱条索紧直细嫩,金毫显露。

冲泡汤色红浓,陈香浓郁,回甘度好,滋味浓醇,叶底细嫩,呈褐红色。多半是做成散茶,或是沱茶,并不压制成饼或砖(宫庭普洱、礼茶、特级、一级、三级)。级数较粗老一些的普洱(五至九级)一般压制成砖或饼,五级普洱较难见到芽头了,多是嫩叶及一些较嫩的茶梗,五级料是熟茶饼中较容易见到压饼料,口感价格适中,虽然滑度有所欠缺,不过随着时间的转换和甜度的显露还是能弥补一些的。

可以看看这类生茶的嫩梗样子七级普洱普洱茶七级料是较大片茶叶加上茶梗了,不过还算较为紧结,此类茶也属于常见压饼料。最常见的大益茶厂的7572便是七级料。九级料相当于毛茶中的黄片了,茶梗也较多,这类茶虽然卖相欠佳,但是比较适合初喝普洱茶者,一个是他的厚度茶味相对较淡,甚至需要煮着喝。一个是甜度还是很不错的,初喝普洱茶的茶友也比较容易接受。

要注意一点,即使是九级,所谓的茶梗也属于嫩茎部分,其实茶叶的嫩茎不属于茶梗。嫩茎里面还有较高的芳香物质和氨基酸,对调节茶叶香气和口感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嫩茎在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和茶叶已经揉捻为一体,就是茶叶的组成部分。那么如果不是呢就是如下部分了。有些被挑出来不要的老梗即是茶梗,已经完全木质化,茶叶作为饮料最标志性的内含物茶多酚类含量极少;茶叶功能性物质和咖啡碱、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也是极低,韧皮部含有少量的糖等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没有饮用价值。

所以茶叶中的老梗必须要挑选出来。但是被一些商家低价收回压到饼里,成本低却可以卖个好价钱。说“茶梗香气好,鲜爽感好,有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醇的茶叶”,这是偷梁换柱,混淆慨念,把嫩茎的作用混淆到茶梗上来。还有说“茶梗在普洱茶发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砖茶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品质形成”。这种说法就更加不着边际了,有点天方夜谭了。

真不知道茶梗是怎么样增加空间?怎么样保证氧气充足?怎么样有利于品质形成的?简直是没有茶梗普洱茶就不能发酵了。按这种说法,高档普洱茶的发酵是要先把茶梗加进去,发酵好了再把茶梗挑选出来不成?谣言不攻自破,其实这只是在为低档茶涂脂抹粉,为低档茶卖个好价钱而已。大家再看看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老梗颜色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说明茶叶老梗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已经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普洱茶三级以上(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都不能含有茶梗,只有三级以下的低档茶才能少量带梗。所以茶梗就是茶叶加工中的副产品,没有什么饮用价值价值,纯茶梗可能就只能做柴火。旅游茶经常遇到这类,也是因为利润高,如果大家看茶表面容易被蒙蔽,只要开一饼看中间料子情况就知道好坏了。顺便教一下如何看饼面光鲜,就要顺着背开一层,看里质,如果内外一致,那就算合格,我这个算是合格的,内外基本一致。

普洱茶为什么要搞成饼状?还要大饼?小饼不好么?

虽说普洱茶有散茶、方砖、砖茶、沱茶、竹筒茶等多个形态。但现在提起普洱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圆圆的茶饼。的确,圆茶已经如同普洱茶的代名词一般了。这种普洱圆茶,就是现在所说的“七子饼”。关于“七子饼”,很多人认为是继承唐宋饼茶遗风。也有人说,把茶做成圆饼是为了讨句口彩,寓意着饮茶人团团圆圆。可其实,“七子饼”的出现并没有很久。

大体是清朝前期,普洱府建立前后的事情。至于为什么要把茶饼作圆,说来也简单,就是图个方便。普洱府的成立,是七子饼茶出世的起因。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设立了普洱府。西双版纳,是云南当时最大的产茶区。为了垄断“大钱粮”,清政府在思茅设立总茶店,由官方垄断茶叶经营。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中央朝廷正式控制、垄断云南茶叶的开始。

既然要垄断经营,必然要有一些改弦更张的措施。民间常说,新官上任还要三把火呢!又何况是堂堂朝廷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云南茶法。茶法规定,买卖云南茶叶需持“茶引”。无“茶引”者,一律以走私罪论处。其实用“引”的制度,已经在盐上应用很久了。应该讲茶与盐一样,都是中央政府的专卖产品。

既然是朝廷专卖,那就要立下规矩,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了。朝廷批准,云南每年发“茶引”三千,每引购茶一百斤。云南茶法还特别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圆饼状。每个圆饼重七两左右,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重四十九两。每筒征税银一分,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上税银三钱二分。由于每七饼为一筒,因此后世起名为“七子饼”。云南茶法的出台,将云南茶市上茶的外形、重量、包装规格都作了法律层面的规定。

一方面,使得云南输出外地的茶有了统一的规格外形。应该说,普洱圆茶的出现是云南普洱茶的一个新纪元。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货币。刀币、布币、圆钱五花八门。甚至于各国的“斤两”,也不尽相同。互相交易起来,换算成本太大。因此,秦始皇的重要功绩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以前的云南普洱茶,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一样。普洱圆茶的出现,使得普洱茶达到了制式的统一。

普洱茶越存越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压饼后香气、回甘都消失了?

原产地做茶十多年,从开始的几十元一公斤,到后来的几百几千,直到近几年的扶摇直上过W,中间有收获的甘甜,也有不少吃亏上当的事,一句话,做茶人辛苦并快乐着,这是很多做茶人的真实生活写照。记得在十几年前在勐海恒邦压制“一零冰岛”的时候,我和负责管理生产的高厂长,从办公室往车间赶着去看压饼,离车间二三十米的时候,就闻到了浓郁的花香,高厂长抑制不住一脸地兴奋,大叫:“这是谁家的茶这么香?”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循香追去。

压制车间里,蒸汽缭绕,隐约可见一字排开数台石磨机组,气泵发出有节奏哐哐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在紧张地工作,发出浓郁花香的正中间一组,正是我们的“一零冰岛”。以上是我们做茶多年,发生的无数小插曲中的一个。我们做茶的范围从临沧的冰岛、昔归到版纳的班章、老曼峨再到易武刮风寨、几个明星山头古树茶,不断扩大到数十个知名山头古树茶。

中间不乏经验教训,也发现了一些普洱茶微妙的现象:凡是山野气韵强,香韵深沉的原生大树茶,毛料时香气浓,压制成型后会保持原有的浓强度(不会减少)。正常仓储环境下,确会越存越醇、越陈越香。【个人认为:普洱茶的秘密是越存越醇,越陈越香真实的含义在于越陈香韵越丰富多变,而不是字面上的越香,波多蜜韵会在以后的文章里详谈,请“关注”了解】且说十多年前,茶山上到处都有好茶(好茶多孬茶少),商家只要舍得花钱,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好茶。

那时山头古树茶物美价廉,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大好局面。但在2011年春茶时,我收了一批茶,让我吃尽了苦头,实实在在地给我上了一课。记得那是一个下午,一个小伙子骑摩托车悠悠过来,带来了一塑袋茶样,打开看时,发现毛料芽叶整齐,基本是一芽两叶(普洱茶采摘的最高等级),嗅闻毛料时有香气,热水开泡时杯底有花果香,没有半点杂味,看来杀青功夫不错。

来人说家里还有差不多一吨茶,全要价格便宜些,我被茶农小伙子说动了,就全盘接收了这批货。当这批茶石磨压制成饼,烘烤结束,按照惯例像往常一样打开一饼喝喝瞧,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茶香气竟然非常微弱,我大感诧异!后来,这批茶放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好转,就低价舍本盘了出去。此事对我的信心打击不小,后经多方打听和实际考察,明白了这是喷洒了催芽素的缘故。

这类茶有一定的迷惑性,毛料有香气,但存放就不行。还有一种茶要特别注意,相信很多人上过当:这种茶毛料汤水很浓稠,要香气有香气,要苦涩有苦涩,滋味足得很。这就是令人切齿的农残茶,即打了很多药物的茶。这种茶隐藏得很深,符合存茶要厚重浓稠的理念,很多茶商栽倒在这里,花了大价钱买了农残茶,却不自知,直到成品仓储若干年后,苦涩仍居高不下,才慌了神,但为时已晚。

普洱茶产量很大的台地小树茶,茶多酚、花青素、咖啡碱含量高,而氨基酸类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酚氨比”失调,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苦涩不退,香气飘忽易散失。但到了老茶阶段,苦涩就会转化成茶红素、茶褐素类等营养物。虽赶不上树大根深的古树茶(含有微量元素多,茶气就足),但比农残茶好多了。假如真像题主所言:越存越苦、香气回甘皆无,十有八九是过量使用了化肥,既打了杀虫药剂又喷洒催芽素,这种农残茶很可怕,喝到嘴里不舒服,喝到胃里胃难受,中间还卡喉辣嗓子,相当于慢性毒药,杀人于无形,不知不觉慢慢消耗身体的正能量,倒不如喝白开水安全,大家要敬而远之噢!。


文章TAG:压成  普洱  普洱茶  为什么普洱是饼的  普洱茶为什么要压成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