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些年头了,开始花茶、春尖,十几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喝普洱生茶,渐渐的喜爱上了普洱生茶,懂得了茶的养生健身药用价值,我喝茶原则是存新喝旧,存放十年内的新茶基本上不喝,我现在的口粮茶是下关2005甲级沱茶,存放了十六年,自然转化很好,温润醇甜的口粮茶下关沱茶,入口即甜,回甘立起。

大家平时喝的口粮茶是什么茶,什么价位的?

喝茶有些年头了,开始花茶、春尖,十几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喝普洱生茶,渐渐的喜爱上了普洱生茶,懂得了茶的养生健身药用价值,我喝茶原则是存新喝旧,存放十年内的新茶基本上不喝,我现在的口粮茶是下关2005甲级沱茶,存放了十六年,自然转化很好,温润醇甜的口粮茶下关沱茶,入口即甜,回甘立起。尤其是转化多年的老茶,烟蜜香馥郁悠长,饱满醇厚的茶汤,甜润而不失气韵。

色金黄透明,茶汤没有苦涩味,回甘生津很好,更没有其他怪味。一口茶下肚,后背感觉微微发汗,这就是下关甲级沱茶,因为它拥有传承了百年沱茶的制茶技艺,再加上大理下关特殊的气候条件,共同造就了下关沱茶不可复制的独特“烟香”和口感。至于价格,下关甲沱新茶的价格本身就不贵,加上我是直接从产地购买的,都是整箱买进五年内的新茶,每条整箱进价百元内,现在市场2005年下关甲沱价格每条八百至一仠元“一条.五沱.一斤包装”这就是我存新喝旧的原因,直接买老茶咱还真消费不起啊。

那些几千上万块天价普洱跟普通的大益下关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好茶的标准应该是好喝,苦要能化涩要能退,回甘生津好,香味好,滋味足且丰富,喝了后身体舒适,农残不能超标。苦涩不化,喝了后口腔干燥,锁喉等均不是好茶的标准。茶叶是地域性极强的植物,每个产区的特点都会不同,甚至同一产区内不同村寨的茶都会差异很大,早期为了能够区分所以才会有山头茶的说法,普洱茶生茶是后发酵茶,內含物质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后期醇化的好坏。

因为地域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古树茶不是树龄越大的越好,好的古树茶和产地,生长的生态环境,树龄,制作加工的工艺都有很大关系。茶农也不会知道古树的树龄的,因为云南的茶区以前少有文字记载,茶叶产区是多民族聚集地,清朝时期频发的起义反抗导致茶山损毁严重,茶园主人变更频繁,茶农的古树都是土地改革后分到的茶树,他们都不知道茶树的种植时间,何来几百几千年的确切树龄说法,茶园里的古树都是大小混杂,现在茶山上的树龄普遍称呼都是单株,大树,中树,小树等。

大益前身为1940年成立的佛海茶厂,解放后变更为国营勐海茶厂,2004年改制后变更为大益茶叶集团。松鹤牌下关沱茶创建于1902年的永昌祥商号,下关沱茶集团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下关茶厂,2004年改制后变更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均生产绿茶普洱生茶,熟茶等品类,因为大批量生产,同一产区内的茶青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多采用拼配工艺,也就是不同茶区不同年份的干毛茶通过合理的拼配制作出最终产品。

百年下关比大益茶文化历史更久远,为何有人说下关掉队?

谢谢邀请!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下关比大益茶文化历史更久远之说?如果从下关茶厂成立的时间上来看,它比勐海要晚1年,勐海茶厂成立于1940年,而下关茶厂成立于1941年,如果以前身“永昌祥”商号确实要比勐海的张堂阶早4年,一个是1908年,一个是1912年。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勐海人工种植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700年以前,如果从茶文化历史来看,勐海的历史应该比下关要久远得多,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在50年代至2000年代初,下关茶厂与勐海茶厂应该说是并驾齐驱,就是有差距,那也很少。在70年代至90年代,云南最牛X的茶厂应该与它们两家的关系都不大,就是凤庆茶厂。进入2000后后期,勐海茶厂逐渐拉开了与下关茶厂的差距,并且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勐海茶厂占有地理优势,云南名山、名寨茶大部分出自版纳地区,而下关茶厂所在区域并无特别出名的茶。

其二,从历史上看,有名的茶也是勐海茶厂出品的相对要多一些。其三,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上看,勐海茶厂就领先了下关茶厂不是一点半点的距离了。其四,从品牌的运营上看,也是勐海茶厂遥遥领先。尤其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靠流量的年代,明星靠炒,房子靠炒,就连一家小小的饭馆也要网红来炒。由此可见,从资本、品牌运作都弱一点的下关茶厂掉队就是一个不难理解的事了。


文章TAG:益茶  大益  那大  尽头  前身  那大益茶的尽头呢  大益茶前身叫什么名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