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代的数据,食盐专卖之前每斗只值十钱银子,专卖之后每斗涨到了110钱。明孝宗弘治皇帝像参考文献:张廷玉等,《明史》王兴骥,《明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马贸易》方铁、方悦萌,《普洱茶与滇藏间茶马古道的兴盛》个人简介:朱恩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本科生。

为何中国古代要重农抑商?

秦以前历经原始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以及奴奴隶社会,历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封建经济形态(即封建社会制度),从秦统一六国开始开起了封建社会的元年。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史书上讲,到了明代鼎盛时期,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个萌芽一直没有成气候。归根结底,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一旦承平日久,农业经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土地兼并,一但出现大量土地兼并,失地农民便必然形成游民群体,社会不安定因素便出现。

当这种不安定因素形成气候的时候,离改朝换代也就不远啦。整个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我从来不赞成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提法,归根结底,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自耕自足农业经济,自耕自足的农业经济,也有商品交换,不然历朝历代发行货币就没有意义,当然商品交换和以物易物一直是同时并存的,中国商品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不是重农抑商的结果,如果说是重农轻商或许有一定意义,如果大地主阶级把大量货币,象英国那样去圈地发展养殖业养羊,用羊毛织布,再用布匹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圈地、构置机器,进一步发展纺织业,雇用失地农民去当纺织工,这样发展商品经济,也就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明朝西南的茶叶贸易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在唐代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而受到《茶经》的赞誉。及至南宋,仅四川一地的产茶已高达二十多万斤,整个西南地区的产茶已经超过全国茶叶产量的一半。随着茶叶在全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风行,其经济利润和战略中央政府开始加强对茶叶贸易的监管——唐文宗首行“榷茶法”,实行茶叶专卖,此后政府茶叶专卖制度基本在其后历代沿用。

据史籍分析,西南茶主要用于茶马贸易,即与青藏、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互市马匹,在明朝“茶马交易”更成为军国大政的基本国策。茶马古道路线图茶马古道是明代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涉及西南地区的路线包括康藏茶马古道及滇川茶马古道(均开通于明代)。前者由雅州(今四川雅安)出发至康定、此后分三路入藏;后者分为两道,上行道由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等地经景谷、下关至拉萨,下行道由普洱经黎明、江城至越南莱州、海防。

这两条茶马古道与陕甘茶马古道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贸易网络。朱元璋像为保证西南茶的供应,明代对西南茶叶种植、贸易的重视程度较前代进一步加强。明初,政府在重要的茶叶产区专门设立茶仓,同时实行金牌信符制,茶叶贸易需由专门官员持有信符以便核对,如无信符则判以重刑;针对私茶贸易未彻底杜绝的情况,弘治年间明政府实行“招茶中引”制度,即推行官商合营,商业因素被引入西南茶的供应与行销中。

明孝宗弘治皇帝像参考文献:张廷玉等,《明史》王兴骥,《明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马贸易》方铁、方悦萌,《普洱茶与滇藏间茶马古道的兴盛》个人简介:朱恩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本科生。曾任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学术刊物《史林新苗》主编,主持筹办多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宝鸡申新公司史探与保护开发研究”;并有多篇文章在《魅力中国》等省级刊物及学校内部交流刊物上发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什么商人的地位非常低?

不止中国。古代欧洲商人的地位也不高。比如大革命前的法国,商人赚了钱就想尽办法花钱买贵族头衔,送孩子去读法律,从而让后代不做商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商人、知识分子、农民、工人以及资产阶级对贵族特权不满导致的结果。如果商人、资产阶级地位够高,他们也不会跟着工人、农民一起造反了。毕竟他们都是有钱人,跟工农根本就不是一个阶层。

推翻了旧贵族后,他们马上变成了剥削工农的统治阶级。还有西班牙、奥地利也是如此。商人们赚了钱之后,首先就是去买地,买贵族头衔,争取让后人成为吃地租、免缴赋税,不用劳动的上流社会人。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的士绅很像。都是先争取考官,考不上就去买。买一个挂名头衔也是值得的。英国也差不多。之所以现在我们感觉英国商人地位高,主要是因为英国贵族经商,拉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整体地位。

而除去这些经商的大中小贵族,当年英国普通商人的社会地位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所以其实不止中国,只要是旧体制国家,大多数商人的地位都不算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我们想一下,“商人地位不高”这一概念是谁告诉我们的?是工人、农民吗?当然不是。在贫穷的工农眼里,商人虽不是上流人,但却有机会过上上流人的奢侈生活。

只是他们没有上流人(中国是士大夫阶级,欧洲是贵族和教士)的政治地位而已。而自己想过上那种生活,几乎不可能。不是工农,又是谁呢?其实就是所谓的士大夫和贵族、教士们告诉我们的。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在白居易这个士大夫看来,商人逐利,跟着利润走,没有信仰。内心极度鄙视这种人。

还有欧洲的很多著作,商人在其中几乎都是反面角色。这些人放高利贷,非常缺德。逼得百姓逼迫卖儿卖女,心中一点对上帝的敬畏感都没有。被统治阶级极度鄙视。所以“商人地位非常低”实际上是一句带有误导性的话。古代商人地位确实不怎么高,但古代商人活得并不算悲惨。比如《聪明的一休》里面的桔梗店老板,他地位虽不高,在足立将军和一休眼里,只是个丑角。

但他的生活水平不低。我国古代虽然把商人排在了农工后面,但农工并不比商人过得好。这点一定要搞清楚。▼《聪明的一休》中的桔梗店老板那么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欧洲的旧贵族、教士阶级为什么要鄙视商人呢?这个原因,中外不太一样。我国古代之所以要抑制商人。一方面是生产力所限,要是大家都不种地了,粮食就不够吃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要集权。

这一点,在《商君书》中有明确的解释。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餬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

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商君书农战篇》这段话很长,简单翻译意思就是:工人、农民工作环境固定,没见识,好管理;而商人到处跑,有钱,且见识广,很难被忽悠,不容易管理。如果举国皆是商人,那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主君征战沙场了。我们知道,古代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祭祀和打仗。

这都是大工程,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动员国内一切力量才行。而所谓动员国力,无非是动员两样东西,一个是招人,另一个是征粮。如果你是主君,你会怎么招人?怎么去征粮?你认识每个老百姓吗?不可能的。所以,你需要推行户籍制度。你需要把每个子民都登记在册。而如果要搞这件事,那你就必须要求子民不能随便迁徙,否则一旦每个人都随便搬家,户籍就乱了,你就没那么容易招到人服役、纳粮了。

而把人稳住后,专心种田,发展农业,恰恰既可以提供粮食赋税,又可以束缚老百姓不到处跑。一举两得,所以才要提倡。至于商人,到处跑,既无法快速征召,同时又不能生产粮食,所以自然要抑制。不能让老百姓都变成商人了。欧洲与中国不同。因为欧洲是封建制,并不需要大量征粮招人。欧洲旧贵族之所以也鄙视商人,主要是因为:货币有拉平各种社会职能的能力。

而掌握货币的商人天然就对传统贵族具有威胁性。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说的。把他这句话套到古代欧洲来看,可以发现很有道理。比如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商人花钱买头衔就让旧贵族很不满。在旧贵族看来,自己的贵族身份是靠打仗立战功赢来的,如果花钱就能买到头衔,那不仅会败坏贵族阶层的声誉,还会损害国家的整体战斗力。

这一点跟我国古代士大夫极度鄙视商人的情况类似,士大夫寒窗苦读十年才考了一个功名当上官,结果商人花钱就能买。这严重损害了士大夫的声誉和科举的神圣性。是绝对不能纵容的。另外,商人有钱,可以买地。一旦当大量土地落入了商人手中后,必然会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变成了无业游民甚至债奴。这在传统社会,是旧贵族不能忍受的。

因为在传统社会,土地资源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老百姓不需要交易,只需要小范围内的互惠即可。如果这个传统社会关系让商人用市场逻辑瓦解了,那整个社会统治秩序也必然是瓦解。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西方,也包括日韩等国的政坛,都是商人逆袭的结果。有钱人才是幕后大佬,政客只不过是被他们推到台前的提线木偶罢了。作为旧贵族而言,这种地位转变当然是不能忍受的。

中国古代的王朝,为什么特别强调“盐铁专卖”?

盐、铁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战略资源,盐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对铁的控制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在初期铁也是国家重要营收领域。(盐铁论)在春秋战国时期,盐铁名义上属于王室的收入,在实际上由民间经营,所以出现了很多富豪。到了汉代也是如此,盐铁是民间经营,出现了许多大富豪。《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富豪多是盐铁发家。

邯郸人郭从就是冶铁发家,巴寡妇清是靠发现矿脉并开采发家,卓文君的家里也是冶铁致富,刁间是卖盐发家。可以说当时冶铁行业就像今天的房地产,盐业就像今天的互联网。(货殖列传就是一部五百年首富史)为什么会这样?政府要铸造兵器,民间要使用铁器,而且会消耗,铁自然是刚需。盐就更不用说了,对盐的争夺基本就是一部历史,可以写本《舌尖上盐的战争》。

如此的暴利领域,造成了贫富差距,也影响了国家收入。为什么不直接国家管控呢?能解决军事冲突带来的财政压力。(桑弘羊)汉武帝时期的东郭咸阳和孔仅就主持了这项活动。铁器由公家制造,所有购买只能向专营的经销商购买。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朝廷至少在44个地方设置铁官,严格控制各地铁矿开采,冶炼,销售。自然大量的收益就归了朝廷。

至于盐的利润更大。汉代至少在32个地方设置盐官,管理盐的生产,配给,销售等。按照唐代的数据,食盐专卖之前每斗只值十钱银子,专卖之后每斗涨到了110钱。二十年后,已经涨到了310钱,堪比房价增速。(官营盐场)正因为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历代的盐枭层出不穷,黄巢、张士诚都是这一行的。后世铁的产量增多,逐步出现生产过剩,国家除了对铁出口管控外,一般降低了管理。

中国茶叶为何成为美国独立的催化剂,并间接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国家,并在唐朝形成非常成熟、发达的茶文化,并被日本、朝鲜等国竞相效仿。其实,中国茶叶茶文化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东亚,在明清时期还远渡重洋,成为风靡全英国的饮品。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茶叶竟然还是促使美国独立的“催化剂”,并间接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中英贸易的建立说起。

早在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便已经获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的特许证,得以垄断对中国的贸易专卖权。然而,由于明清两朝长期实行“禁海令”,所以直到1684年之后(此前1年,康熙帝收复台湾,并正式废除“禁海令”),英国才正式开启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跟葡、西、荷等殖民帝国相同,英国最早从中国进口的物品,同样以奢侈品为主,包括丝绸、瓷器、香料、药草等,尤其是茶叶

由于茶叶很适合英国人的口感,所以在输入后的数十年时间里,迅速成为风靡全国的饮料,其性质也由上层专享的奢侈品,转变为各阶层都迫切需要的基本饮品。正因如此,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呈几何倍递增态势。有数据统计,在17世纪晚期,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约为200磅/年,仅仅过了数十年时间,便激增至40万磅/年,而到了19世纪初期,更是扩大到不可思议的2800万/磅,而用于购买茶叶的支出,也占据英国家庭年平均收入的5%左右(所有数据均引自《哈佛中国史》)。

由于英国向中国出口的呢绒、毛织品等物品,在盛行“自给自足”经济的中国没有销路,由此造成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从18世纪中期开始,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其在印度殖民地上种植的棉花,大量输往中国,以满足清朝激增的纺织手工业需求。起初,英中之间的“棉花换茶叶”交易相当成功,对于缓解贸易逆差起到积极效用。

但是随着中国本土种植的棉花产量递增,以及内部经济的衰退,导致清朝对印度棉花的需求量大幅下滑,由此导致英中之间贸易逆差问题的再度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存在于中、英、北美之间新型的“三角贸易”便应运而生。在这种“三角贸易”中,东印度公司需要将从中国购买的部分茶叶,连同英国的制造品一起运往英属北美殖民地,在那里销售并获取白银后,然后再前往中国去购买茶叶,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

起初,这种“三角贸易”运转的相当顺利,但在18世纪晚期,由于英法“七年战争”的影响和北美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而最终归于破产。1756-1763年间,英、法两为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而大打出手,最终法国完败,将其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大片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虽然战事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但它却为此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

所以,等到战争结束后,为转嫁战争军费负担,英国政府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榨,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1773年,英国政府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中国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进口关税,并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由此,东印度公司完全垄断对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不仅打垮了本地茶叶商,而且还造成当地大量白银的外流,逐渐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

随着不满情绪的日渐加深,北美民众开始将东印度公司视为英国政府的代理人,一旦继续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相当于他们将永远接受英王乔治三世的奴役。正因如此,在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潘恩等人的鼓动下,逐渐觉醒的北美人民日益不满乔治三世的统治,而纽约、费城、查尔斯顿等地的民众,则掀起拒绝卸运茶叶的运动。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8000多人集会抗议,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商船“达特茅斯号”在当地停泊、卸运中国茶叶

当晚,在亚当斯、汉考克等人的领导下,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茶船,将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中,此即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而该事件也被视作美国独立运动的先声。3年后,北美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并定国号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独立后,英国失去在北美的白银收入,而为了应付对华庞大的贸易逆差,遂开始将鸦片大量运往中国销售。

鸦片输入量的持续激增,不仅导致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而且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军事危机,最终促成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不仅成为美国独立运动的“催化剂”,而且还成为“鸦片战争”的诱因之一,如今看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资料来源:《剑桥中国晚清史》、《哈佛中国史》、《世界史》(麦克尼尔)等。


文章TAG:明清  专卖  普及  明清为什么茶专卖  为什么茶普及于明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