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建窑在元代中晚期的衰落是比较可信的。饮茶风尚的改变,导致了建窑的衰落,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宋建窑曜变天目茶盏建窑另一类著名产品是曜变斑茶盏,日本称为“曜变天目”。建窑则以兔毫盏最负盛名。建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兴盛衰落,建窑的兴盛衰落,也折射出历史的风云激荡、浮沉变迁。
建窑的釉有什么特点?
建窑则以兔毫盏最负盛名。由于福建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地,茶品的产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精美的茶具更是不可或缺的。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兔毫盏。在饮茶之风的影响下,兔毫盏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茶盏品种,其黑釉的釉面上闪现出不同色调的线条纹,状如兔毫毛,民间俗称“金兔毛”、“银兔毛”、“蓝兔毛”等,以纹理流畅清晰者最为名贵。
宋 建窑曜变天目茶盏建窑另一类著名产品是曜变斑茶盏,日本称为“曜变天目”。据史料记载,在日本镰仓时代(12世纪末至14世纪),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们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这个名称由此得名。曜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内壁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蓝白色或黄白色的耀斑群,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非常绚丽。
与其类似的品种还有类似鹧鸪鸟胸毛、黑地白釉斑的鹧鸪斑盏。民国 仿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双凤纹碗建窑盏的胎体较为厚重,胎色以黑灰居多,胎质坚实,胎泥中有白褐色沙粒,粗细不匀,用手触摸会感觉很粗糙。盏体施釉较厚,盏口由于釉的垂流现象,口边釉极薄,呈深酱色甚至露胎。口沿以下,釉子逐渐加厚,腹部内底中央与外腹壁釉的沉积最厚,有的器物外部黑釉垂流现象严重,甚至聚成釉珠状。
釉光柔和,具有玉质感,盏内注满茶水后,釉面的兔毫、鹧鸪斑、曜变斑等窑变花纹更加鲜艳明丽,令人赏心悦目。从建窑芦花坪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出土有印阳文反书“供御”、“进盏”字铭的垫饼多件,出土物还有盏底印阴文“供御”二字者,这些考古材料证明北宋晚期宫廷已普遍使用建窑茶盏。新仿宋建窑黑釉兔毫盏现代新仿器无论是吉州窑还是建窑,受胎土、釉料配方以及窑温、窑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致使仿品与真品相比差距较大。
建窑的衰落期是什么时候?
建窑之衰落期元初,建窑仍烧造黑釉瓷,大画家赵孟頫所绘《斗茶图》以及元宰相耶律楚材诗“建郡深夙吴地远”皆可作为证明。清人兰浦所著《景德镇陶录》云:“建窑人元犹盛”,亦可证明。由此可推算,建窑的繁荣高峰期应该在北宋中晚期到元代初期。元代中后期,建窑虽有生产,但已大不如前,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元代茶风的改变。
元代斗茶之风已渐至衰落,此外,元代全叶茶片法取代了宋代饮用蒸研茶末法,茶盏以青白釉为主,茶盏开始向白盏过渡。饮茶风尚的改变,导致了建窑的衰落,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二、审美观念的变化。宋瓷以质朴取胜而少繁褥装饰,有典雅、平易、沉静的风格。建盏的深邃幽玄、朴素深沉为宋人赏识,而元代则追求奢华,崇尚色彩丰富的茶器,因此青花、釉里红等逐渐代替了古朴凝重的建窑瓷器。
三、外销黑釉瓷的竞争。随着茶风和植茶制瓷技术的外传,建窑培养了自己的竞争者。例如日本人学成黑瓷技术后回国仿烧,制造出有本民族风格的瓷器濑户天目,影响到中国黑瓷的输出,而众多的仿建窑的吉州窑系的产品也蜂拥出洋,成为建窑的有力竞争者,使建窑逐渐失去其领军地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于元代来到中国,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游记详细描述了中国的地理风物、逸闻趣事,其中特别提到了福建的德化窑,但却未见有对建窑的介绍。
当时,马可·波罗是经建州、福州、泉州而扬帆返回欧洲的,他的见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此可见,建窑在元代中晚期的衰落是比较可信的。至明代时,建窑已经不再烧造黑釉瓷,并且彻底被德化窑的白釉瓷所取代。建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兴盛衰落,建窑的兴盛衰落,也折射出历史的风云激荡、浮沉变迁。一个时代虽远去,但文化的精神仍泽被后世,令无数的后来者品味咀嚼。
文章TAG:建窑 梦见 窑洞 梦见建窑洞什么意思 建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