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蒸汽泡茶壶适宜泡哪种茶

蒸气泡茶壶适合泡红茶,特别是红碎茶,宜用高玻璃杯冲泡,使红艳的茶汤更加诱人。红茶,也可以用茶壶冲泡后,用咖啡杯饮用。饮用时可随意加糖或奶,类似饮用咖啡,别有一番洋味。高档红茶,也可放入到钧红、祭红或广彩茶具等装饰艳丽的茶具中冲泡。——汉高机械

蒸汽泡茶壶适宜泡哪种茶

2,红茶或绿茶可以养茶壶吗

不可以..养茶壶必须用茶叶煮的那种..买的红茶绿茶不纯..里面都添加了其他的东西..会对茶壶造成损伤..最好用陈茶.

红茶或绿茶可以养茶壶吗

3,紫砂壶若养用什么茶叶为好

一壶 沏一茶。 一把壶专门泡一种茶,不要今天泡红茶,明天泡乌龙茶 紫砂壶产自宜兴,宜兴当地喝红茶较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壶也是,所以用宜兴的红茶养宜兴的壶更好。 紫砂壶也适合用铁观音来养,不过发酵重的茶比较好养,如红茶,岩茶,熟普等。
紫砂壶用来泡那种半发酵茶或者是全发酵茶最好。比如说铁观音啦冻顶乌龙啦或者是普洱,单枞的啦。因为紫砂壶的保温性很强,用来泡绿茶的话,会因为加热时间过长破坏绿茶中的维生素。龙井啊,毛峰啊之类的绿茶都是不能用紫砂壶来泡的。
喜欢喝花茶就一直沏花茶,总之喜欢那种就一直沏那种,一把壶只能装一种茶,久了不放茶也会有茶香。

紫砂壶若养用什么茶叶为好

4,紫砂壶如何区分适合泡绿茶红茶啊

壶口大的壶:比较合适泡铁观音;容量小的壶:比较合适泡绿茶。清水泥的壶:比较合适泡红茶。高温烧制的底槽清:用红茶比较合适。老紫泥的壶:用红茶一把壶尽量用一种茶来泡,朱泥壶在冬天用的时候要注意温差,不可贸然浇热水,要先温壶。因为朱泥收缩比极大,热胀冷缩容易开裂!

5,红茶和绿茶的区别是什么功夫茶可以用绿茶沏吗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庐山云雾”、“六安瓜片”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可以。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6,红茶绿茶普洱茶白茶花茶各适合什么茶具

红茶适合青花瓷茶具,青花瓷制品颜色色白,细致洁净,瓷器上绘制的图案十分美观。用青花瓷来冲泡红茶,可以更加的突出红茶的汤色,时期看起来更加的清晰透彻,是冲泡红茶茶具很好的选择。玻璃杯泡绿茶: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杯泡法:茶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白茶用白瓷盖碗最好,白瓷盖碗采用釉面材质,光滑细腻,不吸香吸味,能最大限度的保留白茶的原滋原味,并且碗口大,出水快,既不会闷杯,又能闻香和欣赏白茶在水中亭亭玉立的姿态,可谓是冲泡白茶的最佳选手。   白瓷盖碗泡白茶,优雅而具有艺术性和乐趣,一般需要单独的泡茶台,需要泡茶之人的空闲时间,最好是有几个好友一起小啜,分外有情趣。 泡花茶适合用白瓷器茶具或者玻璃茶具;泡饮花茶,首先欣赏花茶外观,白瓷器外表素雅干净,花茶泡饮,以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美为原则,观察茶在水中漂舞,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复原叶形,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化过程,称之为目品花茶,三分钟后,揭开杯盖,顿觉芬芳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称为鼻品,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此味令人神醉,此谓口品,白瓷器茶具高雅素净,是花茶泡取的首选;对于冲泡茶胚细嫩的高级花茶,宜用玻璃茶杯,水温在85度左右,取泡一杯的茶量,放在洁净无味的白纸上,干嗅花茶香气,察看茶胚的质量,取得花茶质量的初步印象,在泡花茶时,玻璃杯更具有欣赏效果。

7,什么样的茶壶沏茶好

紫砂壶啊~~!!可以留住茶叶的芳香`! 所以很好`!千万不要用塑胶的`!1有毒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四)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阳羡茗壶系》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砒,汤力香茗,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在《岕茶笺》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叶勃兴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那得看你泡的是什么茶!一般来说,泡乌龙茶铁观音和普洱以紫砂为佳。紫砂壶良好的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铁观音和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而泡绿茶、红茶,以瓷壶或者盖碗、玻璃茶具为佳。也便于观看汤色。
银壶泡普洱非常的好,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图片
紫砂壶 撒.因为紫砂壶 可以留住茶叶的香,而且还可以养壶

8,用什么杯子泡茶最好

壶为茶之父”,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很有讲究。近年来,喝茶更有讲究:这把紫砂壶专喝乌龙茶,那把紫砂壶专喝绿茶,最好的紫砂壶专喝普洱茶。需要提醒的是,最好别用黑陶茶具泡茶、喝茶,因为黑陶含铅量大。到底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冲泡红茶和乌龙茶时应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陶器保温性好,沏茶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冲泡绿茶特别是碧螺春和银针时一般应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的美态。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的优点,但一般是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此外,紫砂茶具买回来以后,要放在锅里,加上一把粗茶叶,煮上半个小时,以便去掉茶壶表面的蜡质和杂质,使手感比较舒服。喝乌龙茶最好选用宜兴产的紫砂茶具。  泡乌龙茶的时候,水温一定要高,得95℃以上,最好是刚刚开的沸水。因为用热的水来泡乌龙茶的话,可以比较快地让茶香飘出来,让茶汤的颜色变得浓郁起来。  泡绿茶也是有讲究的,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没有盖的玻璃杯来泡,二是要注意水温。泡绿茶的水温不能过高,大约在80℃左右就可以了。因为绿茶大多都是在谷雨前或者是清明前采摘下来的茶树的嫩叶,既然是嫩叶,自然怕高温。另外,如果选取带盖子的茶具的话,因不容易散热,时间长了,就把茶叶泡糊了,茶汤也变得非常浑浊,非常不好看。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水开了之后,不要马上就把它倒到杯子里泡绿茶,而是让它落落火,一两分钟后再泡。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热水先倒到杯子里面,然后再往里放绿茶。太湖一带的人,泡碧螺春茶的时候,都是用这种方法。  很多北方人喜欢喝花茶。喝花茶的时候,最好用盖碗来泡,主要是为了留住茶香。泡花茶的水温可以比泡绿茶的水温稍高一点,大约是90℃~95℃。冲好水之后,把盖盖上,然后焖上两三分钟就可以喝了
陶瓷的,最好是紫砂。 玻璃杯次之,塑料杯最差
紫砂壶
看你泡什么茶了,一般泡乌龙茶用柴砂壶,红茶是用白瓷壶,个人认为绿茶用透明的水晶壶泡最好,那个颜色啊,光看就舒服。
紫砂质地杯子泡茶比较好!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实保有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总括来说,紫砂陶有五大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角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如果非要再上面三个里面选,当然是陶瓷,塑料不耐高温,保温差,有了茶渍也不好清洗,不锈钢传热快散热也快,茶一会就冷了,而且塑料和不锈钢都有一股自己的味道,会影响茶的味道,相对来说还是陶瓷好点,不管是哪一个都要勤于清洗

9,泡茶用什么材质的茶具最好呢

冰裂,跟活瓷档次看起来比较高。我家做陶瓷茶具的。不懂可以洽谈
陶瓷或者紫砂的,不会变味,有点艺术感
“壶为茶之父”。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这也挺有讲究。 绿茶适合用玻璃杯`白茶冲泡选用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或用反差极大的内壁有色的黑瓷,以衬托出白毫。乌龙用紫沙壶(不泡过其他茶的壶)`红茶用盖碗 黄茶也适合用盖碗
功夫茶用紫砂的。绿茶、花茶可用陶瓷跟玻璃的都比较好。
你泡的是什么茶呢?红茶用,绿茶用玻璃,青茶,普洱用陶瓷和紫砂,不够现在很多人盲目追求紫砂,其实陶瓷盖碗才是最合适的选择,陶瓷盖碗的优势有:1.便宜。2.健康。3.容易沏出香味。我种铁观音茶叶,我们这都是用陶瓷盖碗茶具。
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冲泡德信红茶和德信乌龙时我会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冲泡德信绿茶特别是德信碧螺春和德信银针时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但一般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平常,我们常喝的茶是乌龙茶、花茶还有绿茶,假如现在您面前有3种茶具,分别是玻璃的、紫砂的和瓷的,您知不知道这3种茶具分别用来泡什么茶呢? 喝乌龙茶最好用紫砂茶具。紫砂茶具买回来以后,要放在锅里,加上一把粗茶叶,煮上半个小时,为了是去掉茶壶表面的蜡质和杂质,使手感比较舒服。您记住喝乌龙茶最好选用宜兴产的紫砂茶具。 泡乌龙茶的时候,水温一定要高,得95℃以上,最好是刚刚开的沸水。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您用热的水来泡乌龙茶的话,它就可以比较快地让茶香飘出来,让茶汤的颜色变得浓郁起来。 茶坊里喝茶,喝的是感觉、情调。所以,价格也比较贵,有时喝一次茶比吃一顿饭还要贵。如果我们在家里喝茶,不必购买成套的、昂贵的茶具,照样可以品到茶的清醇,领略茶艺的神韵。 泡绿茶也是有讲究的。首先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是要用没有盖的玻璃杯来泡,第二点就是要注意水温。泡绿茶的水温不能过高,大约在80℃左右就可以了。这是因为绿茶大多都是在谷雨前或者是清明前采摘下来的茶树的嫩叶,既然是嫩叶,当然就怕高温了。如果水温过高的话,就把茶叶泡坏了。另外呢,如果选取带盖子的茶具的话,它不容易散热,时间长了,就把茶叶泡糊了,这个茶汤也变得非常浑浊,非常不好看。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水开了之后,您不要马上就把它倒到杯子里泡绿茶,而是让它落落火,等一会儿。等多长呢?大约一两分钟的样子就差不多了。那时候的水温差不多就是80℃左右。还有一种方法非常好,就是把热水先倒到杯子里面,然后再往里放绿茶。我国太湖一带的人,泡碧螺春茶的时候,都是用的这种方法。 很多北方人都喜欢喝花茶。那么喝花茶的时候,最好用盖碗来泡,效果就比较好。为什么呢?主要是为了留住茶香。泡花茶的水温可以比泡绿茶的水温稍高一点,大约是90℃~95℃左右就比较好。冲好水之后,您就可以把茶盖盖上,然后闷上两三分钟就可以喝了。
紫砂

10,怎么样选择茶壶

选壶时,可把壶去掉盖子倒过来放在玻璃板上,看看壶口、壶嘴是否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壶把要拿在手上觉得舒服才好。因此,选一把壶要求注意以下 10 个方面的因素: (1)敲敲声音,是否有碎裂声:如果是“卟、卟”的沉闷声,说明烧得不够;如果声很尖锐,又说明烧得过头。烧得“生”会大量吸水、渗水;烧得太“熟”,又很容易碎裂。 (2)把壶放在桌上,按按四角,是否有跷动:壶盖和壶口是否紧密?如果太松就不好,如稍微紧一点,可以用金刚砂自己磨一下,宁紧勿松。测验的方法可以在装满水后用指按在气孔上,如倒不出水,称为“禁水”,是好壶。 (3)检查壶嘴的流水在出水时有否溅射和打旋,在提高 30 厘米左右倒水时,突然把壶持平,看壶口下有没有滴水和有水珠挂着,如果有以上现象的,都是有缺陷的壶。 (4)装满水以后,一手拿着壶把,手指要没有不自在和吃力的感觉。 (5)壶的容量不一,应该根据自己品饮的习惯及持壶力气的大小来选择。 (6)打开盖子看看内壁是否干净光滑。壶身通向壶嘴的地方有单孔、多孔网状、球形网状几种。单孔太细太粗都不好,前者是流水慢,后者是倒水时茶叶要进入口腔;如是网状,看是否太密太粗,否则不易清洗。 (7)泥色是否满意。 (8)造型是否满意。 (9)壶纹和壶的装饰铭刻内容和技法是否喜欢。 (10)摆在一定的距离内,你对它的气质是否感到满意。 如果这 10 个方面都称心,你就选上一把好壶了。 买来一把壶之后,先浸没在一锅冷水中,抓上一把粗茶叶,煮沸 30 分钟,去掉杂味与蜡质,如壶盖嵌接壶口处有点别扭,就用金刚砂磨一下,就可以每天使用了。晚上,倾倒茶渣,用水冲净擦干,倒扣在桌上过夜。有人认为紫砂壶越脏越好,茶垢越厚越好,好到忘记带茶时,倒进开水也有茶香。其实,那样做,没有茶香只有霉味,这种不卫生的做法,同饮茶健身的目的相反。但是,洗壶不用肥皂粉、洗涤剂,否则也会有难除的气味。 为了防止壶盖不慎跌碎,可用绳将它和壶把相接,只是选材不要破坏整体美。另外,古人并没有讲到一把壶只准泡某一种茶叶,平常而论,绿茶香味薄,易散发,壶以扁小为好;红茶香味醇厚,应该用高壶和隆起的壶盖为好。如果你选的壶烧得嫩,吸水多,那么突然改变由喝红茶为绿茶就会“串味”。一般来说,紫砂壶对更换茶叶后的香味影响不大。 持壶不仅仅是为了倒茶,而且能体现主人的修养风度。 传统的侧提壶,如是 200 毫升以内的小壶,以“单手把提点钮”的方式来持壶较为利落美观。其方法是用拇指与中指捏把,并稍向壶心倾斜,然后以无名指与小指抵住壶把的下方。这样,食指可以很方便地点住盖钮,壶的重心好掌握。如果夹把时手指向壶身外侧倾斜,提起壶来会觉得吃力,而且往下坠。 200 毫升至 400 毫升之间的中型壶,若觉单手操作较为吃力,可改以“双手提把点钮”的方式,其方法是以拇指与食指夹住壶把,中指以下手指辅助之,另外一只手的食指点住盖钮。 400 毫升以上的大壶就要以“双手穿把点钮”的方法来拿了。其方法是将食指或中指,或更多的指头穿过壶把,拇指按住壶把上方,另外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盖钮,其他四指应该收拢。 另外有种飞天壶,壶把一端往上飞扬如彩带飘逸的样子,其方法是用食指以下的指头从外往内勾住壶提,或视长度决定几只手指,然后拇指按住盖钮,这便是所谓“飞天提把持壶法”。 至于茶盅的拿法,遇到有盖的,其盅口两侧为持罕见的造型,可用拇指、中指与无名指形成三角点捉住茶盅,以食指轻点盖钮,小指向内收拢,不能太用力而显得不自然。如果是开口式茶盅,有个侧把,那就以单手提把的方式持盅。 按盖钮的手,除了避免盖子掉落、稳走持壶之外,还有控制出水的效用。一把壶或盅制作得精致,盖子盖上,按住气孔,水会流不出去的,我们就利用这个功能,要禁水时,按住气孔,要倒水时,放开气孔。有些壶或盅在盖钮的地方考虑至手指移开气孔后放置的位置,而有所谓的“复钮”出现。还有一种壶将气孔设计在手指不能按住的地方,就只能点钮,不能禁水了。 把在盖子上面的壶,叫“提梁壶”。有的提很高,有的提只在盖子的上方。持壶的方法是以拇指与食、中指夹住壶提后半部的地方(拿在正中间显得有点呆板),提低的话,以拇指顺便点住盖钮。提高的话,以另外一只手的食指点住盖钮。如果盖钮在倒水的时候没有掉落的危险,不点住盖钮也没关系。 广东、福建、贵州、云南、四川和台湾,在饮茶前是要对茶具提温。提温的对象有三种:茶壶、茶叶、茶杯。 放茶叶之前,先把茶壶温热一下,称为“温壶”,这是为了控制好水温,不致于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怎么做呢?先把水加热,比泡茶用水的温度再高一点,然后提起水壶,以 10~15 厘米高的距离,水柱不要太粗,以绕倒的方式将壶冲至八分满。因为提壶提的太低,会有灌注的感觉,水流太粗,不够文雅,停在一点倒水,显得单调,向内绕倒比较生动活泼。 大约过 1 分钟,将茶盅的盖子打开放在“盖置”上,提起茶壶,在茶巾上沾一下,将水倒入盅内。盖上盅盖,继续利用这些水温盅。茶壶沏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泡到适当的浓度,再将盅内的水倒掉。 提壶倒水、倒茶入盅或是持盅之前,养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习惯,这样,如果壶底、盅底有水滴,可以被吸于。 泡茶之前,将茶叶热一下,一方面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我们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方法有两种: (1)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 1 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 (2)温润泡,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适合这种茶时温度的泡茶用水依向内的方向绕倒,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含苞待放的状态,也是欣赏茶叶“汤前香”很好的时机。 温润泡的方法对重香气的轻焙火茶类来说,比较容易将香气冲走,所以动作一定要快,水温不要太高,如果遇到了这类非常新鲜的茶叶,改用第一种的方法较为放心。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温润泡的方法颇能发挥它的功能。 为茶杯提温时,一方面将杯子烫热,免得茶汤倒进后很快地变冷,另一方面也使手与嘴唇感受到同样的温度。否则一冷一热,感觉不好,而且不知道杯内茶汤温度容易将舌头烫伤。最好将茶倒在杯里后,稍待片刻再端给客人,使杯子与茶汤的温度调和一下。

文章TAG:茶壶  红茶  还是  绿茶  煲茶壶  蒸汽泡茶壶适宜泡哪种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