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我有不同的看法。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最大的事迹不是开创明朝,而是驱逐鞑虏。到清代初期,随着三才盖碗的广泛使用,从茶叶工艺到冲泡手法,和唐宋的古法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最早的一批和现代制茶工艺的名茶也脱颖而出,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大方茶,松萝茶等等,那个时候其实南北喝茶的方法和茶种等级都是相近的,包括普洱茶,从清宫的贡品名单上看也一样有女儿茶,人头茶,天叶,地叶等等级分类的。

南北茶叶有什么差异?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我有不同的看法。南北茶叶的差异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差异开始变大是有时间点的,九十年代以前差距不大,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差距变大。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国的茶叶是经历几个时期,唐宋以前的羹饮时期,唐宋时候的古典茶道时期,明清的分类创艺时期,九十年代以后得金融时期。翻看历史茶书,不管是唐代的《茶经》《煎水茶记》还是宋代的《大观茶论》《茶谱》《建安茶录》对做茶用茶都是比较单一的或煎茶或点茶,将茶叶碾碎再使用,冲水搅拌,到明代中前期,散叶茶的增多,只是由碾碎变成了直接加水冲泡。

到明代中后期以后,随着制茶工艺的改进,各类名茶出现,同时各种冲泡使用的手法,茶具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到清代初期,随着三才盖碗的广泛使用,从茶叶工艺到冲泡手法,和唐宋的古法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最早的一批和现代制茶工艺的名茶也脱颖而出,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大方茶,松萝茶等等,那个时候其实南北喝茶的方法和茶种等级都是相近的,包括普洱茶,从清宫的贡品名单上看也一样有女儿茶,人头茶,天叶,地叶等等级分类的。

后来红茶青茶黄茶白茶等工艺出现仍旧是沿用芽级定等级 并以等级分档次的办法,一直到建国以后,国家还为各地的茶叶修订了可以对比的茶叶等级标准,这也是随便百度都能够找到的。到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第一个发生改变的是青茶类茶叶,不可否认的说,现在茶叶市场的营销和港台的茶文化传播是分不开的,前两天还在回答了一个铁观音消费的问题,在九十年代铁观音非常红火畅销 ,其实不止是青茶铁观音乌龙茶是这样,现在龙井茶的普及也和港台推广有关,大佛龙井那一年连战的破冰之旅,顺便也在北京的老舍茶馆搞了次活动。

港台茶商推广青茶类茶叶第一个带来的是对茶叶过去传统茶叶等级的冲击 ,第一次出现了大叶子茶可以普遍性的比芽茶高档贵的局面,是后面普洱的金融化陈茶化忽悠化做了一次侦探。2000年以后得普洱炒作就是颠覆性的,吹嘘忽悠成为常态,质量不再是衡量茶叶价格的标准,大家知道芳村茶叶是怎么炒作的吗?一件茶叶是需要包装完好的,包装箱打开了,茶叶泡过了,这件茶叶就退出期货市场,大家想一下,观看包装箱成了检验茶叶的唯一标准,甚至有了专门修补包装箱的行业,那样的市场意味着什么?回到这个问题上,其实茶叶不是南北差异,而是山海关外与南方三省类似,其他地方类似,具体的说就是看普洱黑茶青茶这些茶叶的接受程度,接受多的就以现在的天价忽悠山头古树年份这些为鉴定使用的标准,套用网上曾经流行过的那个梗,您喝了三十年的普洱没有?,其他以绿茶为主的地方,依旧是以芽级为主的鉴别方式,大家互相介绍茶叶的时候,这是明前茶,这是雨前茶。

绿茶的鼻祖是哪种茶?有何来历?

又是一群不了解制茶工艺的茶艺师茶叶大师在夸夸其谈,蒸青绿茶和唐代制茶一样吗?你们能不能聊一些靠谱的事情,少把普洱黑茶忽悠的方法带到茶史中,这样会一直误导别人。唐代制茶简单的说就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藏之,使用的时候再烤之,碾之,搅之,分之,饮之等等,唐代茶叶最大的特点是捣茶叶如泥,再将茶泥倒入模具中成团块,最后洪培干燥收藏,茶叶是灰黑色有些类似于普洱茶膏的样子和制法。

蒸青绿茶是利用高温蒸汽,急杀消除活性酶,除水汽冷却,再用揉捻一次除水汽散热一次,连续三次,最后是烘焙干燥。和唐代制茶最大的不同,蒸青绿茶是散茶叶茶,呈黑绿色,保存了茶叶的原型,而唐代茶叶从成品到使用一直是没有叶片原型的是碎片茶末。再来一点有分量的茶叶历史,蒸青工艺中最有名的恩施玉露,其工艺完善于清康熙年间,这里面还有“玉绿”和“玉露”因为在口音上误差的一段佳话呢。

现代绿茶工艺的鼻祖是松萝茶 祖师是明嘉靖年间的茶叶大师大方和尚,大方在苏州虎丘寺修行十余年 ,学得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的虎丘茶的制茶技术,虎丘茶被挖掘败落以后 在安徽黄山地区的休宁县松萝山修行制茶 ,期间就将虎丘的制茶方法加以改进研制出了松萝茶,其松萝茶的做法在明末被称为松萝法,而到处被学习传播,而根据松萝法加工的茶叶也根据产地的不同被称为“武夷松萝”“婺源松萝”等等,和今天的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大佛龙井,浙江龙井,在取名上异曲同工。

松萝法在明末清初那段时间在中国除云南广东以外的各大茶区都有传播学习,(备注一下,红茶青茶黄茶工艺起源都在1700年以后)而且用松萝法制茶在当时几乎是划时代的工艺进步,其后各地才在松萝茶的基础上有了各自的特点和工艺改变,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现代除黑茶工艺以外的名茶都创始于清代,和唐宋的茶叶在工艺上是完全不同的。

明朝有哪些有名气的皇帝和事迹呢?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最大的事迹不是开创明朝,而是驱逐鞑虏。没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个口号最早并不是国父孙中山提出来的,而是朱元璋。他北伐元朝的口号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朱元璋的创举一直被后世汉人所铭记,后来的洪秀全、孙中山等人建立政权后,都首先拜谒朱元璋的孝陵,以告慰他的英灵。

明朝西南的茶叶贸易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在唐代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而受到《茶经》的赞誉。及至南宋,仅四川一地的产茶已高达二十多万斤,整个西南地区的产茶已经超过全国茶叶产量的一半。随着茶叶在全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风行,其经济利润和战略中央政府开始加强对茶叶贸易的监管——唐文宗首行“榷茶法”,实行茶叶专卖,此后政府茶叶专卖制度基本在其后历代沿用。

据史籍分析,西南茶主要用于茶马贸易,即与青藏、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互市马匹,在明朝“茶马交易”更成为军国大政的基本国策。茶马古道路线图茶马古道是明代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涉及西南地区的路线包括康藏茶马古道及滇川茶马古道(均开通于明代)。前者由雅州(今四川雅安)出发至康定、此后分三路入藏;后者分为两道,上行道由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等地经景谷、下关至拉萨,下行道由普洱经黎明、江城至越南莱州、海防。

这两条茶马古道与陕甘茶马古道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贸易网络。朱元璋像为保证西南茶的供应,明代对西南茶叶种植、贸易的重视程度较前代进一步加强。明初,政府在重要的茶叶产区专门设立茶仓,同时实行金牌信符制,茶叶贸易需由专门官员持有信符以便核对,如无信符则判以重刑;针对私茶贸易未彻底杜绝的情况,弘治年间明政府实行“招茶中引”制度,即推行官商合营,商业因素被引入西南茶的供应与行销中。

明孝宗弘治皇帝像参考文献:张廷玉等,《明史》王兴骥,《明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马贸易》方铁、方悦萌,《普洱茶与滇藏间茶马古道的兴盛》个人简介:朱恩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本科生。曾任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学术刊物《史林新苗》主编,主持筹办多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宝鸡申新公司史探与保护开发研究”;并有多篇文章在《魅力中国》等省级刊物及学校内部交流刊物上发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


文章TAG:名茶  江西  明朝  明朝有什么名茶  江西有什么名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