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饮食的名家中,和陆羽观点相同的也有,《食宪鸿秘》的作者朱彝尊、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就是同样的观点,但朱彝尊实际上并不怎么饮茶,他是玩养生的,说到养生之水,他就不认为山泉水最好了,而是长江之水最好,因为长流水,有土性而无土滓。而宋徽宗也不拘泥于山泉水,实在没有,常有人汲的井水也可,江河水却是不行。还有一派观点却是不同,会区分天水和地水的好坏,《饮食须知》的作者贾铭和李时珍都是这一派。

贾铭认为天雨水、立春节雨水、梅雨水、液雨水、腊雪水、露水等等天水“甘淡”,这一点和宋徽宗说山泉水好在“轻甘”实际上是一回事。李时珍也说天水的好,认为天水第一、地水第二,地水中又是顺流水最好。很显然《红楼梦》里的妙玉也是这一派,她自己泡茶用的最好的水,是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妙玉的一句话很关键,“来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说明就轻甘、甘淡而言,她认为梅花雪是极致。而梅花雪水贾铭也说到了,不过是说它经年不坏而已。有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妙玉认为的第一甘淡的梅花雪,是陆羽排次中的第二十。这说明从唐到清,关于泡茶用水的理念肯定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究竟是对于甘淡二字的理解不同,还是养生理念发生了变化,还是旧朝的水已经不是今朝的水了呢?我有一个猜测,不一定对,跟泡茶的方式有关。

哪些茶可以用冷泡法呢?

泡茶,即以冷水来冲泡茶叶,是颠覆传统的一种泡茶方法,最早流行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冷泡茶很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巧门槛,更无泡熟、泡坏、泡出涩味之虞。大多数茶叶都适用,且失败率极低,唯一所需的只是等待,任谁都能信手拈来。为什么要喝冷泡茶?用冷水冷泡的方式,茶叶析出速度会很慢,茶叶中的成分会被选择性释放和进行反应。

因此,与热泡法在化学层面上并不是一码事。如,冷泡法时,形成茶水苦涩的茶碱(单宁酸)与咖啡碱,不易被释出,而茶叶中带甜味的氨基酸分子,则容易溶解出来。所以,冷泡茶口感总的来说会更顺和温柔、纯粹清甜一些,喝起来,清凉甘美,别有风味。用保温壶装满一罐,放在车上、装入包里,去爬山、去旅行,燥热难当时,喝一杯带着霜气的冷茶,酣畅淋漓间,会觉得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

如何自制冷泡茶?人随茶而改变心情,茶也随人而调制出不同的滋味。这里且以红茶为例,感受别样的水乳交融。茶品上,几乎大多数红茶都适用,像九曲红梅、小种红茶、滇红等都可以拿来做冷泡,个中滋味,各有千秋,茶友可以自行感受。容器上,不需要刻意地置办新的工具,闲置的玻璃瓶、马克杯,甚至是矿泉水瓶子都能拿来作冷泡,工具简单日常,有茶就能做。

冲泡茶叶用水的选择很重要吗?

我们都知道泡茶是离不开水的,水是泡茶茶叶滋味和内含物质的载体,茶的色、香、味溶于水后,才能展示出茶的品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抛开冲泡水温和技巧,只说水质对茶的影响。根据分类有了各种名称的水,如软水与硬水,自来水,纯净水与蒸馏水,矿泉水,山泉水与井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等。现在常用泡茶的水主要有: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

因山泉水只有极个别地方才有,这里不做说明。自来水因经过了消毒程序,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且普遍有氯气等物质存在,直接用来泡茶,则会影响到茶汤的滋味和香气。矿泉水是采自地下深层流经岩石并经过一定处理的饮用水,以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显着特征。但是用矿泉水泡茶这件事,一直存在争议。纯净水,即是不含杂质的水,也叫净水或纯水水质偏酸性。

用纯净水泡茶,茶汤的净度好、透明度高,但茶叶本身的香气不能完全被激发出来。好茶,是色、香、味、形的协调统一,古人云:“无水不可与之论茶”,而这“无水”,指的是“没有合适的水”。可见,水质对于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若要了解这其中的缘由,只需了解水质的特点便可。 水有软硬之分,而水的软硬程度,主要是由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总和,与一些微量金属离子所决定的。

简单来说,钙镁离子的含量越高,水质越硬,反之则水质越软。日常饮用的自来水就属于水质偏硬的类型,人们通过饮水便能补充人体对于钙镁离子的需求,但对于泡茶来说,却并不太合适。水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越高的水,其溶解度越低。这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与钙、镁等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到茶汤上,便表现得浑浊与清淡。

2011年的《茶叶科学》的实验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钾离子、镁离子、锰离子含量增加时,茶汤感官品质下降,逐渐变浑浊,闷味加重,苦涩味增加。说明水质的硬度对于茶品的影响。在泡茶时,茶汤的颜色和香气对水质的PH值比较敏感。在硬度相同的情况下,PH值越高,茶红素和茶黄素的氧化程度便越深,茶汤颜色也会随之加深,茶水的收敛性也会变弱,汤感变软。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茶叶  三款  品质  三款品质上等的茶叶  泡茶叶用什么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