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乡村暮春景色和农家田园生活,前两句乡村风景美如画,后两句写鸡飞狗叫客商来收茶。有声有色,动静相映,恬静之中有活力,静谧之中有生机,以动衬静,以实写虚,自然清新。“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更加突出了乡村的宁静,这宁静背后是农人的繁忙劳动,以及接下来的卖茶的热闹场景这句话有多吵,乡村就有多静;这句话有多乱,乡村生活就有多井然有序。

大白天的,而且日头落得越来越晚天越来越长的时候,农家不可能闲居在家,自古以来就是春耕夏耘秋收,更何况,这鸡飞狗跳迎来的,是茶商!茶商是生人,不知道路乱闯,才会惊动悠然觅食的鸡;才会惊扰酣然避暑的狗!当然,农人们在忙,而且,多半在忙着采茶制茶!开头句蝴蝶菜花,一下子就速描出一幅画,非常的美,恬静宜人的美;可是收茶的客商来了,犹如平静的湖水投入了石块,不只传出声响,还荡起一串涟漪!接下来就是卖茶了,定质论价,讨价还价,装货运货,一系列操作,乡村就会热闹起来了。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说明了当地是茶乡,茶叶有名以致远销“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也从侧面反映出茶是当地特产,也可能是支柱产业,而且茶叶有名气,外地客商都来收购。石湖,原为太湖一内湾,春秋时越人进兵吴国,凿山脚之石通苏州而得名。石湖附近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微酸或酸性,土质疏松,适合茶树生长,所以一直是茶叶种植地。

那一带“太湖洞庭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因其奇香扑鼻,一开始叫“吓煞人香”茶,直至康熙觉得其名字不雅,见其卷曲如螺,叶芽脆嫩,故提名“碧螺春”,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而成为十大名茶之一。另外,石湖属苏州,苏州是中国花茶三大产地之一。所以这“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的背后,也隐藏着当地茶经济,反映出茶农们种茶采茶制茶的艰辛和卖茶时的一点点高兴的场景。

字在诗里,意在诗外。“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也是一个缩影,映射出了宋朝茶文化的繁荣如果说唐朝是诗的国度,宋代就是词的故乡;如果说唐诗里飘着酒芳,那么宋词里就溢着茶香。我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时代,唐•陆羽《茶经》里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和杨雄的《方言》,分别从药用和文学角度提到了茶;晋代张载则留下了“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登成都楼诗》)。

唐朝时喝茶已经盛行,及至宋朝更是蔚然成风,堪称国饮。文人墨客更是以茶入诗,留下许多千古名篇。据考证宋代有一百八十多位文人吟咏过茶,有四百多首诗词中涉及到了茶!苏轼的“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望江南•超然台作》);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幽居初夏》);辛弃疾的“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满江红•和范先之雪》);就连李清照也喜欢在酒后喝茶,“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芳草池塘”(《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宋朝繁荣的茶文化,和宋徽宗有很大关系自宋开始,朝廷就设置了茶马司,专门负责以茶叶和周边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后来又设置了茶局,专门督造皇家御茶。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村庄  凹凹  茶树  西湖  茶树村庄怎么画  西湖山凹凹里的小村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