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就开始实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对皇帝才能忠诚,对社会才能具有责任感。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还能指望他爱谁呢?所以,察举制中有一个著名的科目叫作“举孝廉”,就是选拔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王祥对儒家孝道的恪守使他收获了很高的道德声望,以至于有人请他出来做官。

曹丕建立魏国以后,徐州刺史吕虔聘请他做了别驾,这相当于刺史的秘书,权力很大。王祥很快就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人民的歌颂。王祥的政绩使他收获了更高的声望,从此一帆风顺。转眼三十年过去,他最终做到了司空的高位。王祥除了为琅邪王氏奠定了道德声望,还做出了一项贡献,那就是他为王氏家族留下了顺应时代大势的政治策略,这被后人概括为八个字:“与时推迁,平流进取。

”所谓“与时推迁”,就是顺应时代大势,抓住改朝换代的机会,光大家族的门户。所谓“平流进取”,就是谦虚低调,远离风险,避免无妄之灾。这听上去可能有点抽象,我来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王祥八十岁那年,晋王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了王位。同年十二月,司马炎就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面对改朝换代,王祥的态度很有意思。

一方面,他没有像某些曹魏遗老一样,选择给旧王朝殉葬。另一方面,他也没有像某些大臣那样,对司马家族趋炎附势。他表面上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但在司马炎想要利用他的声望,封他为公爵的时候,他也没有拒绝。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王祥越是摆出中立的清高姿态,司马炎就越是需要利用他的道德形象来为自己服务。不过,王祥深知自己不是司马氏的亲信,并不能获得真正的信任,所以一直低调从事,一再请求退休,终于获得批准。

三年以后,他就去世了。王祥以身作则,为琅邪王氏留下了行之有效的政治策略,既要抓住时机,又要谦虚低调。这看上去或许存在道德瑕疵,但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士族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道德声望,无论是谁掌握最高权力,都要依靠士族的力量。王祥留下的策略,是在士族政治中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的唯一法门。王祥使琅邪王氏开始成为士族的一员,他的孙辈中又出现了两位佼佼者,王敦和王导。

中国历史上唯一火葬的皇帝是谁?为什么没入皇陵?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矛盾,因为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只有一位皇帝实行火葬,而且就算实行火葬,他们也大都葬入了皇陵。如果把“唯一”去了,要说实行了火葬而又没入皇陵的,还真有一位,就是他:末代皇帝溥仪。“有哪些皇帝实行火葬”历朝历代大多数皇帝都实行土葬制度,不过有一个朝代却反其道而行之——清朝。在清朝康熙之前的皇帝,由于受女真人传统习俗的影响,几乎都是火葬,比如有明确记载的皇太极和顺治皇帝,而努尔哈赤虽然未见明确记载,但从各方面推之,他也实行的火葬。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庆沣祥  深藏  秘密  庆沣祥有多少年历史  深藏历史的秘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