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懂茶帝】云南是茶的发祥地,也是一个产茶大省,那为什么在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中没有记载呢?陆羽所著的这一本茶叶百科全书中,关于云南的产茶情况,饮茶习俗,以及普洱茶,为什么一点也没有提到,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了。
普洱茶到底属于什么茶?
普洱茶到底是什么茶?相信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可以说在中国的茶叶分类史上,一般按照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发酵的程度:轻发酵,中发酵,重度发酵来把茶叶分为红、白、绿、黑、黄、青(乌龙茶)。可是有这么一款茶因为它的特定工艺,在茶叶的形态和口感上有着极大的不同,人们对它的划分产生了很多的分歧,那么这种茶是什么茶呢?这里我们要说的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类型。从普洱茶生茶说起,鲜叶采摘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摊晾后制作为生茶。生茶的茶气很足,刺激性很强,香气清韵,是一种轻发酵茶,这点上与绿茶是极为相似的,因此有人把生茶归类为绿茶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普洱茶熟茶呢?是要经过渥堆发酵,经历潮水,翻堆,摊堆,筛检后才制作成功,按照发酵的程度是一种重度发酵茶,又由于茶叶的颜色黯黑,和黑茶相似,因此被别人当做黑茶来看待。由于做茶工艺的差异,导致了普洱茶的生熟有别,无法给普洱茶正式的定名种类。虽然我们可以从香气、味道、汤色、口感、厚度、汤质做出评价,可是与其他六大茶类比起来,普洱茶的相似之处太多,导致普洱茶的正名之旅,也就非常困难。
但是仅从制作工艺上,那么我们可以把普洱茶生茶列为绿茶,熟茶列为黑茶,而其他老茶就要按照年份和特点进行品评分类。可以这么说,普洱茶既脱胎于六大茶类的制作范畴,又不属于单一的茶类,普洱茶拥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在时间的流逝下,带给人的惊喜不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只要茶叶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好的,为什么要纠结普洱茶的分类呢?买到普洱茶,喝到一口令人愉悦,舒服的好茶,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很多人不喝普洱茶?
普洱茶前几年可以说是“火的一塌糊涂”,饮茶的人继喝惯了铁观音、乌龙茶以后,普洱茶成为一大追逐的热点。普洱茶的热销其实与宣传、造势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保存普洱可以升值。引得大多数人争相选购,其实已经脱离了喝茶的本意,把普洱推上了“神坛”。这时候喝普洱已经不是为了它的味道,而是加上了利益的驱使,使普洱茶失去了茶的本意。
为什么很多人不喝普洱茶其实普洱茶热销的时候,我也跟风喝过几次,但是对于北方人来说,喝惯了铁观音和茉莉花,普洱茶的一股“高粱花”味道,真的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我觉得很多人不喝普洱茶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普洱茶的鉴别:市场上普洱茶的价格和品牌在普洱茶火爆的时候,简直可以让你挑花眼,而且价格也多钱的都有。并且便宜的20块钱一个饼,贵的上千一个。
并且外观几乎一样,这个真的不好挑选。普洱茶的价格:茶城里的普洱茶,什么价格的都有。我在茶城亲眼看到,茶叶老板把卖我一百块钱一个饼的普洱,卖给一个告诉老板:“低于600块钱一个饼的普洱不能喝的!”客人600块钱。而且这个客人当场试喝,还告诉老板比他买的800块钱一个饼的普洱好喝!普洱茶的价格,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好像不太好接受。
普洱茶的味道:普洱茶虽然很多人,把它的功效说的“天花乱坠”,但是说实话:“除了茶汤浓郁以外,味道一般人真不太能喝出好坏来!”还有一点就是普洱茶不像其它茶叶,取出几叶即可直接冲泡,普洱茶的茶饼需要用专门的刀或工具来切割,这个感觉有点麻烦。我觉得正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人不喝普洱茶。分享几个普洱茶的小常识普洱茶属于黑茶的一种,而且不同于其它茶叶品种的叶越嫰越好,普洱茶都是用老叶来制作的。
普洱茶分生普洱和熟普洱,生普洱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熟普洱是发酵过的。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所以它不同于其它茶叶只有两年保质期,普洱茶是越沉越好。普洱茶不追求茶叶的嫩度,反而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成熟度,甚至要有茶梗味道才好。冲泡普洱的水温,最好在95°-100°之间,而且冲泡后起的浮沫要刮去后饮用。因为我也属于一个喝茶的爱好者,经常去茶城坐坐,所以对普洱也就了解这些。
为什么普洱茶一饼是357克?
这是个纯技术性的好问题。我敢打赌全国有70%以上的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这里正好做一次基础科普。当然老茶客可以飘过,无视这个问题。一饼普洱茶装茶357克,这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产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作。简而言之,357克就是5斤(2499克无限接近2500克)的1/7。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一提普洱饼茶,实际上就是五斤茶。
普通的一提普洱饼茶就是由七饼组成的;一般一箱普洱饼茶是6提,也就是30斤茶。这样非常方便计量。当然也有大箱的,但都是5斤的整倍数。为什么装七饼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一提茶的外包装有关系。外包装是由笋壳做的,包七饼茶刚好比较合适。看看吧,劳动人民是最聪明的!好吧,为了答题,把我一提茶扒开了?。不敢用网络图片,怕。
《茶经》上为何没有云南普洱茶?
【欢迎关注懂茶帝】云南是茶的发祥地,也是一个产茶大省,那为什么在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中没有记载呢?陆羽所著的这一本茶叶百科全书中,关于云南的产茶情况,饮茶习俗,以及普洱茶,为什么一点也没有提到,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了。南诏国在陆羽生活的那个时代,也就是唐代,云南还是南诏国。
那时的南诏国与大唐像两个不懂事的兄弟,时而举杯结盟,时而干戈相向,合好又分,分了又合地折腾着。▲唐朝时期的中国版图南诏国本是大唐扶持起来的一个云南地方政权,是大唐的一个蕃属地,唐王朝本想借其牵制吐蕃。可是等到南诏势力坐大以后,唐王朝又害怕南诏有谋反之心,在王位继承上等一些事情进行干扰,企图控制南诏。天宝之战南诏不满意大唐的做法,再加上边臣的骄暴贪残等一系列矛盾,最终导致了南诏叛唐。
双方反目后,唐王朝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企图一举消灭南诏。结果却是大唐军队损失惨重,大将李密被俘自杀,20万唐军亡于大理,这就是历史上的“天宝之战”。战后,唐王朝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南诏国自成一国。“天宝之战”导致了南诏国与大唐关系恶化,从公元752年到794年,南诏国与大唐断交四十二年互不来往。这时,呈现在陆羽面前的事实就是,云南已不在他的大唐之内,而成了“外国”。
安史之乱“天宝之战”使大唐国力耗尽,民怨四沸,朝廷内讧。可惜祸不单行,紧接着公元755年,大唐发生了“安史之乱”,使得老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往四川、湖北等地迁移,在这迁离的人流中便有陆羽。“安史之乱”爆发时陆羽27岁,为l了躲避祸乱,他离开长安顺着长江而下,一路上北折南转,考察收集了大唐各地的茶叶情况,花了近20年的时间写成传世巨著《茶经》。
在陆羽编著《茶经》的期间,正是南诏与大唐处于敌对状态的时候,南诏国的辖地大唐人不敢越一步。陆羽进不了南诏国,他也就看不到漫山产茶的景象,品尝不到银生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里的人将茶与椒、姜、桂放在一起烹煮。陆羽的《茶经》写完后又过了14年,南诏与大唐才解怨和好。但此时的陆羽已经66岁了,他已经没有精力去走遍云南的茶山,考察当时的茶叶情况。
普洱茶有夏茶吗?如何区分是否为夏茶?
普洱茶有夏茶,夏茶通常会被统称为“雨季茶”。在西双版纳地区雨季是每年的5月至10月,这个期间刚好是介于春茶与谷花茶之间。这一季因为雨水及季候条件较佳,茶叶生长速度较快,导致杆粗叶大、叶片薄老叶多,叶缘锯齿明显。加之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而且刚刚经过春茶采摘,加上雨量过多,生长速度太快,营养摄入跟不上,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做出来的茶滋味淡,苦涩重,协调性欠缺且茶汤滋味不够饱满。
如何区分夏茶其实还是有难度的。今天早上我试喝了一款普洱生茶。初闻茶香还不错,但是入口的茶汤滋味低于预期,与以往的春茶略有差距。于是就和卖家联系,告诉他我试过后的感受。对方稍微停顿了下,回复说,肯定是春茶,可能是混采的缘故。由于这款茶是用陈华五六年的毛茶压制,所以很难从干茶色泽区分春茶还是雨季。于是我又细看了茶底,发现叶底有柔软肥嫩的、也有很多薄而硬的,颜色也是有油润明亮、也有暗淡铜色的。
所以初步判定这是不仅是混采还是拼配的,有春茶、雨季还有谷花茶。当然普洱茶文化博大精深,这个判断仅是我一家之言。通过自己这几年的经验,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区分普洱茶春茶和夏茶。首先,普洱茶的生命力就在于拼配,不同茶山春、夏、秋普洱茶,其香气、滋味和外形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优秀的拼配师通过拼配,把这些优缺点相互弥补,扬长避短、令其从色、形、香、味都能够很好的协调融合,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口感滋味,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茶叶产量。
所以我们通常在买到的普洱茶饼都是拼配过的,如果不是个性化需求,很难买到不经过拼配的春茶。另外,我们在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是茶商,春茶和夏茶价格差距很大,春茶价格较高、产量少,从经营角度来说,当然也是会选择拼配。另外自己这几年接触的茶农,通常会把产量很高的夏茶做成滇红,通过工艺和发酵弥补普洱夏茶滋味寡淡的缺点。
云南茶农心中的“茶祖”既不是陆羽,也不是神农,为何是诸葛亮?
在云南各个茶山行走多了,你会有几个奇怪的疑问,为什么好多茶农家房屋顶上会有一面五星红旗。为什么世人一直认可茶圣“陆羽”,神农不是茶祖,而是诸葛亮称为了“茶祖”。诸葛亮率军征服南中,其本人最远只到过曲靖,为什么遥远的滇西南、滇西,甚至缅甸、老挝等产茶区都流传有孔明兴茶、武侯遗种的传说,其实这反映的是巴蜀先进的茶叶种植文明深入影响云南的事实。
“孔明兴茶”,并不是说诸葛亮亲自教云南原住民种茶,而是说其大规模深入治理南中,导致巴蜀的汉文化大量南传云南,其中也包括四川先进的茶种与种植技术的引入,从而大幅度提升了云南茶叶种植水平,让云南茶产业走出濮人种茶的蒙昧时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酝酿,终于在唐代进入了银生茶时期。而“武侯遗种”指的是,四川小叶良种传入云南,云南在大面积种小叶种的同时,也借鉴巴蜀大地传来的选育茶种技术,对云南大叶种进行改良,经过上千年不断的努力,培育出大叶原生种、大叶良种,并在明清两朝的普洱茶时期对改良后的大叶种进行大规模推广,使得云南成为以大叶种为主的产茶区。
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云南的澜沧江流域。在史前云南的野生型茶树中的阿萨姆卡种,本来是只适应在比较湿热的地区生长,通过基因变异有个别茶树能适应温凉的气候,于是这些变异的茶树就能迁徙到巴蜀大地大量繁殖,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逐渐演变成了中小叶种。而四川的先民们对这些野生茶树进行人工驯化,培育出了先进的良种,逐渐形成先进的茶叶种植文明。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但不是茶叶种植文明的发祥地。云南的原住民利用茶树虽然非常早,但都是当食物与药物在简单利用,非常原始落后,谈不上有多少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兴起应该是在巴蜀大地。因为在古代,四川一直是整个西南地区文明程度最高的,拥有最先进的农耕文化,所以是当地的先民首先大规模栽培茶树与改良茶树品种,不断改进种植、加工与饮用方式,然后再将这种茶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去。
为什么在云南各个产茶的地方,甚至包括缅甸与老挝的部分产茶区都流传着“孔明兴茶”的传说,这是因为三国时期,通过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大力治理南中,这对云南而言,是跟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的一次剧烈碰撞与交汇,巴蜀大地的茶种与种茶、制茶技术也首次传到了这个化外之邦,许多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感谢诸葛亮开发南中,带来了巴蜀先进的茶文化的贡献,因此把诸葛亮尊为“茶祖”,当成茶神来祭祀。
诸葛亮开发南中,是中原文明传入云南的第一个高潮,其的先声要从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说起,这是中原文化初步影响云南,其后秦开五尺道、汉征服西南夷,这种影响更深入一层,而从战国到秦汉、三国这数百间,诸葛亮深入治理南中无疑是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的一个高潮。在这个高潮期,汉文化大量涌进云南,导致魏晋南北朝云南的北部、中部进入了汉化的南中大姓统治时期,爨姓就是其代表。
在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来自巴蜀大地先进的茶叶种植文明与云南古老的濮人种茶传统相交汇,终于在唐代催生了银生茶。南诏是云南与中原文化对接的第二个高潮期,因此银生茶的诞生绝不是偶然。在东晋与南北朝,中原内乱,自顾不暇,对西南边疆鞭长莫及,这个时期的云南处于半独立状态,汉文化影响云南主要是消化诸葛亮开发南中的遗产。
而到了隋唐,中原地区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向边疆地区强势扩张。而唐朝为了抵御吐蕃霸权的强势崛起,在其西南边疆大力扶持南诏,最终南诏凭借机缘成为强大的独立王国。统一云南的南诏对汉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曾经每年派数千名上层社会的子弟到成都与长安学习,而且发动战争掠夺巴蜀大地的各种技术人才,再加上唐朝主动对南诏的文化输出,从而使得中原文化传入云南进入了第二个高潮期。
第三个高潮期是明清。宋朝面临强大的北方压力,不希望西南边疆再出漏子,这就是宋挥玉斧遗弃云南的根本原因。在宋代有种主流说法,唐朝的灭亡与南诏有很大关系。晚唐,南诏大举入侵安南与广西,唐朝调徐州兵去桂林戍边,激起了庞勋兵变。兵变虽然被镇压了,但其余波触发了黄巢起义,最终唐朝灭亡。因此,两宋都对与大理国的交往非常警惕,双方的来往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进行。
大理国虽然非常仰慕宋朝,但不得其门而入,从而使得中原与云南的联系进入低潮。元代在云南首次推行土司制度,云南与中原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到了明清尤甚,大规模的屯田与移民政策,以及改土归流的推行,云南进入了大规模高度汉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普洱茶。从文化传承影响力来说,就像现在茶山茶农有插红旗的习惯,说明共产党带给了茶农幸福安康生活而心怀感激。
陆羽所著《茶经》中未描述云南的茶叶,陆羽来过云南吗,普洱茶概念起源是什么时候?
根据《茶经》记载,陆羽在《茶经》中确实没有对云南茶叶的记载,原因可能有二,众所周知,云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属于历史上中原大国,而陆羽是一个爱国人士,当时不予记载。另外一种可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加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大山大河的阻碍,陆羽可能确没有来过云南,之前一直有记载茶始于川,或者说云贵川,但是云南凤庆香竹箐3200的人工驯化的古树活化石被发现后(当然也有可能那课古树是遇到基因突变自己变异的),可以从客观层面来说,有证据证明,在《茶经》创作时期,云南已经在种植茶叶了,只是由于很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和大理国文字记载在明洪武15年被付之一炬,文献记载就很少了。
当然徐霞客游记有记载,还有近几百年那就记载很详细了,包括各地的县志,民间记载和茶马历史。 至于普洱茶的发源(我只能复制百科了)比我讲的好:“普洱茶”溯源 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 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武侯就是诸葛亮· 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征,基诺族,深信武侯值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 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唐朝 咸丰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
普洱茶历史 古代种植茶树的先民濮人,现今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 史称“茶兴於唐,盛於宋”。主产於西双 版纳的普洱茶在唐代(公元618—907年)就已销往四面八方。阮福(普洱茶记)记载: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宋代(公元 960—1279年)除进行川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以普洱茶与宋朝静江军作茶马交易。
运至中原和江南一带的普 洱茶,是上乘的“紧团茶”,又称“圆茶”。宋 朝名士王禹系品尝了芬芳浓郁的曹洱茶后, 写了一首赞美诗:“香於九畹芳兰气,圆如三 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 亲。”诗中所指“圆如皓月”,就是普洱紧团 茶。元代(公元1206—1368年),普洱茶已 成为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
元代李京在(云 南志略诸夷风俗)、
文章TAG:普洱茶 茶经 茶经中为什么没有普洱茶 看《茶经》与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