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工夫茶为茶名,功夫茶为泡法。欢迎关注【懂茶帝】工夫茶和功夫茶完全不一样啦。不仅仅是功夫茶用到公道杯,正常的泡茶、煮茶,实际上都需要用到公道杯。关于“功夫茶”和“工夫茶”,有很多误解,说法千奇百怪:有的认为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功夫茶”、“工夫茶”都是指的一种冲泡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

为什么很多茶叫“工夫”茶?

欢迎关注【懂茶帝】工夫茶和功夫茶完全不一样啦。先说结论:工夫茶为茶名,功夫茶为泡法。关于“功夫茶”和“工夫茶”,有很多误解,说法千奇百怪:有的认为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功夫茶”、“工夫茶”都是指的一种冲泡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演变,听小懂慢慢道来!我们先看看从古到今的“工夫”含义的变化:武夷茶与“工夫”在清康熙三十年,清僧释超全在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270多年前“工夫”为较珍贵之茶清雍正在崇安县为令三年的刘埥,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为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7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民国后到现在的“工夫”当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而福建“闽红工夫”又含坦洋、白琳、政和三大工夫。而“功夫茶”,是指泡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功夫,要注重水、火、冲三者的把握。“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读音是有区别的,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念音为“刚”,“功”念音为“攻”,闽南话也与之相近。到潮州就很容易听出“工夫”与“功夫”。

为什么潮汕工夫茶用三个杯子?

从潮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茶,茶在潮汕话里面叫做茶米,所以从这个词语中就可以知道在潮汕人茶和米是同等的地位。在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茶三酒四T桃二意思就是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到外出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三个杯主要是因为喝茶重在氛围,重在意趣,多则热闹,少了品茶时的悠然自得。

因此有人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就是此理。还有三个茶杯刚好构成一个品字体现了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二则由此人多便出现宾客相互谦让、晚辈谦让长辈的温馨场景,更是体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谦和礼仪。而且每一次冲完茶都会说一下句“请”。不要在说我们潮汕人读书少没文化,其实潮汕人做什么事情都是特别讲究和传统的特别是客人了都是非常热情的。

功夫茶为什么倒进一个紫砂壶然后在倒入公道杯里面,这么复杂呢?

不仅仅是功夫茶用到公道杯,正常的泡茶、煮茶,实际上都需要用到公道杯。之所以不用泡茶紫砂壶或者盖碗之类直接分茶,把茶倒入茶碗,而是要经过公道杯这一道中转周折,个人以为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借此控制泡茶的时间,把握好茶水的鲜爽度。泡茶时,茶叶投放在紫砂壶、盖碗等茶具中,注入热水泡茶,为了保持茶水的鲜爽,茶叶在热水中泡的时间过短、过长都不行,短则没有茶味,时间一久则过酽,难以品出本来风味,因而不同的茶叶冲泡的时间长短要求很高。

如果直接用泡茶的盖碗、紫砂壶分入品茗者的杯中,万一不能在最佳时刻将茶水倒出分完,那么茶叶被积存在壶里的水泡的时间一久,就难以入口了,即浪费了水,又糟蹋了茶叶。用公道杯,可以在泡茶的最佳时刻先将茶水全部从壶中或盖碗中倒出,然而再用公道杯从容分茶。保持茶水的鲜爽,这是这一道程序最大的意义所在。当然,同时公道杯的造型也非常利于分茶。


文章TAG:功夫茶  茶壶  潮汕  容量  功夫茶为什么淋茶壶  潮汕功夫茶茶壶容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