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有关千山古树的传说故事

千山风景区内有不计其数的苍松翠柏,但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的却只有一株,那就是蟠龙松。蟠龙松位于香岩寺内,高约十二米,主干树围为三米,传说中它已有千年树龄,因而被誉为千山松树之祖。《辽阳县志》则记载了其名称的由

有关千山古树的传说故事

2,茶的起源与传说

中国茶文化渊源流久,茶文化在中国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喝茶品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习茶文化,推广茶文化,弘扬中华传文明。 00:00 / 05:43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茶的起源与传说

3,古树茶的古树多少年的茶树才算是老茶树怎么辨别

真正意义上的古树茶,树龄应在300年以上。基本是野生的,属珍稀茶叶。这有别于老茶树。
茶树的成年期,是指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出现第一次自然更新时为止。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 自然生长、无人看管的“荒芜”、“丢荒”茶树,由于受不同生育条件的影响,成年期持续时间变化很大,多则上百年,少则几十年。判断这类茶树是不是“老”了,主要要依据它的生长势的强弱,观察花果数量的多少和是否在根部出现“自然更新”的现象。茶树出现自然更新后,即进入衰老期,经过几次反复更新,树体便渐渐趋于死亡。持续时间,人工种植情况下,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有40—60年;自然生长、无人看管、刺激小的“荒芜”、“丢荒”茶树,可达数百年。  综上所述,可以界定出人们常说的“老茶树”,应是树龄在30年以上的茶树。

古树茶的古树多少年的茶树才算是老茶树怎么辨别

4,普洱景迈山古树茶历史故事传说

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地方。干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地灵。   景迈山古树茶美丽传说   根据景迈村糯干村民波岩虎的两本傣文资料记载并经考证,据说,在很久以前,在勐卯豪法一带居住着一支庞大的傣族部落,那时的部落非常落后,人们以游猎和采摘野果野菜为生。随着部落的人越来越多,食物渐渐缺乏,这时部落王子召糯腊(傣名),带着一部分人去重新寻找新的家园,佛历四三九年(公元前106年)召糥腊开始南下迁徙,他们沿着澜沧江顺流而下,一路跋山涉水,越过高山来到了临沧,当时这里还没有人居住,看到澜沧江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一部分人便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而召糥腊带着大部分人继续沿着澜沧江南下,不久便来到澜沧江以西,便是现在的澜沧县境内,他带着大家建村立寨,在这里安顿了下来了,当时澜沧江还没有名字,召糥腊看到这里野象成群,便给澜沧江取了名字“郎章江”(“郎章”为傣语,“郎”:百万;“章”:大象),后来人们根据它的谐音将“郎章”书写成“澜沧”。有一天,召糥腊带着猎手在山上狩猎,突然,发现一只金马鹿在悠闲的吃草,召糥腊和猎手毫不犹豫的追了过去,可是怎么也追赶不上它,人快马鹿快,人慢马鹿慢,渴了喝几口山泉,饿了吃几颗野果,不知道追了多少天,后来追到了今天的景迈山,马鹿便消失不见了,召糥腊看到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山下是茫茫的云海,山上则是风和日丽,山川锦绣,到处盛开着美丽的鲜花,环境十分优美,召糥腊决定回去带着妻子和部落人一起来这个定居下来,后来,景迈傣族村民说他们的祖先迁徙到景迈山是由一只金马鹿带路来的。(景迈为傣语,景:城;迈:新)。   景迈山古树茶古老村庄   景迈村系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辖的一个村委会,地处北纬22°12′05.8″,东经100°02′02.5″。这里的村民世袭居住在景迈山上,全村总面积为66.9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其中有5个傣族村,哈尼族、佤族和汉族各1个,有村民692户、2840多人,其中傣族581户、2490人,哈尼族45户、160人,佤族22户、81人,汉族44户、100人。距离澜沧县城60公里,普洱市府230公里,西双版纳州135公里。从国道214线即惠民乡政府驻地往南,沿着蜿蜒盘山公路走18公里便到了风景如画的景迈。村内8个自然寨弹石公路相连。   景迈山古树茶分布情况   景迈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分布在澜沧县境内的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村民委员会辖区范围内,位于东经99°59′14″--100°03′55″,北纬22°08′14″--22°13′32″,距县城70余公里,坐落在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内的村寨有糯岗、景迈、勐本、芒埂、上芒景、下芒洪、翁洼、翁基、老酒房等10个自然村。茶园面积16173亩,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古茶园土壤属于赤红壤,古茶园内的植物群落属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植物,其中思茅木姜子和红椿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

5,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生长有多少年了生长在什么地方

1,中国茶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茶叶放入了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质量上的差异,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包括绿茶分为炒青,烘青,晒绿,蒸青茶,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3种,分为台湾乌龙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白茶分为白芽芽到黄,黄小茶,黄大茶,红茶进入湖南黑茶,湖北老绿茶,砖茶在四川,云南,广西红茶,黄茶,白叶茶。 根据中国的出口茶叶,茶叶类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 据中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部分。 以上几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中国茶叶可分为基本的茶和再加工茶类两部分。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在适当的芽叶为原料,定影,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干燥和固定方法,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一个“绿色的汤,味道和强收敛”等。绿茶是茶最早的历史,追溯到3000年,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生产,产地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绿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
同问。。。

6,章郎寻茶云南深山中的千年茶族

黄元琪 中国云南巴达山区的高山上,有一处大黑山原始森林。它林木茂密,谷涧错落,孕育了诸多几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茶树与森林共生,在林中有很多茶籽落地后自然长出的小茶树,接力着品质极好的乔木老树。不远处的章朗老寨 历史 悠久,遍布古茶园。 高山森林与野茶树 章朗村 据章朗古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佛家弟子玛哈烘用大象驮着经书自斯里兰卡学经归来,当他来到恩巩跺多山(现章朗古佛寺所在地)时,由于正值冬季,冻雨突降,大象竟被冻僵,跪卧不起。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帮助玛哈烘拾掇薪柴,燃起熊熊之火,为大象驱寒取暖。 后来,玛哈烘因在此建寺立塔,并动员周围村寨的人们搬到现在的地址,组建寨子,取名“章朗”,以纪念大象驮经书之功。那时,他们称这里为“景桑”,意为“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 章郎村与象密不可分 1400年 历史 的白象寺 章郎有“六座千年宝藏”:古寨、古寺、古井、茶树、茶农与茶俗。 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 历史 遗迹,村里建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活化石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生与茶密不可分。 俗语说,“布朗族待过的地方就有千年古茶树”,如今它是云南茶叶的主要产区。 茶叶 在 历史 长河中,自古收到古茶树恩泽的布朗人,沉淀了丰富的茶文化,也荟萃了与众不同的茶艺。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而濮人是最早发现与栽培茶树的人。汉晋时期,濮人分布在今云南澜沧两岸以及以西地区。布朗族生活在深山中,是他们的分支。古茶树蕴含着重要的人文意义,章郎人视它为圣物珍品,不但会祭献古茶树与茶祖,还在婚丧嫁娶中以茶为礼物,拉进人与人的距离。 布朗族《祖先歌》 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 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与茶树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杖 在传承千年的古歌谣与民间传说中,茶叶是叭岩冷将野生的“得责”带回村中人工移植栽培,并取名为“腊”,相当于汉语中的“茶”。 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布朗族的茶种植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古老的茶农积累了丰富的种茶与制茶经验。每年四月开始,章郎村的头茶成熟了。身着黑青色上衣,五彩裹裙的布朗族妇女纷纷把握采茶时机,熟练地爬上古茶树采摘茶鲜叶。章朗古树茶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深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香型特殊,似兰似蜜似野花,山野气息浓厚。 茶农上树采茶 茶农上树采茶 她们个个也是制茶能手,擅用土法制作的散茶:将新鲜茶叶放入热锅内熬煮,当鲜叶变色变软时,将它放在竹簸箕上用手揉搓成条状,然后将茶叶自然晒干。这样的散茶条索紧结黑亮,不易变质。 竹筒茶是制作茶叶的古法:用嫩茶尖在铁锅内炒干,趁热塞进香竹筒内,直到填满、压紧实再用笋叶封口扎紧。然后将竹筒放在火塘上烘烤,烤时不停翻动。当竹筒发出焦香的味道时,火候便到了。竹筒冷却后被剥去,竹子高洁淡雅的香气与茶香融合。一管喷香味浓的茶柱沁人心脾。 作为独特的品茶方式,当地人会用竹筒茶混合蜂蜜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他们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以竹筒为茶壶,一头削尖,插入地下。注入沸水与烤制好的竹筒茶叶,然后分到放有蜂蜜的竹杯中请客人品茶。此时蜂蜜的甘甜、泉水的清冽、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喝起来别有风味,令人久久难忘。 竹筒茶 酸茶是极具布朗民族特色的做法。在每年湿热的五六月,为了避免内滞,他们将鲜茶煮熟,放在阴凉处发酵。等茶发酸后装入竹筒并且埋在土里。四个月的光阴流转成就了一筒具有药用价值的酸茶,当地人无论老少都有嚼食酸茶的习惯,据说能生津止渴,有助于消化。 除了有利于 健康 的酸茶外,煳米茶是另一个以茶入药的典范。此茶用料独特,其泡制方式是先将土罐放在火塘中烤热,再放入糯米与茶叶同烤。随后添加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枇杷叶等几味草药,用滚烫的开水泡开,最后佐以红糖调味,放回火塘烹煮几分钟。一罐色泽暗红,能治疗感冒、咳嗽的药茶便制作完成了。 章朗老寨的村民岩坎龙开了一家茶店,将采摘下来的古茶树鲜叶与现代工艺结合,制作成精炼的生普洱。郁郁葱葱的古茶树是云南大叶普洱茶最好的原材料。每当春茶季节,他的全家齐心合力加工茶叶。大叶种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捏、干燥、后熟等精细加工,能制成馥郁的普洱。汤色金黄明亮,汤质细腻饱满。入口略苦却回甘顺爽。茶香浓郁,茶气强烈。 茶农采青 章郎茶 章郎茶 他常说:“章朗的古茶树都在高山上自然生长,特的去寻找的话,要走好几段艰难的山路,爬树的过程也充满惊险。我小时候就常在树上和蛇对峙,虽然采摘艰苦,但是野生茶树的品质肯定是优于人工栽培的,所以再苦也要获得。古茶树是寨子的朋友,我们不但要爱护它,也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章朗的茶叶自古就珍贵。”章郎村诸多像岩坎龙这样的茶农,用一杯杯甘美的茶,默默守护着祖先留下的土地与传统。 校对:栾梦

7,千年古银杏树传为李世民栽种的吗

西安古观音禅寺内的一棵14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因一组照片成为“网红”。大批市民慕名前往,最多的一天,来看这棵“网红”树的人达到了7万人。而今年,为了保证参观秩序,想要看到这棵“网红”银杏树,需要提前用手机进行预约。据了解,寺院18日起已在微信平台上开通其线上预约入寺功能。据介绍,古观音禅寺距离西安市区30公里,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大约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观音禅寺的工作人员19日告诉记者,在寺院内,有一棵和古寺同龄的银杏树,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的,“以前也有人来寺院里参观,但是相比于西安其他有名的寺院,我们的名气并不算太大,所以人并不太多,但是到了2016年秋天,这种状况有了改变。”2016年秋天,一组关于寺院内这棵古银杏树的照片蹿红网络,照片中,银杏树的树叶在一场秋雨后洒满地面,颇为壮观,看上去满眼金黄。随后,看到了这组照片的游客开始大量涌入寺院,希望能够亲眼见到这棵古银杏树的美景。“我们当时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所以只能组织游客排队参观,在周末人多的时候,队伍会排出几百米,游人要等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够看到银杏树。”古观音寺工作人员说,“感觉这棵树彻底变成了 网红 ,在去年11月13日那天游客最多,一天的人数就超过了7万人,而我们只是一个小寺庙,这么多人来也实在是难以承受。”今年,进入10月中旬以来,古观音禅寺里的这棵“网红”树树叶又开始泛黄,它也即将迎来游客参观高峰,而在今年,为了保证参观秩序,游客只有通过微信预约,才能够看到这棵“网红”树。树的寿命真的是不感想像啊。

8,普洱茶的由来

你好!给你普及下,普洱茶的知识 传说一: 普洱茶是普洱政府各族人民对茶叶界 的重大贡献,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 洱府因普洱茶而扬名天下。普洱茶以其肥 厚的芽条、独特的工艺、香醇的滋味、神 奇的保健功能震惊了世界茶叶界,深得世 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特别是今年来大家竞 相品鉴、收藏,普洱茶更加风靡一时,并 以“有生命的古董”而雄居高端消费市场。 传说二: 普洱茶是历史名茶,他诞生于世界茶 乡思茅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之中,又经过 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普洱茶的得来是一 个美丽的错误,是一种历史机缘,又是一 种必然中的偶然。在广大普洱茶区,关于 普洱茶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清朝记载于普洱志书的一个传说,至今仍 流传于民间,这就是孔明教导种茶树和采 茶叶的传说。 清朝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古迹〉 中有这样的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 铜锣于攸乐,置铜鏝于莽枝,埋铁砖于蛮 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 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该志还提到, 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 (孔明山在勐腊县象明乡西50公里处)。 书中写道:三国诸葛亮路过勐海南糯 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孔明以手 杖插于石头寨的山上,遂变为茶树,长出 叶子,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以后南 糯山就叫孔明山。又说普洱县之东南有无 影树山,山上有祭风台,山上的大茶树是 武侯遗种,夷民祀之。另有传说云南六大 茶山之一的攸乐山叫孔明山,当地居民每 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为纪念孔明诞辰,都 举行放孔明灯的活动,称为"茶祖会"。 关于孔明的传说还有许多。孔明本人 并未到过思茅,但这些传说多少反映了内 地与边疆文化交流的背景。孔明成为先进 文化的象征、圣贤,中华各兄弟民族都崇 敬孔明,依托孔明的道德威望进行文化交 融。 习俗唐人樊绰在〈蛮书〉中就曾介绍 银生城界诸山"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 之"的饮茶习俗,至今1200多年了,这古 老的习俗依旧可见。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答:所谓普洱茶是以地方加于命名,茶源于普洱至今在普洱市,镇元县千家寨上坝村保留—棵高26米27OO年历史茶树王刊称茶祖,还有在宁洱具县板山距今170O年明清时期余留至今大树原生茶种约90棵,现云南普洱茶都是它的之后代。

9,谁能讲一些有关古树的故事

古树的故事   云南巍山县  古树名木多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县境内众多的古树名木特别引人注目。  1990年,云南省古树名木办公室专家对古树群进行调查实测,认定树龄在千年左右的古树名木44棵。其中鼠街岩子脚的高山栲,树龄近2000年。县城蒙阳公园内有古柏14棵,文庙内有古柏7棵,均植于唐代。巍宝山上的古栲树群,17株连成一片,树龄都在1000年以上。巍宝山灵官殿内的古山茶树,植于明朝,树高17.5米,花开万朵,红似胭脂,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高的古山茶树。培鹤楼内的古梅,则有600年的树龄。长春洞内一株树龄500多年的云头柏,是柏树中的珍稀树种,现仅存一棵。添泽堡的鸡桑树,胸径2.03米,在云南省独一无二。巍山人民十分珍视大自然留下的这些宝贵资源,当地百姓对这些古树名木倍加爱护。巍山县委、政府也出台过一系列保护古树名木的政策法规。  (柳艳梅)   巴东银杏树  有传奇经历   素有“三峡银杏古镇”之誉的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有一株树龄在400年以上的银杏树。它曾遭受过3次大劫难,但总是大难不死。  三十年代,该树因遭雷击,上半部分被高位截断。1946年,当地有乡民为躲避缉捕,藏于树心空洞处吸烟以致失火,树干遭大面积焚烧。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主要干枝又被砍掉做了风箱。然而,这株几次遭毁坏的古树,仍顽强地活了下来。  现在,这株古银杏树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产果200多公斤。湖北省林业部门已将该树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古树,并将其命名为“白沙一号”。  (谭洪波 张友庚)   重庆石柱  有雾雨树   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出发,向北沿石(柱)万(州)公路乘车70公里,即达“五马归槽”的临溪镇。在临溪中学处沿“观音洞”进沟,乘车10来分钟,再下车步行半小时,至临溪镇红杨村仁义组,即可见一株“雾雨树”。  这棵奇树长在路边,四周高山环绕,远处溪流淙淙。该树胸径80厘米,高20余米,树冠枝繁叶茂宛如雨伞遮阳,距树尖顶部3米处有一株化香树斜入相依。中午时分,烈日如烤,而树顶则朦朦胧胧出来一团雾气。靠近树下站立,只觉肌肤凉意丝丝,霏霏细雨笼罩全身。树干多有液体分泌出来。据专家介绍:这棵被当地人称作水杉树的奇树即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  所谓“雾雨树”,是因这里地下水位高、树枝因水分重而下垂;当叶打开气孔交换空气时,内部水分挥发,因叶面气温高于空气气温,挥发水分遇冷而成水气,形成雾状,且有毛毛细雨之感。  (陈鱼乐)   上图:澜沧江畔的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板桥村民委员会旁的这棵大榕树,至今有560多年的树龄。这种独树成林的奇观,吸引了许多游人。  吴家良摄   下图:福建东山县铜陵镇码头街一户姓陈的人家,大门门框是两支粗硕的榕树根。据已退休的陈先生说,他的先祖有一年在当地传统的“插榕青”节时,将一小榕树枝插在门楣缝中。不料,这榕树枝的气生根顺着门框往下长,并扎根生长在门框两边。据陈先生推算此树根长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福建有位书画家马驰先生观赏此景后,特为陈先生的住房题匾名叫“榕庐”。  (林长华文并摄影)
开心一点,做些有意义的事。

10,有关于辽宁鞍山千山古树传说吗网上有的最好就不用发了我自己

千山古称千朵莲花山。它的最高峰叫仙人台。仙人台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古时候千朵莲花山有九百九十座山峰。在一座山峰脚下,住着—户人家,一家人勤劳善良,靠在荷塘里打鱼养藕过日子。这家有个孩子,从懂事的时候起就迷上了下象棋。他一年一年地下呀下呀,一年一年练呀,他的棋艺终于成熟了,方圆几百里的棋手们都下不过他,人们称赞他是“神手棋童”。人怕出名。“神手棋童”的美名,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东海蓬莱仙岛。岛上的棋仙听说了夕很吃惊,心想:我棋仙是 棋艺之王,人间的小孩怎能为“神手”呢?东海棋仙就背上棋囊,乘着蟠龙直奔东北千朵莲花山来了。 棋仙来到山下荷塘旁,看见棋童在抓鱼,就大声叫开了:“哎,小孩,听说你的棋艺过人,我是东海棋仙,特意前来和你下一盘,你敢和我比试吗?” 棋童一听,心想:我的棋艺怎么惊动了棋仙,我和他比不比呢?他正在拿主意,棋仙又说: “如果你不敢比试,你就别让人夸你是什么神手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来,可惹急了小棋童。他是个不服输的孩子。他也学着棋仙的口气,大声地回答: “棋仙,既然你从很远的仙岛赶来了,怎能让你扫兴而去呢?那我们就比试比试吧!”真要赛棋啦,棋仙却又出了个难题。他说: “下棋可得有个条件,我是仙,不能在你们。人间落脚;你是人,也不能到我们仙境去。咱俩到哪儿去比呀?”   棋童听明白了:这是不想和我赛棋啦,哼,我今天偏要和你神仙比个高低。棋童灵机—动,说道: “这好办,咱俩在人间和仙境相接的地方比。” 棋仙连问道: “在什么地方?”棋童手指东南方说: “我家东面有座最高的山,那山顶就是这样的好地方。”说到此处,棋童板着面孔说: “可是我也有个条件:如果你输了,就得留在人间;咱俩换一换,我去仙岛,你看怎么样?” 棋仙被棋童。“将”住了。他手搭凉棚仰首住东南望了望,就见那座山峰又高又陡;团团云围着山腰转,山顶接着天。棋仙暗想:那么高的山,我的蟠龙都难上去,这小孩子要上去就更难了,我何不答应他的条件?棋仙高兴了,微笑着说:“好吧,你能爬上山顶我们就赛棋。我先走,如果我在山顶上等三个时辰你还不到,就算你输了。”说完他骑着蟠龙走了。   一眨眼,棋仙不见了 棋童忙从荷塘早掐一朵十瓣莲花扛在肩上,朝那座高高的山峰走去。 一路上,棋童蹦着跳着,很快活。渴了、饿了,他就吸一下莲 花的茎头。清清的莲汁蜜糖似的甜,渴口牙饿呀都没了。小棋童精神十足。转眼就到了山脚下,他又使劲地吸了—口,就向山上爬。他爬呀,爬呀,爬累了,就吸口莲汁。再爬,不知过了多少个时辰,他才爬到半山腰。莲汁被吸干了,那朵十瓣莲花从他肩头落地上。他也没有力气了,一下子坐在莲花瓣上昏睡过去了。   再说先走的棋仙,他骑的蟠龙飞到半山腰时也累得飞不动了,趴在半山腰上大吼大叫。棋仙急得扳龙角、拍龙尾,可那蟠龙却怎么也不能动弹了。棋仙只好让它趴在半山腰, 自己向山顶爬去。正在半山腰昏睡的棋童忽然觉得身下忽忽悠悠地:在动,两耳边生风。他睁眼一看,身下的莲花变大了,正托着他向上飘起。莲花向上飘呀,飘呀,飘入了云端,飘到山顶停下了。棋童高兴地跳上山顶那块最高的怪石,就见棋仙哭丧着脸才从南坡爬上来。、棋童笑嬉嬉地问:“棋仙,是你等了我三个时辰,还是我等你呀?”   棋仙这回可没脸说大话了,只好把话叉开,说:“咱俩赛棋吧。”他俩坐定后,棋童在怪石上画下棋盘,棋仙从棋囊中耿出棋子。这一凡一仙就下起棋来了。不知他俩下了多少个时辰,也不知人间过了多少个年头,既看见棋仙输了落为凡人,也不见棋童赢了升为神仙,却见托棋堂上山的十瓣莲花变成了十座山峰,使原来的九百九十座莲花峰又多了十个伙伴。从这,才得名叫千朵莲花山。   那蟠龙早已饿死在半山腰,化成一棵老松树,人们叫它“蟠龙松”。棋童和棋仙下棋的这座最高峰就叫“仙人台”了。直到今天,登上仙人台,人们还能见到那棋盘和棋盘旁一些五色石子,那就是当年小棋童和棋仙赛棋的棋子。每当月亮圆时,深夜里站在仙人台下, 人们还能听到棋童和棋仙在那儿说:“将!跳马,吃车!”可是细看看,什么人也没有,只有声音。不信,你去听听。 千山风景区内有不计其数的苍松翠柏,但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的却只有一株,那就是蟠龙松。   蟠龙松位于香岩寺内,高约十二米,主干树围为三米,传说中它已有千年树龄,因而被誉为千山松树之祖。《辽阳县志》则记载了其名称的由来:寺院内古松一株,老干拿空,苍皮皴若龙鳞,盘屈结盖,荫遮满院,盖三四百年前物也,文人名之蟠龙,题咏甚多。

文章TAG:民间  千年  古茶树  传说  民间有千年古茶树传说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