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俘虏、收降的蒙古部众(山后民)也是给田给出路,光是1371年就在三月、六月分三个批次迁徙了八万余户“山后民”及“沙漠移民”到内地耕种就食。遇到逃来的灾民,能帮就帮。比如上文提到的英宗时期“饥窘来归”者,明廷最开始打算怎么接收呢?“俱留在京,支给月粮,赐予房屋”。后来实在觉得国库支撑不住,才把一部分人送到山东登州、莱州等卫所,照例安插,“给予无粮田地,有愿效力者,与军一体操练。
”至于因蒙古内部战乱失所者,英宗也曾明令下达“安置”方案——“选择水草便利宽舒善地,安插居住,给予粮赏。使大小老幼,各安生业。尔不可迟疑,有负朕恩待之心”。正因此,大明在世数百年,有很多蒙古百姓散居内地,从事着各种职业。而这些蒙古民众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汉人的往来交流中,移风易俗,开始了真正地融入。
据研究,直到今天,在河南的一些地区,不少人依然坚信自己是蒙古阿里不哥的后裔,甚至云南省通海县还聚居着几千已得到确认的蒙古族人。 钱多土地肥:汉人的机智“逃亡”如果说蒙民的自愿入明大多为生计所迫,那明人拖家带口投奔蒙古,就更像是多方造就的一场巧合。这就得提到一个专有名词——板升。而在这个名词背后,还有一个人、一段故事不得不说。
故事还得从大明与蒙古的“互市”说起。所谓互市,便是明蒙之间在某些地区的自由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成祖时期朱棣为笼络蒙古兀良哈部而下达的“经商贸易,一从所便”口头承诺。不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陆续开展的明蒙互市并不稳定,说白了,大明更多将此作为羁縻蒙古的一种方法,通常会附上一些条件,或者随时说换人就换人。
然而,对蒙古而言,游牧经济极其脆弱,本土的手工业和农业更是欠发达,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得靠和中原交换获得,相较来看,互市不亚于一条生存命脉。正因此,怎么和明廷开展稳定而正式的互市,成了蒙古各部封建主颇为头疼和挂心的一件大事。这时,一位关键人物登场——阿勒坦汗,便是我们所称的俺答汗。1531年,他承继父业成了土默特万户的首领。
登位之后,势力迅速扩张,仅用了十多年,就成了右翼蒙古的最高统治者。然而此时,蒙古内部“部落众多、食用不足”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此前的统治者们为了和明廷开展互市,大多有两条路子:一是称臣纳贡,主动接受明朝节制,只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比如兀良哈;另一条便是直接靠抢,入关劫掠。然而,野蛮的劫掠大多时候牧民是强烈反对的,问题被抛到阿勒坦汗这里,他选择了前者。
文章TAG:富贵病 牧民 边疆 反抗 体现 边疆牧民为什么富贵病 真是为了体现反抗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