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福如“东海”,而不是“北海”呢?又为什么要说寿比“南山”,而不是“北山”呢?“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个福寿成语出自明朝柯丹邱的《荆钗记庆诞》之中:“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四、郑和为什么被赐姓郑?根据现有的资料,可能确实与郑村坝有关系。

元旦为什么是传统节日?

元旦为什么是传统节日?我的回答是:作为“春节”意义上的元旦才是传统节日,今天的公历元旦不应该称之为传统节日,这是因为:古代之元旦则为今天的“春节”。“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而“元旦”二字合起来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可见,古代早已有了元旦的说法,尤其是宋代更为明确,认为元旦即是新年。我们现在也认为元旦是新的一年,但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元旦跟古代的元旦,日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夏朝的元旦是正月初一,商朝的元旦在十二月初一,周朝的元旦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期,又循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不改日期。

可见古今虽然都有元旦,但此元旦却非彼元旦,因为古代所用的是阴历(夏历),而不是民国建立后的新历;所以古代的元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而不是新历1月1号的“元旦”。民国之元旦,即是新历一月一号。孙中山被人们称为国父,究其原因便是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临时政府确定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初始年为“元”,使用公元纪年法,以西历一月一日为元旦,而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则为春节。

他认为:“行夏历,顺农时,从西历,便统计。”孙中山这样的做法,把元旦和春节分开,一是为了顺应传统,尊重文化,二是可以照顾农时。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以农业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而且中国古代早已有二十四节气之分,所以“行夏历”,既能照顾民生,又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从西历”的做法,一是方便计时,因当时很多国家都开始使用公历,民国使用公历的话便能与国际同步;二是根据形势而定的,当时中国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历法自然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新中国之元旦,承袭民国。1949年夏,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此次会议通过使用民国时期的“公元纪年法”,即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公历。所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的一月一日则为元旦,这一历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未更改。总而言之,自从采用了公元纪年之后,元旦和春节就有了划分的标准,我们现在过的元旦在古代可能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所以它不能算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

导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主要是日本统治阶级内部上层有这个改革意向。如维新变法派主要大名长州山口县,萨摩鹿儿岛,土佐高知县,肥前佐贺,长崎二个县等四个诸侯。其次,幕府腐败卖国引起中下层武士阶层强烈不满,这些武士向荷兰学习西方文化和知识,形成改革维新中坚力量兰学改革派。最后日本的民族性格就是永远屈服强者,永远向强者学习。

一,倒幕势力形成,萌芽资本主义阶层诸侯。从上而下改革维新,阻碍迎刃而解。日本西南四藩镇: 长州,萨摩,肥前,土佐。因为外贸萌芽资本主义和资本家,四大名本来与日本幕府矛盾多,以是新生的中下层资本家,工厂主,倾向维新的武士阶层必然和四大名结盟,形成倒幕派。倒幕派正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和主要策划者,指挥者。

1868年,长州藩高杉晋作策划兵变,夺取长州政权,正式拉开了倒幕运动。1867年,长州,萨摩二藩组成5000天皇军,打起尊天皇的舆论口号,拉起清君侧的大旗。正式武力倒幕。倒幕军在京都与幕府军1.6万人激战,幕府军惨败。1868年,幕府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江户城。1869年,天皇军攻占北海道,日本全境统一在维新改革派手中。

维新变法开始。二,废藩置县,奉还版籍,中央集权。向西方积极学习。培植大财阀,进入资本主义。1868年,天皇改江户为东京。年号明治。明治维新正式启动。下诏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人身依附制度,解放生产力,是为奉还版籍。然后废藩置县,彻底根除封建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维新变法成功奠定了基础。文化上全盘西化,鼓励人民剪发,穿西装,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古人对于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别称,能一一列举这些别称么?

春夏秋冬四季,或有古籍异名,或有文人吟咏,一经见诸载籍,后世好古之徒,喜掉文炫博,即以之为雅称,美称,别称。故四季之异名实多。约有以下五十余种。一,春季十二种。1,青春,杜甫诗,青春作伴好还乡。2,芳春,陆机诗,丽服鲜芳春。3,三春,萧衍诗,三春已暮花从风。4,九春,阮籍诗,悦怿若九春。5,青阳,《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6,新阳,谢灵运诗,新阳改故阴。7,春节,《后汉书杨震传》春节未雨。8,软节,曹毗诗,软节畅宇宙。9,花时,朱庆馀诗,寂寂花时闭院门。10,嘉月,谢惠连诗,漾舟陶嘉月。11,甲乙,《管子》房注,甲乙统春之三时。12,和春,《淮南子》和春,阳夏,杀秋,约冬。二,夏季十二种。1,阳夏,见12条和春引巜淮南子》。

2,长夏,杜甫诗,长夏江村事事幽。3,三夏,《子夜四时歌》,情知三夏热。4,九夏,萧统文,九夏将谢。5,朱夏,杜甫诗,能令朱夏寒。6,朱明,《尔雅释天》,夏为生明。7,朱光,陆机诗,大火贞朱光。8,炎天,颜延之诗,炎天方埃郁。9,炎节,钱起诗,越境正炎节。10,槐序,杨慎文,槐序,指夏日也。11,长赢,长嬴,《刘子》长赢之德废。

《尔雅释天》夏为长嬴。12,昊天,《尔雅释天》夏为昊天。三,秋天十七种。1,三秋,王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2,九秋,曹植赋,九秋之夕,为欢未央。3,劲秋,陆机赋,悲落叶于劲秋。4,杀秋,见春12引《淮南子》。5,金天,陈子昂诗,金天方肃杀。6,金素,谢灵运诗,理棹变金素。7,金商,巜旧唐书》,序移玉律,节应金商8,商秋,何晏赋,结实商秋,敷华青春。

9,商素,素商,陈亮词,过了熏风,又还商素。马祖常诗,素商凄清扬微风。10,素节,王绩诗,方知素节回。11,白商,白藏,张协赋,若为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尔雅释天》秋为白藏。12,旻天,旻序,王逸辞,旻天兮清凉。李峤诗,清尊对旻序。13,霜序,宋之问诗,秋橘近霜序。14,爽节,谢朓诗,渊清协爽节。15,雁天,文天祥诗,西风老雁天。

16,阴中,马融诗,仲秋阴中节。17,折胶,胶折,夏竦诗,折胶时候正凄清。虞世南诗,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四,冬季十种。1,三冬,杜甫诗,蛰龙三冬卧。2,九冬,刘孝标文,九冬有隙。3,约冬,见春12引巜淮南子》。4,玄冬,刘桢诗,自夏涉玄冬。5,玄英,《尔雅释天》冬书玄英。6,玄阴,王粲文,农功既登,玄阴戒寒。

7,岁寒,《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8,岁暮,杜甫诗,岁暮百草零。9,上天,《尔雅释天》冬为上天。10,冬节,曹操诗,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四季的别称雅称美称,见之于古籍,古诗文的大约有此五十余种。或有未尽,所漏也是有限了。诗曰:四季雅称超半百,学而为君列出来。有心之人若收藏,写诗作赋更精彩!鼠年春节休应酬,读书学习有追求。

为什么福如东海,不是,南海,为什么寿比南山,而不是北山,有什么典故?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说福如“东海”,而不是“北海”呢?又为什么要说寿比“南山”,而不是“北山”呢?“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个福寿成语出自明朝柯丹邱的《荆钗记庆诞》之中:“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另外明朝洪梗的《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也有记载:“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

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两个成语的来历还有着两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先说“福如东海”典故的来历吧。相传很早以前珠崖郡(三亚市、崖县)这一带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大旱,烈日肆无忌惮地疯狂炙烤着大地,田地都被晒得龟裂,所有农作物都因为干旱缺水而绝收了,人们吃光了草根,又开始啃食树皮。

饥饿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在珠崖郡的鹿回头村里住着一个吃苦耐劳、心地善良的小伙子阿富。在村里大家都在闹着饥荒之时,阿富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天天赶往东海下海捕鱼。当时所有的海域全都捕不到鱼了,只有东海心地善良的人才可以捕到鱼。阿富就常常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接济同村的乡亲们。一次阿富捕到了一条特大的红鲤鱼,他象往常一样把鱼肉全都分发了,自己仅仅只留下一个鱼头。

当阿富正要进食晚餐时,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向他乞食。阿富均出一半的鱼头与之共食,老妪吃后忽然“咯咯”地大笑起来,并变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少女。这美少女对阿富说,她是东海龙王的三女儿名叫阿美,明天只要他带领乡亲们到东海每人喝上三口海水,然后回乡打井就可以保证所有农田获得丰收。但是条件是必须是善良的人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天众乡亲相约前往东海果然每人嘬了三口海水。当他们返回家乡的时候,发现家乡的半山腰上涌起了一股特大的清泉,那清泉哗哗流淌,没多久就形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人们无不欢呼雀跃,所有的庄稼全部得救了。阿美在众乡亲的挽留和恳求之下,嫁给了心地善良的阿富,成为了一对人人爱慕的姻缘佳偶。从那以后,不管乡亲们有任何难事,只要前往东海喝几口海水不但就可以得到化解,而且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还可以使你心想事成。

久而久之就有了“福如东海长流水”这样的名句了。那么寿比南山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呢?相传从前在琼州这个地方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有一年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暴雨连绵不断,整整持续了七天七夜,所有地势平坦之处全都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只听到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琼州山川崩裂,瞬间脱离了大陆成为了一个海上孤岛。陆地和岛上所有的人们全都生活在一片沼泽之中,所有生灵全都死的死、伤的伤,哀鸿遍野、饿殍千里、真是惨不忍睹。

然而岛上的一个叫做“南山”的地方却是虽然也遭受了暴雨肆虐,可是山上所有的生灵全都安然无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更为奇怪的是在南山上生活的人们经历了这次灾难以后,全都活到了几百岁。公元748年,鉴真在进行第五次东渡的时侯遭遇了飓风,一行35从扬州漂流到了振州南山脚下。当时他们全都饿昏了,可是当南山之人把你们救到了南山的土地上时,脚一落地他们全都苏醒了过来,而且个个都有了精神。

鉴真感此福地,特地在当地修建了大辰寿寺庙。人们因为仰慕这里的福气,纷纷搬到了南山居住,但凡在南山居住之人全都获得了长寿。南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于是变有了“寿比南山”之说了。另外再说一下“不老松”的来历,不老松其实不是松树,许多游客到南山后都要特地寻找“不老松”,然而往往难觅其踪迹。南山的不老松其实叫做“龙血树”,也叫做“不才树”。

郑和本姓马,叫马三宝,因在靖难之役立功,被朱棣赐姓“郑”为何朱棣不赐他姓“朱”?

赐姓为什么一定要赐国姓呢?古代赐姓作为一种制度,是存在很多不同的情况的。一、赐姓的原始含义是一种人身支配早在中国的大地上刚刚有姓氏之分的时候,赐姓就作为一种制度出现了。《续文献通考》里传说:黄帝姓姬, 炎帝所赐也。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这些早期赐姓的记载,虽然不能得到考古学上的证明,但却侧面反映了在当时的政治社会条件下,赐姓是部落首领或是当时的王,将姓氏作为一种资源进行赏赐分配的现象。

换言之,这跟赏赐一些财务、地盘,没有区别。”姓非天子不能赐“,同时也说明了赐姓是一种权力的物质表现,赐姓的行为也是一种权力结构。而在这种权力结构中,本质的意义就是天子对臣民人身的支配。有趣的是,这些早期的赐姓,几乎没有赐”国姓“这种现象,这些姓氏虽然是由天子所赐,但却没有”国姓“,这是因为,在帝制出现之前,天子虽然是天下的共主,但并不能与天下等同。

二、”国姓“与帝制时代到了秦汉时代,中国进入帝制时代,君主、皇帝成了拥有至高权力的人,”家天下“真正变成了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姓氏不仅代表了皇室,而且代表了朝廷、国家,那么,赏赐姓氏的最高表现就是赐予国姓了。早期如汉朝,《史记》记载:高祖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 赐姓刘氏。委敬劝高祖都关中… … 赐姓刘氏。

晚期如明朝,”太祖义子数人如李曹国、文忠沐、西平英, 都督何文辉、徐司马及元帅文刚、文逊等,皆踢国姓“。总之,赐国姓是与帝制相关的一种荣誉制度。三、赐姓并不总是赐国姓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赐坏的姓氏。如三国时,“吴孙皓以孙秀奔魏, 改为厉氏”;梁朝武陵王萧纪谋逆,赐姓饕餮氏;隋朝, 杨玄感起兵反隋被枭首, 隋炀帝赐为枭氏;最多的是唐朝,包括武则天,如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王皇后和萧良娣杀了还不算, 改后姓蟒,,良娣姓为枭;清代,雍正皇帝改的著名的阿其那、塞斯黑,都是凶姓。

另一种,则是赐非国姓的好的姓氏,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情况,马三保被改为郑和。其他的例子还有:汉朝被俘虏的匈奴休屠王子,被赐姓金,也就是金日磾;唐朝的员半千, 其先彭城刘氏,以忠烈自比伍员,因赐姓员;唐朝的桓彦范,赐姓韦。因为韦在唐朝时,是极为尊贵的大姓。等等。但这一类赐姓,其尊贵性要低于国姓。郑和就属于这一类。

四、郑和为什么被赐姓郑?根据现有的资料,可能确实与郑村坝有关系。郑村坝,就是今天北京大家熟悉的”东坝“。《潞城考古录》载:“通州西北二十里有安德乡,地名坝上,通人称曰北坝,都人称曰东坝,即郑村坝也”。靖难之役时,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围攻北京,大军驻扎在郑村坝,北京被围的非常紧急。朱棣前来攻打时,时为燕王府宦官的马三保,献计献策,朱棣击溃李景隆,占领郑村坝,解除了北京的包围。


文章TAG:山堂  元正正  叫元  元正正山堂怎么样  为什么叫元正正山堂  
下一篇